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家門,才看見媽媽之外的自己
大家都戲稱我為「一姐」,十多年來我堅持運動的習慣,好像為自己打響了名號。但我真的不是什麼「一姐」,運動成績不算頂尖,應該是埋頭苦幹的那股傻勁,和拚命三娘的精神,讓朋友半折服半揶揄地這般稱呼至今。
逼自己晨跑,比叫孩子起床容易多了!
最初為何開始逼自己運動?簡而言之,就是做母親的自我感覺變差,轉而尋找另類的附加價值吧!
十多年前,女兒進入叛逆期,當時的我第一次成為青少年的母親,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除了不知所措,就是滿滿的挫折感,心裡甚至不斷自責,我的教養出了什麼問題。
有一天,和女兒大吵一架之後,我做出改變人生的一個決定:不顧一切,往外跑出去!
「跑」這個動作,在當時或許帶點「逃」的意味。逃離一個讓我失望的情境,暫時將自己抽離出來。
在跑的過程中,我聽見自己的呼吸、心跳,還聽見腦子和身體的對話:要磨練一個人的心志,就先從磨練身體開始吧。我告訴自己。
那天以後,跑步成了我的救贖,從三公里、五公里,漸漸到十公里,然後是半馬,接著是全馬,又因跑馬拉松而接觸到鐵人三項,運動自此與我生命完美接軌,當絕望灰心時,汗水、獎牌、還有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我,不僅彌補了我的失落,也療癒了一個母親的玻璃心。
感謝兒女,是他們的叛逆喚醒我:「世上最逆來順受的只有自己。」面對叫也叫不動、勸也勸不聽的青少年,慶幸還有個百分百願意配合的自己。
督促自己晨跑,比每天早上叫夜貓子女兒起床容易多了。鞭策自己把自由式學好,也比叨念兒子上游泳課要專心有成就感。一把年紀才挑戰單車上卡,摔了幾次成功解鎖新技能的喜悅,就像回到小時候學會騎車一樣開心。
走到生命轉角處,那些以為過不去的檻,轉個彎,轉個念,它們終將成為新的契機,帶你看到更多風景。
賭一口氣,成了鐵人
我人生中第一場鐵人三項,只是為了賭一口氣。
那時,常和青春期女兒起口角,有一次為了搶手機兩人甚至扭打起來,傷心和衝動之下,報名了人生第一場鐵人三項五一五賽事,決定挑戰從未嘗試過的開放水域游泳。恐懼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任性,心裡有個聲音:用心良苦,做這麼多還被嫌,乾脆自我放逐算了……反正哀莫大於心死,心既然死了,也沒有什麼好怕的。
從小學游泳,水性不錯,以為開放水域不過就是加長加大的泳池罷了,難不倒我,但以防萬一,賽前還是乖乖和同伴在基隆外木山試游了一趟,求個心安。
比賽那天,我雄心勃勃縱身跳入活水湖,拚了命往前划,幾個換氣把頭一抬,大驚!怎麼歪成九十度角?後面的人也沒長眼睛撞上來,當下慌了陣腳,呼吸急促,硬是再游了一段,但偌大湖中渺小的我根本是原地打轉,怎麼都游不到對岸啊……
身體愈來愈沉重,快溺水了嗎?本能的,我舉手大喊救命!沒多久一艘橡皮艇開過來,上面已經坐了一個面如土色、驚魂未定的男子,好像剛被救起。
「小姐你還好嗎?」救生員問。
「我呼吸不過來……」「你確定要棄賽嗎?」一想到岸上正等著我遞交晶片、好接力繼續騎和跑的隊友們失望的臉……
「那我可以在旁邊休息一下嗎?可能是不習慣穿防寒衣,我可以脫下來嗎?」好心的工作人員把我拖到一旁階梯,我火速褪下防寒衣,往岸上一扔,再潛入水中,幾個拿手的蛙式游水,調整好呼吸,一旁陪游的救生員說:「你游得很好啊!就這樣穩穩地游。」有了這句鼓勵,我信心大增,順利游完了剩下的距離。
歷經這次處女賽的驚險,能平安完賽,心中充滿感恩,因為活著就有希望啊!而做一個感恩的母親,確實比做一個自暴自棄的母親快樂多了!
