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致富是一門精準的科學
本書講究實事求是,絕非空口白話;這是一本實用手冊,不是空談理論的說教。它專為那些迫切追求財富的人所寫,這些人渴望先成功致富,再來探究個中的哲理;它專為那些苦無時間、適當方法與機會深入研究成功哲學,卻又渴望獲得成功的族群所寫。因為這些人樂意採納經科學論證得到的結論,並直接付諸實踐,不會執著於一定要了解該結論的前因後果。
我希望讀者能對這本書的論述抱持信心,正如相信發明無線電通訊的義大利工程師馬可尼(編按:Guglielmo Marconi,一九○九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專門從事無線電報設備的研製改進),或是發明電燈的愛迪生(Thomas Edison)這些偉大科學家發表的電力相關發現。也期望讀者全心全意相信本書的論述,並且立刻採取行動。無論男女老少,主動出擊的人終將發財致富。因為本書闡明的致富法則都是最精確的科學,所以「失敗」是不可能發生的。
也許有讀者想進一步探索這門科學背後的各種哲學理論,好為自身的信心奠定更穩固的基礎,在此我先引用一些權威人士加以說明。
關於宇宙一元論(Monism),也就是「一即整體」、「整體即一」、「萬事萬物皆由同一種本質生成」的理論,源自印度教,兩百多年來逐漸融入西方世界的思想。它是所有東方哲學,以及法國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與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還有美國哲學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等先人的思想基礎。
讀者們如果想要深究一元論的哲學根基,建議可以自行參閱黑格爾與愛默生的著作。
撰寫本書之際,我力求自己行文深入淺出、直白淺顯,以便讀者一看即懂。本書詳載的行動計畫由各種成功哲學的結論推演而成,經過通盤的完整驗證,以及最務實的嚴格審查,一定能夠奏效。
倘若你盼望一窺這些結論如何歸納而成,請自行閱讀前述先人的著作。如果你想直接收割他們哲學思想的果實,那麼就請你詳閱本書,依循書中的建議立刻行動吧!
華勒斯.華特斯
【摘文1】
◎只滿足於小錢,是不正確的心態
無論世人如何讚揚「安貧樂道」的美德,如果一個人不夠富有,他就不可能擁有真正圓滿或成功的生活。
一個人倘若沒有足夠的財富,就不能充分發揮他的才智或心靈力量。因為人必須有許多物品供其使用,才能開發心靈力量或展現個人天賦,沒有足夠的金錢,他就無法購買那些物品。
我們必須活用各類物品來開發自身的心智、心靈和身體。然而,在現今社會中,人們必須先有錢才能取得各種物品。因此,人類所有進步的基礎,必須立足於「致富」這一門學問。
所有生命的目標都是成長,任何生物都有一個不容剝奪的權利——獲得充分的自我發展。一個人的生存權利,指的是他可以不受限制自由使用所有物品,以便實現其身心靈的完全發展。我們生來就有「成為有錢人」的權利。
本書所說的「富有」指的是物質方面的富足,並非另有所指的比喻。只擁有一小部分財富就心滿意足,不算真正的富有。如果一個人有能力使用或享受更多,就不該只滿足於擁有小錢。自然萬物的存在目的是持續進步、日益發展,每個人都該擁有幫他展現力量、高雅、美好與富足的一切物品。安貧樂道其實是一種不正確的心態。
一個人若能過著他期盼的生活、擁有想要的一切,那他就稱得上富有。一個口袋空空的人,無法擁有他所需的一切。
現今生活的發展日新月異,變得萬分繁複,就連最平凡的一般人也需要一筆相當的財富,才得以過上充實的人生。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這股想要實現理想的渴望,與生俱來根植在所有人的內心。
所謂「成功」,就是成為自己夢寐以求的那種人。善用各種資源,你才可以得償所願。唯有發達致富,才能自由購買那些有助於你實現願望的物品。因此,在所有知識當中,「致富」堪稱最重要的基本知識。
想成為有錢人絕非壞事。渴望致富,就是渴望更富有、更充足、更寬裕的生活,這樣的渴望值得讚揚。不希望生活變得更富裕的人才是異類。我們可以說:不渴望擁有更多金錢,好購買自己所需一切物品的人,不是正常人。
◎渴望源自「自我實現」的需求
人活著主要為了以下三大動機:追求「身體」、「心智」及「心靈」的成長。
