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7-4. 小資族保險準則:≦5%年薪買 ≧500萬元保障險

2021年12月23日行政院主計總處公佈「109 年工業及服 務業受僱員工薪資統計資料」,如圖 7-4 所示,2020 年全年總 薪資(※含經常性與各種獎金等非經常性薪資)的平均年薪為 65.0 萬元(≒5.4 萬元╱月),中位數為 50.1 萬元(≒4.2 萬元╱月),亦即50%勞工的年薪低於 50.1 萬元25%的年薪≦118.3 萬元,年薪逾 118.3 萬元(≒9.86 萬元 ╱月)的高薪族僅約 81 萬人,占總統計人數 812 萬人的 10%。

 

 雖然媒體偶爾會報導高科技產業的年薪高達 2、3 百萬元貴族的新聞,但畢竟是極少數(※勞保總數為 1,055.5 萬人,公教保 總數 59.4 萬人。),年薪百萬依舊是許多上班族的目標,所以,本書將年薪介於 29.6 萬元與 65 萬元(※平均數)之間的上班族定位為「小資族」;顯然這四種薪資的族群,不能一視 同仁,全採用 7-3 節的「保險唬弄準則」。

「保障險」,是指「死亡壽險+住院醫療險」的保險套餐,是以小搏大的「保障型保險」。人生除了正常的「生、 老、病、死」之外,就怕不正常的「走太早╱重殘╱失能」。 所謂不正常,就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突發傷病。因此,意外險是人生首要的保險商品,意外險是高保障、低保費,轉移大風險 的負擔,確保萬一遇上機率極低的大風險時,能得到保障。所謂的大風險是:

1身故╱重殘╱失能。

2家人失去經濟來源。

3自己失能後的長期財務需求。

如果自己的存款不足以應付大 風險的資金需求,就宜考慮買適量╱適當的保險商品,來補足政府版保險及汽機車險以外的資金缺口。

上網瀏覽保險商品時,偶然看到一張符合保險三訣:「錢花刀口上、保大不保小、救急不救窮」的保單;富邦人壽公司的「金彩人生╱重大疾病 1 年期保險」(※不含住院醫療險),如表 7-10a/b 所示,是獨立的保單而非一般的壽險附約,提供:1身故╱完全失能、2重大疾病及3特定傷病的保障。「計劃三」保額 200 萬元的保費,以 25∼34 歲的被保人而言,每年保費為 9,636 元。

若以「計劃二」× 1+「計劃三」× 2 概估,保險金額500萬元時,每年保費為 24,090 元,符合年薪50萬元(≒41,677 元╱月)小資族的需求,花5%年薪(25,000 元)就可以買保到

 

500 萬元(※10 倍年薪)及重大傷病險等保障,這是一張賭1賠 200的「保大不保小」保單。不過,要注意的是,此保單訂名為「重大疾病1年定期保險」,意外及一般疾病所造成的1身故╱完全失能是否含在理賠範圍之內,以及2重大疾病與3特定傷病是包含哪些,在簽約前務必要確認清楚。

 

回顧圖 1-3「保單類別調查統計」,國人多偏愛「住院醫療險」,因此,表 7-10a/b 的「保大不保小」保單,未必受到要保人的青睞,而且,有些月光族確實可能需要「住院醫療險」來彌補存款不足的急用金。表 7-11 是可能較受歡迎的(20年期)壽險主約+健康醫療險附約+意外險附約的保單,只是有些小資族無法以5%年薪買到「計畫 3」(※30 歲之保費 26,965 元╱年),只能退而求其次,買「計畫 2」或「計畫 1」 的保單。(※如果是意外身故╱完全失能,「計畫 2」理賠金為 400 萬元(壽險 300 萬元+意外險 100 萬元))。

由於大多數的壽險公司,將醫療險及意外險列為壽險的附約,來提高保單的保費,若自己已有其他的壽險保障,而想加保醫療險、意外險,除了可買產險公司的醫療險、意外險之外,還可投保超低壽險保額的保單來降低總保費。表7-12是一種以(癌症險+住院醫療險)附約為主的保單,雖然主約名為「終身壽險」,但是,壽險保險金額僅 1 萬元(※身故╱完全失能或年滿 99 歲,僅領 1 萬元),每年壽險的保費僅 353 元,因而降低了總繳保費的金額,是以四種附約為重點訴求的保單。

