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序︱找回心中獨一無二的味道

從桃園國際機場搭上飛機,降落在關西國際機場的那一刻,第一個念頭就是奔向便利商店,買一個鹽飯糰,大口咬下去。當熟悉的鹹味瞬間在口中擴散,內心不禁浮起「啊,又回到日本」的悸動。就這樣,鄉愁和感慨悄悄漫上心頭,連淚水都險些奪眶而出。

這些年在台灣生活,雖然在語言和文化上難免有差異,但並不感到委屈或不適應,幾乎每天都過得快樂充實。只不過,一旦碰觸到那些「記憶裡的味道」,心底深埋的鄉愁便會輕輕牽引出眼角的淚水。加上快要邁入四十歲,內心變得更柔軟脆弱,也許因此更容易感傷吧!

我不曾體驗過奢華的名流世界,也不是什麼絕世網紅,只是一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中年大叔而已。每天在社群網站上分享一些日本家常料理,不知不覺竟被冠上「網路紅人」的稱號。

私底下,我是個略微在意膽固醇、偶爾被說「已經有點接近肥胖囉」的普通大叔,有時候一個月才和朋友見上一回,許多人的生活肯定都比我繽紛閃亮。然而,就算這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近四十年來也吃過不少料理。好吃的當然不勝枚舉,但確實也遇過糟糕的味道。

食物不符期待,生氣之餘的我寫過一星評價,也曾在意見調查表上寫下「不好吃」的評語,結果店家打電話來質問,氣勢洶洶逼問:「哪裡不好吃?說!」

我忍不住激動地回答:「全部都不好吃!」「我不喜歡!」「真的就是不好吃!」然後電話被對方掛了。過了不久之後,那家店就歇業了。

我曾因為家人把我想吃的咖哩偷吃一空,跟對方大吵一架;或是在媽媽帶我去吃拉麵的時候,感到無比雀躍;有時候身心俱疲,吃下一碗熱呼呼的蕎麥麵,竟感動到眼眶溼潤。我想,類似和食物相關的回憶,你肯定也有不少吧!

我在這本書裡,回首自己半生走過的歲月,記錄下那些與各種食物相遇、錯過和被感動的片段。希望讀者透過這些日常片段,能對日本料理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進而產生興趣。

在書中,我並沒有寫什麼深奧的分析或飲食理論,大家翻開這本書的時候,請隨性一點,輕鬆翻閱就好。如果能在閱讀的同時,與自己的「食之回憶」重疊在一起,或許就在那一刻,你也找回自己心中獨一無二的味道。
--------------------------------------------------------------------------
舌尖上燃燒的金平牛蒡

每年一次,母親會為我做大量的金平牛蒡。並不是因為我考試得了滿分,或通過什麼測驗,甚至是贏了棒球比賽這一類值得慶祝的事,單純只因為她心血來潮。

金平牛蒡是一道非常簡單的料理,將切絲的胡蘿蔔和牛蒡用香油炒香,再以米酒、砂糖、醬油、味醂、辣椒和白芝麻調味。

母親的金平牛蒡總是放入大量切成小段的辣椒。每次放學回家,總能看到一盤已經稍微冷卻的金平牛蒡堆成小山,每次看到都會讓心情為之雀躍。
微焦的醬油散發出醬香,味醂讓菜餚泛著光澤,白芝麻閃閃發亮。興奮地送入口中,胡蘿蔔和牛蒡的脆嫩口感,加上鹹甜調味,讓人一吃上癮。
媽媽的金平牛蒡藏著後勁,第一口會感覺有些甜,但是當你開始吃白飯時,辣味就會追上來在舌尖燃燒。
好辣!
太辣了!
即使喝水或吃飯也無法消除的辣味!
這不是小學生可以接受的辣度,辣椒毫不留情在舌頭上燃起熊熊烈焰。
但就是這種味道讓人無法抗拒。每當有金平牛蒡的日子,我都會開心地多吃好幾碗白飯。
母親總是倚靠在廚房門邊,一手拿著啤酒,看著我吃飯。就算我跟母親
說:「明天也想吃。」她也只是微笑,直到隔年才會再做。
不喜歡做菜的母親,大概是覺得麻煩吧!金平牛蒡雖然是簡單料理,但想到要將牛蒡和胡蘿蔔統統切絲,確實有點費工。所以,不愛做菜的母親,無論我如何懇求都拒絕再做。
她總是微微笑著,就是不肯動手,倒是麻婆豆腐幾乎天天都能吃到。

我曾經疑惑為何麻婆豆腐可以,金平牛蒡不行。媽媽一邊吐著煙,一邊微笑告訴我說:「因為速食包很方便啊!」
金平牛蒡是日本和食的經典菜餚,不只學校午餐有,便當店和超市也能輕易買到。但是,這些地方做的金平牛蒡,都不像母親做的那麼辣,總讓我覺得少了點什麼。
國中時期,午餐吃的是自備便當。朋友看到我帶的便當盒裡有金平牛蒡,總會要求:「讓我嚐一口。」我開心地與朋友分享最愛的金平牛蒡,但朋友們吃了一口,紛紛喊說:
「太辣了!」一邊用手在嘴邊做出煽風動作,無論我如何邀請,都拒絕再吃第二口。

上高中時,母親確定患上糖尿病。在離家步行五分鐘的診所裡,我得知這個消息。回想起來,曾經那麼愛吃辣的母親,不知不覺變成愛吃甜食的人。不知從何時開始,一年一度的金平牛蒡也不再辣了。

我原本以為是因為我長大,所以能吃辣了,但細細想來,母親心血來潮做的金平牛蒡,明顯感覺年復一年甜味愈來愈重。隨著我日益長高,母親的身體卻被慢性病不斷侵蝕。
不知不覺,即使沒有白飯,我也能吃完一大盤金平牛蒡。但是,從那時起,我再也吃不到記憶中的味道。失去之後才知道思念,我渴望再一次品嚐母親做的金平牛蒡,於是開始四處尋找配方。
「不愛做菜的母親,說不定是從店裡買來的。」一邊這麼想著,一邊嚐遍了各個店家,還是找不到記憶中的辣味金平牛蒡。也是,全日本喜歡吃大辣金平牛蒡的人,大概只有我和從前的母親了。每次那一大盆牛蒡,都由我和母親兩個人吃完。
二十年過去了。現在,我站在自己的廚房裡,像從相簿中尋找珍貴的舊照片一樣,我仔細翻閱記憶,試圖重現母親的味道。

記憶中,我吃過母親心血來潮做的金平牛蒡,可能不到十次吧!但腦海中的味道卻如此鮮明。我無論如何都想要重現它。嘗試過單純地增加辣椒或減少糖,都無法重現小學時代吃到過的美味,那配著熱騰騰白飯又辣又過癮的母親味道。
是胡蘿蔔的品種不同嗎?
是醬油的選擇不同嗎?
是辣椒的種類不同嗎?
是比例的問題嗎?到底哪裡不一樣?
無論過了多少年,始終找不到答案。從今以後,每次做金平牛蒡,我大概都會繼續追尋那渴望卻不可及的味道吧!

看著爬行追逐胡蘿蔔玩具的女兒,我許下心願:「等女兒長大後,一起做金平牛蒡吧!」
一開始,女兒吃了可能會辣到想哭。但是我會告訴她:「這就是奶奶的味道喔!」
為此,今天我也要繼續做金平牛蒡。即使味道改變了,這份思念是否能跨越世代傳承下去呢?
從母親到我,再從我到女兒。你是否也有這樣縈繞不去的回憶滋味呢?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