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緣起
練習愛自己,挑戰不怒吼 《親子天下》教育書主編 李佩芬
在美好的童話故事裡,結局往往只寫到男女主角終成眷屬的幸福快樂;但若接下來有個追蹤主角的真人實境秀,我們一定會明白,接下來周旋於柴米油鹽醬醋茶、奶瓶尿布副食品的尋常百姓日子,才是活生生的真實世界。
當生活如陀螺般不斷被推著轉,我們可能開始哀怨另一半,怎麼都不像婚前那樣噓寒問暖,使個眼色就心領神會;我們或許會遺憾自家駑鈍兒,怎麼就不像隔壁大寶那 樣乖巧聽話。於是,我們的不滿逐漸累積,怨念之牆愈來愈高,細究每次「大吼」的背後,人人都有著一長串委屈與不滿可以訴說。
《親子天下》創刊七年來,曾企劃製作過的大大小小「情緒」專題絕對超過十次以上,每次的讀者迴響,也都讓我們真切感到,這實在是父母、夫妻的莫大困擾。很感謝 每次的製作過程,都獲得親職教養、心理諮商等專家鼎力協助,透過各領域專家的精闢分享,讓我們能從「原因」到「對策」一網打盡,為糾結的情緒撥雲見日、找 尋解方。
然而,正如同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所說:情緒管理,從來就不是「今天教,明天就能學會」的事。唯有透過日復一日的覺察與操練,才有可能讓每日的小練習,累積成為日後的小成功。
因此,我們挑選《親子天下》的二十一篇實用好文,並整理出文章內學者專家所提點的「情緒處方籤」,希望幫助媽咪理解、關照好自身情緒,並期待家庭成員能了解 而更同理彼此,避開情緒地雷,讓夫妻與親子溝通不斷線。生活中難免會遇上令自己「一秒氣爆」的紅色警戒,期待書中「情緒處方籤」的隻字片語,能如及時雨般 浮上腦海,有效為一秒氣爆的心情,找到合適的抒發管道。
除此之外,我們更設計了一份讓媽咪可以自我體檢的「情緒貼紙」與「情緒記錄 表」。每天哪怕短短五分鐘也好,邀請你有意識的留些「寵愛自己時間」,為自己的情緒正能量加值;也希望透過連續二十一天的情緒覺察記錄,讓媽媽能以貼紙記 錄自己每日心情。倘若你願意,甚至可以邀請孩子一起來玩,我們也為孩子準備了「媽媽今日心情」貼紙,讓「情緒」成為親子可以共同聊天的話題。「二十一」這個數字,對本書共同作者Jaguar小姐來說,同樣別具意義。Jaguar小姐是《親子天下》網路平台的嚴選部落客,多篇文章都曾引起廣大網 友共鳴。曾挑戰過持續二十一天煮晚餐、持續二十一天不跟老公小孩生氣的她,也在本書分享了她親身實踐「練習不生氣」的起心動念與點滴歷程。有別於專家剖析 與建議的實用好文,穿插於其中的【Jaguar小姐聊心事】,就像一位陪伴在身邊的好朋友,她不藏私的心境分享,無形中卻帶來一股療癒的力量,鼓勵你我一 起用二十一天,為自己做一丁點兒改變。
準備好再次好好關照自己的情緒,並朝「優雅育兒」與「淡定教養」之路邁進?歡迎拿起這本書的你,一起踏上這個練習二十一天不怒吼的旅程。
Jaguar小姐聊心事
這段挑戰21天不生氣的旅程
從小,我就是個與情緒糾纏的孩子。
我 在一個吵吵鬧鬧的家庭中長大,從有記憶以來,父母爭吵從沒停過。他們雖然彼此相愛,但在情緒來時,一方發起無名火,另一方也毫不相讓,衝突、爭吵、冷戰、 甩頭而去,這樣的戲碼在生活中經常上演。年幼的我時常驚恐著,有時候上一秒才覺得很幸福,下一秒世界立刻變色。我的世界時而風平浪靜,時而驚滔駭浪,平穩 順遂的安心感,我從未經驗。
