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何經營「美好的人生」
稻盛和夫
日本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把重建日本、過富裕的人生當做首要目標,不斷地努力工作,最後爬上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很多人就這項成果認為日本已經達成願望。但是,日本人即使在物質上過著富裕的生活,很多人依然活得不滿意也不安心。我懷疑其中最重要的理由,莫過於日本人並未很認真地思考人生真正的生活目的和應有的思維,也忘了「知足」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只知道滿足自己,自私自利地活著。
因此,我認為,目前的日本人有必要直接面對「人到底為什麼而活?」這項根本的問題,以建立人類最基本的哲學和人生觀。我們幾乎從來沒有被教育過,應該起而反對二次大戰前那般的思想箝制,或者應該主張人類可以自由地擁有任何的思想等等,亦即身為人類理所當然應具有的思考或生活方式。
可是後來卻又演變成,個人過於自由地依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甚至不想受到任何控制,只想憑自己的想法過完一生。的確,活在一個自由社會,人們可以擁有任何想法,這也是自由,這樣的自由也應該受到尊重。
問題是我們必須理解一個事實,人們對人生的想法不同,也會導致個別的人生結果產生很大的差異。例如,好逸惡勞、喜歡過神奇有趣人生的人;性情乖戾、認為人生充滿不平不滿的人;抱持高遠目標、朝目標樂觀邁進、不斷重複努力的人,他們的人生境遇均會出現很大的差別。
換句話說,想用什麼樣的方法走過人生是個人的自由,但也因為方法不同,個別人生的相貌也呈現很大的差距。
總而言之,要過「美好的人生」,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可循。此外,我們也有必要明白,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由於PHP研究所(譯按:一九四六年由松下幸之助創設)的副社長江口克彥的委託,所以我將自己人生當中一些小經驗和思考方法,拿出來分享給想要真摰地過完人生的讀者,包括一般青少年朋友們。
為了迎接新的世紀,面對愈來愈混亂迷惑的社會,能夠將自己的思考當成哲學來審視─這本書不斷反覆、重申的諫言不外乎如此。
我是企業經營者,也是哲學的門外漢,此書只是我個人的淺見;然而我從未停止期待,基於這股願力而誕生的這本書,能夠幫助那些在混亂的現代社會中,努力摸索正確生活方式的讀者。
此書出版之際,承蒙PHP研究所的吉野隆雄、中澤直樹兩位先生,以及京瓷(Kyocera)祕書室的大田嘉仁、粕谷昌志先生悉心協助,謹此一併致謝。
二○○一年十月
第1章
人類存在與生存的價值
「人類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嗎?」
「在地球上投胎、生存的意義何在?」
每當我被問到這類和人的核心價值有關的問題時,我必然如此回答:「地球上……應該說全宇宙中的萬物,都是因為有必要存在而存在,再怎麼微小的東西也是如此。不只人類,包括其他宇宙萬象,所有東西的存在也都有一定的緣由,例如佇立在路旁的一株野草,或滾落在路邊的一粒小石頭,也都是有其必要才存在。無論再小的物質,如果無法找出其存在的理由,那麼這個地球乃至大宇宙根本就無法形成。換句話說,『存在』兩個字本身就有無限重大的意義。」
這樣的回答並非只是單純地從觀念的角度去思考,由科學的領域來看也是如此。例如,構成宇宙的總能量總是不增不減、維持一定,所謂的「物質不滅定律」也可以證實我的立論。
我們燃燒東西時,那個被燒的物質或許消失了,然而因燃燒而化為氣體、燒完後剩下的殘留物,以及產生的熱能,這些質能的總和是不變的。總之,這個物質並非消失,而是在定量的範圍內,轉換變化成不同形狀及模樣的物質或能量罷了。
就因為物質的總能量是不變的,所以宇宙中無論體積多小的東西、甚至無生物,全都是構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被大卡車彈出道路、掉進水溝的小石頭,對浩瀚的宇宙而言,也是必要的存在。
遺漏重量只有數百兆分之一公克的微量物質,宇宙也可能因此失去平衡,因此世間並沒有不必要的存在;只要某種物質存在,就是構成宇宙的必要物質,也就是一項必要的存在。
也就是說,無論多麼微不足道的東西都沒有理由被放棄;反過來說,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多餘的,如果有一樣多餘的東西,宇宙的平衡便會因而遭到破壞。
宇宙之間還有一個現象:所有的存在並非單獨的存在,而是存在於相對的關係中。更進一步說,因為其他的東西存在,所以自己存在;也因為自己存在,所以其他的東西存在。萬物就是在相互的連繫中建立「存在」這種現象。
釋迦牟尼佛說:「有因有緣世間集」。我想智慧已開、全盤了解真理的釋迦牟尼佛,從完全開悟的境界捕捉到宇宙真象,才會有此說法。難道,遠在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已經知曉現今先進科學方才證實的宇宙觀嗎?
