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一開頭就問大家問題。
你現在是清醒的嗎?還是正在做夢呢?
想必大家都會回答是清醒的,因為是清醒的,所以才能翻開本書對吧。你清楚地感知自己的手拿著這本書,眼睛也看著眼前的紙張與墨水。如果是看電子書的人,應該會感受到平板電腦的質感與螢幕的光線。這些感覺都不可能是在做夢,你應該也是這麼想的才對。
不過在此要問問大家,這一切真是如此嗎?你確定你現在不是在做夢嗎?
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在夢境之中的我們都無法知道自己正在做夢,會以為夢中的一切是現實,直到我們從夢境醒來,才會知道「啊,原來我剛剛在做夢啊」。不管是誰,應該都有過這類經驗才對。
如果有過這類經驗,那麼覺得自己不在夢境之中,無法證明自己沒在做夢,說不定你會在某個瞬間突然覺醒,才發現讀這本書是一場夢(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身為作者的我會覺得很遺憾啦)。我們真的有辦法斷言「這一切不是夢」嗎?
劈頭就問大家這種有點不懷好意的問題,真是不好意思,但我當然不是在擔心各位是否真的睡著了(把本書當成睡前讀物也不錯啦)。我想問的是,很多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都不是那麼確定的事情。我只是想讓大家感受一下這個感覺而已。
一般而言,我們不會覺得在日常生活的體驗只是一場夢,而是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每次都懷疑眼前的景色是夢境,恐怕無法正常生活對吧?所以覺得一切不是夢,完全沒有問題。
不過,這代表我們其實未曾思考這些「理所當然」的正確性,正因為我們不需要思考正確與否,這些才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至於這些事情是否是正確的?是否是無從質疑的事實?我們通常是不在意的,因此被問到「你是否正在做夢」這個問題時,才會突然懷疑這些「理所當然」的正確性。
能夠重新檢視這些「理所當然」的學問除了哲學,別無其他。本書要介紹哲學的基礎問題與概念。
在進入正題之前,要請大家先等一下。為什麼我們非得花時間學習哲學呢?如果哲學會讓我們懷疑那些日常生活之中的「理所當然」,豈不是會妨礙我們的日常生活嗎?既然如此,不懂哲學不是比較自由嗎?
的確,哲學會成為日常生活的阻礙,但我從來不覺得「沒有哲學比較好」,因為人類是在質疑「理所當然」之後,便會忍不住一直想「事實到底為何?」這個問題的生物,而這件事也非常有趣。
西方哲學的歷史可回溯到西元前的時代。只會妨礙日常生活的哲學之所以能夠留到現在,說到底都是因為思考本身是件有趣到不行的事情,而且這份趣味永遠不會褪色。哲學的原意是「愛智之學」,總是會忍不住思考的人會成為哲學家,累積許多偉大的理論。
或許大家覺得這種事情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但是剛剛被問到「是不是正在做夢」這個問題時,你心中的某個角落是否正在騷動?腦海是不是曾閃過「我知道自己沒在做夢,但仔細想想,又覺得沒辦法斬釘截鐵地回答這個問題,覺得很不痛快」這個念頭呢?如果你剛剛曾這麼想,代表你已經是個喜好智慧的人,已經站在哲學的起點。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西元前四七○左右~前三九九)曾將哲學稱為「練習死亡」的行為。這聽起來很聳動,但他真正的意思如下。
「我們的靈魂被困在肉體之中,只有死亡能讓靈魂解脫。」這句話中的肉體其實就是一種限制與條件。如果擴大解釋的話,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擁有的常識與價值觀、我們期望的社會地位都算是加諸在我們身上的限制,都屬於上述「肉體」的一部分。
哲學就是讓我們擺脫上述這些制約,讓我們得以自由思考的學問,所以從擺脫肉體(束縛),得到自由這點來看,其實哲學的確是「練習死亡」的行為,本質上,與死亡非常接近。不被任何「理所當然」的事物束縛,不斷地思考,直到自己認同為止,就是蘇格拉底口中的哲學。
我覺得蘇格拉底的這種精神非常重要,換言之,哲學必須是自由的,如果只是因為「不得不學」而學習哲學,那麼整件事就會有點變質。哲學必須是有趣的,才能突顯本身的樂趣,只有當我們很興奮地接觸哲學,哲學才有意義可言。
本書介紹的內容也不會都很簡單,有時候會帶著大家認識很頑強的哲學家,有時候會帶著大家認識不世出天才的哲學家,我也由衷祈禱大家能夠在認識這些哲學家之後,某天突然湧現「我好想認真思考」這種衝動,讓有機會自己從忙碌的生活脫離,慢慢地思考問題。
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思考吧。
歡迎來到「哲學的入門世界」!
