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壹、進化理論矛盾破綻-1
進化論目前只是假說,卻被放在課本上被講得像真的一樣

「進化論不是課本上教的嗎?課本上的東西怎麼會有錯?」(此為一般大眾會有的想法)
許多讀者還不知道,到目前為止,進化論(主要是指廣進化的部分,並非微進化)只是一個未經證實的假說(假設)而已。不僅如此,已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對它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廣進化僅只「一面之辭」的課本敘述=科學態度?
雖然如此,進化論廣進化的部分目前仍受到空前優渥的特殊待遇,就是被放在課本上講授,代代相傳。這可能是進化論者找不到他們認為合理的「第二個假說」之故,正因為這緣故,進化論就成為大多數生物學者「唯一的選擇」。不管有多少不利的證據(如動物化石層位『寒武紀大爆發』不合理的爆量出現、缺乏中間型的化石、恐龍化石以碳14測定法定年年齡異常年輕等),進化論在許多科學家的心中已被視為「當然正確」。但是隨之而來的危險是對進化論「不加深究、全盤接受與照單全收」,淪為一種『信仰』。甚至即使面對前述多項極不合理的事實:如許多化石缺環的普遍存在、將近七分之六的進化歷程沒有化石記錄、進化過程抵觸遺傳學原理(如:廣進化過程中染色體數無法增加與減少)、有機分子形成生命的重重困難……等,他們都有一套自圓其說的說辭來加以解釋。而生物課本撰寫者時常僅敘述那些對進化論有利的證據,卻未本於客觀公正的科學態度去同樣呈現對進化論不利的證據,以致最終使課本的敘述變成偏袒進化論的一面之辭。

應把正反兩面的證據都攤開來
不僅如此,進化論已被建構到許多生物學的理論研究之中,包括生物的分類、生態學……等都以進化觀點作為理論基礎。如此無所不包的發展似乎也造成了生物學研究「騎虎難
下」的窘境,造成「進化論千萬錯不得」的心態。因為一旦進化論被證實有嚴重的錯誤,這些理論基礎豈不都要「垮台」?
它們如同被置入「可能是海沙建材(進化論若為假)」的海砂屋(生物學理論基礎),屋主絕不希望房子的建材真的有問題,因此就拼命掛保證。但是房子有沒有用海砂構築應該是可以化驗(把證據攤開來看,尤其是不利廣進化的證據)的吧!唯有認真對待正反兩面的證據,才不會有失公允,看不清事實的真相!

微進化(獲得實證)與廣進化(只是推想假設)兩者敘述上應有明確分隔
依一般生物課本所描述的內容,『胡椒蛾的事例』一直是微進化的一個極佳說明事例。伯納德.凱特威爾是第一個在1953年至1956年間研究胡椒蛾適應進化機制的人。例如在多塞特郡的鄉村,凱特威爾發現胡椒蛾原本因變異而有深色與淺色兩種。而淺色蛾的淺色身體在乾淨淺白的樺樹樹幹上是一種有效的偽裝,而深色蛾的深色則有利於在乾淨的樺樹樹幹上進行偽裝。而工業化的伯明翰這樣被工業革命的煤灰污染的環境,這種選擇性生存是由於鳥類,它們很容易在淺白的樹幹上捕捉深色的胡椒蛾,以致在被煤煙染黑的樹幹上捕捉到淺色蛾。這個凱特韋爾的實驗最後成為標準教科書中使用的達爾文進化論的典型例子和自然選擇的證據。

凱特韋爾的實驗最終獲得了其他科學家的驗證是正確的。
胡椒蛾的進化是微進化現象『最直接的證據』,以及達爾文進化論最清晰、最容易理解的例子之一。但是這個例子最終只證實了現代的生物群體會受環境的影響而被天擇改變(註:此為『微進化』),卻仍無法證實古代的腔棘魚是否是爬行動物(如蜥蜴、烏龜等)的共同祖先;以及突變與天擇所產生的微小進化是否可以積少成多,最終造成大象與獅子這兩者間的不同。

派特.潘博士(Pattle P. T. Pan)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博士,也是美國惠敦學院的生物系副教授,他在進化論議題的探討中引入了微進化(Microevolution )與廣進化
(Macroevolution)兩者不同的概念,對進化論有以下的評論:
『達爾文進化論唯一的貢獻是提出一套生物可以演化為變異態(筆者註:指種內變異,屬於微進化,如狗有許多不同的形態。)的理論,此部分可在實驗室中獲得證實,但廣進化(指超越種的界限的大幅度演化)卻仍只在推想的階段,而且慢慢地與屢經證明的天擇作用分道揚鑣。』
數學家伊森(Eden)在1967年的維斯達一個有關新達爾文主義的學術專論會上評論進化論:
『我認為進化論有點自說自話,因為就廣義的角度看,它根本無法以實驗加以否定。雖然這理論看起來相當有理,也能自圓其說的符合很多現象,然而,不管怎麼說,它仍是一個無法以實驗加以否定的假說。』

只是『假說』卻被說得像是『確有其事』
上述的見解也說出進化論廣進化部分強烈的「假說」性質,但在生物課本上進化論廣進化這部分卻被敘述得好像真理一樣,只有對廣進化正面的陳述,至於其不合常理的部分(如生物的演化歷程的七分之六並無化石)則常是隻字未提或刻意予以淡化忽略。如民國85年國編版的國中生物課本提到「蘚苔
植物」時就有這樣一段話:
『蘚苔植物是第一群由水域登上陸地的植物。它們的外表演化出角質層,可以保護植物,以防止水份的過度散失;但由於植株尚未演化出維管束,所以水分和養分的運輸速度很慢,……』
以上的這段課文完全就是把「演化」當成『已成的事實』看待,甚至連「可能是第一群由水域登上陸地的植物」這樣的敘述都不用。胡適有句名言:「有七分證據,不要說八分話。」進化論既然仍是假說,編寫課本的教授如此「斬釘截鐵」地敘述蘚苔植物是演化而來,彷彿是在敘述以過發生的「歷史」一般,實在有違科學研究實事求是的精神。總而言之,進化論雖僅是假說,卻一直被講得像真的一樣,這真的,這在今日講求科學精神與態度的廿一世紀,實在非常不應該!


以上內容節錄自《進化論破綻大公開(一)》沈瑞良◎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6728.pdf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