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新版自序/祝你潛安

  2013年,我收到小天下出版社的邀請,寫了一本李安傳。它不是個人的文學創作,卻是我的第一本書,內心有著特殊情感。而承蒙許多人關照,出版後它幸運入選了一些國外書展,看著編輯傳來的消息,我既感動又羨慕,原來一本書會比作者去更多地方。

  2020年,由於麥田出版社的信任與傾力相助,真正屬於自己的創作的《潛水時不要講話》出版了。它像一艘螃蟹船,不但航向他方,還給予我容身的空間,將我載往不同小島。起初是一些校園、書店或在地空間的分享,漸漸地開始收到讀者回音,甚至有幸參與生態調查團隊。互動往來間,我習得更多理解海洋的角度,也得以寫出第二本散文集《再潛一支氣瓶就好》。

  知道《潛水時不要講話》有機會推出新版,腦海首先浮現的,是某次搜尋書名的hashtag,發現有一位陌生朋友提到,他之所以拿起這本書,是因為一位潛水教練的推薦,對方覺得自己透過這本書,更理解那些一到了海中,神情就變得或呆滯或無措或肅穆的學員一點。那篇文章於貼文者而言,大約僅是一件小事,一則日常紀錄,可是我每一次想起它,胸口便暗湧騷動。原來,一本書真的會比作者去更多地方。

  出版何其神奇,它在我看不見的時候不斷地生長,然後悄然一日,綻放滿樹的花,有些花就這樣往下生成果,我感覺自己所有的眼淚都被人理解與看見。必須誠實地說,我獲得太多本不會輕易被交託的信賴,有些故事在夜裡找到我,低語從訊息滑出來,有些邀請屬於白日,語句在桌椅間微微震動。無論去處是某個人的片段人生,或一群人共享的時空,前往時我總是懷著無比的慎重。

  今年是2025年,距離第一堂開放水域潛水員課程,轉眼已過十五年,我不曾揣想自己會潛多久、寫海多久,亦不曾料想到會在這幾年間損傷耳膜、韌帶與蹠骨,但我始終念想且必須回到有潮汐的日子,並感到快樂。於是,恍然憶起那年在墾丁潛店的分享會後,一陣沉默的QA時間,一位業界知名教練善意地舉起手,誠懇地問,像你這樣水性差的人,為什麼還要潛水?

  為什麼還要潛水?我咀嚼那道題目,好幾秒,發現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在專業人士眼中,自己算是水性差、有許多狀況需要克服的那類。不知道那些歷程,其實不是海人共有的成長經驗。但還好,還好我不知道,還好我在知道之前,就已經沉迷了。當我沉迷,我便無所畏懼。

  如今的潛技稱不上高明,但距離這本書的寫作時期稍有進步,揚沙揚得少了,五米三分鐘不再飛高高,能獨自發現的海洋生物與現象持續增加中。想到要讓這本書改新版推出而不絕版,讓那些羞答答的過往繼續展現於他人眼前,我感覺自己是一顆硨磲貝,正因為此刻你的目光,雙殼緊緊一夾。

  但這本書屬於它自己,是一艘螃蟹船,還想載一些人多認識海洋一點點,特別是那些下水後,或無力或懊喪或被認為水性不夠好的。只要真心喜歡,感到愉快,記得你與海洋生物兩方的安全,那麼,祝你潛安。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