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試閱文1 】
與SEL相關的大腦結構和化學物質

觀察大腦結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腦幹往上看。脊髓連接到「腦幹」,也就是大腦的最下方。腦幹包含第一個訊息過濾系統,過濾透過我們感官進入大腦的訊息。這個系統叫做「網狀活化系統」(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簡稱RAS),可以過濾掉約99%傳進來的訊息。如果傳進來的訊息具有某種威脅性,RAS可能會停止資訊流入,轉而向整個大腦送出警訊。當下一層的「邊緣系統」收到警訊,便立即啟動一系列的反應。

首先,大腦的第二個過濾系統「杏仁核」會檢查訊息,「下視丘」(hypothalamus)是邊緣系統的一部分,會釋放化學物質,讓身體和大腦做好迎戰或逃跑的準備。其他化學物質如:從腎上腺釋放出來的「腎上腺素」,會使心跳加速、呼吸變急促。除非身體處於立即的危險中,否則無論壓力來源為何,思考腦都應該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辦。但是,從思考腦(「額葉」;特別是「前額葉皮質」)下行到反射腦(邊緣系統和腦幹)的路徑是緩慢的,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杏仁核上,也就是負責情緒的邊緣結構,它會連同與記憶有關的海馬迴,讓我們想起這個特定引發壓力現象的所有可怕之處。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正接近一隻大型德國牧羊犬,且之前曾與類似犬隻有過不愉快的經驗,那麼這段記憶就會驅動我們的大腦,預期不愉快的事件重演。情緒會影響大腦處理新訊息的區塊,要讓學習成為記憶,必須經過情緒過濾器(杏仁核),往反思性的高層次腦(前額葉皮質)的路線而去。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大腦會以明辨是非的眼光審視情況,並且找出更好的處理方式。也許,在德國牧羊犬的例子中,思考腦會注意到這隻狗是被拴住的,無法靠近我們。

有多種化學物質混合物在我們腦部相互運作,包括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腦內啡(endorphins)、催產素(oxytocin)等「神經傳導物質」是最常見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在很多情境也會出現,正面、負面皆有之。當我們對上台作簡報、面試、初次與某人見面(這些都是好的壓力)感到有點焦慮時,大腦就會分泌皮質醇。當大腦準備求生時,也會釋放皮質醇,而迎戰、逃跑或僵住等不好的壓力情況,會促使更多更多皮質醇分泌。

壓力的解方是什麼?根據福爾曼(Foreman, 2019)的觀點,壓力的解方就是「信任」。

我創造了「selebrate」這個字來定義我的研究假設。「selebrate」指的是「社會情緒學習引發大腦對經驗做出適當反應」(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elicits brain responses appropriate to experience)。這句話較為拗口,卻包含許多意義。社會情緒學習應該幫助學生在任何情況下能選擇適當反應。神經科學研究者發現,大腦中某些區域和化學物質,會對某些學習策略產生反應。我希望能理解這些反應背後的原因,進而開發更多策略,讓大腦的相同區域也能參與其中。


【試閱文2】
章節總覽

找出哪些大腦結構和化學物質涉及之前提到的SEL能力後,下一步就是要找到能以同樣方式啟動大腦的策略。本書的大部分內容,就是在解釋這些策略。然而,除了將SEL策略融入教學中,教師也必須檢視自己的SEL能力。

我在撰寫每一章時,都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的自我覺察程度如何?我能說出自己的情緒並加以控制嗎?我是否確定自己了解學生的觀點?如果我可能也有人際關係問題,該如何教導學生處理人際關係?在學校與他人互動時,我會做出負責任的決定嗎?以下,是本書各章節的概述。

第一章:建立師生關係
實際的社會情緒學習環境中,主要組成和先決條件就是師生關係。在本章中,我將討論如何與學生建立關係,並分享各種策略。許多對SEL感興趣並想開始實施創傷知情照護的教師,他們都喊著「先馬斯洛,再布魯姆(Maslow before Bloom,意謂先滿足學生需求,再談學習)」的口號。這個概念的精髓是:先處理學生的需求,我們就可以消除一些可能的學習障礙。

第二章:同理
根據專家看法,同理是當今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Borba, 2016)。在本章中,我會定義不同類型的同理,並描述在大腦發展過程中,與同理活動相關的大腦區域,以及產生同理反應時大腦會釋放哪些化學物質。部分神經科學家認為,同理會引導我們產生同情,這兩種概念也將在本章探討。我會分享具同理心學生會做的事,如何示範同理,以及如何教導所有學生同理和同情的策略。

第三章:自我覺察
在本章中,我會定義並討論CASEL所定義的第一個SEL能力:自我覺察。對SEL過程來說,認識自己的情緒相當重要。確認自己的情緒,讓我們能夠看出他人的情緒;此外,教導學生確認和說出自己的情緒,可以讓他們有能力管理這些情緒。了解哪些情緒是與生俱來、哪些是後天習得,也是本章重點。最後,我也提出教導和示範自我覺察的策略。

第四章:自我管理
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是教師相當關注的議題。研究證明,要改變不良行為,關鍵在於學生有能力掌握自己的情緒。
在本章中,我會說明哪些大腦區域跟自我管理相關,並討論大腦結構間的相互角力;也會論及壓力與管理壓力的方法,以及在課堂儀式和常規中,用故事跟範例來管理並引導大腦狀態的重要性。此外,這一章也提供各種基於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策略,如從「CBS基於能力教學法」到「分手信」等,涵蓋各年級的自我管理技巧策略。

第五章:社會覺察
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後,接著就能邁向社會覺察,也就是幫助學生更敏銳覺察他人感受。在本章中,我將解釋一旦學生能確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也就準備好以一種具備EQ的方式與他人互動。檢驗出對大腦中與社會覺察有關的區域後,我將討論社交上的困擾(social pain)與霸凌行為對他人的影響。學生學習到同理技巧後,我們就能教導他們社會覺察策略,並加以練習。

第六章:人際關係技巧
本書第一章重點是建立師生之間的關係,本章重點則是教導學生如何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先找出以同理心處理人際關係時,大腦哪些區域處於活躍狀態,然後再集中討論大腦狀態和同儕壓力,最後討論我們每天皆可使用、並用以建立重要SEL能力的策略。

第七章:負責任的決策
隨著前額葉皮質持續成長和發展,學生做出負責任的決定應該越來越容易。這種發展取決於他們獲得做決定之機會的頻率。本章的重點在於幫助學生確定做決定的價值觀與信念。有了前述能力,學生會理解自己的決策在當下和未來將如何影響他人。要教導學生如何在這個領域中成為他人的榜樣,應包含示範我們自己的決策過程、提供選擇、討論可能的結果、提供小組合作,以促進良好決策的應用和結果。

第八章:形塑SEL正向影響的關鍵——人
根據德州休斯頓兒童創傷學院(Child Trauma Academy)資深研究員,也是兒童精神科醫師布魯斯.培理(Bruce Perry)所言,課程不會改變人——人才會改變人!
有鑒於此,本章將探討如何推廣,讓教師和學生每天都使用SEL,也強調正向童年經歷能降低逆境經驗的負面影響。所有學生都能從落實SEL和創傷知情照護的學校中受益,或至少可以說,推行SEL的學校能了解並留意童年創傷可能造成的影響。最後,本章也提供了探究以SEL主題的進一步資源做為參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