如果「希望」是一道光,你要主動在黑暗中尋找光,而不是等待光的出現。
比賽就是我的光源,每次挑戰成功,一顆感動的心,就是絕處逢生的希望。
鐵人媽媽以汗水交心,是各自家庭的心臟
自從重心移轉到運動,生活圈擴大,結識了很多熱愛運動的媽媽,我們都已過不惑之年,我們都是日理萬機的千手觀音,手裡還各自捧著一本難念的經。相約騎車、跑步、爬山、比賽,是家庭主婦最合理的放風,最有建樹的社交活動,我們不比較,只用汗水交心。「一個人可以跑很快,一群人可以跑很久。」日積月累,持之以恆下,現在一個個跑得又快又遠。
汗水淋漓,身心排毒,享受多巴胺帶來的好心情,大家像是盛裝的仙度瑞拉,在有限時空裡盡情起舞,回到家,立刻變回歡喜做、甘願受的現代灰姑娘。
每逢假期,我們會把各家的老公小孩全都召集起來,攜家帶眷旅遊,足跡遍布台東的鐵人三項、綠島的海底世界、合歡山的靄靄層峰、武嶺的最高牌樓……旅程中看到這些媽媽總是將家人擺第一,風風火火張羅一家大小後,還有餘力相約運動健身,我深深覺得:婦人的美德,不是只有溫良恭儉讓吧!這些女漢子們有超強的韌性、鐵人的心志,任勞任怨,她們才是家庭的心臟,是全家生生不息的脈動。
跑出真實的自己,每一步都渺小而偉大
昨天臉書動態回顧出現一則九年前的「歷史上的今天」,是我跑完New Balance半馬後的心情筆記:
最近醫院進出頻繁,一下忙中風的老爸,一下照顧開刀的女兒,連兒子也來湊熱鬧非要在學校惹事讓我分點注意力給他……但愈心煩意亂,就愈想念路跑賽跑在人群中的孤獨。
微醺的天光,熟悉的拱門,老愛湊熱鬧的霏霏細雨,跑者之間自成無聲世界;在這裡,時間只屬於自己;在這裡,可以為所欲為地加速、衝刺;在這裡,無助總會找到力量,困惑總會變得清晰,終點線後一個沮喪焦慮的家庭主婦重新被拼湊好了,準備好迎接更多挑戰。
那是我最速的一場。仔細回想,當時父親二度中風沒多久,女兒籃球比賽十字韌帶斷裂剛動完手術,兒子轉學對新環境不適應常常惹事生非,分身乏術下,已臻照顧者極限,我卻能突破自身,跑出史上最好成績。
每一次挑戰比賽,都是在裝備自己。從出發前的「不論過程有多艱辛,我願意去試」,到過程中「加油!再撐一下就到了」,最後是看見終點的喜悅,猶如困境中找到的出口,「來吧!我準備好了!」我又再一次被自己說服。
看著牆上掛滿的獎牌,每一面都是從「自我懷疑」到「自我肯定」的過程,參加比賽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多強,是在備賽訓練的過程看到自己的不足,得到一個更謙卑的自己。
無數天光微明的早晨,忐忑不安地擠在人群中,期待劃破天際那聲槍響,覺得自己雖然渺小,也好偉大。那一刻,不再是妻子、母親,我只是一個跑者,想跑出最真實的自己。
沿途每個跑者,身上都揹著自己的故事,一步一腳印。故事很沉重,但跑步象徵「迎向」和「延續」,告訴自己,不要停,勇往直前,跑下去就對了。
追與逃,然後面對
跑,在我生命的前後章節,分別詮釋了「追」與「逃」的心靈想望。
自有記憶以來,父親龐然巨大的身影就是我亦步亦趨的人肉導航,總是緊跟在他屁股後面沒命地走。
在香港,我的出生地,寬街陋巷、陡坡斜梯,他跨一步我要三個小跑步才跟得上,不時被落在身後,但個小志氣高,我拔腿箭步,穿過人群,像強力磁鐵緊緊吸附老爸。因從小訓練有素,長大後凡擋路者我一律視為障礙物,連刷帶閃,各個擊破,於焉造就出滿腦子超前部署的「跑走哲學」。
很難想像,在接觸運動之前,我的世界是一個以孩子為圓心畫出的圓,孩子的事就是我的事,自己永遠擺最後。年過四十,全職母親的工作隨孩子慢慢長大而遞減,無力感卻增加。孩子從圓心長成一個圓,但我卻進不去那個圓了。
親子之間的爭執摩擦愈演愈烈,「我的家庭真可愛」宛如變調旋律,一次和青春期女兒為爭奪手機上演全武行,一句「為什麼媽媽就可以管我?」如當頭棒喝,我呆住,語塞,轉身,出走。