你現在是清醒的嗎?還是正在做夢呢?
想必大家都會回答是清醒的,因為是清醒的,所以才能翻開本書對吧。你清楚地感知自己的手拿著這本書,眼睛也看著眼前的紙張與墨水。如果是看電子書的人,應該會感受到平板電腦的質感與螢幕的光線。這些感覺都不可能是在做夢,你應該也是這麼想的才對。
不過在此要問問大家,這一切真是如此嗎?你確定你現在不是在做夢嗎?
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在夢境之中的我們都無法知道自己正在做夢,會以為夢中的一切是現實,直到我們從夢境醒來,才會知道「啊,原來我剛剛在做夢啊」。不管是誰,應該都有過這類經驗才對。
如果有過這類經驗,那麼覺得自己不在夢境之中,無法證明自己沒在做夢,說不定你會在某個瞬間突然覺醒,才發現讀這本書是一場夢(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身為作者的我會覺得很遺憾啦)。我們真的有辦法斷言「這一切不是夢」嗎?
劈頭就問大家這種有點不懷好意的問題,真是不好意思,但我當然不是在擔心各位是否真的睡著了(把本書當成睡前讀物也不錯啦)。我想問的是,很多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都不是那麼確定的事情。我只是想讓大家感受一下這個感覺而已。
一般而言,我們不會覺得在日常生活的體驗只是一場夢,而是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每次都懷疑眼前的景色是夢境,恐怕無法正常生活對吧?所以覺得一切不是夢,完全沒有問題。
不過,這代表我們其實未曾思考這些「理所當然」的正確性,正因為我們不需要思考正確與否,這些才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至於這些事情是否是正確的?是否是無從質疑的事實?我們通常是不在意的,因此被問到「你是否正在做夢」這個問題時,才會突然懷疑這些「理所當然」的正確性。
能夠重新檢視這些「理所當然」的學問除了哲學,別無其他。本書要介紹哲學的基礎問題與概念。
在進入正題之前,要請大家先等一下。為什麼我們非得花時間學習哲學呢?如果哲學會讓我們懷疑那些日常生活之中的「理所當然」,豈不是會妨礙我們的日常生活嗎?既然如此,不懂哲學不是比較自由嗎?
的確,哲學會成為日常生活的阻礙,但我從來不覺得「沒有哲學比較好」,因為人類是在質疑「理所當然」之後,便會忍不住一直想「事實到底為何?」這個問題的生物,而這件事也非常有趣。
西方哲學的歷史可回溯到西元前的時代。只會妨礙日常生活的哲學之所以能夠留到現在,說到底都是因為思考本身是件有趣到不行的事情,而且這份趣味永遠不會褪色。哲學的原意是「愛智之學」,總是會忍不住思考的人會成為哲學家,累積許多偉大的理論。
或許大家覺得這種事情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但是剛剛被問到「是不是正在做夢」這個問題時,你心中的某個角落是否正在騷動?腦海是不是曾閃過「我知道自己沒在做夢,但仔細想想,又覺得沒辦法斬釘截鐵地回答這個問題,覺得很不痛快」這個念頭呢?如果你剛剛曾這麼想,代表你已經是個喜好智慧的人,已經站在哲學的起點。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西元前四七○左右~前三九九)曾將哲學稱為「練習死亡」的行為。這聽起來很聳動,但他真正的意思如下。
「我們的靈魂被困在肉體之中,只有死亡能讓靈魂解脫。」這句話中的肉體其實就是一種限制與條件。如果擴大解釋的話,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擁有的常識與價值觀、我們期望的社會地位都算是加諸在我們身上的限制,都屬於上述「肉體」的一部分。
哲學就是讓我們擺脫上述這些制約,讓我們得以自由思考的學問,所以從擺脫肉體(束縛),得到自由這點來看,其實哲學的確是「練習死亡」的行為,本質上,與死亡非常接近。不被任何「理所當然」的事物束縛,不斷地思考,直到自己認同為止,就是蘇格拉底口中的哲學。
我覺得蘇格拉底的這種精神非常重要,換言之,哲學必須是自由的,如果只是因為「不得不學」而學習哲學,那麼整件事就會有點變質。哲學必須是有趣的,才能突顯本身的樂趣,只有當我們很興奮地接觸哲學,哲學才有意義可言。
本書介紹的內容也不會都很簡單,有時候會帶著大家認識很頑強的哲學家,有時候會帶著大家認識不世出天才的哲學家,我也由衷祈禱大家能夠在認識這些哲學家之後,某天突然湧現「我好想認真思考」這種衝動,讓有機會自己從忙碌的生活脫離,慢慢地思考問題。
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思考吧。
歡迎來到「哲學的入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