此外,如第二章的表 2-5,是以「意外險+意外醫療險」為訴求的保單,1.意外險保額500萬元+2.(意外)傷害住院(日 額 1,000 元╱日)的保費為5,928元(※15∼54 歲均一價),不過,一般疾病之身故╱完全失能沒有理賠,所以,較適合50歲以下的健康上班族。基本上,如表 2-5、表 7-10a/b∼表 7-12 等保障型保單,只要符合「≦5%年薪買≧500 萬元保障」的 「小資族保險準則」,均可依個人需求列為保險商品選項。

「保險」並非有保就有賠,意外險(傷害險)及醫療險 (健康險)是保險理賠糾紛最多的險種,原因是要保人與保險 公司的認知不一樣,以「保險理賠糾紛案例」上網搜尋,就可 看到上百則的保險不理賠案例,在保險商品的廣告/DM 中,給付項目琳瑯滿目、相當誘人,但是,在不幸需要理賠時,才發現在「保單合約╱條款」中,暗藏許多不保事項或除外責任。例如收據副本不理賠、自願用藥不理賠、等待期╱評估期病發不理賠、門診手術不理賠等要保人容易疏忽的條款。買保險前 務必詳閱保單契約書的條款,是否含有想要的保障項目,以免不幸出事故時,才發現保險一場空。

有些合約條款,有難以解釋清楚的模糊地帶。例如,有些看似意外死亡,卻拿不到意外險理賠金;2021年3 月有一案件,某大學工友在打掃校園時,不幸猝死。向○○人壽申請終身壽險(50 萬元)+意外傷害險附約(200 萬元),○○人壽僅賠壽險保險金 50萬元,不賠意外險保險金200萬元。地檢署依驗屍證明書記載「心因性休克,死亡方式為自然死亡」,不符合外來性、突發性及不可預知性的意外原則,而判定要保人無法獲得意外身故保險金。

此外,騎機車自撞身亡時,家屬多認為是意外死亡,然而,到底是頭部受創死亡或是心肌梗塞先亡,亦有待法官的最後判決才算數。

年薪 30 萬元可「以≦5%年薪買到≧500 萬元保障險」嗎?

答案是:「可以」。表 7-13 是台銀人壽的 1 年期壽險(※ 給付項目僅身故或完全失能兩項)的年繳費率表,以25歲男性為例,保額100萬元的每年保費僅1,500元(150 元 × 10),則保額 500 萬元的保費為7,500元╱年;表7-14是華南產物保險公司的「住院醫療險」(※無身故╱完全失能給 付),有五項基本的住院保障:(1)住院日額保險金、(2) 加護病房保險金、(3)燒燙傷病房保險金、(4)住院看護保 險金及(5)住院手術保險金。同樣以 25 歲為例,投保「日額 2000」方案,每年的保費為 2,832 元(1,416 元 × 2)。

所以,「1 年期(500 萬元壽險+日額 2,000 住院醫療險)」的保費僅10,332 元╱年,僅為年薪 5%(1,5000 元)的 69%,5%年薪可投保「1 年期(700 萬元壽險+日額3,000元住院醫療險)」(※保費 14,748 元╱年)。

不過,低薪族並不宜投保如此高的保障險,「500 萬元壽險+日額 2,000 元住院醫療險」的保障,已比網路上大多數的「保險套餐」更經濟實惠。多出來的30%多餘保費(4,668 元),可轉為投資5%殖利率的「不倒金融股」(※第八章),來加速累積可支配資產,等到可支配資產多於N年後的10倍年薪時,即可不需再買保險 (或減少買保險),繼續投資不倒金融股,存足退休樂活的基金。

表7-15是依表7-13及表7-14的保費,所訂的原則建議,年薪≦30萬元的(≦30歲)低薪族,每年只花9,724 元(3.24%年薪),即可買到1年期500 萬元壽險+日額1,500元住院醫療險的保障,即便是年薪200萬元以上的38歲單身貴族,亦適用表7-15。