物質的存在的確絕非偶然,都是因為必要而存在;萬物會降生在這個世界並在此存活是必然的,因為「存在」本身就有其價值。更重要的是,人類的價值並非只在於存在而已,人擁有智慧、理性和心智,就因為人類擁有這些特質,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被視為地球上進化程度最高的生物;因此,人類內在擁有的是遠比「存在」更
偉大的價值。
我認為,這也是人類可以為世界、為人類本身做出貢獻的主要原因。總之,從廣大的宇宙來看,萬物什麼也無須做,光是存在就有它們的價值;何況人類,具有意識、能夠思考且能自我磨練的人類,一定可以產生比存在更高的價值,可以貢獻給世界和所有的人。想為地球、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並且付諸執行,也只有人類才具有這種可能性。
如果人類不斷想要征服自然,也想踐踏其他生命,或是控制其他種族的人,導致日以繼夜地爭鬥,這時候擁有智慧、知識、思考能力和心智這些特性,反而讓人類變成了恐怖的存在。
如果人類只是存在,那也符合宇宙之間的需要,不過當人類具有壞心眼,就會變成萬惡之源。人類具有這樣的雙重特質,因此,如果人類想真正發揮其存在的價值,就必須重視自己的心智、思考、智慧和理性等內在的品質。
接著,轉移一下話題焦點,不妨就一個人的誕生是純屬偶然,還是必然的問題上深入思考。我相信透過這樣的思考,將使人類存在的價值更加明確、讓人更容易理解。例如,稻盛和夫這個人誕生、存活在這裡,這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的現象?這也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再舉個A父親與B母親結合,生下C兒子的例子。B母親排出的卵子與A父親排出的精子,配對組合的可能數字大到可以讓人數到昏頭,其中一種配對被選中了,於是誕生了C兒子。依據現代人的理性思考,比較容易接受的說法是:純屬偶然。
雖然結果看似偶然,我還是認為那個人是因為必須被生下來,所以才會誕生的想法比較正確。其實我也深深理解,這樣的說法必定會惹來「無稽之談」的駁斥,但是如果說一個人的生存只是偶然的產物,則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的存在豈不變得毫無意義?
「偶然之間被生下來」與「有沒有被生下來都無所謂」的意思幾乎一樣,但是我覺得人類應該更有價值才對。
即使人類並不是真的那麼有價值,既然被視為「必然」的存在,也應該將我等人類的價值稍微提高一點才是正確。戴上「在必然的情況下生出來」的高帽子,也帶出生存的意義、意欲及使命等說法,這種思考方式十分重要。
我也認為,硬將這些思考綁在科學方法上去做解剖,簡直是輕視人類價值的胡鬧行為。
如何經營「美好的人生」
稻盛和夫
日本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把重建日本、過富裕的人生當做首要目標,不斷地努力工作,最後爬上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很多人就這項成果認為日本已經達成願望。但是,日本人即使在物質上過著富裕的生活,很多人依然活得不滿意也不安心。我懷疑其中最重要的理由,莫過於日本人並未很認真地思考人生真正的生活目的和應有的思維,也忘了「知足」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只知道滿足自己,自私自利地活著。
因此,我認為,目前的日本人有必要直接面對「人到底為什麼而活?」這項根本的問題,以建立人類最基本的哲學和人生觀。我們幾乎從來沒有被教育過,應該起而反對二次大戰前那般的思想箝制,或者應該主張人類可以自由地擁有任何的思想等等,亦即身為人類理所當然應具有的思考或生活方式。
可是後來卻又演變成,個人過於自由地依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甚至不想受到任何控制,只想憑自己的想法過完一生。的確,活在一個自由社會,人們可以擁有任何想法,這也是自由,這樣的自由也應該受到尊重。
問題是我們必須理解一個事實,人們對人生的想法不同,也會導致個別的人生結果產生很大的差異。例如,好逸惡勞、喜歡過神奇有趣人生的人;性情乖戾、認為人生充滿不平不滿的人;抱持高遠目標、朝目標樂觀邁進、不斷重複努力的人,他們的人生境遇均會出現很大的差別。
換句話說,想用什麼樣的方法走過人生是個人的自由,但也因為方法不同,個別人生的相貌也呈現很大的差距。
總而言之,要過「美好的人生」,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可循。此外,我們也有必要明白,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由於PHP研究所(譯按:一九四六年由松下幸之助創設)的副社長江口克彥的委託,所以我將自己人生當中一些小經驗和思考方法,拿出來分享給想要真摰地過完人生的讀者,包括一般青少年朋友們。
為了迎接新的世紀,面對愈來愈混亂迷惑的社會,能夠將自己的思考當成哲學來審視─這本書不斷反覆、重申的諫言不外乎如此。
我是企業經營者,也是哲學的門外漢,此書只是我個人的淺見;然而我從未停止期待,基於這股願力而誕生的這本書,能夠幫助那些在混亂的現代社會中,努力摸索正確生活方式的讀者。