這樣的情緒氛圍,造就了擅於察言觀色的我。我總是小心翼翼觀察父母臉色,深怕一個不注意,又跌入萬丈深淵。 在我的生活經驗裡,幸福並非恆久存在,而是飄忽不定的雲霧,這種不確定感,讓我變得敏感又易怒。由於幸福總伴隨著毀滅,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無法安然享受手 上的幸福,我總是在感覺幸福時,立刻親手敲碎它,因為這樣我才能掌控悲劇的到來,而不是膽顫心驚地等待被突襲。
不知是本性使然或是有樣學樣,長大後的我,脾氣也不惶多讓。我會跟父母頂嘴、也會甩門對抗父母權威。而即便小時候的我曾立下志願,發誓自己在結婚生子後絕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然而人總是下意識地複製成長經驗,當婚姻與育兒壓力席捲而來,我也逃不出爭吵大戰的宿命。然而這樣的孩提經驗並非全是壞事。隨著女兒逐漸懂事,我很快覺察到自己正走向同樣的道路。有次我與先生大吵,女兒害怕地跑過來抱著我大哭,我在她身上看到 我小時候的影子,那個恐懼、無助、擔心世界將要破碎的小女孩,活生生地在我親愛的孩子身上重現。我深深愛著的兩個人,缺一不可的兩個人,他們正在戰爭,而 無論誰輸誰贏,我永遠是輸掉的那一個。
曾被情緒傷害的我,清楚同理女兒的感受。我正在用情緒傷害生命中的另一半與最愛的孩子,我必須終止這樣的不幸。
既然生命經驗中缺少模範,我們必須以非常清晰的理智去帶領自己,我決定正視問題,改變命運。現在的我已走在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上,我所夢想和諧安穩的幸福氣氛,可以由我開始創造,再交給我的孩子傳承。
這裡有我在婚姻與育兒路上與情緒搏鬥的故事。不吼叫的媽媽,是我一輩子的志業。
Jaguar小姐聊心事3
暴風雨後的反省
女兒三歲後,我變成一個很容易生氣的媽媽。
隨著年齡漸長,女兒的自我意識愈來愈強,她不再是以前那個「媽媽說什麼都好」的小天使,而是「這個不行那個不要」的小叛逆。
四歲的她,更是愈來愈有自己的堅持,許多事一定要按照她的方式來,例如先穿褲子再穿上衣、吸管的包裝紙要橫向撕開、剪紙時不能剪弧形而是要有角度等。她喜歡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專心做事時不喜歡被打斷,若大人一直催促,她會很反彈。她凡事喜歡自己來,有時我們只是想幫忙(或趕時間),插手幫她把事情做好(例如拉拉鍊或扣鞋帶),她也會非常生氣,把一切歸零再自己重來。
大部分的時間,她仍是個理性的孩子,只要掌握她的眉角,都還能相安無事。然而一旦她睡不夠、吃了甜食或心裡有事時,她就很難控制情緒,對於大人企圖介入她的秩序,她會非常憤怒,在情緒裡糾結很久,一鬧起來沒完沒了。
每次女兒為莫名小事抓狂時,我也會被搞得很生氣。我試過各種方法處理,然而認真番起來的她,有時還真讓人束手無策。面對這種狀況,我常常感覺很無力。即便事過境遷後,我會反省自己為何如此沒耐性,但在氣血攻心的當下,卻很少能耐著性子處理。
前陣子,《親子天下》邀請我為童書《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撰寫推薦文。其實那段時間,我與女兒正處於關係黑暗期,因此讀起來感受特別深刻。那陣子,她每天早上起床時情緒都很差,她反抗我說的每一句話,對每一個要求全面不配合。她的鬧情緒在匆忙的早晨顯得特別無理,急著想快點把她送出門的我也特別沒耐性。某天早上,她從起床後一直鬧,鬧了三、四十分鐘還不停歇,我氣得把她的早餐丟進包包,讓她穿著睡衣直接去上學。
為避免事態擴大,在她鬧脾氣的當下,我儘量壓抑自己的脾氣,不與她大範圍衝突。然而累積幾天的怒氣後,我終於大爆發了!