保險金額宜至少每3年調整一次,配合薪資收入及家庭開銷╱子女教育費用的需求,來調高保險金額。等子女就業之後,再調降保險金額,依此邏輯來看,表 7-15 之「≦5%年薪 買≧500 萬元保障險」原則,是能符合適時調整原則的保障險。

壽險公司的業務員知道你想買較便宜的產險公司醫療險╱意外險時,必然會提醒你產險公司的保單不提供保證續保,所以保費較便宜,這是事實。

然而,壽險公司的保險商品,並非真正的完全無條件的保證續保,而產險公司的「不保證續保」也未必是必定不可再續保。只是保單須每年重審,經產險公司同意,並續繳保費之後,保單才繼續有效。事實上,只要不出重大高額理賠,只是形式手續而已。可依常識邏輯想一想,出了高額理賠事故之後,再發生一次的機率有多高?真的需要保證續保的保證嗎?(※一棵樹被雷打中二次的機率有多高?)

壽險公司的保證續保條款:「本契約續保時,按續保生效當時已陳報主管機關之費率及被保險人續保當時之保險年齡重新計算保險費,但不得針對個別被保險人身體狀況調整之」。所以,壽險公司的保單續保時,仍然會依更新之費率計算保費,曾有某保證續保的醫療險保單,壽險公司依實際經驗損失率,針對某年齡層客戶調漲1倍以上的保費,而引起注意。

表 7-13+表 7-14 的保障險套餐並非特例,有些壽險公司也有提供類似的保障險套餐,只是買保險真的是要貨比三家以上。例如,某壽險公司之保障內容完全相同的 1 年期壽險(身故╱完全失能),比表 7-13 的費率貴 20%以上。

「錢難賺,保險別亂買;大風險,保障不能少」,保險怎麼買才划算?一旦進入職場,身為家庭經濟的(部份)支柱,不得不規劃適當╱ 適量的保險來分散重大開銷的風險,「保險」是轉嫁風險的方式之一,但絕非唯一選項。

要保人買保險時,多不希望因事故而獲得理賠金,依「小資族保險準則」,把每年保費控制在≦5%年薪之內,當成每年的必要支出,保個心安,至少比去廟裡點光明燈、添香油錢更具有實質的效益。這筆保費對大多數人而言,就如同公益捐款,留給不幸出事故的其他人用吧。

買儲蓄險的人多希望在期滿,或在 15∼20 年後仍然還健在,有一筆款項可運用,通常並未事先設想身故或失能而領取理賠金。以目前市售的簡易型壽險保單(※無附加醫療等保險),約在 15∼20 年之後,可能有比目前銀行定存(0.85%)稍高的利息收入。所以,除非是不會自我約束來儲蓄的人,或者除了銀行定存外,沒有其他理財方式的人,否則不宜買太多的儲蓄壽險。

上班族的每月實拿薪水,宜概分為(1)(含貸款)日常生活支出(≦65%)、(2)保險(≦5%)、(3)儲蓄存款 (≧15%)及(4)投資(≧15%)四部份,宜錢花刀口上、保大不保小,依「小資族保險準則」,買自己真正所需的「保障 險」。保險歸保險、儲蓄歸儲蓄、投資歸投資 ,不要混為一談。

切記,買保險商品之前,務必記得,您已有政府版的健保、勞保╱軍公教保及汽機車強制險等基本保障。還有大眾運輸、旅遊團等必有的保險,市售的保險商品僅供補足政府版保險不足之用,不要誤信保險業務員的花言巧語,而買了多而不當的保險。

保險很重要,但在買保險之外,務必要保留儲蓄與投資用的資金,需要保險、儲蓄及投資三方面進行;以1「≦5%年薪 買≧500 萬元保障險」優先,2儲蓄存款次之,等存款多於年薪之後,再考慮3投資。

一旦可支配資產多於10倍年薪時, 就可考慮不再買保險,將多餘的資產轉為投資「不倒金融股」(※第八章),加速累積退休樂活資金。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