拖著沉重的心和步伐逃出家門,被摘下母親冠冕的我還可以做什麼?悲與憤在體內燃燒,愈走愈快,停不下來的腳步就像身體在安慰心靈:「別難過!我會陪你一直走下去!」
第一次繞著公園跑完一圈,自此阿甘上身,也開啟了我的跑步人生。
* * *
「我跑,故我在。」村上春樹這麼說。
跑步的時候,我可以做單純的「跑者」而不是「母親」,那是變相的離家出走,是自我放逐、是放空,也是放下。
跑者只需專注在「跑」這個動作上,所有專注到最後就是「冥想」,反覆一成不變的動作是「修行」,兩者皆使人得到療癒。在規律的呼吸和步伐中,一個接一個念頭飄忽而來飄忽而去,不留痕跡;情緒也像被馴服的野馬,在身體的搖擺中漸漸變得安靜。當下,你只需要面對自我,只有眼前的路是真實的,腿上的痛是切身的,一點一滴的汗水拼湊出一張屬於自己的地圖。每天搞定了柴米油鹽、相夫教子,氣若游絲跑出去,脫胎換骨跑回家,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在體內交響合鳴,交織出完美樂章。
之後,我就踏上了馬拉松這條不歸路。
有如相見恨晚般,弱弱的心智和跛跛的雙腳變成最佳拍擋,總是不離不棄達成任務。從第一場富邦10K的迷你馬,兩年後挑戰渣打半馬,再到後來解鎖宜蘭的國道全馬,從當初打定主意絕不入坑半馬的僥倖心態,到不斷突破極限的瘋狂行徑,我像破繭而出的蝴蝶,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 * *
胃口慢慢養大後,市政府廣場前的鳴槍和千篇一律的河濱景色已無法滿足我,我開始借觀光名義行跑馬拉松之實(反之亦然),也是為了逼自己離家遠一些,再多放手一點,心裡潛台詞是:「你看,兒女沒有你照樣可以活得好好的呀!如果能讓他們發現媽媽不在的諸多不便,因而懂得感恩,那就更好了。」所以,在舊金山淒風苦雨的金門大橋上,雪梨細雨霏霏的歌劇院前,和隔成兩個不同世界的柏林圍牆舊址,皆留下了足跡。
二〇一五年舊金山女子半馬,是我第一次「類流浪」馬拉松,第一次拋夫棄子,撇下惱人家務事和煩心的教養瓶頸,刻意選擇這個二十年前留學的城市,緬懷無拘無束的美好;殊不知,這次反而認清自己「愈是逃,愈想念」的宿命——當我跑得愈遠,愈是有條無形的線將我緊緊拉住,歸心似箭。哎!家庭注定是這輩子最甜蜜又揪心的負荷。
比賽是舊金山天光未亮的清晨,我在陌生的人群中,只能做自己的啦啦隊,跑完兩個多小時,也是台北接近午夜的時間,最後兩英里,是每分每秒都痛不欲生的遙遙無盡,當終點拱門映入眼簾,我整個人腎上腺素瞬間飆高,用將近兩倍快的速度,緊咬著牙根、連拖帶跑往前衝刺!
火力全開跨越拱門後,興奮和孤獨感同時席捲而來,沒有親友團啦啦隊迎接,只有強顏歡笑的辛酸,一個人接過獎牌,一個人領取完賽禮,一個人自拍,一個人搔首弄姿,一個人傻笑……就在這個時候,手機忽然跳出女兒的訊息:「Mom恭喜完賽!哈哈你最後一段忽然跑得好快!好厲害!」台北已過午夜時分,她不睡覺一直守著電腦追蹤晶片。
我滿心感動,也恍然大悟:自己的另一個身分,是做兒女的好榜樣,身教重於言教,讓孩子看到媽媽的決心和毅力,是我能夠給孩子最精采的一課。
一步一腳印,幾年後跑出了雙人四腳。
連續兩年和女兒攜手母親節路跑活動,母女前後打氣,相偕衝刺終點,我拾回了那片遺失的拼圖,「母親」圖像再度拼湊完整。多年以後,她在費城讀大二,甚至挑戰了第一場半馬。
當初跑出去是因為想逃,結果跑步讓我學會面對。謝謝所有跑過的馬拉松,每個終點,都是我重新出發的起點。我還要感謝反骨的女兒,是她成就了一個愛跑的叛逆母親,而這個母親最後明白了:不管自己逃得多遠,家永遠是不變的初心,也是不變的終點。
大家都戲稱我為「一姐」,十多年來我堅持運動的習慣,好像為自己打響了名號。但我真的不是什麼「一姐」,運動成績不算頂尖,應該是埋頭苦幹的那股傻勁,和拚命三娘的精神,讓朋友半折服半揶揄地這般稱呼至今。
逼自己晨跑,比叫孩子起床容易多了!