那個週末,我帶著她與媽媽一起到野柳玩,中午先到海產店吃飯,她又開始耍脾氣,吵著想直接去逛海洋世界,不想吃飯,我很生氣,但仍無所謂的隨便她。
隔天,我們到基隆海洋科學博物館,原本已經訂好彩繪餐廳的位子,然而看完3D電影出場後,她又吵著要吃爆米花,不想去餐廳。我解釋吃完飯才能吃爆米花,她非但不接受,還更不高興,眼看訂位時間已到,我抱起她直接往餐廳方向走,結果她一路大哭大鬧不想進大門。
無計可施的我讓女兒坐在博物館外,她的哭鬧聲在交錯的外部空間來回震盪,回音效果讓哭聲加乘。我媽媽在旁邊幫忙安撫,但她一點也不理會,反而哭得更大聲。旁邊是美麗安靜的海,她的哭聲成了方圓一公里最刺耳的聲音,幾個路人紛紛轉過頭來看,我羞愧到想往地底下鑽。連續幾天的情緒折磨,我的耐性已被消磨殆盡,看著她哭鬧不休的臉,我明顯感覺自己的怒氣往上衝,此時媽媽說了一句:「妳看!就是因為妳太寵小孩,所以她才會這樣!」
被落井下石的我,滿腹怒火被引爆了!
「走!回家!不要吃了!」我憤怒的抓起還在鬧的女兒,把媽媽丟在後頭,踏著火大的腳步往停車場走,兩旁的路人都在看,我顧不得他們的眼光,因為我已經爆炸了!女兒掙扎著不想要上車,我硬是把她綁在安全座椅上,駛出停車場,灰暗的天空開始下起雨,我混亂的頭腦完全無法思考,女兒在後座繼續哭鬧著,但台詞已經變成:「馬麻我要去彩繪餐廳!現在就要去!」
車子一路往家的方向奔馳,手握方向盤的我,隨時可以掉頭回餐廳,然而氣頭上的我,怒到任憑世界毀滅也在所不惜。媽媽知道我的個性,在後座默默無語。女兒雙腳不停亂踢,掙扎著想從安全座椅上下來,她失去理智,比剛才更瘋狂的爆哭,一秒鐘都無法停下來。把媽媽送回家後,車上只剩我與女兒,已經哭到滿頭大汗的她仍繼續吵著:「我要去彩繪餐廳!我要去彩繪餐廳!」我暴怒的轉過頭去,對著她大吼:「不去!我不去!」
接著,我發瘋似的對她連珠炮開罵:「妳已經連續幾天這樣番了?每天早上起床都番,昨天去野柳也番,今天也為了一盒爆米花番!我每個週末都在想著要帶妳去哪裡玩,妳有沒有感謝過我?我好幾天前就訂好今天的餐廳,就是想帶妳去玩,結果妳竟然為了一盒爆米花,哭到大家都不能去!以後我再也不想跟妳出來了!」
爆青筋的我,徹底失控!我大吼大叫把所有怒氣全吐出來,朝著心愛的女兒火力全開!被我吼叫後的女兒,也徹底崩潰了!後照鏡中的她,雙眼哭到紅腫,臉上滿是鼻涕與眼淚,整個頭髮都濕了,面對我的吼叫謾罵,她再次大哭,只是,她的哭聲從蠻橫轉為恐慌,她的心,碎了!
車子裡是凝結的氣氛。我緊盯前方的路,不想再說話。突然,她很努力地忍住哭聲,哽咽顫抖地問:「馬迷妳不會原諒我嗎?」她問了兩次,我不想回應。她繼續問:「馬迷妳會原諒我嗎?」我仍舊沒理她。她再度開始哭了起來,用哭啞的聲音不斷問著:「馬迷妳會原諒我嗎?馬迷妳會原諒我嗎?」然後她說:「我要馬迷抱抱!馬迷妳可以抱抱我嗎?我喜歡馬迷!我超,級,喜歡馬迷!我超,級,超,級,喜歡馬迷!」
背對著她的我,眼眶瞬間紅了!我突然想起前兩天看到的繪本,小企鵝被吼叫後四分五裂的身軀、急著想找回媽媽的心情,在這一刻,我全都瞭解了!
