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從2015年開始,我在自己創辦的互聯網平臺「在行」(www.zaih.com)上,分享職場人高效閱讀的方法,至今我已經和近千位職場人做過或當面或電話的交流。在分享的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職場人對適合自身特質的閱讀方法、學習方法的渴求,這最終促使我寫作本書。
市面上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種類繁多。有的書久負盛名,但成書時間比較早,其中的大量內容已經不再能滿足當下讀者的閱讀需求。
有一些書裡包含偽科學內容,如很多早已被認知科學證偽的方法卻仍出現在近一兩年出版的個別書中。有的書由大學生寫成,對於學生面對的升學、考試場景比較適用,但對於職場人來說其方法並不適用。
有的書由大學教授、專業學者寫成,此類書深刻全面,是對學習方法的總結,但更適合專業學者,距離職場人士現實的閱讀需求比較遠。
有的書由「知識網紅」寫成,這類書不成系統,或缺少堅實的科學依據,或缺少系統技巧和工具,更像是心靈雞湯,可能讀起來舒服,但無法實際應用,對讀者的幫助有限。還有的書是由閱讀服務機構編寫,其內容往往是由多篇獨立文章拼湊而成,難免包含較強的品牌宣傳性質,對讀者的實際幫助有限。
幾乎所有此類的圖書還存在一個共通問題,就是忽視網路技術的使用,在高科技時代,不能運用最新的科技助力自己閱讀,自然是有所遺憾的。
所以透過寫作本書,我力圖帶給讀者如下價值:
? 一系列能幫讀者大幅提高閱讀速度的實用技巧和訓練方法;
? 一系列能幫助職場工作者提升讀後實際收穫的方法;
? 一系列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餘,能輕鬆讀書的時間和精力管理方法;
? 一些能幫助職場工作者明智選書、提升閱讀成效的實用技巧;
? 一系列能大幅提高閱讀後知識持久存儲、提取效率的技術工具。
本書是更適合職場工作者的閱讀法
本書介紹的方法更適合職場工作者的閱讀場景,它針對的不是學生,不是學者,不是專業作家或專業書評人,不是專門做內容輸出的自媒體或講書人(這些人屬於「專業讀書人」,因為他們的主業就是讀書)。而我們這些主業不是讀書的職場工作者,有自己工作的專業領域,閱讀只是我們工作生活之餘的一個補充。我們和專業讀書人的需求差別巨大,適用於他們的方法可能並不適用於我們。
首先,職場工作者閱讀的首要目的通常是解決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如果閱讀的內容無法改善我們的工作、生活,往往就會讀不進去,讀了也會很快忘掉。而專業讀書人讀書就只是為了讀書,能夠完成考試或者產出一篇文章、論文。閱讀目的大相徑庭,閱讀方法也就有巨大的差別。
其次,職場工作者每天能花在讀書上的時間很少,而專業讀書人的主要時間都會投入到讀書上。比如我是一個創業者,每天除去工作、通勤、做家務、睡眠等時間,能真正用於專心讀書的時間通常不超過30分鐘。而專業讀書人則和我們相反,他們每天都會把我們用於工作的主要時間用於閱讀和做內容產出。此外,除了時間上的投入外,我們還要考慮閱讀時的精神狀態。專業讀書人可以把一天當中效率最高、狀態最好的時間用來讀書,而職場工作者能用來讀書的時間往往是下班之後,那時候我們工作了一整天,身體和大腦都處於疲乏狀態。綜合起來,專業讀書人每天能投入在讀書上的總精力比職場工作者多20倍不止。這種精力投入數量級上的差距,造成專業讀書人的方法,職場作者往往不是不想用,而是實在是沒有辦法用。
最後,職場工作者能夠讀的內容總量,與專業讀書人相比有量級上的巨大差距。量變引起質變,他們能夠透過內容之間的互相引用、印證不斷地強化資訊,而人們通常對一個東西的瞭解越充分,再讀到類似東西的時候往往越不用看就能猜出大概,這會大大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這一點,對於閱讀量有限的我們來說也是很難做到的。
就像我們看大廚做菜,是為了向大廚學手藝以便自己回家做菜,而美食家則可能只是為了寫一篇關於大廚的文章,並不打算自己學做菜。美食家的觀察方法固然很專業,但如果我們去用,回家自己真正做菜的時候往往會一籌莫展。
