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數學向前衝!衝?
這時雄心勃勃的愛達正投入數學學習中,她的家庭教師笛摩根是倫敦大學的首位數學教授,也是符號邏輯學的先驅。笛摩根認為符號之間的關係(像是a + b = b + a)代表著某種邏輯關係,其中a 和b不一定是數字,也可以是其他的事物,這個想法深深影響著愛達。
笛摩根鼓勵愛達專心研究方程式求解的規則,但總是不乖的她更喜歡讓想像力隨著方程式畫出的曲線飛舞奔馳,探討方程式所代表的意涵。對愛達來說,數學不是硬梆梆的數字, 反而充滿了詩意的美感,是比文字更能描述宇宙和諧的美好語言。
重新研習數學激發了愛達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她覺得這股巨大的力量就像是童年時夢想裝在身上的翅膀,能帶著她騰空飛翔,拋開一切煩惱和限制;想像力能夠讓看似矛盾的一切和解:詩情與物質、藝術衝動與科學方法─甚至是她的爸爸拜倫和媽媽安娜貝拉。
工業革命發展帶來了蒸汽機和紡織機等新發明,改變了當時世界的樣貌,愛達對科技充滿了迷戀,對把想像力運用於科技的概念十分感興趣,她自認擁有父親所沒有的天分:對潛藏事物的直覺與分析能力。或許她能藉此創造出「詩意的科學」。
科技的日新月異卻讓愛達走火入魔, 甚至覺得自己有些歇斯底里。她狼吞虎嚥的將自己填滿,但卻無法決定該往哪個方向走?自覺和一切格格不入,不論是新潮的衣著打扮或口無遮攔的言談舉止都讓人側目。她極欲狂奔衝刺,但往前只看到一片黑暗; 她渴望有所成就,卻找不到能全心奉獻的興趣。黑暗中的曙光禮物那篇梅納布雷亞的分析機論文, 竟成為愛達在黑暗中的曙光, 也重新連接起她與巴貝奇的關係。當時英國剛成立了一本科學期刊《科學實錄》(ScientificMemoirs),專門將有趣的外國科學論文翻譯成英文。查理斯.惠特史東(Charles Wheatstone) 是這本期刊的共同創辦人,也是巴貝奇和愛達的好友。他一看到這篇文
章,馬上想到這篇論文翻譯的最佳人選─愛達,他詢問愛達是否願意接下這份工作,愛達當然興致高昂,這就是她滿腔狂熱和潛藏天分的出口,她立刻就開始翻譯,沒幾個月就把完稿交給惠特史東。
愛達也告訴巴貝奇她翻譯了梅納布雷亞的論文,巴貝奇驚喜的問愛達:「既然你對這個題目這麼熟悉,為什麼不自己寫一篇原創的論文呢?」愛達從未動過這個念頭,畢竟在當時很少有女性發表科學論文,巴貝奇於是建議她可以先為論文補充一些評註。這可不是件尋常事,畢竟愛達之所以小有名氣,是因為她的父親是全英國最知名的詩人,要她替這麼複雜的分析機寫評註,是不是有點太強人所難了?巴貝奇可不這麼想,畢竟愛達是極少數能了解分析機之美的人。但愛達呢?她的內心有好多聲音在打架,這就是她等待已久的機會嗎?分析機會不會只是個荒謬的奇想?但愛達沒有退路,她需要一件能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業,拯救她脫離瘋狂。
這時雄心勃勃的愛達正投入數學學習中,她的家庭教師笛摩根是倫敦大學的首位數學教授,也是符號邏輯學的先驅。笛摩根認為符號之間的關係(像是a + b = b + a)代表著某種邏輯關係,其中a 和b不一定是數字,也可以是其他的事物,這個想法深深影響著愛達。
笛摩根鼓勵愛達專心研究方程式求解的規則,但總是不乖的她更喜歡讓想像力隨著方程式畫出的曲線飛舞奔馳,探討方程式所代表的意涵。對愛達來說,數學不是硬梆梆的數字, 反而充滿了詩意的美感,是比文字更能描述宇宙和諧的美好語言。
重新研習數學激發了愛達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她覺得這股巨大的力量就像是童年時夢想裝在身上的翅膀,能帶著她騰空飛翔,拋開一切煩惱和限制;想像力能夠讓看似矛盾的一切和解:詩情與物質、藝術衝動與科學方法─甚至是她的爸爸拜倫和媽媽安娜貝拉。
工業革命發展帶來了蒸汽機和紡織機等新發明,改變了當時世界的樣貌,愛達對科技充滿了迷戀,對把想像力運用於科技的概念十分感興趣,她自認擁有父親所沒有的天分:對潛藏事物的直覺與分析能力。或許她能藉此創造出「詩意的科學」。
科技的日新月異卻讓愛達走火入魔, 甚至覺得自己有些歇斯底里。她狼吞虎嚥的將自己填滿,但卻無法決定該往哪個方向走?自覺和一切格格不入,不論是新潮的衣著打扮或口無遮攔的言談舉止都讓人側目。她極欲狂奔衝刺,但往前只看到一片黑暗; 她渴望有所成就,卻找不到能全心奉獻的興趣。黑暗中的曙光禮物那篇梅納布雷亞的分析機論文, 竟成為愛達在黑暗中的曙光, 也重新連接起她與巴貝奇的關係。當時英國剛成立了一本科學期刊《科學實錄》(ScientificMemoirs),專門將有趣的外國科學論文翻譯成英文。查理斯.惠特史東(Charles Wheatstone) 是這本期刊的共同創辦人,也是巴貝奇和愛達的好友。他一看到這篇文
章,馬上想到這篇論文翻譯的最佳人選─愛達,他詢問愛達是否願意接下這份工作,愛達當然興致高昂,這就是她滿腔狂熱和潛藏天分的出口,她立刻就開始翻譯,沒幾個月就把完稿交給惠特史東。
愛達也告訴巴貝奇她翻譯了梅納布雷亞的論文,巴貝奇驚喜的問愛達:「既然你對這個題目這麼熟悉,為什麼不自己寫一篇原創的論文呢?」愛達從未動過這個念頭,畢竟在當時很少有女性發表科學論文,巴貝奇於是建議她可以先為論文補充一些評註。這可不是件尋常事,畢竟愛達之所以小有名氣,是因為她的父親是全英國最知名的詩人,要她替這麼複雜的分析機寫評註,是不是有點太強人所難了?巴貝奇可不這麼想,畢竟愛達是極少數能了解分析機之美的人。但愛達呢?她的內心有好多聲音在打架,這就是她等待已久的機會嗎?分析機會不會只是個荒謬的奇想?但愛達沒有退路,她需要一件能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業,拯救她脫離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