快到家時,女兒滿臉淚水睡著了。我輕輕抱起她,她勉強睜開疲累的雙眼,無力說話。回家後,她累得倒在沙發上睡著,我為她打開冷氣,看著她臉上的淚痕以及沉沉睡著的可愛臉龐,回想剛剛發生的一切,彷彿經歷一場暴風雨。此刻好寧靜,平靜下來的心情,我在腦海裡複習小企鵝破碎的身體,覺得自己實在應該好好反省。
每個失控,背後都有原因。
我走回房間,躺在床上假寐,腦中開始為自己的失控原因抽絲剝繭。為什麼我會暴怒?我想,我生氣是因為她先用情緒來挑釁我,而我又想要控制她,之所以發脾氣,一方面是想反擊,另一方面是要她停止哭鬧。當輕度發脾氣後發現無法控制她,無力感會愈來愈深,此時我的脾氣就逐漸加強,反擊力道逐漸加大,最後轉變為憤怒,對她大吼大叫起來。
奇怪的是,在工作上我一直被認為是EQ很高的人,無論什麼狀況,我都能四兩撥千金的化解來自老闆或客戶的情緒危機;然而在家庭生活中,為什麼我耐心這麼少,這麼容易對女兒發脾氣?
我想,在工作上之所以能維持高EQ,是因為我把工作當成「事情」,「事情」不夾雜情感,我的目標是解決問題,因此能把情緒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但在面對家人時,我總是把對方的情緒連結在自己身上,總覺得對方的鬧脾氣是針對自己,當我們把情緒互相掛勾,自然也就無法置身事外,雙雙捲入情緒龍捲風,再遍體鱗傷的摔了出來。
再者,即便我在工作上也會生氣,但為什麼我不會直接把氣對老闆或客戶發出來?或者,我也會看不慣另一半的某些行為,但相較於對孩子,我卻比較願意容忍?我想,我對其他大人的容忍程度比較高,是因為我知道如果我反擊,他們也會再回攻,因此在反擊前我必須先評估其後的風險;然而對孩子我便沒有這層顧慮,我很輕易的對孩子生氣,是因為她沒有反抗能力,她比我小,她需要我照顧她,所以我利用優勢,直接以身軀、音量、暴怒的表情來壓制她,而且,我一點都不怕失去她的愛。
此外,我的暴怒多少來自於自己的狀況。那陣子我對工作時程的延遲感到很焦慮。我給自己安排寫作計畫,卻苦於時間被分割得太零散,沒有完整的工作時間,導致進度一直拖延。因此,當女兒早上起床鬧脾氣,我遲遲無法把她送出門好專心工作時,我就無法控制情緒。
我的焦慮讓我變得沒耐心,回想一下,當我心無罣礙時,面對孩子的哭鬧,我不是比較能淡然看待嗎?
這麼一想,我發現自己失控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第一,我被她的情緒影響;第二,我想控制她;第三,我以大欺小;第四,我有別的壓力在。那天晚上,我從Line上傳了一個訊息給媽媽,跟她道歉沒讓她玩到。媽媽當然不免又數落我一番,但她說了一句話敲醒了我:「妳要多點耐性。她愈哭,妳愈沒耐性,她就更無止盡的哭;妳嚇唬她,她很怕妳不愛她,就哭更大聲,而且哭的時候一定要妳抱抱。」
原來,媽媽也看得出來,女兒被我吼叫時是多麼害怕失去我,我正在親手傷害自己心愛的孩子啊!我不想繼續傷害我的孩子,我必須改變。
挑戰過二十一天每天煮晚餐,挑戰過二十一天不對另一半生氣,每次挑戰我都成功了。既然了解自己情緒失控的原因,要改進就很容易。
許多事不是做不到,而是我們沒嘗試。面對我與女兒的緊繃局面,我在心裡暗自下決心:這次,我要挑戰二十一天不對女兒生氣!
