好書試閱

1.5我不會謊報年齡(即使在交友軟體上)

我曾經是那種會把自己真實年齡減去幾歲(或更多)的人──此舉不是為了避免看起來像個恐龍,就是想提高在網路上找到對象的機會。但我已經不再這麼做。現在,我對歲月的累積感到自豪,並且坦然接受。

在與丈夫分居六個月後,我加入了Tinder,這是一個協助單身人士尋找約會對象的交友軟體。不用多久,我就找到了一名匹配對象「麥克」,他自稱五十歲,但我一眼就認出來,他是我大學時期的同學。他說自己只有五十歲,就像我在個人資料上說自己是五十七歲一樣(也就是說,我們那時都已經六十歲了)。我得承認,他六十歲的樣子看起來還滿不錯的,可是額頭上的皺紋和下垂的眼皮,讓他看起來不像五十歲。麥克應該接受我曾被建議的:在實際年齡上再多加七歲,這樣人們反而會驚嘆你看起來這麼年輕。

我與麥克聊天,問他謊報年齡──好吧,直接說就是撒謊──的效果如何。他一本正經地解釋:「數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年輕的外貌和活力,如果你在網路上沒有表現得像個脾氣暴躁的老頭,就可以報任何的年齡。」這沒有真正回答我的問題,所以我又追問,他終於勉強地答道:「在我告訴他們自己已經六十歲時,我遇到的人之中有一半會掉頭就走。即使另一半的人不會──有進門的機會才最重要。」

說實話,我沒有他的膽量,這也是我停止謊報年齡的原因之一。我希望能夠說,這完全是因為我追求真實,但不得不承認,是因為網路會拆穿我的謊言。

坦白說,以前謊報年齡或隱瞞真相非常容易。十年前,我才五十歲出頭,那時還沒有維基百科,會在頁面的第一行大聲宣告我的真實生日。我記得當時有位同行作家問我是否也「四十多歲」時,我點了點頭。事實上,我已經有了「美國退休人士協會」的會員卡,但覺得沒有必要反駁他仁慈的假設,尤其是周圍人的年紀都與他差不多。這不算撒謊,只是省略真相。

接著我與丈夫分居、隨後離婚,並邁入六十歲大關──進入了俗稱「花甲」(sexagenarian,拉丁語意即六十至六十九歲)的年齡層,我喜歡開玩笑地說,這個英文詞聽起來似乎與性愛有關。正如之前所提,我加入了Tinder(還有Match、OkCupid和其他一些交友服務),只要點擊一次(或兩次、三次),就能迅速年輕三歲。所以,我再次成為五十多歲,並將這個年紀命名為「世紀中期現代人」。

在大多數應用程式上,謊報年齡相當容易──我只需要選擇一九六○年,而非一九五七年,作為自己的出生年份。Tinder則比較複雜,因為它會從臉書提取個人資料,而我在臉書上的年齡是六十歲。這意味著,我必須更改臉書上的出生年份,然後將其設為私密,因為在那個平台上有很多人知道我的真實年齡(我認為對陌生人謊報年齡沒有關係,只是不想讓認識的人揭穿我的謊言)。

我知道對自己的年齡感到自豪和誠實是很重要的,並且不應該在自己的出生年份上說謊。但是,世界上有騙子,也有大騙子(我就是這麼告訴自己),我只是想與合適年齡層的人配對。可是,我聽到腦海裡的那個聲音說:「誰會找一個六十多歲的男人呢?」

如同大學同窗麥克,我為自己撒的謊找了兩個不同的理由。首先,如果我使用真實年齡,而我夢想的男人將他的搜索參數設置為最多五十九歲,他將看到五十多歲的潛在人選──但會錯過我。一位年紀五十四歲、並且具有一些網路約會經驗的單身朋友告訴我:「很多人會將他們的搜索範圍限制在某個年齡範圍內,所以我奉勸你,填寫想要的任何年齡,但在見面前一定要透露。如果真實年齡是個障礙,你是在浪費彼此的時間。然而,如果篡改年齡能讓你獲得機會──然後在浪費別人時間之前誠實告知──那就無傷大雅。」這就是麥克用過的那個詞──「進門」──意即只要目的正當,則可以不擇手段。順便說一下,第二位朋友是律師,從未在說服別人時遇到困難──即使他是錯的。

