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你們真的不識貨
1864 年是孟德爾豌豆實驗的終點,也是他提出正式科學報告的起點。他開始努力整理8 年來的心血,撰寫報告、準備演講稿。好友葛斯塔夫馮尼塞爾是布諾恩自然科學研究學會的祕書,特別安排他在協會中發表報告。孟德爾非常重視這場演講,因為他認為自己發現到很重要的科學成果,足以讓自己匹配上科學家的封號,而不是一位修道院的修士。雖然現在的我們也認同他的發現非同小可,稱他是古典遺傳學之父,是第一位利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生物學,將生物學提升到一門科學的層次。
可是在1865 年2 月8 日的第一次演講中,卻不是孟德爾所想像的情況,受到眾人擁護鼓掌。事實上當孟德爾使出全力說明他的豌豆雜交實驗,臺下的聽眾則是昏昏欲睡,對於他的英文代號Y、y 和一連串的3:1,1:1 數字比例,簡直是有聽沒有懂,即便這些聽眾大多是他的科學家朋友和修道士,也無法看在友情分上鼓掌叫好,甚至聽眾還坐立難安,大聲鼓譟,最後只能被噓下臺,而這還只是上半場。
孟德爾不死心又在同年3 月8 日舉辦一次,臺下的聽眾當然更受不了,雖然這次勉強讓他講完,但是心中的OS 大慨就是「為什麼我要浪費兩個晚上的時間聽一個修士種豌豆的故事」。

沒關係,再接再厲
依照慣例研究學會會出版孟德爾的論文內容,這是他的第二次機會。在不小心搞砸演講後,他向編輯要了40 份論文,希望寄給其他科學家後,能夠收到回饋,有趣的是達爾文也在這個寄件名單裡喔。
其實在1860 年達爾文的《物種原始》德文版發行時,孟德爾就已經拿在手上了,當時物種原始的理論風靡整個科學界,孟德爾也對於當中的內容非常有興趣,書上早就做滿註記。達爾文在學說中提到,每種生物中的各個個體特徵都不太一樣,只有能夠適應環境的特徵才有辦法生存下,可是達爾文卻無法解答個體特徵為什麼會不一樣?答案當然就是孟德爾的那些英文代號囉,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遺傳因子。如今我們當然可以說要是達爾文認識孟德爾該有多好,就可以利用遺傳來說明他的論點。可惜的是兩人最接近的時刻是孟德爾在1862 年前往倫敦博覽會,那時據還是外表皺皺的種子。這時候是1856 年,他在遭遇考不上教師的挫敗後,展開的第一次豌豆雜交實驗,將親代圓形豌豆與皺形豌豆互相授粉,舉例來說將圓形豌豆的雄蕊花粉,放在皺形豌豆的雌蕊上;同時也要記得先摘除皺形豌豆的雄蕊,以免接觸到自己的花粉。結果雜交後產生的下一代(我們可以先稱為第一子代),種子全部呈現圓形。孟德爾倒是不意外,因為前輩的論文有說下一代要不是跟爸爸一樣,不然就是和媽媽一樣。那麼孟德爾開始和他前輩不一樣的地方,他想看看這些圓形第一子代是不是都是純種?所以他用了培育純品系親代的一樣做法,將這些第一子代自花授粉。這時他已經想出一套完整的實驗流程,譬如什麼時間開始種豌豆、什麼時候收成、授粉的方式、還有怎麼標示這些豌豆的特
徵,但是並不代表他知道這些後代會發生什麼事?剩下的只是耐心等待而已。
1857 年的秋天, 第一子代收成的豌豆莢擺滿了孟德爾的桌上,他迫不及待的一個個撥開豆莢,看看這些種子的外形是不是也一樣是圓形? 結果超乎孟德爾預料, 在7324 顆豌豆中,有5474 顆豌豆是圓的,而1850 顆卻是皺的。如果他的前輩來看的話, 一定說「慘了,實驗失敗」。全部都不是圓的、也不是皺的,就不再繼續下去。但是孟德爾卻不這麼做,他仔細記錄這些數字,並且察覺到一件事情:數字可能不是關鍵, 兩者的「比例」才是關鍵。此時,他再看看豆子的顏色,綠色和黃色的比例。重新將這些豆子依照顏色分類, 再
數一次,發現有6022 顆是黃色、2001 顆是綠色。5474:1850 和6022:2001, 這兩者的比例都神奇的接近3:1,而這樣的結果同樣出現在其他特徵上,孟德爾在實驗報告中提到:觀察到的所有特徵沒有例外,全部出現相近的比例。他持續這樣的實驗,不斷的替各種豌豆授粉交配,來驗證他的想法,最後實驗整整做了8 年才結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