練習愛自己,挑戰不怒吼 《親子天下》教育書主編 李佩芬
在美好的童話故事裡,結局往往只寫到男女主角終成眷屬的幸福快樂;但若接下來有個追蹤主角的真人實境秀,我們一定會明白,接下來周旋於柴米油鹽醬醋茶、奶瓶尿布副食品的尋常百姓日子,才是活生生的真實世界。
當生活如陀螺般不斷被推著轉,我們可能開始哀怨另一半,怎麼都不像婚前那樣噓寒問暖,使個眼色就心領神會;我們或許會遺憾自家駑鈍兒,怎麼就不像隔壁大寶那 樣乖巧聽話。於是,我們的不滿逐漸累積,怨念之牆愈來愈高,細究每次「大吼」的背後,人人都有著一長串委屈與不滿可以訴說。
《親子天下》創刊七年來,曾企劃製作過的大大小小「情緒」專題絕對超過十次以上,每次的讀者迴響,也都讓我們真切感到,這實在是父母、夫妻的莫大困擾。很感謝 每次的製作過程,都獲得親職教養、心理諮商等專家鼎力協助,透過各領域專家的精闢分享,讓我們能從「原因」到「對策」一網打盡,為糾結的情緒撥雲見日、找 尋解方。
然而,正如同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所說:情緒管理,從來就不是「今天教,明天就能學會」的事。唯有透過日復一日的覺察與操練,才有可能讓每日的小練習,累積成為日後的小成功。
因此,我們挑選《親子天下》的二十一篇實用好文,並整理出文章內學者專家所提點的「情緒處方籤」,希望幫助媽咪理解、關照好自身情緒,並期待家庭成員能了解 而更同理彼此,避開情緒地雷,讓夫妻與親子溝通不斷線。生活中難免會遇上令自己「一秒氣爆」的紅色警戒,期待書中「情緒處方籤」的隻字片語,能如及時雨般 浮上腦海,有效為一秒氣爆的心情,找到合適的抒發管道。
除此之外,我們更設計了一份讓媽咪可以自我體檢的「情緒貼紙」與「情緒記錄 表」。每天哪怕短短五分鐘也好,邀請你有意識的留些「寵愛自己時間」,為自己的情緒正能量加值;也希望透過連續二十一天的情緒覺察記錄,讓媽媽能以貼紙記 錄自己每日心情。倘若你願意,甚至可以邀請孩子一起來玩,我們也為孩子準備了「媽媽今日心情」貼紙,讓「情緒」成為親子可以共同聊天的話題。「二十一」這個數字,對本書共同作者Jaguar小姐來說,同樣別具意義。Jaguar小姐是《親子天下》網路平台的嚴選部落客,多篇文章都曾引起廣大網 友共鳴。曾挑戰過持續二十一天煮晚餐、持續二十一天不跟老公小孩生氣的她,也在本書分享了她親身實踐「練習不生氣」的起心動念與點滴歷程。有別於專家剖析 與建議的實用好文,穿插於其中的【Jaguar小姐聊心事】,就像一位陪伴在身邊的好朋友,她不藏私的心境分享,無形中卻帶來一股療癒的力量,鼓勵你我一 起用二十一天,為自己做一丁點兒改變。
準備好再次好好關照自己的情緒,並朝「優雅育兒」與「淡定教養」之路邁進?歡迎拿起這本書的你,一起踏上這個練習二十一天不怒吼的旅程。
Jaguar小姐聊心事
這段挑戰21天不生氣的旅程
從小,我就是個與情緒糾纏的孩子。
我 在一個吵吵鬧鬧的家庭中長大,從有記憶以來,父母爭吵從沒停過。他們雖然彼此相愛,但在情緒來時,一方發起無名火,另一方也毫不相讓,衝突、爭吵、冷戰、 甩頭而去,這樣的戲碼在生活中經常上演。年幼的我時常驚恐著,有時候上一秒才覺得很幸福,下一秒世界立刻變色。我的世界時而風平浪靜,時而驚滔駭浪,平穩 順遂的安心感,我從未經驗。