我還對撒謊提出另一個自認正當的理由,那就是我遠不及一位二十六歲女性在網上抱怨的某個人那麼糟糕。她去咖啡店時,本來期望見到照片裡的男人:金髮、三十出頭、腹肌緊繃。但當她環顧咖啡店時,看到唯一獨自坐著、明顯正在等人的男人,竟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頭髮花白且腹部凸出。她氣死了。這個男人顯然以為約會對象不會注意到他撒了彌天大謊(而她顯而易見地注意到了)。

或者我應該說,我們都注意到了。

不過,說句公道話,有時這不僅僅是撒謊,而是自我欺騙。我心裡以為自己仍然看起來像四十五歲,但卻不止一次在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時,感到驚嚇。我確定自己不是唯一被臉書上的「十年挑戰」(將當前的照片與十年前的照片並排發布)弄得驚慌失措的人,那讓我納悶自己怎麼會在不知不覺中變那麼多。正如二十世紀英國女作家萊辛曾經寫下的一段話:「所有老年人共有的一個偉大祕密是,自己真的在七十或八十年的歲月裡都沒有改變,只是身體變了,但自己一點都沒有變。」

老實說,不是只有男人會撒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告訴《都市日報》:「我和一位空姐約會,她的個人資料顯示四十五歲,出現時我才知道她其實已經五十五歲,而且看起來完全就是那個年齡。」她對自己的謊言表現得淡然處之,這令他感到更加反感。她告訴他,自己喜歡年輕的男人,不想嚇跑他們。

在還處於撒謊階段時,我擬定了一個規則,那就是不管是否基於善意謊言以求「進門」,第一次見面時必定對真實年齡實話實說。不像麥克的經歷,我從來沒有遇過有人對我翻白眼、馬上離開。但我記得有一次,我在網上和一位自稱五十六歲的大學教授聊天,他突然問我:「你的真實年齡是幾歲?」然後指責我撒謊。唉,我告訴了他我的真實姓名,他當然就去谷歌搜索,結果找到了我的維基頁面,上面大聲宣告:「史蒂芬‧彼德洛現年六十歲。」我甚至還沒來得及回答,他就問我如何能讓他相信我告訴他的其他事情。「嗯,你可以讀一下我的完整維基頁面。」我想這麼說,但這已經無所謂了。他把我封鎖了。

我倒不知道他的真實年齡。

許多網路約會者變得越來越精明,學會在早期對話中巧妙地加入測謊問題,以挖掘出匹配對象的真實年齡。我那六十歲的大學同窗麥克告訴我,他製作了一份作弊清單,幫他在初期簡訊交流時回答常見的問題(同時保持年輕十歲的虛構身分)。雖然我們都是一九五七年生,但他需要以一九六七年出生的身分來談論自己的生活。

要記住假的年紀可不容易。如果有人問麥克是否記得甘迺迪被暗殺的事件,他就得迅速思考,才能發現比較年輕的「假我」在一九六三年還未出生。如果有人問:「你聽到美國人在伊朗被劫持時人在哪裡?」他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才剛開始讀醫學院(如果他真的年輕十歲,在一九七九年那次事件發生時,應該還在讀國中)。

撒謊是一件辛苦的事,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一旦開始編織錯綜複雜的謊言,你就必須記牢很多東西。

最終,由於對撒謊感到不安(還有那該死的維基頁面),我決定進行一項實驗。使用同樣的照片,在三個約會應用程式上自述三種不同的年齡,看看會不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六個月後,我得到了答案:不會。對於五十多歲或六十多歲的男人來說,無論自稱多少歲,我都是「年齡適宜」。對於尋找「老爹」的男人來說,我每次都合格。對於不想找「老傢伙」的年輕人來說,連個回音也沒有。

現在,我在所有應用程式上都使用真實年齡──除了Tinder之外。在Tinder上我的年齡還是小了三歲。我真的試過去改正,但Tinder不允許你在創建帳戶後更改年齡。我在書面簡介中特別指出這是一個錯誤,但任何按年齡搜索的人仍然會找到那個「年輕」的我。不過,嘿,有時一個人能說的真話也是很有限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