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漢代壁畫的發展和壁畫墓
一、漢代以前墓葬的裝飾藝術
  要追溯漢代墓葬裝飾藝術的淵源,除了先秦文獻中的片語隻字,不能不依賴豐富的先秦墓葬和文物。最少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墓葬本身以及墓中的石器、陶器、青銅器、漆器、玉器或其它材質的器物,不論器物本身的形狀或其上的紋飾,都成為可供研究裝飾藝術的對象。本文在有限的篇幅內不可能全面追究,只能就和漢代裝飾墓相關的部分略作探討。
  漢代的裝飾墓以畫像石、畫像磚和壁畫裝飾為主,本文要特別追溯的是壁畫藝術。由於漢墓裝飾的若干母題、表現形式和紋飾早已見於先秦的石、磚和壁畫以外的建築或器物上,如漆器和青銅器,因此以下的討論在必要時也會兼及其它。
  近年已有人將中國壁畫的開始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山西襄汾的陶寺、陝西神木的石峁古城、遼寧牛河梁女神廟壁畫殘塊或甘肅秦安大地灣的地畫。這些殘畫或為花紋或有具體物象,但所餘殘跡或甚小如石峁幾何形紋殘畫出現在東北門門道內側牆壁,最大者不過 30 公分見方,據說在「內甕城」東、西、南三面牆體內側也發現了成層、成片分布的壁畫殘塊,唯尚不足以見原壁畫全貌。進入歷史時期,情形好不了多少。1975 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北兩座半地穴式房基的遺址中,發現一塊殷商晚期長 22、寬 13、厚 7 公分,塗有白灰面牆皮。牆皮上繪製了帶有圖案意味的紅色花紋和黑圓點。可是殘塊不大,花紋又甚殘缺,所繪是否如報導中推測是壁畫「主題中的輔助花紋」,或僅僅是某種紋飾,而紋飾是否曾構成整面的壁畫,都並不能十分肯定。不論如何,從新石器時代到殷晚期,即使已有了壁畫,壁畫仍在發展的萌芽階段。
  一直到西漢,除了宮室或宗廟,壁畫裝飾並未形成普遍的風氣。傳說中古代君王的宮室都極其樸素,所謂「采椽不斲,茅茨不翦」,一般平民的居室可能更簡單,以白堊粉牆即屬講究。白堊粉壁之俗已見於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殷人承之。1973 年,在安陽小屯南地發現的房屋基址(編號 F4)中就有白灰面的牆壁殘片。前述殷代的壁畫也出現在白灰面的牆壁上。《韓非子.十過篇》說殷人「四壁惡墀,茵席雕文,此彌侈矣」。
  殷、周以降,經濟生活不斷提升,居室漸趨複雜,裝飾亦必更見講求。然而從古人的記述看來,建築修飾的重點似乎一直在於梁柱的雕飾,而不在壁畫。《國語.魯語上》說:「莊公丹桓宮之楹,而刻其桷。」《漢書.貨殖傳》說:「周室衰,禮法墮,大夫山節藻梲。」周代貴賤有等,居室隨之而異。差異之一即在梁柱的雕鏤刻畫。山節指刻飾成山形的斗拱,藻梲指梁上的短柱繪有紋藻。據《禮記.明堂位》山節藻梲乃「天子之廟飾」。因此,當魯大夫臧文仲僭用此飾,即遭孔子批評。楚靈王為章華之臺,伍舉進諫,以為不應以「土木之崇高,彤鏤為美(注:「彤,謂丹楹;鏤,謂刻桷」)。」由此可知,周禮未墮之時,諸侯和士大夫的屋室都有一定分寸。他們既不能任意雕梁畫棟,更不可彩繪屋壁。目前所知西周時期的居室遺址,不見壁畫的痕跡,有些頂多像殷人的住屋一樣,或以細泥塗牆,再抹一層白灰面而已。
  春秋以後,開始有了諸侯壁畫的記載。《左傳》宣公二年(西元前 607 年)提到晉靈公「不君」,其中一項罪狀是「厚歛以彫牆。」杜預注:「彫,畫也。」楚國的葉公子高據說好龍,竟在屋牆和其它各處畫滿了龍。葉公畫龍顯然是出於一己之好。晉靈公不知為何而畫?畫了些什麼?他被斥為「不君」,可能是因為厚斂傷民,也可能是因為所繪不符合時人認可的題材和功能。