最初為何開始逼自己運動?簡而言之,就是做母親的自我感覺變差,轉而尋找另類的附加價值吧!
十多年前,女兒進入叛逆期,當時的我第一次成為青少年的母親,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除了不知所措,就是滿滿的挫折感,心裡甚至不斷自責,我的教養出了什麼問題。
有一天,和女兒大吵一架之後,我做出改變人生的一個決定:不顧一切,往外跑出去!
「跑」這個動作,在當時或許帶點「逃」的意味。逃離一個讓我失望的情境,暫時將自己抽離出來。
在跑的過程中,我聽見自己的呼吸、心跳,還聽見腦子和身體的對話:要磨練一個人的心志,就先從磨練身體開始吧。我告訴自己。
那天以後,跑步成了我的救贖,從三公里、五公里,漸漸到十公里,然後是半馬,接著是全馬,又因跑馬拉松而接觸到鐵人三項,運動自此與我生命完美接軌,當絕望灰心時,汗水、獎牌、還有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我,不僅彌補了我的失落,也療癒了一個母親的玻璃心。
感謝兒女,是他們的叛逆喚醒我:「世上最逆來順受的只有自己。」面對叫也叫不動、勸也勸不聽的青少年,慶幸還有個百分百願意配合的自己。
督促自己晨跑,比每天早上叫夜貓子女兒起床容易多了。鞭策自己把自由式學好,也比叨念兒子上游泳課要專心有成就感。一把年紀才挑戰單車上卡,摔了幾次成功解鎖新技能的喜悅,就像回到小時候學會騎車一樣開心。
走到生命轉角處,那些以為過不去的檻,轉個彎,轉個念,它們終將成為新的契機,帶你看到更多風景。
賭一口氣,成了鐵人
我人生中第一場鐵人三項,只是為了賭一口氣。
那時,常和青春期女兒起口角,有一次為了搶手機兩人甚至扭打起來,傷心和衝動之下,報名了人生第一場鐵人三項五一五賽事,決定挑戰從未嘗試過的開放水域游泳。恐懼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任性,心裡有個聲音:用心良苦,做這麼多還被嫌,乾脆自我放逐算了……反正哀莫大於心死,心既然死了,也沒有什麼好怕的。
從小學游泳,水性不錯,以為開放水域不過就是加長加大的泳池罷了,難不倒我,但以防萬一,賽前還是乖乖和同伴在基隆外木山試游了一趟,求個心安。
比賽那天,我雄心勃勃縱身跳入活水湖,拚了命往前划,幾個換氣把頭一抬,大驚!怎麼歪成九十度角?後面的人也沒長眼睛撞上來,當下慌了陣腳,呼吸急促,硬是再游了一段,但偌大湖中渺小的我根本是原地打轉,怎麼都游不到對岸啊……
身體愈來愈沉重,快溺水了嗎?本能的,我舉手大喊救命!沒多久一艘橡皮艇開過來,上面已經坐了一個面如土色、驚魂未定的男子,好像剛被救起。
「小姐你還好嗎?」救生員問。
「我呼吸不過來……」「你確定要棄賽嗎?」一想到岸上正等著我遞交晶片、好接力繼續騎和跑的隊友們失望的臉……
「那我可以在旁邊休息一下嗎?可能是不習慣穿防寒衣,我可以脫下來嗎?」好心的工作人員把我拖到一旁階梯,我火速褪下防寒衣,往岸上一扔,再潛入水中,幾個拿手的蛙式游水,調整好呼吸,一旁陪游的救生員說:「你游得很好啊!就這樣穩穩地游。」有了這句鼓勵,我信心大增,順利游完了剩下的距離。
歷經這次處女賽的驚險,能平安完賽,心中充滿感恩,因為活著就有希望啊!而做一個感恩的母親,確實比做一個自暴自棄的母親快樂多了!