三者中沒有哪一項比其他更重要或更神聖,全都同樣令人渴望。無論身、心、靈,只要有一項無法獲得充分的展現,生活就稱不上圓滿。
只追求心靈的成長,對心智或身體的發展需求視而不見,絕非正確或高尚之舉;
單獨追求心智的成長,對身體和心靈的發展需求視而不見,也是錯誤的做法。
我們都很清楚,只顧著滿足身體的渴望,對心智和心靈的發展需求卻視而不見,將招致可怕的後果。
一個人唯有身體、心智和心靈都獲得全方位的充分發展,才算是「有意義」的人生。不管他嘴上怎麼說,除非身體的各項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否則他不可能真正感到幸福或滿足。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心智和心靈。
一個人的潛力或能力若無法獲得充分的發展,他的渴望就無法得到滿足。人之所以會產生渴望,在於他的潛能正在尋找實現的契機,或是他所具備的能力正在尋求發揮的機會。
◎怠於追求致富,是對人生不負責
一個人如果缺乏營養的食物、舒適的衣著與溫暖的住所,也無法擺脫過度的勞
動,他的身體就無法健全發展。休息和娛樂也是生理發展的必要條件。
一個人若沒有讀書習慣,也撥不出時間閱讀,又沒有機會四處旅行、開拓眼界,
或是身邊缺乏一起求知的夥伴,他的心智就無法健全發展。
想要充分發展心智,還必須滿足知性方面的愛好,讓周遭環境充滿自己欣賞並感動的藝術作品,或其他美好的事物。
一個人想要有健全的心靈發展,他的心中必須盈滿了愛。貧窮會限制一個人,使他無法完整地表達愛。至高的幸福感源自為所愛之人付出。「付出」是愛最自然且自發的表達方式。一個人倘若沒有絲毫東西可以付出,就無法善盡他身為配偶、父母或公民,甚至身為一個人的義務。
當一個人可以善用物質資源,他的身體才能充分成長、心智獲得健全發展、心靈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現。所以,對每個人而言,「致富」都是至關重要的大事。
渴望「變有錢」是理所當然、合情合理的。只要你是正常人,自然就會想要發達致富。
每個人都該對「致富」給予最密切的關注,這是所有研究領域中最高尚、最必要的一門學問。忽視這門學問,等於懈怠你對自己、對上帝以及全人類的義務。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正是你回饋上帝及全人類的最大貢獻。
【摘文2】
◎強加意志於他人,是強盜行為
你若欲採用科學方法致富,就不該將你的意志加於自己以外的人事物。因為你沒有那樣的權利。
為了讓他人聽從你的吩咐,將你的意志強行加諸在他們身上,無疑是錯誤之舉。施加精神壓力強迫他人行事,就跟用蠻力逼迫他人一樣,是極為不當的行為。
以蠻力強逼他人為你做事,是將對方貶低為奴隸;對他人施加精神壓力,逼迫對方為你所用,同樣是不折不扣的惡行。兩者的不同之處,僅在手法不同。動粗從他人手上奪取事物是強盜行為;施加精神壓力奪走他人的事物,同樣是強盜行為;兩者在本質上毫無二致。
即使你是「為了對方好」,也無權強加自己的意志於他人身上,因為你並不知道那樣是否真的有益於對方。致富的科學方法不會要求你施加權力或蠻力在他人身上。你完全沒有必要這麼做。倘若你將自己的意志施加於他人,只會成為你的枷鎖,讓你無法得到想要的東西。
同樣的,你也不該強加意志在事物上,只為吸引它們來到你身邊。
那麼做就跟強迫上帝一樣,不但愚蠢、無用,更是大大的不敬。
強求上帝賜予你美好事物,就跟試圖憑一己之意強迫太陽升起一樣。你無須運用意志力去征服對你不友善的神祇,或是讓難以操控的力量執行你的命令。
◎練習只將意志力用於自己
無形智慧體對你非常友善,它迫切想要提供你所需的一切事物,而且遠比你期盼的還要多。
你若想成功致富,只須將意志力用在自身即可。
一旦你明白該如何思考、如何行動,接下來就是正確使用你的意志力。發揮你的意志力,堅守在正確的路線,這才是善用意志的方法。讓自己依循特定的正確方式思考並採取行動,你就能夠得到渴望之物。
別試圖將你的意志、思想或精神投射於自身之外,試圖影響外在的人事物聽命於你。讓你的意志力留在自身內在,在那裡,它可以實現的成就,遠多於對外在人事物發揮的作用。
善用你的心靈描繪渴望之物的心智圖像,用信念與決心堅守這個願景。善用你的意志,讓心靈持續採取正確的方法運作。
你的信念和決心越發穩定、越是持續,你將越快發達致富。因為你只對原始本質傳遞「正向思考」,不會因為負面思考削弱你的力量,或是讓願望功虧一簣、化為烏有。
◎你是否被恐懼和不信任綁架?