這樣的情緒氛圍,造就了擅於察言觀色的我。我總是小心翼翼觀察父母臉色,深怕一個不注意,又跌入萬丈深淵。 在我的生活經驗裡,幸福並非恆久存在,而是飄忽不定的雲霧,這種不確定感,讓我變得敏感又易怒。由於幸福總伴隨著毀滅,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無法安然享受手 上的幸福,我總是在感覺幸福時,立刻親手敲碎它,因為這樣我才能掌控悲劇的到來,而不是膽顫心驚地等待被突襲。
不知是本性使然或是有樣學樣,長大後的我,脾氣也不惶多讓。我會跟父母頂嘴、也會甩門對抗父母權威。而即便小時候的我曾立下志願,發誓自己在結婚生子後絕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然而人總是下意識地複製成長經驗,當婚姻與育兒壓力席捲而來,我也逃不出爭吵大戰的宿命。然而這樣的孩提經驗並非全是壞事。隨著女兒逐漸懂事,我很快覺察到自己正走向同樣的道路。有次我與先生大吵,女兒害怕地跑過來抱著我大哭,我在她身上看到 我小時候的影子,那個恐懼、無助、擔心世界將要破碎的小女孩,活生生地在我親愛的孩子身上重現。我深深愛著的兩個人,缺一不可的兩個人,他們正在戰爭,而 無論誰輸誰贏,我永遠是輸掉的那一個。
曾被情緒傷害的我,清楚同理女兒的感受。我正在用情緒傷害生命中的另一半與最愛的孩子,我必須終止這樣的不幸。
既然生命經驗中缺少模範,我們必須以非常清晰的理智去帶領自己,我決定正視問題,改變命運。現在的我已走在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上,我所夢想和諧安穩的幸福氣氛,可以由我開始創造,再交給我的孩子傳承。
這裡有我在婚姻與育兒路上與情緒搏鬥的故事。不吼叫的媽媽,是我一輩子的志業。
Jaguar小姐聊心事3
暴風雨後的反省
女兒三歲後,我變成一個很容易生氣的媽媽。
隨著年齡漸長,女兒的自我意識愈來愈強,她不再是以前那個「媽媽說什麼都好」的小天使,而是「這個不行那個不要」的小叛逆。
四歲的她,更是愈來愈有自己的堅持,許多事一定要按照她的方式來,例如先穿褲子再穿上衣、吸管的包裝紙要橫向撕開、剪紙時不能剪弧形而是要有角度等。她喜歡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專心做事時不喜歡被打斷,若大人一直催促,她會很反彈。她凡事喜歡自己來,有時我們只是想幫忙(或趕時間),插手幫她把事情做好(例如拉拉鍊或扣鞋帶),她也會非常生氣,把一切歸零再自己重來。
大部分的時間,她仍是個理性的孩子,只要掌握她的眉角,都還能相安無事。然而一旦她睡不夠、吃了甜食或心裡有事時,她就很難控制情緒,對於大人企圖介入她的秩序,她會非常憤怒,在情緒裡糾結很久,一鬧起來沒完沒了。
每次女兒為莫名小事抓狂時,我也會被搞得很生氣。我試過各種方法處理,然而認真番起來的她,有時還真讓人束手無策。面對這種狀況,我常常感覺很無力。即便事過境遷後,我會反省自己為何如此沒耐性,但在氣血攻心的當下,卻很少能耐著性子處理。
前陣子,《親子天下》邀請我為童書《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撰寫推薦文。其實那段時間,我與女兒正處於關係黑暗期,因此讀起來感受特別深刻。那陣子,她每天早上起床時情緒都很差,她反抗我說的每一句話,對每一個要求全面不配合。她的鬧情緒在匆忙的早晨顯得特別無理,急著想快點把她送出門的我也特別沒耐性。某天早上,她從起床後一直鬧,鬧了三、四十分鐘還不停歇,我氣得把她的早餐丟進包包,讓她穿著睡衣直接去上學。
為避免事態擴大,在她鬧脾氣的當下,我儘量壓抑自己的脾氣,不與她大範圍衝突。然而累積幾天的怒氣後,我終於大爆發了!
