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2001~2013

年紀愈大,離自己愈遙遠年歲所經歷的事便會愈淡薄,但我卻有好幾個剛剛脫離嬰孩時的記憶很鮮明,鮮明到甚至能夠清楚感受當時的情感,就像過期的口香糖翻出來還能津津有味那樣。不過,縱使味道不變,大概也對健康有害許多,也難怪我一直都很不健康。
這些最初的深刻感受,時常不離一個地點,並且都發生在風光明媚的白天——它是我首次接受社會化的場所「幼稚園」。
人生中最初的煩惱,隨著入讀幼稚園開始。四歲那年、入學的第一天,整個光景就已經足夠深刻。這是首次能回憶到情感的嚎啕大哭。雖然這一幕很快也轉為單純的印象,沒有對心態持續影響,卻絕對有著某種程度上的象徵和啟示意義。
那天早晨,我坐上了休旅車,這是家裡唯一的四輪交通工具。
爸爸不在,只有我跟媽媽,由她開車載我駛離家裡的小院子。其實說起這個院子,我也立刻就有一些挺不確定的事,由此更讓我思考起了當時的家到底是哪一個……
這個家,在我腦中只有一個角落的剪影。其餘格局都缺乏輪廓。儘管後來假藉話題向媽媽問過,得到許多內裏陳設的情報,都還是無法進一步從記憶倉庫裡找回,這部分空空如也。如此想來,能讓那時腦中形同空殼的我唯一擁有印象的「院子」,可能是虛假的也說不定。它或許是記憶拼圖錯置下的衍生物,與後來的場景相互混淆了。但為了方便說明,我就姑且當它是正確的吧!
這個院子上頭有著鐵皮遮雨棚,地板則是粗糙的水泥,與房屋本身藉由一道紗門連接,很類似外婆家空曠的前庭,可以當成縮小版。可惜連它的格局在我腦中都已經殘缺不全,唯有兩種視角:「置身其中片面的環顧」與「由外往內看入」。我完全沒有在遮雨棚底下向著馬路看去的記憶。而關於這兩種角度的由來,正好都是因為有著強烈的情境作為輔助:一個是和爸爸在充氣游泳池裡玩水,另一個便是我接下來要敘述的幼稚園入學。
我所就讀的幼稚園為婦女會所附設,位在小鎮金融路(我自己的說法)往小巷的拐入。當然,最初被載的我沒有在腦海中留存這段路程的畫面,甚至連首次進入園區的景象都不記得。我的記憶宛如斷片,大腦為我過濾出了印象深刻的情節。
雖然我又不知道為什麼,那天被載出家裡時,從休旅車副座望入院子的景象會歷歷在目。明明還沒認知到將迎來怎樣的「悲劇」。或許,這段記憶和往後的另一個家、相同的情境搞混了也說不定。
那天大概只當成遊玩,又或者是前往爺爺奶奶的店裡所以漫不經心。直到發現自己將要被推入一個陌生、媽媽不再陪著的地方,我才猛然醒覺,痛哭流涕。
教室外的走廊上,媽媽對我不斷安撫:「下午就來接你,先乖乖的喔。」但我根本無法衡量下午是什麼概念,只知道眼下將要與母親分開了!我一直哭,一直哭,而媽媽又一直徘徊觀望,投望捨不得的眼神,所以我的悲傷就愈加無法止盡。如果沒記錯,我被抱在老師手裡直到塵埃落定才被放下——場景轉到教室,我的目光卻還追逐著走廊,找尋媽媽的身影;媽媽好似也隔著透明的門牆在遠處窺視我,藕斷絲連好一會兒,才終於走掉。


以上內容節錄自《一葉知秋:21歲的遺書》佚名◎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4250.pdf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