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想存錢,先懂花錢

金錢有兩種屬性:收入和支出。現在我要談談支出──從口袋裡掏出來的
錢,根據花錢目的,可分成三種形態:

 投資支出:包括房地產投資、股票投資、事業、開店、銀行儲蓄等。就是把錢花在將來可以賺到錢的地方,因此需要徹底的計畫。這是為了賺取更多錢而支出的必要項目,如果可以,越多越好,有錢人都是投資支出較大。
 必要消費:買洗衣精、菜、米、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就是因產生需求而付錢。生活中必要的食衣住行基本支出,與其一味縮減,不如精明管理。
 欲望開銷:因浪費而產生的支出。消費心理有兩種,需求跟想要。所謂浪費就是在欲望驅使下的消費,人的消費欲望相當多元,有時是為了炫耀,有時則是物欲作祟。偶爾人會因分不清需求跟想要,而不小心亂花錢。

我們必須明確區分上述三種支出形式。人總認為,有收入才可以支出,然而絕非如此。想成為有錢人,支出最重要,收入則是其次。
當我們擁有的錢較少或感到不滿意時,會認為自己沒錢。事實上,根據我們如何使用,錢可能會被存起來或消失。想成為富豪,需兼備時代、運氣等諸多因素。不過,成為小富翁只需要顧及經濟上支出。有人只靠經濟上的支出成為有錢人,舉個例子:
我身邊的小富翁代表是我岳父。他用錢方式影響了妻子。我們現在能以資產家身分處世,多虧了她。我愛著妻子,從經濟角度來看,我則非常尊敬她。因為妻子只靠我的勞動收入,就賺到許多錢。
上班族的薪水是固定的。妻子卻能把我們家的資產增加到50億韓元,全靠她用強大的意志力減少欲望和必要消費,專注在投資支出上。
岳父高中肄業,不到二十歲就務農到七十多歲。他在那個鄉下地區,是罕見擁有幾十億資產的大財主。更重要的是,現在他的資產價值還在逐年上升。其成功祕訣中,沒什麼經濟理論。我不認為岳父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知道什麼投資方法或金錢概念。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不是因擁有大筆收入才成為資產家。沒有投資概念,只有務農這筆不算多的收入,但他卻知道怎麼花錢。
岳父幾乎沒有浪費支出,僅維持家裡最低必要支出限度,而這筆花費也沒超過收入的10%,剩下90%全用於投資。他認為菸酒是浪費時間和金錢的東西,所以不曾碰過。透過減少消費支出,他每存下一筆資金,就將這筆錢拿去投資。投資對象包括子女、土地、牛隻。辛辛苦苦存下的錢,只用在子女教育費、購買住家周邊的土地和牛犢。
首先看他的第一筆投資──子女教育費。簡單來說,成果不差。包括我妻子在內的四個孩子中,有三人是公務員,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而且個性都相當溫和,手足不曾發生嚴重爭吵。正如他在七十大壽時的感想:「感謝你們順利長大。」子女平安無事長大成人,光是這一項成果,就是報酬率最高的投資。
接著檢視第二筆投資。他的財產大部分來自土地,每當岳父存下一筆錢,就會買下附近的土地。因為他知道即使地價便宜的農村土地,也能賺到錢。每年買一點土地,現在有大片土地都屬於他,而那些土地至今還在自動幫他賺錢。投資低風險資產是創造未來收入的源頭,了解其經濟原理後,對低風險資產的投資支出起了作用。
最後一項投資是飼養韓牛。牛同時扮演累積資本的角色,現在岳父養了60頭牛。通常一隻的價格在300萬韓元(約新臺幣6萬元)以下,即使考慮飼料費用,養韓牛也是收益率在50%以上的高投資事業。這樣的投資原理,不是透過文字,而是透過身體力行習得。
雖然岳父年過七旬,還是健健康康的工作,現在家裡只剩下妻子的爸媽兩人了。他們靠水田和旱田種出來的食材解決三餐,只穿家裡現有的衣服,可以說消費幾乎為零。另一方面,牛和土地此時此刻正在自動增加資產。
他的財富不是從收入,而是從消費開始。所以,想成為富翁,先減少開支,並且規畫擴大投資支出,下一步才是增加收入。
大部分的人總想從收入尋找正確答案,而不是支出。
收入是應變數,支出則是自變數,我們應該有效利用支出這個自變數。找到屬於自己的支出方式,守住金錢。


