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不自主抽搐是什麼樣的疾病?

1身體出現不由自主動作的狀態
所謂不自主抽搐指的是眨眼次數突然增加、眼球轉來轉去、因鼻子癢而有擠眉弄眼的表情、輕發出哼哼聲、從鼻中噴氣作聲或明明未感冒卻一直清喉嚨等持續出現這些行為的情況。
醫學術語稱之為「不自主運動」(InvoluntaryMovement),即患者在自我意識清楚的狀態下,身體卻會產生非自主、無法控制的動作。
不過,即使未患有抽搐症,仍會出現不自主運動的症狀。例如,許多人可能都曾有過在打瞌睡時突然醒來的經驗,像這樣的驚醒其實並非出於自我意識。另外,儘管內心告訴自己「要冷靜」,卻依舊無法抑制因緊張而導致手或嘴唇禁不住顫抖的情形,同樣被歸類為不自主運動。
然而從事抽搐症/妥瑞氏症研究及治療的專家中,也有人依據患者可控制部分抽搐的臨床判斷,而將其定義為「半不自主運動」,曾有病患表示:「因為感覺癢癢的,於是有意識地發出聲音或皺皺鼻子試著舒緩,並非不自主的動作。」
該領域研究者將抽搐視為不自主運動的一種,其範圍從僅影響身體某部位的輕微動作—如手部顫抖、臉部抽搐和腿部刺癢感,一直到影響全身的不自主運動—如自發性震顫(EssentialTremor)、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Disease)和肌張力不全症等皆包含在內。
我認為抽搐症是由「想要抽搐」的強烈內在衝動所引起,不同於神經內科治療的肌張力不全症或巴金森氏症等不自主運動疾患。也主張聲語型抽動(VocalTics)反而存在著強烈的「自主運動(VoluntaryMovement)要素,是患者自主發出聲音的」。
關於抽搐症是屬於不自主運動抑或半不自主運動,專家們的意見不一,但已在治療及照護中成為重要的著眼點。

2動作型抽動(MotorTics)與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關聯
設立瀨川兒童神經醫學紀念診所,同時也是兒科神經醫學權威的瀨川昌也博士於一九七○年發現了「瀨川氏症」(SegawaSyndrome)。瀨川氏症的正式名稱是「具有明顯日間差異的遺傳性進行性緊張不全症」(Hereditaryprogressivedystoniawithmarkeddiurnalfluctuation=HPD)。此病常在十歲前發病,因肌肉張力異常而導致姿勢及運動產生障礙,會出現行走困難、無法隨心所欲活動四肢、姿勢歪斜等症狀。根據觀察,通常會從單腿開始,接著擴散至另一隻腿及手臂。
瀨川氏症與中樞神經系統中一種名為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密切相關,其特性是「晨起時病徵輕微,傍晚後會變得嚴重」,症狀會有很明顯晝夜波動的情形,對於了解不自主抽搐是很重要的一個特點。
眾所周知,身體有意識行動或發出聲音均是來自大腦所發出的指令,多巴胺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很典型由多巴胺分泌異常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好發於高齡者,致病機轉為大腦內產生多巴胺的神經退化死亡,非屬兒童疾病。不過,瀨川病、不自主抽搐和巴金森氏症都有一個共通點,即與多巴胺神經有所關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