  壁畫,像音樂一樣,在中國從很早就成為為宗教或道德服務的工具。《孔子家語.觀周篇》有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墉有堯、舜之容,桀、紂之像,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負斧扆,南面以朝諸侯之圖焉。孔子徘徊望之,謂從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鏡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
  自從和《孔子家語》類似的殘篇在漢初墓中發現,證實今本《家語》實包含有極多漢以前的傳聞軼事。不論孔子觀乎明堂的故事是否真實,最少在傳說中,從周代之初已經利用壁畫作為道德教訓和政治宣傳的工具。另一項常為人引用的記載是《楚辭.天問》王逸的〈章句〉。屈原遭放逐時,據說曾「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僪佹,及古聖賢怪物行事」。從壁畫的內容看,其目的顯然也在於宗教和道德教訓。儘管今本《孔子家語》和王逸的〈章句〉都為時甚晚,卻不約而同揭示出古代中國的壁畫,從一開始就不單純是賞心悅目的藝術,而是和宗教信仰、政治或道德的需要緊密結合在一起。從以後的發展看,這些需要仍然是壁畫繼續存在的基礎和發展的動力。
  對壁畫從殷商晚期到戰國時代的發展,目前所知道的仍然很少。1957 年在洛陽小屯村東北,漢河南縣城東北城角外發現一座有彩繪的戰國墓葬。這座墓葬殉葬豐富,甚至出土一件墨書「天子」二字的石圭。墓葬形制龐大,墓坑長 10 公尺,寬 9 公尺,深 12 公尺餘,墓道長 40 公尺,是洛陽附近有墓道的戰國墓中最大的一座。報告者相信這即使不是天子的陵寢,墓主也必是個貴族。在墓壙四周牆壁和墓道兩壁上有紅、白、黃、黑四色繪製的圖案殘跡。據發掘報告的作者觀察,認為「這種彩繪應該是具有著帷幕和畫縵作用的壙壁裝飾」。可惜有關此墓的報導中,既無照片,也無摹本。要討論它在壁畫發展上應有的意義和地位,還有待進一步資料的發表。在目前眾多出土的戰國墓葬中,壁上殘留有彩繪的並不多見,有些報導中稱為壁畫的並不能算是壁畫。主要原因是這時以土坑豎穴為主的墓葬形式,除了棺槨和陪葬物可以加繪上彩,或在槨壁飾以彩帛,棺槨外即為墓葬填土,沒有其它建築空間,也就沒有所謂的「壁」可以容許壁畫存在。
  不過近年幸運地發現了戰國時代地上建築的壁畫殘跡。秦都咸陽第一和第三號宮殿建築遺址,據碳十四和熱釋光年代測定,年代應在距今(1980)2290±80 年或 2340 年左右,也就是最晚不晚於秦一統天下前夕,早則可早到秦統一天下以前一百七十年。一號建築營建的時間較早,其中發現壁畫殘塊四百四十餘,能辨識的有一些幾何紋的邊飾。三號遺址和一號相連,三號遺址的壁畫主要出於廊東和西坎牆的牆壁上。在建築倒塌的堆積中也有一些壁畫殘塊。壁畫的內容包括車馬、人物、麥穗、建築以及幾何圖案。壁畫雖然十分殘破,已足以看出其在夯土的牆上先以白粉(蛤粉)打底,再加線描和設色,描繪出連壁大面積的畫面。這一發現已毫無疑問證實秦咸陽宮有壁畫裝飾。戰國時代的秦在東方大國眼中是以質樸著稱,其宮室尚且以壁畫裝飾,當時東方六國宮室如何裝飾就不難想見了。2011-2013 年在秦始皇帝陵的 K9901 遺址,陵寢第一組和第二組建築中部與邊廊相連的小房間壁面上發現了壁畫殘跡。報導附圖僅見粉白壁面上簡單的墨線條,沒提尺寸,應不大。這一發現為我們提供了研究秦代地上建築壁畫的另一件標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