那個週末,我帶著她與媽媽一起到野柳玩,中午先到海產店吃飯,她又開始耍脾氣,吵著想直接去逛海洋世界,不想吃飯,我很生氣,但仍無所謂的隨便她。
隔天,我們到基隆海洋科學博物館,原本已經訂好彩繪餐廳的位子,然而看完3D電影出場後,她又吵著要吃爆米花,不想去餐廳。我解釋吃完飯才能吃爆米花,她非但不接受,還更不高興,眼看訂位時間已到,我抱起她直接往餐廳方向走,結果她一路大哭大鬧不想進大門。
無計可施的我讓女兒坐在博物館外,她的哭鬧聲在交錯的外部空間來回震盪,回音效果讓哭聲加乘。我媽媽在旁邊幫忙安撫,但她一點也不理會,反而哭得更大聲。旁邊是美麗安靜的海,她的哭聲成了方圓一公里最刺耳的聲音,幾個路人紛紛轉過頭來看,我羞愧到想往地底下鑽。連續幾天的情緒折磨,我的耐性已被消磨殆盡,看著她哭鬧不休的臉,我明顯感覺自己的怒氣往上衝,此時媽媽說了一句:「妳看!就是因為妳太寵小孩,所以她才會這樣!」
被落井下石的我,滿腹怒火被引爆了!
「走!回家!不要吃了!」我憤怒的抓起還在鬧的女兒,把媽媽丟在後頭,踏著火大的腳步往停車場走,兩旁的路人都在看,我顧不得他們的眼光,因為我已經爆炸了!女兒掙扎著不想要上車,我硬是把她綁在安全座椅上,駛出停車場,灰暗的天空開始下起雨,我混亂的頭腦完全無法思考,女兒在後座繼續哭鬧著,但台詞已經變成:「馬麻我要去彩繪餐廳!現在就要去!」
車子一路往家的方向奔馳,手握方向盤的我,隨時可以掉頭回餐廳,然而氣頭上的我,怒到任憑世界毀滅也在所不惜。媽媽知道我的個性,在後座默默無語。女兒雙腳不停亂踢,掙扎著想從安全座椅上下來,她失去理智,比剛才更瘋狂的爆哭,一秒鐘都無法停下來。把媽媽送回家後,車上只剩我與女兒,已經哭到滿頭大汗的她仍繼續吵著:「我要去彩繪餐廳!我要去彩繪餐廳!」我暴怒的轉過頭去,對著她大吼:「不去!我不去!」
接著,我發瘋似的對她連珠炮開罵:「妳已經連續幾天這樣番了?每天早上起床都番,昨天去野柳也番,今天也為了一盒爆米花番!我每個週末都在想著要帶妳去哪裡玩,妳有沒有感謝過我?我好幾天前就訂好今天的餐廳,就是想帶妳去玩,結果妳竟然為了一盒爆米花,哭到大家都不能去!以後我再也不想跟妳出來了!」
爆青筋的我,徹底失控!我大吼大叫把所有怒氣全吐出來,朝著心愛的女兒火力全開!被我吼叫後的女兒,也徹底崩潰了!後照鏡中的她,雙眼哭到紅腫,臉上滿是鼻涕與眼淚,整個頭髮都濕了,面對我的吼叫謾罵,她再次大哭,只是,她的哭聲從蠻橫轉為恐慌,她的心,碎了!
車子裡是凝結的氣氛。我緊盯前方的路,不想再說話。突然,她很努力地忍住哭聲,哽咽顫抖地問:「馬迷妳不會原諒我嗎?」她問了兩次,我不想回應。她繼續問:「馬迷妳會原諒我嗎?」我仍舊沒理她。她再度開始哭了起來,用哭啞的聲音不斷問著:「馬迷妳會原諒我嗎?馬迷妳會原諒我嗎?」然後她說:「我要馬迷抱抱!馬迷妳可以抱抱我嗎?我喜歡馬迷!我超,級,喜歡馬迷!我超,級,超,級,喜歡馬迷!」
背對著她的我,眼眶瞬間紅了!我突然想起前兩天看到的繪本,小企鵝被吼叫後四分五裂的身軀、急著想找回媽媽的心情,在這一刻,我全都瞭解了!