一旦無形智慧接收到你的信念與決心堅守的圖像,它將無邊無際地瀰漫開來,遍及整個宇宙。隨著你的心願向外擴散,為了實現它,萬物也會開始運作起來。
無論是有生命的、無生命的,還有尚未創造問世的事物,一切力量都將朝著你匯聚而來。遍布各地的眾人受到影響,都會朝著同一方向運作,只為助你實現心願;不知不覺之間,所有人事物都將為你所用。
然而,當你對無形之物傳遞負面的思考,一切的創造活動將就此停止。如果說信念和決心可以吸引你想要的一切朝你聚攏,那質疑或猶豫無疑會讓一切遠離你。多數試圖善用「心智科學」致富的人之所以失敗,都是因為不理解這一點。
當你質疑、恐懼、擔憂、焦慮,當你的靈魂被不信任綁架,都將導致無形智慧離你而去。唯有堅守信念的人,才能得到他想要的。回想一下,耶穌為何再三強調信念的重要性,現在你知道原因了吧。
既然信念至關重要,你必須謹言慎行,堅守正確路線。由於人的信念容易被他的所見、所思形塑,因此你應該好好管束自己的注意力。此時,意志力便派上用場,意志力決定你的關注集中於何處。
倘若你想致富,就別去深究貧窮。關注反向的事物,只會導致你無法實現目標。
研究和思考疾病,無法為你帶來健康;
研究和思考罪惡,無法幫你發揚正義;
沒有人是因為研究和思考貧窮而致富;
隨著疾病的科學研究進展,疾病反而有增無減;
研究人類罪惡的宗教,反讓罪惡猖獗橫行;
研究貧窮的經濟學,卻讓全世界充滿悲苦與匱乏。
致富是一門精準的科學
本書講究實事求是,絕非空口白話;這是一本實用手冊,不是空談理論的說教。它專為那些迫切追求財富的人所寫,這些人渴望先成功致富,再來探究個中的哲理;它專為那些苦無時間、適當方法與機會深入研究成功哲學,卻又渴望獲得成功的族群所寫。因為這些人樂意採納經科學論證得到的結論,並直接付諸實踐,不會執著於一定要了解該結論的前因後果。
我希望讀者能對這本書的論述抱持信心,正如相信發明無線電通訊的義大利工程師馬可尼(編按:Guglielmo Marconi,一九○九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專門從事無線電報設備的研製改進),或是發明電燈的愛迪生(Thomas Edison)這些偉大科學家發表的電力相關發現。也期望讀者全心全意相信本書的論述,並且立刻採取行動。無論男女老少,主動出擊的人終將發財致富。因為本書闡明的致富法則都是最精確的科學,所以「失敗」是不可能發生的。
也許有讀者想進一步探索這門科學背後的各種哲學理論,好為自身的信心奠定更穩固的基礎,在此我先引用一些權威人士加以說明。
關於宇宙一元論(Monism),也就是「一即整體」、「整體即一」、「萬事萬物皆由同一種本質生成」的理論,源自印度教,兩百多年來逐漸融入西方世界的思想。它是所有東方哲學,以及法國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與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還有美國哲學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等先人的思想基礎。
讀者們如果想要深究一元論的哲學根基,建議可以自行參閱黑格爾與愛默生的著作。
撰寫本書之際,我力求自己行文深入淺出、直白淺顯,以便讀者一看即懂。本書詳載的行動計畫由各種成功哲學的結論推演而成,經過通盤的完整驗證,以及最務實的嚴格審查,一定能夠奏效。
倘若你盼望一窺這些結論如何歸納而成,請自行閱讀前述先人的著作。如果你想直接收割他們哲學思想的果實,那麼就請你詳閱本書,依循書中的建議立刻行動吧!
