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您問及真正獲得灌頂的分界線為何,以及關於那些僅只是名義上修習第三灌頂而使佛陀正法蒙塵之輩的問題,我將以下列要點說明個人的理解。
基本上,想要進入共通珍貴佛法與不共密咒金剛乘之門,並且衷心希求證悟且具有出離心的行者,應當以毫無虛偽的虔敬心,以及決定上師即為佛的信心,承事非屬虛偽上師或邪惡騙子的具德善知識。上師也應以無視名聞利養的殊勝意樂來接受弟子,並隨順弟子的根性,引導其走上法道。
待弟子成為合適的受法法器後,上師首先應以廣或略的壇城儀軌,授予弟子寶瓶灌頂。原因主要是為了讓弟子專注於修習,能夠將視一切外內、粗細情器世間為凡俗、堅固的錯亂耽著習氣,全都得以息滅的方便法門,故而上師授予寶瓶灌頂而為弟子直指。弟子也不能只是嘴上說說,應當要按照上師的教誡,明白由蘊、界、處匯聚而成的情器世界、動靜世間的一切事物,從本初以來即是本尊壇城。這時,由於上師與教誡的恩德,使弟子暫時迷亂的遮障得到清淨,進而了悟外在器世間為無量宮、內在有情世間為本尊壇城的實際狀態。
尤其透過傳授五智灌頂,使弟子能如實認識且領悟五蘊即五佛、五大種即五佛母、五毒即五智等,都是從無始以來即本自具有,如此即是所謂的「已獲得寶瓶灌頂」。寶瓶灌頂的灌頂義皆攝集於此。
寶瓶灌頂的目的,是要清淨將內外情器世間視為凡俗堅固的一切業相。就其方便與緣起來說,灌頂步驟在諸如智慧尊降臨之時,為了破除耽著「色」為凡俗的分別念,因而為弟子繫上遮眼布;為了破除耽著「聲」為凡俗的分別念,因而演奏樂音;為了破除耽著「香」為凡俗的分別念,因而於智慧尊降臨時,以薰香與安息香等物香薰;為了破除耽著「味」為凡俗的分別念,因而盛滿盈手的加持甘露;為了破除耽著「觸」為凡俗的分別念,因而作毘盧遮那七法或金剛跏趺坐姿;為了破除耽著「意」的惑貪,因而觀修禪定所緣的光芒攝放。
此外,由阿闍黎禪定堅固所賜的加持力,能令弟子身、語、意三門的錯亂相瞬間止息,利根者因此離於遮障而現起自然俱生智;中根者因深切的虔敬與難忍的渴求而生起淨相,且如火焰般燃起覺受;鈍根者則至少必定能生起陶然欣喜的覺受。
透過這些不同的禪定與方便,使弟子相續中生起灌頂的義智慧。為了指出已生起之智慧並令其堅固,故而以灌頂封印,以確保永遠不會偏離如此的真義。
假使灌頂義已於弟子心中生起,無論世俗的灌頂物置於弟子頭頂上與否,都已獲得真正義灌頂。此外,若是領悟寶瓶灌頂之義,那麼在修持解脫道的生起次第時,便不需依賴想像造作的觀修,因為行者已從執著形、色為本尊的「耽著殊勝」中解脫。對於這樣的行者而言,一切顯有皆是廣大無邊的清淨,因此,對於自他、敵友、善惡等一切的貪瞋,皆能自然獲得解脫。
然而,只要尚未領悟灌頂義,就算壇城遍滿了整片大地,在弟子頭上擺放了幾十萬個寶瓶,想盡辦法讓弟子把寶瓶水全都喝光,弟子的相續也仍然是原先的凡俗狀態,對世間的錯亂執著沒有絲毫減損,和原本如出一轍。
倘若相續中尚未生起寶瓶灌頂真義,便無法成為更高灌頂的受法法器,也無法了悟更為高深的灌頂。在還沒種下能令成熟的灌頂種子之前,豈能長出解脫之道的枝葉與果實?這不僅只是師徒雙方徒勞無功,更糟的是,還會結下違犯密咒乘祕密宣說的墮罪懲罰之緣。
相反地,若師徒齊備能盛之法器,與所盛之甘露的吉祥徵兆,寶瓶灌頂將使弟子之身成熟,清淨其蘊脈界,並以五毒現為五智之力,成為堪受祕密灌頂的法器。
而後透過佛父母的身壇城,於弟子舌上放置祕密灌頂物,為弟子指出灌頂義,將能使其視語為凡俗的錯亂耽著獲得清淨,從而領悟本初以來語金剛即為任運自成,了知一切音聲皆為咒鬘,能自在掌握咒語念誦、攝放、金剛念誦與默誦,對拙火燃滴、明點融化、緩降、匯聚、逆行、引導等獲得嫻熟,成為堪受智慧灌頂的法器。
接著藉由真實或意手印,弟子因此生起四喜並獲得覺受,依此而為其直指樂空俱生智。弟子藉由如是指引,將能了悟到諸如苦與樂、冷與熱、 柔軟與粗糙、悅意與非悅意、貪愛與瞋忿等其他的所有分別念,皆與俱生智悉為一味。弟子心續中如實生起第三灌頂義之際,將能體悟自心實際為意金剛之自性,於是成為堪受句義灌頂的法器。
之後,上師為弟子如理直指,所謂的「一切灌頂之王」「大樂灌頂」或「珍寶句義灌頂」,也正是所有大圓滿教義中所說的「覺性妙力灌頂」,弟子因此認出:一切輪涅諸法皆與四身無別,悉為自明、平常、無改造整治、任運、廣大遍在的智慧金剛,並對此獲得決斷。簡言之,弟子無需勤作 即能現前體悟:無論基道果、見修行等所有八萬四千法門的赤裸要義,都完整匯聚於此刻的平常心之中,因而超越希懼、二執、破立之境,掌握關要所在,了悟一切顯現皆為智慧遊舞。
因此應當懂得,這種傳授四灌與獲得四灌的正確方式是有其必要的。舊譯寧瑪派大圓滿的教導也說,要以間隔數月或數年的方式,一一傳授四灌並實修灌頂義。如此一來,於四灌圓滿之際,弟子也同時獲得悉地成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