此書出版之際,承蒙PHP研究所的吉野隆雄、中澤直樹兩位先生,以及京瓷(Kyocera)祕書室的大田嘉仁、粕谷昌志先生悉心協助,謹此一併致謝。
二○○一年十月
第1章
人類存在與生存的價值
「人類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嗎?」
「在地球上投胎、生存的意義何在?」
每當我被問到這類和人的核心價值有關的問題時,我必然如此回答:「地球上……應該說全宇宙中的萬物,都是因為有必要存在而存在,再怎麼微小的東西也是如此。不只人類,包括其他宇宙萬象,所有東西的存在也都有一定的緣由,例如佇立在路旁的一株野草,或滾落在路邊的一粒小石頭,也都是有其必要才存在。無論再小的物質,如果無法找出其存在的理由,那麼這個地球乃至大宇宙根本就無法形成。換句話說,『存在』兩個字本身就有無限重大的意義。」
這樣的回答並非只是單純地從觀念的角度去思考,由科學的領域來看也是如此。例如,構成宇宙的總能量總是不增不減、維持一定,所謂的「物質不滅定律」也可以證實我的立論。
我們燃燒東西時,那個被燒的物質或許消失了,然而因燃燒而化為氣體、燒完後剩下的殘留物,以及產生的熱能,這些質能的總和是不變的。總之,這個物質並非消失,而是在定量的範圍內,轉換變化成不同形狀及模樣的物質或能量罷了。
就因為物質的總能量是不變的,所以宇宙中無論體積多小的東西、甚至無生物,全都是構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被大卡車彈出道路、掉進水溝的小石頭,對浩瀚的宇宙而言,也是必要的存在。
遺漏重量只有數百兆分之一公克的微量物質,宇宙也可能因此失去平衡,因此世間並沒有不必要的存在;只要某種物質存在,就是構成宇宙的必要物質,也就是一項必要的存在。
也就是說,無論多麼微不足道的東西都沒有理由被放棄;反過來說,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多餘的,如果有一樣多餘的東西,宇宙的平衡便會因而遭到破壞。
宇宙之間還有一個現象:所有的存在並非單獨的存在,而是存在於相對的關係中。更進一步說,因為其他的東西存在,所以自己存在;也因為自己存在,所以其他的東西存在。萬物就是在相互的連繫中建立「存在」這種現象。
釋迦牟尼佛說:「有因有緣世間集」。我想智慧已開、全盤了解真理的釋迦牟尼佛,從完全開悟的境界捕捉到宇宙真象,才會有此說法。難道,遠在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已經知曉現今先進科學方才證實的宇宙觀嗎?
物質的存在的確絕非偶然,都是因為必要而存在;萬物會降生在這個世界並在此存活是必然的,因為「存在」本身就有其價值。更重要的是,人類的價值並非只在於存在而已,人擁有智慧、理性和心智,就因為人類擁有這些特質,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被視為地球上進化程度最高的生物;因此,人類內在擁有的是遠比「存在」更
偉大的價值。
我認為,這也是人類可以為世界、為人類本身做出貢獻的主要原因。總之,從廣大的宇宙來看,萬物什麼也無須做,光是存在就有它們的價值;何況人類,具有意識、能夠思考且能自我磨練的人類,一定可以產生比存在更高的價值,可以貢獻給世界和所有的人。想為地球、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並且付諸執行,也只有人類才具有這種可能性。
如果人類不斷想要征服自然,也想踐踏其他生命,或是控制其他種族的人,導致日以繼夜地爭鬥,這時候擁有智慧、知識、思考能力和心智這些特性,反而讓人類變成了恐怖的存在。
如果人類只是存在,那也符合宇宙之間的需要,不過當人類具有壞心眼,就會變成萬惡之源。人類具有這樣的雙重特質,因此,如果人類想真正發揮其存在的價值,就必須重視自己的心智、思考、智慧和理性等內在的品質。
接著,轉移一下話題焦點,不妨就一個人的誕生是純屬偶然,還是必然的問題上深入思考。我相信透過這樣的思考,將使人類存在的價值更加明確、讓人更容易理解。例如,稻盛和夫這個人誕生、存活在這裡,這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的現象?這也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再舉個A父親與B母親結合,生下C兒子的例子。B母親排出的卵子與A父親排出的精子,配對組合的可能數字大到可以讓人數到昏頭,其中一種配對被選中了,於是誕生了C兒子。依據現代人的理性思考,比較容易接受的說法是:純屬偶然。
雖然結果看似偶然,我還是認為那個人是因為必須被生下來,所以才會誕生的想法比較正確。其實我也深深理解,這樣的說法必定會惹來「無稽之談」的駁斥,但是如果說一個人的生存只是偶然的產物,則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的存在豈不變得毫無意義?
「偶然之間被生下來」與「有沒有被生下來都無所謂」的意思幾乎一樣,但是我覺得人類應該更有價值才對。
即使人類並不是真的那麼有價值,既然被視為「必然」的存在,也應該將我等人類的價值稍微提高一點才是正確。戴上「在必然的情況下生出來」的高帽子,也帶出生存的意義、意欲及使命等說法,這種思考方式十分重要。
我也認為,硬將這些思考綁在科學方法上去做解剖,簡直是輕視人類價值的胡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