職場工作者真正需要的,是一種以對實際工作生活有?明為目的的閱讀方法,一種高效快速並且不太占據我們有限的休閒時間的閱讀方法,一種在有限的學習投入下盡可能多地產生高回報的閱讀方法。
這正是本書希望帶給大家的。
本書力求實用有效,不求花哨
有些快速閱讀方法,用大量篇幅在教各種高階技法,但是學習這些技法,需要比較長期的練習,而且在練習初期往往沒有太大的成效。無論哪種高階技法,實際上都會造成內容理解的損失。作為職場業餘讀書者,與其為了加快閱讀速度而損失對內容的理解,不如在選書和消化吸收上多下一些功夫。追求這些高階技法,需要花在訓練上的成本過高,但在理解吸收上又要打折扣,華而不實。
普通閱讀水準的人,在沒有經過訓練的情況下,閱讀速度是每分鐘350~600字,熟練掌握本書介紹的快速閱讀方法後,預期可以達到每分鐘1000字以上的閱讀速度。這一速度足以應對日常閱讀場景,因為一本書通常的篇幅是15萬~20萬字,3小時左右即可通讀完。
如果再能對不太重要的段落章節,使用跳讀、略讀之類的技巧,整體閱讀效率還可大幅提高。
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去刷新閱讀速度的金氏世界記錄,我們只是想提高自己真實的閱讀效率。而且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能夠使用讀到的知識,不能一味求快,必須在速度與理解之間找到平衡。所以本書在快速閱讀方法方面,只選取了最實用有效的方法。
本書方法有科學實驗的理論支撐
在閱讀大量關於讀書方法、學習方法的書籍過程中,我發現不少著作主要是作者經驗的總結,缺少理論支撐,但個人經驗總會有局限性,都會有不準確的地方,對此人有效的方法,對其他人不一定有效,而科學實驗是相對準確、可靠、通用的。
有的書,其支持理論已經被後來的實證研究證偽,而這些書的作者並不瞭解最新的科學進展,全書的方法奠基於過時的錯誤理論,實在令人遺憾。
還有些大行其道的書,裡面介紹的方法,明顯已經超越了科學實驗測量出的人類生理極限,只能歸屬於偽科學。閱讀完本書,相信讀者可以具備判斷某些人鼓吹的方法是否科學的能力。
從2015年開始,我在自己創辦的互聯網平臺「在行」(www.zaih.com)上,分享職場人高效閱讀的方法,至今我已經和近千位職場人做過或當面或電話的交流。在分享的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職場人對適合自身特質的閱讀方法、學習方法的渴求,這最終促使我寫作本書。
市面上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種類繁多。有的書久負盛名,但成書時間比較早,其中的大量內容已經不再能滿足當下讀者的閱讀需求。
有一些書裡包含偽科學內容,如很多早已被認知科學證偽的方法卻仍出現在近一兩年出版的個別書中。有的書由大學生寫成,對於學生面對的升學、考試場景比較適用,但對於職場人來說其方法並不適用。
有的書由大學教授、專業學者寫成,此類書深刻全面,是對學習方法的總結,但更適合專業學者,距離職場人士現實的閱讀需求比較遠。
有的書由「知識網紅」寫成,這類書不成系統,或缺少堅實的科學依據,或缺少系統技巧和工具,更像是心靈雞湯,可能讀起來舒服,但無法實際應用,對讀者的幫助有限。還有的書是由閱讀服務機構編寫,其內容往往是由多篇獨立文章拼湊而成,難免包含較強的品牌宣傳性質,對讀者的實際幫助有限。
幾乎所有此類的圖書還存在一個共通問題,就是忽視網路技術的使用,在高科技時代,不能運用最新的科技助力自己閱讀,自然是有所遺憾的。
所以透過寫作本書,我力圖帶給讀者如下價值:
? 一系列能幫讀者大幅提高閱讀速度的實用技巧和訓練方法;
? 一系列能幫助職場工作者提升讀後實際收穫的方法;
? 一系列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餘,能輕鬆讀書的時間和精力管理方法;
? 一些能幫助職場工作者明智選書、提升閱讀成效的實用技巧;
? 一系列能大幅提高閱讀後知識持久存儲、提取效率的技術工具。
本書是更適合職場工作者的閱讀法