買東西,就是花錢買存在價值

前文提到,我兒子看了廣告後,買了12件印有自行車圖案的T恤。那些衣服大部分只在剛買的20天內穿過,之後就掛在衣架上345天。
我一位朋友說:「世上最帥的男人是第一次見到的男人,而最好看的女人是初次見面的女人。初見彼此的那一瞬間,最能感受對方的魅力。」
商品也一樣,在眾多商品中,最有魅力的就是新品。不過,我們不能因為心動就盲目購買。否則一不小心,房間就會堆滿雜物,讓生活變得一團糟。
再說一次,所謂明智的消費,就是只買必要的物品,並好好使用。
現在我要分享整理技巧,整理為第一步,接下來才是整頓。
首先,整理是根據需要來分類物品。分出必要和不必要,然後丟掉不必要的東西。兩個問題能幫助我們判斷:「我最近使用過這個東西嗎?」、「這個東西還會讓我心動嗎?」
如果是無法割捨的東西,就再自問一次。如果一年內都沒有使用過,就爽快的捐贈給二手商店或送給需要的人,這是對該物品的禮貌和愛,像這樣分類該清掉且不必要的東西,將空間極簡化的過程就是整理。
接下來是整頓,替各項物品找到最佳位置,讓自己一眼就可以看到所有物品的擺放處。整頓不需要一次完成,重點在於明天、後天,甚至大後天都會持續進行。
美國前特種作戰部司令官威廉.麥克雷文(William McRaven,著有《唯一輕鬆的一天,是昨天》[The Wisdom of the Bullfrog,大是文化出版])在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畢業典禮上說道:「每天早上收拾好床鋪,代表完成當天的第一項任務。」起床後收拾床鋪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成功的人都會堅持做好瑣碎小事,所以財富和成功會跟在這樣的人身邊。這就是為什麼我強調整理與整頓,為了正確使用物品,必須把其數量依用途減少至一、兩樣。
我用兒子喜歡的T恤說明。他高中時買了一件白色衣領的T恤,每次穿過後都會用漂白粉清洗。只有一件時,兒子是如此珍惜,但後來他又買了幾件,自此再也沒穿過那件T恤。在因廣告買了12件衣服後,對最初那件T恤更是置之不理,可以說,每買一件衣服,原本那件T恤的價值變逐漸下降。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丟掉不需要的,留下一、兩個需要放在身邊的,如此一來,留下的物品才能經常被使用。
我清楚記得兒子高中畢業典禮結束後,回家收拾房間的那天。他輕易丟了教科書、參考書和制服,但看著那件白色T恤許久,最終把它放到分類回收,明智的消費就在使用物品的過程中,感受物品的本質。用過一次就丟掉,是對該物品不禮貌,會扼殺其壽命。
如果不是會用到的東西就不要買,一旦購買,就要使用並感受物品本質。這就是消費觀念,也是經濟觀念。
無論生命或其他東西,其中都蘊含生活的智慧、幸福以及本質。不論是書、衣服、包包……從被製造出來的那一刻起,都蘊含著看不見的器皿,讓人們能把生活慢慢裝進。
買東西,不只是買下物品,同時也買了它的存在價值,以及現在、未來的用處。經常使用,讓時間、精力和感情滲透到物品上,而這些會成為回憶和生活。體會物品的價值,才算真正學習到明智消費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