快到家時,女兒滿臉淚水睡著了。我輕輕抱起她,她勉強睜開疲累的雙眼,無力說話。回家後,她累得倒在沙發上睡著,我為她打開冷氣,看著她臉上的淚痕以及沉沉睡著的可愛臉龐,回想剛剛發生的一切,彷彿經歷一場暴風雨。此刻好寧靜,平靜下來的心情,我在腦海裡複習小企鵝破碎的身體,覺得自己實在應該好好反省。
每個失控,背後都有原因。
我走回房間,躺在床上假寐,腦中開始為自己的失控原因抽絲剝繭。為什麼我會暴怒?我想,我生氣是因為她先用情緒來挑釁我,而我又想要控制她,之所以發脾氣,一方面是想反擊,另一方面是要她停止哭鬧。當輕度發脾氣後發現無法控制她,無力感會愈來愈深,此時我的脾氣就逐漸加強,反擊力道逐漸加大,最後轉變為憤怒,對她大吼大叫起來。
奇怪的是,在工作上我一直被認為是EQ很高的人,無論什麼狀況,我都能四兩撥千金的化解來自老闆或客戶的情緒危機;然而在家庭生活中,為什麼我耐心這麼少,這麼容易對女兒發脾氣?
我想,在工作上之所以能維持高EQ,是因為我把工作當成「事情」,「事情」不夾雜情感,我的目標是解決問題,因此能把情緒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但在面對家人時,我總是把對方的情緒連結在自己身上,總覺得對方的鬧脾氣是針對自己,當我們把情緒互相掛勾,自然也就無法置身事外,雙雙捲入情緒龍捲風,再遍體鱗傷的摔了出來。
再者,即便我在工作上也會生氣,但為什麼我不會直接把氣對老闆或客戶發出來?或者,我也會看不慣另一半的某些行為,但相較於對孩子,我卻比較願意容忍?我想,我對其他大人的容忍程度比較高,是因為我知道如果我反擊,他們也會再回攻,因此在反擊前我必須先評估其後的風險;然而對孩子我便沒有這層顧慮,我很輕易的對孩子生氣,是因為她沒有反抗能力,她比我小,她需要我照顧她,所以我利用優勢,直接以身軀、音量、暴怒的表情來壓制她,而且,我一點都不怕失去她的愛。
此外,我的暴怒多少來自於自己的狀況。那陣子我對工作時程的延遲感到很焦慮。我給自己安排寫作計畫,卻苦於時間被分割得太零散,沒有完整的工作時間,導致進度一直拖延。因此,當女兒早上起床鬧脾氣,我遲遲無法把她送出門好專心工作時,我就無法控制情緒。
我的焦慮讓我變得沒耐心,回想一下,當我心無罣礙時,面對孩子的哭鬧,我不是比較能淡然看待嗎?
這麼一想,我發現自己失控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第一,我被她的情緒影響;第二,我想控制她;第三,我以大欺小;第四,我有別的壓力在。那天晚上,我從Line上傳了一個訊息給媽媽,跟她道歉沒讓她玩到。媽媽當然不免又數落我一番,但她說了一句話敲醒了我:「妳要多點耐性。她愈哭,妳愈沒耐性,她就更無止盡的哭;妳嚇唬她,她很怕妳不愛她,就哭更大聲,而且哭的時候一定要妳抱抱。」
原來,媽媽也看得出來,女兒被我吼叫時是多麼害怕失去我,我正在親手傷害自己心愛的孩子啊!我不想繼續傷害我的孩子,我必須改變。
挑戰過二十一天每天煮晚餐,挑戰過二十一天不對另一半生氣,每次挑戰我都成功了。既然了解自己情緒失控的原因,要改進就很容易。
許多事不是做不到,而是我們沒嘗試。面對我與女兒的緊繃局面,我在心裡暗自下決心:這次,我要挑戰二十一天不對女兒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