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發掘洞見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一個週日下午,八萬名聚集在墨西哥城最大體育館的觀眾,意外見證了歷史。那是1968年夏季奧運的最後一天,群眾正等著跳高比賽的最後幾位選手上場。
在三位運動員中,有兩位顯然是奧運老將。
俄羅斯傳奇運動員瓦列里.布魯梅爾(Valeriy Brumel)是本屆奧運至今的優勝者,奪冠呼聲最高。緊追在後的是美國選手愛德.卡魯瑟斯(Ed Caruthers),這位世界級運動員同時也是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的一員。看起來敬陪末座的第三位選手是一名高高瘦瘦的工程系學生,名為迪克.福斯貝里(Dick Fosbury),當天早上他才穿著左右腳不同的鞋,參加這場他畢生中最盛大的全球競賽。
儘管貌不驚人,福斯貝里卻成了當天的全場焦點,原因在於他的技巧不同凡響。
直到那時以前,傳統的跳高方法是使用剪刀式技巧,一腿先過杆,另一腿再跟上。但福斯貝里的方法不同。他跑向杆子,然後轉身,面向天空以背部越過杆子。人們名之為「福斯貝里跳」。
那一天,福斯貝里以2.24公尺刷新奧運紀錄——贏得了金牌。從那天下午以後的五十多年來,幾乎每位跳高獎牌得主都是以福斯貝里的技巧跳高。福斯貝里以背越式跳法背離了傳統方法,發明了勝出的新途徑。
科幻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的故事發生在地球千瘡百孔、人們為了逃離嚴酷的現實而沉浸於虛擬宇宙的世界。怪咖天才詹姆士.哈勒代(James Halliday)宣布展開一個全新的電動遊戲比賽,通關者將繼承他的上兆財產。
韋德.瓦茲(Wade Watts)是這場虛擬尋寶遊戲的眾多玩家之一,他遇到的第一個任務是一場看似獲勝無望的賽車。多年來,從沒有玩家通過這項挑戰。但我們的主角靈機一動,比賽開始時,韋德停下了車子,立刻開始倒車。那出其不意的選擇解鎖了新路線,使他避開了其他人面臨的障礙,最後贏得比賽。
韋德藉由改變視角,解鎖了一條迄今無人發現的隱藏路線,通過了競賽的第一關。
喬伊.布蘭薇妮(Joy Buolamwini)得要戴上白人的面具才能被人看見。身為麻省理工學院的電腦科學研究生,她訓練社交機器人辨認臉部,過程中她領悟到,大多數機器人使用的通用軟體無法辨認自己的膚色。這是一種內建於臉部辨識系統的演算法偏見,她將這問題描述為「編碼凝視」(coded gaze)。
布蘭薇妮的解決之道是發起運動,促進更具包容性的科技。她成立演算法正義聯盟(Algorithmic Justice League),此一組織已成為技術專家與公民們回報演算偏見經驗的會合點。
布蘭薇妮的影響力獲得了認可,入選為全球「最有創意人士」(Most Creative People)之一。她的工作影響了新的全球立法,啟發了企業內各族群團體的使命,並成為網飛(Netflix)的獲獎紀錄片《編碼偏見》(Coded Bias)的主角。
從表面來看,一場出乎意料的奧運比賽、一個虛構的少年玩家、一個不被看見的電腦科學家,三人之間似乎沒有什麼共同點,但他們個個都試著完成最具挑戰性的任務:發現其他人所遺漏、非顯而易見的解決之道。

 看見其他人看不見的東西
偵探小說的主角通常會從累積起來的諸多小線索中,拼湊出唯有他們提得出來的一套理論。我們也可能像優秀的懸疑小說中那些粗線條的次要角色,因為某些事太醒目,而漏掉了乍見之下不重要的小細節——這些細節儘管不起眼,最後卻成了破案的關鍵線索。
福斯貝里察覺到,跳高比賽使用的海綿著地墊,為運動員提供了安全著地的機會,這是以往所沒有的。他的觀察引導他發展出自己著名的福斯貝里跳……並贏得了金牌。
韋德運用他對哈勒代人生的所知,解開了虛擬賽車的關鍵。他記起自己讀過哈勒代虛擬日記中的一處小地方,後來證明那是瞭解哈勒代的線索,使瓦茲做出了另闢蹊徑的選擇,從比賽勝出。
布蘭薇妮則是在實驗室從事機器人研究時,因為膚色而體驗到被臉部辨識系統軟體忽視的挫折,從而投入演算偏見的研究。她領悟到那個經驗具有真實生活的後果,激勵了她做出改變。
上面所提的人物都不是天才,也不是不世出的能人。相反的,這些真實與虛構人物的故事,呈現出了他們是如何教導自己注意被他人忽略的細節。要做到這點,就要從觀察開始,但要觀察的還不僅是身邊的細節而已。