華勒斯.華特斯
【摘文1】
◎只滿足於小錢,是不正確的心態
無論世人如何讚揚「安貧樂道」的美德,如果一個人不夠富有,他就不可能擁有真正圓滿或成功的生活。
一個人倘若沒有足夠的財富,就不能充分發揮他的才智或心靈力量。因為人必須有許多物品供其使用,才能開發心靈力量或展現個人天賦,沒有足夠的金錢,他就無法購買那些物品。
我們必須活用各類物品來開發自身的心智、心靈和身體。然而,在現今社會中,人們必須先有錢才能取得各種物品。因此,人類所有進步的基礎,必須立足於「致富」這一門學問。
所有生命的目標都是成長,任何生物都有一個不容剝奪的權利——獲得充分的自我發展。一個人的生存權利,指的是他可以不受限制自由使用所有物品,以便實現其身心靈的完全發展。我們生來就有「成為有錢人」的權利。
本書所說的「富有」指的是物質方面的富足,並非另有所指的比喻。只擁有一小部分財富就心滿意足,不算真正的富有。如果一個人有能力使用或享受更多,就不該只滿足於擁有小錢。自然萬物的存在目的是持續進步、日益發展,每個人都該擁有幫他展現力量、高雅、美好與富足的一切物品。安貧樂道其實是一種不正確的心態。
一個人若能過著他期盼的生活、擁有想要的一切,那他就稱得上富有。一個口袋空空的人,無法擁有他所需的一切。
現今生活的發展日新月異,變得萬分繁複,就連最平凡的一般人也需要一筆相當的財富,才得以過上充實的人生。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這股想要實現理想的渴望,與生俱來根植在所有人的內心。
所謂「成功」,就是成為自己夢寐以求的那種人。善用各種資源,你才可以得償所願。唯有發達致富,才能自由購買那些有助於你實現願望的物品。因此,在所有知識當中,「致富」堪稱最重要的基本知識。
想成為有錢人絕非壞事。渴望致富,就是渴望更富有、更充足、更寬裕的生活,這樣的渴望值得讚揚。不希望生活變得更富裕的人才是異類。我們可以說:不渴望擁有更多金錢,好購買自己所需一切物品的人,不是正常人。
◎渴望源自「自我實現」的需求
人活著主要為了以下三大動機:追求「身體」、「心智」及「心靈」的成長。
三者中沒有哪一項比其他更重要或更神聖,全都同樣令人渴望。無論身、心、靈,只要有一項無法獲得充分的展現,生活就稱不上圓滿。
只追求心靈的成長,對心智或身體的發展需求視而不見,絕非正確或高尚之舉;
單獨追求心智的成長,對身體和心靈的發展需求視而不見,也是錯誤的做法。
我們都很清楚,只顧著滿足身體的渴望,對心智和心靈的發展需求卻視而不見,將招致可怕的後果。
一個人唯有身體、心智和心靈都獲得全方位的充分發展,才算是「有意義」的人生。不管他嘴上怎麼說,除非身體的各項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否則他不可能真正感到幸福或滿足。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心智和心靈。
一個人的潛力或能力若無法獲得充分的發展,他的渴望就無法得到滿足。人之所以會產生渴望,在於他的潛能正在尋找實現的契機,或是他所具備的能力正在尋求發揮的機會。
◎怠於追求致富,是對人生不負責
一個人如果缺乏營養的食物、舒適的衣著與溫暖的住所,也無法擺脫過度的勞
動,他的身體就無法健全發展。休息和娛樂也是生理發展的必要條件。
一個人若沒有讀書習慣,也撥不出時間閱讀,又沒有機會四處旅行、開拓眼界,
或是身邊缺乏一起求知的夥伴,他的心智就無法健全發展。
想要充分發展心智,還必須滿足知性方面的愛好,讓周遭環境充滿自己欣賞並感動的藝術作品,或其他美好的事物。
一個人想要有健全的心靈發展,他的心中必須盈滿了愛。貧窮會限制一個人,使他無法完整地表達愛。至高的幸福感源自為所愛之人付出。「付出」是愛最自然且自發的表達方式。一個人倘若沒有絲毫東西可以付出,就無法善盡他身為配偶、父母或公民,甚至身為一個人的義務。
