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先跟對方說明,哪些事做不到

當你在沒有經驗的狀態下開始副業,可能會想裝得很有經驗,但是其實沒有必要。永遠呈現真實的自己,這對自己和顧客都好。
如果是上班族,可以在個人簡介上寫「目前學習創業中」、「我會努力做到讓您滿意」,只要拿出實誠的態度,總會有人願意給機會。
有些人一開始因為沒有任何實績感到很不安,所以會稍微誇大「這個領域我很擅長,我懂很多」,不知道是虛張聲勢,還是想讓自己看起來更厲害。
但是沒有經驗就拿不出東西,遇到顧客諮詢和客訴當然無法應對。要是連商品也無法滿足顧客的要求,一下子就會失去信用。顧客評價變低,長此以往就沒有人願意下單。
到接案平臺瀏覽評價不好的賣家,很多負評都是「以為可以達到要求才下單,結果卻不符合要求」,顯示出與顧客在認知或溝通上出現落差。
某種程度來說,認知或溝通落差在所難免。正因如此,每次交易都得充分溝通,如果覺得出現落差,就必須清楚表示「工作範圍是到這裡」或「超過這個範圍我做不到」。這部分確實做到的人,才能繼續拓展事業。
一旦讓顧客以為自己很厲害,負面訊息就難以說出口。作業過程如果有哪裡不會或不懂的地方,也會不敢告訴顧客,導致時間不斷流逝但工作卻沒有進展。最後當顧客跑來催促,卻發現根本沒有完成,就會引發嚴重客訴。
我曾經上Coconala找可以幫忙製作小冊子封面圖片的賣家,當初對方說「三天可以做好」我才委託工作,但是整整兩天都沒有任何聯絡,後來終於傳來資料,卻與我的指示不同,我只能要求對方修改,一直到第三天快結束我才收到最終資料。然而我不是非常滿意商品的品質,雖然想拜託對方再修改一次,由於已經到交貨期限只得作罷。或許對方覺得「有趕上交貨期限就好」,但是我再也不想與他合作。
如果說「三天內可以完成」,我覺得隔天就應該讓我確認一次草稿,沒有任何聯絡,會讓我擔心是否真的在著手進行。包括往來交涉在內,我感覺對方還不是很熟悉整個流程。要是他在個人簡介表示「我是新手,可能會有點不熟練」,我在委託時就會有心理準備。
不用擔心,任何人都是從新手做起。逐漸累積經驗就會變成專家,這段過程急不得。但一開始就冒充專家只會惹上麻煩,沒有任何好處。
沒有經驗馬上就會露出馬腳,說清楚自己哪些事做得到以及做不到的部分,更能得到顧客信賴。Coconala上收費差不多、有類似技能的人非常多,是否留下好印象會影響回流率,技能可以鍛鍊,能保住信賴更重要。
第零年的準備:常常誇大和虛張聲勢?冒充專家沒有好處,呈現真實的自己就好。

拿不定主意?運用鬼腳圖
一旦創業任何事都必須自己做決定。因此,最好養成當機立斷的習慣。
從選擇做什麼生意、找什麼客戶合作的重大決策,到決定商品金額的中等規模的判斷,以及電子報的標題要寫什麼的小事,每天必須做各種決定,讓人傷透腦筋。所以我每次決定事物時也都相當煩惱。
當今時代注重效率,如果表示「請給我一週時間研討」,工作很可能就會被別人搶走,簡直在與時間比賽。雖然在公司中只能遵從主管吩咐,但是創業前還是可以訓練決斷力。
方法之一就是運用鬼腳圖(按:一種遊戲,常被拿來當作抽籤的方式,臺灣名為爬梯子)。舉個例子,在副業遇到「要不要接這個案件」的苦惱情況時,根據「接受」和「不接受」兩個答案製作簡單的鬼腳圖,接著看是選到哪個。結果是「接受」時,心裡若想著「做看看吧」,那就接下案子;萬一心裡的想法是「哇!不會吧」,表示自己其實不想做,那就不要接受。或許有人覺得這樣的話使用鬼腳圖不就沒有意義,其實這是在幫助自己了解真實的想法。
一般來說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列出優缺點,種種比較後決定「優點比較多,雖然不是很願意但還是做看看」。雖然冷靜思考比較保險,但我還是有好幾次都後悔,當初沒接案該有多好。
或許只有我是這樣,比起理性選擇,憑感覺去做通常會比較順利。因為接受與否,其實內心早有答案。想要理性選擇,往往會因為做不出結論而煩惱,最後浪費許多時間。為了馬上找出內心的答案,鬼腳圖意外的能夠派上用場。
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或許也可以仿效成功人士的思考模式,但是這個方法可能沒什麼用。仿效比自己超前一步或半步的人還算切合實際,但如果對方在相關領域已經有超過10年的實績,遠遠走在自己前面,根本無法成為參考對象。
比方說,成功人士說「要經常設想最壞打算」,但是打算創業的人如果一直思考最壞的結果是,反而無法付諸行動。成功人士由於經歷過刀山火海,所以可以設想和避開最壞情況。
與其仿效成功人士的思考模式,不如運用鬼腳圖更有利行動。隨著經驗累積開始具備判斷事物的眼光,也就會逐漸學會如何決斷。
到達這個階段前,不妨借助可以自動判斷的工具縮短煩惱的時間。有些事情要好好考慮再做決定,但是大部分事物都是當機立斷就足夠了。
第零年的準備:想戒除優柔寡斷?決斷力可以透過訓練養成。