如果「希望」是一道光,你要主動在黑暗中尋找光,而不是等待光的出現。
比賽就是我的光源,每次挑戰成功,一顆感動的心,就是絕處逢生的希望。
鐵人媽媽以汗水交心,是各自家庭的心臟
自從重心移轉到運動,生活圈擴大,結識了很多熱愛運動的媽媽,我們都已過不惑之年,我們都是日理萬機的千手觀音,手裡還各自捧著一本難念的經。相約騎車、跑步、爬山、比賽,是家庭主婦最合理的放風,最有建樹的社交活動,我們不比較,只用汗水交心。「一個人可以跑很快,一群人可以跑很久。」日積月累,持之以恆下,現在一個個跑得又快又遠。
汗水淋漓,身心排毒,享受多巴胺帶來的好心情,大家像是盛裝的仙度瑞拉,在有限時空裡盡情起舞,回到家,立刻變回歡喜做、甘願受的現代灰姑娘。
每逢假期,我們會把各家的老公小孩全都召集起來,攜家帶眷旅遊,足跡遍布台東的鐵人三項、綠島的海底世界、合歡山的靄靄層峰、武嶺的最高牌樓……旅程中看到這些媽媽總是將家人擺第一,風風火火張羅一家大小後,還有餘力相約運動健身,我深深覺得:婦人的美德,不是只有溫良恭儉讓吧!這些女漢子們有超強的韌性、鐵人的心志,任勞任怨,她們才是家庭的心臟,是全家生生不息的脈動。
跑出真實的自己,每一步都渺小而偉大
昨天臉書動態回顧出現一則九年前的「歷史上的今天」,是我跑完New Balance半馬後的心情筆記:
最近醫院進出頻繁,一下忙中風的老爸,一下照顧開刀的女兒,連兒子也來湊熱鬧非要在學校惹事讓我分點注意力給他……但愈心煩意亂,就愈想念路跑賽跑在人群中的孤獨。
微醺的天光,熟悉的拱門,老愛湊熱鬧的霏霏細雨,跑者之間自成無聲世界;在這裡,時間只屬於自己;在這裡,可以為所欲為地加速、衝刺;在這裡,無助總會找到力量,困惑總會變得清晰,終點線後一個沮喪焦慮的家庭主婦重新被拼湊好了,準備好迎接更多挑戰。
那是我最速的一場。仔細回想,當時父親二度中風沒多久,女兒籃球比賽十字韌帶斷裂剛動完手術,兒子轉學對新環境不適應常常惹事生非,分身乏術下,已臻照顧者極限,我卻能突破自身,跑出史上最好成績。
每一次挑戰比賽,都是在裝備自己。從出發前的「不論過程有多艱辛,我願意去試」,到過程中「加油!再撐一下就到了」,最後是看見終點的喜悅,猶如困境中找到的出口,「來吧!我準備好了!」我又再一次被自己說服。
看著牆上掛滿的獎牌,每一面都是從「自我懷疑」到「自我肯定」的過程,參加比賽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多強,是在備賽訓練的過程看到自己的不足,得到一個更謙卑的自己。
無數天光微明的早晨,忐忑不安地擠在人群中,期待劃破天際那聲槍響,覺得自己雖然渺小,也好偉大。那一刻,不再是妻子、母親,我只是一個跑者,想跑出最真實的自己。
沿途每個跑者,身上都揹著自己的故事,一步一腳印。故事很沉重,但跑步象徵「迎向」和「延續」,告訴自己,不要停,勇往直前,跑下去就對了。
追與逃,然後面對
跑,在我生命的前後章節,分別詮釋了「追」與「逃」的心靈想望。
自有記憶以來,父親龐然巨大的身影就是我亦步亦趨的人肉導航,總是緊跟在他屁股後面沒命地走。
在香港,我的出生地,寬街陋巷、陡坡斜梯,他跨一步我要三個小跑步才跟得上,不時被落在身後,但個小志氣高,我拔腿箭步,穿過人群,像強力磁鐵緊緊吸附老爸。因從小訓練有素,長大後凡擋路者我一律視為障礙物,連刷帶閃,各個擊破,於焉造就出滿腦子超前部署的「跑走哲學」。
很難想像,在接觸運動之前,我的世界是一個以孩子為圓心畫出的圓,孩子的事就是我的事,自己永遠擺最後。年過四十,全職母親的工作隨孩子慢慢長大而遞減,無力感卻增加。孩子從圓心長成一個圓,但我卻進不去那個圓了。
親子之間的爭執摩擦愈演愈烈,「我的家庭真可愛」宛如變調旋律,一次和青春期女兒為爭奪手機上演全武行,一句「為什麼媽媽就可以管我?」如當頭棒喝,我呆住,語塞,轉身,出走。