本書目標是教導各位如何克服盲點,成為更有原創性的思考者。

我們將這種能力稱為「非顯見思考」。對這種思考方法的追求,形塑了我們兩人的專業生涯。

 尋求非顯而易見的點子
對羅希特而言,尋求非顯見點子的念頭,起自他在世上最大的一間廣告公司任職的時期。當時他隸屬於一個非常工作小組,職責是運用行為科學來研擬新方法,創造出更有力的行銷策略。
這種研究人類行為與影響的深度工作,引導羅希特在隔年寫下「非顯見趨勢報告」(Non-Obvious Trend Report)。這份報告迅速在二十萬多名專業人士之間瘋傳,成為羅希特每年出版的暢銷「非顯見」書系的跳板,該系列預測未來十年的趨勢,至今已累積百萬以上的讀者。

羅希特在其研究與著作中探索非顯見點子的同時,班恩也建立了以非顯見思維為主的深度交流社群。過去二十年來,他的年度「非顯見餐會」廣邀美國參議員、執行長、諾貝爾獎得主,以及創業家、音樂家、高中學生等參加,一同想像更美好的未來。

最好的點子往往來自始料未及的地方:由非專家所提出的外人視角。

在每場餐會中,參與者都要分享他們對改變世界最「非顯見」的點子。每一桌人要選出他們最喜歡的點子,再由所有在場者決定當晚最重要的點子為何。過去十年來獲得殊榮的非顯見點子,包括將高等教育轉變成三年期的校園體驗、使用「數位廢氣(digital exhaust)」數據來治療癌症,還有家族企業中的孩子們離家或尋求不同人生時,如何從小鎮企業中尋找接班人(所謂的「接班危機」)等。
無論是舉行非傳統聚會,還是訪談尖端新科技的研究員,我們的工作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一種細膩觀察的角度,使我們領略心智運作的迷人之處。多年來,我們兩人都執著於記錄我們從世上最聰明、最有創意的人所提出的非顯見點子中學到的心得。是怎樣的心態與習慣,使他們做出他們所做的那些事?他們如何知道別人並不這麼做?更重要的是,他人是否能經過訓練與練習,學到如何以他們那種方式思考與觀察事物?
這種執著引領我們合力寫下本書,因為我們相信,人人都能成為非顯見思考者。

 SIFT框架
糕點師傅都知道,要烤出鬆軟綿密的蛋糕,訣竅之一是要將乾原料過篩。例如篩麵粉時,你能篩掉團塊,並在去掉雜質時混入空氣。過篩的好處是一個完美的比喻,可以用來描述你要如何開始以更非顯見的方式思考。「sift」(篩濾)除了是烘焙術語,在本書中還有另一個涵義:去蕪存菁。
這個衍生涵義引領我們將這個詞當成一種值得記住的縮略詞,用來代表我們在書中教導的方法。我們的目標是協助各位成為非顯見思考者,從使用以下的SIFT方法開始;

SIFT
Space 空間
Insight 洞見
Focus 焦點
Twist 轉折

在你有能力發現別人所遺漏的細節之前,必須先培養心智靈活度,敞心接納新觀念。

這段過程要從創造更多空間開始。空間是使心智更靈活,讓非顯見思維更可能出現的暖身操。在第一部中,各位會讀到經證明有效的創造空間技巧,從換一個呼吸法,到揭露你的心智偏見。
一旦你學會如何創造更多空間,在第二部,你會學到如何發掘洞見。洞見超越了我們眼前的表面世界,為底下的來龍去脈提出解釋。發掘洞見通常要從提出更好的問題開始。
學會如何蒐集洞見之後,接著你必須將注意力限縮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在第三部,你將學到協助你去蕪存菁的技巧,包括排除種種旁鶩的新建議,使你能從不同於以往的視角看待事物。為協助你做到這點,我們將分享發現既有模式、迴避選擇難題、設限以增進思維的技巧。
我們想將SIFT框架的最後階段稱為轉折。這是你刺激自己進一步思索的時刻。如果你走到這一步的心智之旅好似跳高,那這就是你再把竿子撐得更高些的那一刻。而你這麼做的時候,並非僅是為一己之利。打開心智看見新視角、迎接非凡思維的影響力,可能具有遠超過我們任何人所能領會的意義。

 我們需要非顯見思考者
在社交媒體演算法加深社會對立的這個時代,我們的文化亟需更多非顯見思考者。固有的解決之道很少能解決新問題。我們需要能看見他人所看不見、提出問題,並推翻顯而易見的現狀者——具有同理心的人,懂得設身處地,又不將他人的觀點看成誤入歧途。

這世界需要更多非顯見思考者。

非顯見思考者是能提出大膽原創的點子、推動眾人前進的激勵者——擁有將這些點子付諸實現的勇氣與決心。他們是使世界更美好的人。地球上的每個國家,都渴求著更多非顯見思考者。
你也可以成為這樣一位思考者。本書將為你指出明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