離開現有公司後,你就是路人甲
我的創業補習班有好幾名五十多歲的學員,其中一位學員在大企業工作且擔任高階主管,而他開始經營數位廣告的副業後,每個月便多賺5萬至10萬日圓。在世人眼中是完全勝利組,給人根本不需要做副業的感覺,但他卻出乎意料的表示:「沒打算辭掉工作。」
當今時代變化太快,根本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你或許經常聽到公司催促五十多歲員工提前退休的故事,又或是如果與主管處不好可能會被降職,連東芝(按:日本跨國企業,以製造電子產品聞名)都摘牌下市,即使是大企業也不會永遠安穩。再者,若家裡父母變得需要照護,意外支出可能驟增,所以為了有備無患而做副業,在當代是一種「未雨綢繆」的做法。
但是創業的樂趣不僅於此,同時體驗獨立開創事業的快樂、以及一頭栽進未知領域的喜悅和感動,無論幾歲都讓人感到振奮。任何時候創業都可以,不過如果退休後要從零開始,難度應該會非常高。退休人士確實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能;正因如此,不禁懷疑他們是否可以在平臺上提供平價技能。對委託人來說,年輕人比較容易委託,遇到太資深的反而讓人遲疑。
稅務或法律顧問等專業領域,委託資深的人確實比較安心,但如果是「三天內做出影片」,行動力較強的年輕世代給人比較好配合的感覺。
許多人創業時以為之前的客戶一定會委託自己,實際上「離開公司就是路人甲」他們不會把你當一回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早一點開始經營副業,事先累積更多經驗才是最穩當的做法。副業如果可以月入數十萬日圓,退休後馬上可以當成本業。
實際行動後,不是從第一年就會賺錢,通常會有一段低潮期,有才能的人或許能一開始就賺大錢,但是多數人會經歷三年左右的低谷,才逐漸步上軌道,之後即使是一人創業,也可以達到年收2,000萬日圓的成績。
年輕時可以撐過這樣的低潮期,但退休後要忍耐這三年應該會很辛苦。好不容易撐到能夠賺錢的時機,身體和頭腦卻變得不靈光,不要說年收2,000萬日圓,搞不好賺到1,000萬日圓就油盡燈枯,縱使年收能賺到2,000萬日圓,時間也非常短暫。
因此,即使目前沒有辭職打算,建議可以早點經營副業做準備,終有一天,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拚命的自己。
第零年的準備:創業的樂趣是成功者專屬?體驗無風險創業的快感。

瞄準自己的「一號瓶」
出現許多患者的災害急救現場往往會執行檢傷分類,根據急迫程度分成紅色、黃色和綠色,紅色為優先治療。
如果從眼前的患者開始治療,有些人或許會錯失得救機會。工作也是一樣,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是創業家的重要課題。
把每個委託或作業分成紅色、黃色和綠色,就會清楚處理事情的優先順序。你可以把工作寫在紙上或是輸入手機記事本,接著進行顏色分類,或是使用顏色便利貼。但要注意,如果認為全部都很重要所以都標紅色,就會失去意義。因此,事先決定好各個顏色的數量,可以強制劃分重要程度。比方說,紅色三個、黃色10個,其他都是綠色。
之前有位補習班學員找我商量他的煩惱:「創業前要做的事太多,不知道從哪裡著手。」我請他寫出現在必須做的工作。他列出大約20件事,但我看完清單後發現很多都不是目前非做不可的工作。這位學員在Coconala的接單數,已穩定累績了50件左右,另外在臉書、IG和note都有發布訊息,因為他覺得如果不做這些就無法攬客。確實這部分也需要經營,但是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才會看到成果,比起其他工作不算是必須優先處理的部分。
因此我建議他以創業為目標,只寫出今天要做的三件事。今日待辦事項精簡成三項的話,自然會將注意力放在可以即時處理和不能推遲的工作。我也建議他同時參考其他同類型賣家的網頁,並試著調整自己的頁面。獲得50件委託已經是老手,也該放上顧客意見反映實績。首要目標是在接案平臺上攬客,社群平臺不妨等累積更多實績再做加強。
為了把待辦事項精簡成三項,可以參考「一號瓶理論」。這是以人才派遣業務為核心的Goodwill集團創辦人哲口雅博提出的成功法則。
打保齡球時為了打出全倒,必須打到第一排正中央的一號瓶才行。只要順利打到,後面的瓶子也會因為反作用力倒下。商場上的「一號瓶理論」就是認清事物的本質,發現並打下一號瓶,其他事情就會迎刃而解;相反的,如果無視一號瓶只顧著打背後的瓶子,便無法解決事情。
也就是說,思考現在應該打下的工作一號瓶是什麼,就會知道比起發布資訊,加強攬客才是應該最優先處理的工作。在職場上經常思考主管和公司有什麼期待,就能找出背後的做事原因。
事到如今我也深自反省,要是當初我在公司上班時,如果有更加了解主管的想法該有多好。當被吩咐製作簡報時,如果我有進一步了解「這是要用在什麼場合」、「這份簡報是要報告給誰聽」,或許就可以更理解對方的意向。以往我沒有問清楚就接下工作,才會被主管說「我想要的不是這樣」而被要求重作。
社會經驗尚淺的階段尤其應該問「為什麼」,才能得知上級和公司的想法。這樣做不但可以看見「一號瓶」,久而久之,還能進一步看見自己人生中的「一號瓶」。
第零年的準備:考量事物見樹不見林?細節誰都可以看見,培養綜觀整體的眼光。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