拖著沉重的心和步伐逃出家門,被摘下母親冠冕的我還可以做什麼?悲與憤在體內燃燒,愈走愈快,停不下來的腳步就像身體在安慰心靈:「別難過!我會陪你一直走下去!」
第一次繞著公園跑完一圈,自此阿甘上身,也開啟了我的跑步人生。
* * *
「我跑,故我在。」村上春樹這麼說。
跑步的時候,我可以做單純的「跑者」而不是「母親」,那是變相的離家出走,是自我放逐、是放空,也是放下。
跑者只需專注在「跑」這個動作上,所有專注到最後就是「冥想」,反覆一成不變的動作是「修行」,兩者皆使人得到療癒。在規律的呼吸和步伐中,一個接一個念頭飄忽而來飄忽而去,不留痕跡;情緒也像被馴服的野馬,在身體的搖擺中漸漸變得安靜。當下,你只需要面對自我,只有眼前的路是真實的,腿上的痛是切身的,一點一滴的汗水拼湊出一張屬於自己的地圖。每天搞定了柴米油鹽、相夫教子,氣若游絲跑出去,脫胎換骨跑回家,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在體內交響合鳴,交織出完美樂章。
之後,我就踏上了馬拉松這條不歸路。
有如相見恨晚般,弱弱的心智和跛跛的雙腳變成最佳拍擋,總是不離不棄達成任務。從第一場富邦10K的迷你馬,兩年後挑戰渣打半馬,再到後來解鎖宜蘭的國道全馬,從當初打定主意絕不入坑半馬的僥倖心態,到不斷突破極限的瘋狂行徑,我像破繭而出的蝴蝶,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 * *
胃口慢慢養大後,市政府廣場前的鳴槍和千篇一律的河濱景色已無法滿足我,我開始借觀光名義行跑馬拉松之實(反之亦然),也是為了逼自己離家遠一些,再多放手一點,心裡潛台詞是:「你看,兒女沒有你照樣可以活得好好的呀!如果能讓他們發現媽媽不在的諸多不便,因而懂得感恩,那就更好了。」所以,在舊金山淒風苦雨的金門大橋上,雪梨細雨霏霏的歌劇院前,和隔成兩個不同世界的柏林圍牆舊址,皆留下了足跡。
二〇一五年舊金山女子半馬,是我第一次「類流浪」馬拉松,第一次拋夫棄子,撇下惱人家務事和煩心的教養瓶頸,刻意選擇這個二十年前留學的城市,緬懷無拘無束的美好;殊不知,這次反而認清自己「愈是逃,愈想念」的宿命——當我跑得愈遠,愈是有條無形的線將我緊緊拉住,歸心似箭。哎!家庭注定是這輩子最甜蜜又揪心的負荷。
比賽是舊金山天光未亮的清晨,我在陌生的人群中,只能做自己的啦啦隊,跑完兩個多小時,也是台北接近午夜的時間,最後兩英里,是每分每秒都痛不欲生的遙遙無盡,當終點拱門映入眼簾,我整個人腎上腺素瞬間飆高,用將近兩倍快的速度,緊咬著牙根、連拖帶跑往前衝刺!
火力全開跨越拱門後,興奮和孤獨感同時席捲而來,沒有親友團啦啦隊迎接,只有強顏歡笑的辛酸,一個人接過獎牌,一個人領取完賽禮,一個人自拍,一個人搔首弄姿,一個人傻笑……就在這個時候,手機忽然跳出女兒的訊息:「Mom恭喜完賽!哈哈你最後一段忽然跑得好快!好厲害!」台北已過午夜時分,她不睡覺一直守著電腦追蹤晶片。
我滿心感動,也恍然大悟:自己的另一個身分,是做兒女的好榜樣,身教重於言教,讓孩子看到媽媽的決心和毅力,是我能夠給孩子最精采的一課。
一步一腳印,幾年後跑出了雙人四腳。
連續兩年和女兒攜手母親節路跑活動,母女前後打氣,相偕衝刺終點,我拾回了那片遺失的拼圖,「母親」圖像再度拼湊完整。多年以後,她在費城讀大二,甚至挑戰了第一場半馬。
當初跑出去是因為想逃,結果跑步讓我學會面對。謝謝所有跑過的馬拉松,每個終點,都是我重新出發的起點。我還要感謝反骨的女兒,是她成就了一個愛跑的叛逆母親,而這個母親最後明白了:不管自己逃得多遠,家永遠是不變的初心,也是不變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