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浩浩師恩

特價33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浩浩師恩憶難忘
一九九六年的法國巴黎,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星雲大師的地方,也是扭轉人生的開始。對一個執著於探討生命究竟的人而言,這場相遇,改變了我對佛教的認知,也是我後來義無反顧出家的因緣。
從小對生命存在的價值就抱著很大的疑惑,移民阿根廷後,更是展開對生命意義的思索,從西洋哲學到東方老莊,常覺得自己在人群裡有一種強烈的疏離感:
「我是誰?」
「如果死亡是必然的,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
直到夢中出現一句「摩訶般若波羅蜜」,才開始轉而閱讀佛經,我開始嚮往修行的生活,對於「苦行」的僧侶,存有一種崇高的敬仰。
在還未認識星雲大師前,每年都會至少兩個月「出走」尋訪「善知識」,現在想起來,實在要感謝家人對我的包容。一心熱情追求真理的我,曾在美國舊金山某號稱「苦行」的寺院裡生活,也在洛杉磯某禪林裡閉關,也因此,在還未出家前,早已旅行許多國家,對於所謂的「佛教」自然有一定的認識。

山林佛教的反思
「您人生的願望是什麼?」這是第一次與星雲大師在法國談話時,他問我的話。
當時喜歡清修的自己,很誠實地回答:「我希望將來在山上蓋一座小廟,在山林裡清修……」那時還想像自己在雲霧間氣定神閒的模樣,覺得遠離塵囂過超然的生活就是佛教的修行。
想不到大師回答:「就這麼簡單?太容易了!」
我心裡想著:對於擁有數百家道場的星雲大師而言,蓋一座小廟確實不難。當時並未意識到這句話是在點醒我修行的盲點:這樣的修行既不能琢磨多生累劫以來的毛病,更容易長養貪婪於塵囂之外孤僻的習氣。我還矛盾地反問大師:
「佛法浩瀚,真正能幫助眾生的又有多少?」
「佛教可以挽救顛倒的世界嗎?」
大師包容一個小女孩的無知,更允許我一路繼續問他問題,邀請我跟隨他到歐洲八個國家巡迴弘法,順道在西班牙為他翻譯。
就這樣,我幸運地有機會一路問他問題,無論是經典義理的詮釋,或者佛教對世界真正起什麼樣的作用,以及我曾經對寺院管理上的觀察所抱持的質疑……如今想起,這是極度諷刺的對比:一個想要在山林裡修行的人,卻問佛教如何對世界起作用。就好像一些自認為很有修行的人,對社會鄙棄而隱居,卻口口聲聲說要眾生離苦得樂。試問,這樣的菩提心又怎能發揮影響?佛教又怎能興隆?佛法又怎能入眾生的心?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慚愧不已。
「您不妨回台灣,可以讓您慢慢問,未來對真理更加明白後,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星雲大師的一席話,一個月後我就真的回到台灣,在南華研究所跟一群出家人讀書、生活。

不忍眾生苦的戒條
一九九八年初在印度受完具足戒後,開始接受佛門教育的洗禮。當時在南華讀書的我們,除了上課寫論文,還要兼負海內外信徒的導覽介紹,及典座(廚房煮飯菜)供眾的責任。
記得在一次得知三千人要來學校參觀,星雲大師要親自前來的消息後,我們十四個出家人清晨四點就進廚房,手忙腳亂的我,被分配到煮飯、洗菜與燒開水,從清晨到中午都沒有停止忙碌的我們,第一次目睹到「星雲大師生氣了」!原來是一群沒有通報卻跑來的信徒暴增,致使我們這群研究生無法提供足夠的飯菜,讓大師親自拄著拐仗到大寮訓斥一番,就這樣,中餐沒吃飯的大師竟然直接回山,得知師父晚餐依舊不吃的我們自責不已。
第一次領略到自己的師父對於「讓信徒挨餓」竟是用這樣的方式懲罰自己。儘管一輩子加起來都沒有那天洗的碗盤多,躺下去覺得全身酸痛不已的我,次日清晨還是隨著同學一起回山向大師懺悔。
「出家戒律數百條,對我而言只有一條……」初出家的我心想:「哇!幾百條背不完的戒律,這條一定得記下來……」大師慈悲地說:「『不忍眾生苦』就是我一生的戒條。」接著又說:「您們沒有挨餓過,不知道飢餓的感受,可是我知道……」大師講出他年輕時挨餓的歲月,繼而發願要讓人吃飽,甚至後來的滴水坊,無非希望讓誤餐的人不要餓著。
一句「不忍眾生苦」,不只要滿足大家的需要,對一切眾生要給人信心,處處給人希望,做人要給人歡喜,做事要給人方便……這些話至今回想,仍感覺滿滿的力量,這是來自一位宗教實踐家的身教言教,在全球建立三百個道場、十六所佛學院、五所大學,以及數十所學校等,成就無數的佛教事業,數百萬信徒追隨他,其背後真正的「因地」與「動力」,正是這句「不忍眾生苦」。
(摘錄自本書〈前言〉)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