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氣場交流

有一次上廣播節目,主持人問我:「當我們身邊的朋友很緊張的時候,我們常常會下意識地去握住人家的手,希望能給他們一點安慰,像這樣的動作,也可以算是一種氣功的傳達嗎?」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像這種表達關心的小動作,就是氣的一種交流。

我們的手掌心有一些穴道,敏銳性很高。有人情緒緊張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手指輕輕地壓在他們的手上,不必太用力,配合著呼吸,不急不緩,保持自然穩定,漸漸地,對方就會跟著穩定下來。

人與人之間的磁場感應非常敏銳,當我們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對方就會感覺到這股「氣」,會覺得很放心,人際間的相處也就容易保持在最穩定、平和的狀態。

比方說,當我們氣喘吁吁地從外面回來,進門之前,最好先把自己穩定了,再進去。尤其是探病的場合,如果自己就是一副急躁的樣子,很容易會影響到病人。而平常時候,不管是下班、或放學回家,都要注意,如果急匆匆地忽然跑進屋裡,大家都會覺得你是不是有什麼不對勁?因為磁場受到了震動,別人也會跟著感受到有不對勁的現象。

所以我們平時就要養氣,透過鍛鍊,隨時將自己調整在自然、從容的狀態,這樣身邊的人也會受到感染,所到之處就會天下太平了。

【李鳳山師父修養心法】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所到之處天下太平。

***

◎覺醒人生

以前我們在部隊的時候,有一位連長,大家都覺得他很有智慧,每回要集合、緊急動員時,他都會跟部下說一句話:「緊張沒關係,但是不要慌張!」

我跟學生也講過類似的話。每當學生說:「師父,我好緊張喔!尤其是上台的時候更緊張!」我說:「誰都會緊張,緊張沒關係,但是不要害怕。」我們可以緊張,因為緊張會讓我們更加謹慎、努力,表現更加穩當;但是,如果心裡害怕,就會亂了陣腳,或是畏畏縮縮,沒辦法把實力發揮出來。

這個道理,就跟我們常常講「忍耐」是一樣的。忍耐一分、兩分、三分還可以,到了四分、五分、六分,可能就要四分五裂了!所以,無所謂忍無可忍,任何事情如果到了忍無可忍才去做,就表示我們的智慧還不夠。

打個比方,假設一個人,成的時候是從一到十,敗的時候也是從一到十,比較聰明的人,一、二、三分,就明白了!會成、會敗馬上可以掌握;但是,有的人到了四、五、六分,才能夠掌握;有的人更是到七、八、九分才發覺,那時可能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最好做一個聰明人,什麼事情只要在一、二、三部曲就明白、知道了,尤其是我們國家、社會也是一樣。那麼大的範圍,如果到了四、五、六分,甚至七、八、九分才有反應,恐怕已經搞得四分五裂,再加上亂七八糟,都來不及挽救了!

大家都要訓練自己一、二、三的功夫,俗話說「無三不成禮」、「凡事不過三」。一、二、三,就得覺醒,醒過來才能有知覺!如果一直不醒,不但沒有知覺,更不知道人生怎麼繼續下去了!

【李鳳山師父修養心法】

忍耐三分還可以,四分五裂不太妙,

亂七八糟更不好,追求智慧好修行。

***

◎痴出深度

有一位師姐很生氣地跟我抱怨,說有人叫她「花痴」,因為她談感情很難自拔。我跟她說,也有人笑我是一個武痴。這個貪瞋痴的「痴」,跟其他的感覺是一樣的,也就是看痴在什麼地方?不管是花痴、武痴、或文痴,最重要的是不要鑽牛角尖,免得走進死胡同。

藝術家不痴,沒有辦法成就偉大的藝術作品!科學家不痴,沒有辦法成為創作家、發明家。所以重點是,我們要懂得什麼是「痴」的功夫,不鑽牛角尖,把範圍擴大,海闊天空,才會痴得有效果!

「痴」,其實是一種專注,在專注裡面擴大範圍,讓知識領域變得廣而長。我們研究任何東西,如果越能延長它的生命力和傳承力,長了學問,還能歷久不衰,痴起來才有意義。所以說,我們痴什麼呢?痴在既「廣」就要「長」,既「長」就要「深」。任何事情,如果鑽不出來,就不能再鑽了;若真的痴起來,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我們講「貪瞋痴」,如果只是叫人不貪、不瞋、不痴,說實在的,讓人憋在那兒,一旦碰到事情,有時反而更貪、更瞋、更痴;如同有人守戒,結果卻開戒了。所以我說「戒不如節,節不如解」,戒、節、解,三者並用,才是開明修煉的大學問。

【李鳳山師父修養心法】

擴大範圍,專注探討;痴出深度,傳承廣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