本書介紹的方法更適合職場工作者的閱讀場景,它針對的不是學生,不是學者,不是專業作家或專業書評人,不是專門做內容輸出的自媒體或講書人(這些人屬於「專業讀書人」,因為他們的主業就是讀書)。而我們這些主業不是讀書的職場工作者,有自己工作的專業領域,閱讀只是我們工作生活之餘的一個補充。我們和專業讀書人的需求差別巨大,適用於他們的方法可能並不適用於我們。
首先,職場工作者閱讀的首要目的通常是解決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如果閱讀的內容無法改善我們的工作、生活,往往就會讀不進去,讀了也會很快忘掉。而專業讀書人讀書就只是為了讀書,能夠完成考試或者產出一篇文章、論文。閱讀目的大相徑庭,閱讀方法也就有巨大的差別。
其次,職場工作者每天能花在讀書上的時間很少,而專業讀書人的主要時間都會投入到讀書上。比如我是一個創業者,每天除去工作、通勤、做家務、睡眠等時間,能真正用於專心讀書的時間通常不超過30分鐘。而專業讀書人則和我們相反,他們每天都會把我們用於工作的主要時間用於閱讀和做內容產出。此外,除了時間上的投入外,我們還要考慮閱讀時的精神狀態。專業讀書人可以把一天當中效率最高、狀態最好的時間用來讀書,而職場工作者能用來讀書的時間往往是下班之後,那時候我們工作了一整天,身體和大腦都處於疲乏狀態。綜合起來,專業讀書人每天能投入在讀書上的總精力比職場工作者多20倍不止。這種精力投入數量級上的差距,造成專業讀書人的方法,職場作者往往不是不想用,而是實在是沒有辦法用。
最後,職場工作者能夠讀的內容總量,與專業讀書人相比有量級上的巨大差距。量變引起質變,他們能夠透過內容之間的互相引用、印證不斷地強化資訊,而人們通常對一個東西的瞭解越充分,再讀到類似東西的時候往往越不用看就能猜出大概,這會大大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這一點,對於閱讀量有限的我們來說也是很難做到的。
就像我們看大廚做菜,是為了向大廚學手藝以便自己回家做菜,而美食家則可能只是為了寫一篇關於大廚的文章,並不打算自己學做菜。美食家的觀察方法固然很專業,但如果我們去用,回家自己真正做菜的時候往往會一籌莫展。
職場工作者真正需要的,是一種以對實際工作生活有?明為目的的閱讀方法,一種高效快速並且不太占據我們有限的休閒時間的閱讀方法,一種在有限的學習投入下盡可能多地產生高回報的閱讀方法。
這正是本書希望帶給大家的。
本書力求實用有效,不求花哨
有些快速閱讀方法,用大量篇幅在教各種高階技法,但是學習這些技法,需要比較長期的練習,而且在練習初期往往沒有太大的成效。無論哪種高階技法,實際上都會造成內容理解的損失。作為職場業餘讀書者,與其為了加快閱讀速度而損失對內容的理解,不如在選書和消化吸收上多下一些功夫。追求這些高階技法,需要花在訓練上的成本過高,但在理解吸收上又要打折扣,華而不實。
普通閱讀水準的人,在沒有經過訓練的情況下,閱讀速度是每分鐘350~600字,熟練掌握本書介紹的快速閱讀方法後,預期可以達到每分鐘1000字以上的閱讀速度。這一速度足以應對日常閱讀場景,因為一本書通常的篇幅是15萬~20萬字,3小時左右即可通讀完。
如果再能對不太重要的段落章節,使用跳讀、略讀之類的技巧,整體閱讀效率還可大幅提高。
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去刷新閱讀速度的金氏世界記錄,我們只是想提高自己真實的閱讀效率。而且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能夠使用讀到的知識,不能一味求快,必須在速度與理解之間找到平衡。所以本書在快速閱讀方法方面,只選取了最實用有效的方法。
本書方法有科學實驗的理論支撐
在閱讀大量關於讀書方法、學習方法的書籍過程中,我發現不少著作主要是作者經驗的總結,缺少理論支撐,但個人經驗總會有局限性,都會有不準確的地方,對此人有效的方法,對其他人不一定有效,而科學實驗是相對準確、可靠、通用的。
有的書,其支持理論已經被後來的實證研究證偽,而這些書的作者並不瞭解最新的科學進展,全書的方法奠基於過時的錯誤理論,實在令人遺憾。
還有些大行其道的書,裡面介紹的方法,明顯已經超越了科學實驗測量出的人類生理極限,只能歸屬於偽科學。閱讀完本書,相信讀者可以具備判斷某些人鼓吹的方法是否科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