當一個人可以善用物質資源,他的身體才能充分成長、心智獲得健全發展、心靈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現。所以,對每個人而言,「致富」都是至關重要的大事。
渴望「變有錢」是理所當然、合情合理的。只要你是正常人,自然就會想要發達致富。
每個人都該對「致富」給予最密切的關注,這是所有研究領域中最高尚、最必要的一門學問。忽視這門學問,等於懈怠你對自己、對上帝以及全人類的義務。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正是你回饋上帝及全人類的最大貢獻。
【摘文2】
◎強加意志於他人,是強盜行為
你若欲採用科學方法致富,就不該將你的意志加於自己以外的人事物。因為你沒有那樣的權利。
為了讓他人聽從你的吩咐,將你的意志強行加諸在他們身上,無疑是錯誤之舉。施加精神壓力強迫他人行事,就跟用蠻力逼迫他人一樣,是極為不當的行為。
以蠻力強逼他人為你做事,是將對方貶低為奴隸;對他人施加精神壓力,逼迫對方為你所用,同樣是不折不扣的惡行。兩者的不同之處,僅在手法不同。動粗從他人手上奪取事物是強盜行為;施加精神壓力奪走他人的事物,同樣是強盜行為;兩者在本質上毫無二致。
即使你是「為了對方好」,也無權強加自己的意志於他人身上,因為你並不知道那樣是否真的有益於對方。致富的科學方法不會要求你施加權力或蠻力在他人身上。你完全沒有必要這麼做。倘若你將自己的意志施加於他人,只會成為你的枷鎖,讓你無法得到想要的東西。
同樣的,你也不該強加意志在事物上,只為吸引它們來到你身邊。
那麼做就跟強迫上帝一樣,不但愚蠢、無用,更是大大的不敬。
強求上帝賜予你美好事物,就跟試圖憑一己之意強迫太陽升起一樣。你無須運用意志力去征服對你不友善的神祇,或是讓難以操控的力量執行你的命令。
◎練習只將意志力用於自己
無形智慧體對你非常友善,它迫切想要提供你所需的一切事物,而且遠比你期盼的還要多。
你若想成功致富,只須將意志力用在自身即可。
一旦你明白該如何思考、如何行動,接下來就是正確使用你的意志力。發揮你的意志力,堅守在正確的路線,這才是善用意志的方法。讓自己依循特定的正確方式思考並採取行動,你就能夠得到渴望之物。
別試圖將你的意志、思想或精神投射於自身之外,試圖影響外在的人事物聽命於你。讓你的意志力留在自身內在,在那裡,它可以實現的成就,遠多於對外在人事物發揮的作用。
善用你的心靈描繪渴望之物的心智圖像,用信念與決心堅守這個願景。善用你的意志,讓心靈持續採取正確的方法運作。
你的信念和決心越發穩定、越是持續,你將越快發達致富。因為你只對原始本質傳遞「正向思考」,不會因為負面思考削弱你的力量,或是讓願望功虧一簣、化為烏有。
◎你是否被恐懼和不信任綁架?
一旦無形智慧接收到你的信念與決心堅守的圖像,它將無邊無際地瀰漫開來,遍及整個宇宙。隨著你的心願向外擴散,為了實現它,萬物也會開始運作起來。
無論是有生命的、無生命的,還有尚未創造問世的事物,一切力量都將朝著你匯聚而來。遍布各地的眾人受到影響,都會朝著同一方向運作,只為助你實現心願;不知不覺之間,所有人事物都將為你所用。
然而,當你對無形之物傳遞負面的思考,一切的創造活動將就此停止。如果說信念和決心可以吸引你想要的一切朝你聚攏,那質疑或猶豫無疑會讓一切遠離你。多數試圖善用「心智科學」致富的人之所以失敗,都是因為不理解這一點。
當你質疑、恐懼、擔憂、焦慮,當你的靈魂被不信任綁架,都將導致無形智慧離你而去。唯有堅守信念的人,才能得到他想要的。回想一下,耶穌為何再三強調信念的重要性,現在你知道原因了吧。
既然信念至關重要,你必須謹言慎行,堅守正確路線。由於人的信念容易被他的所見、所思形塑,因此你應該好好管束自己的注意力。此時,意志力便派上用場,意志力決定你的關注集中於何處。
倘若你想致富,就別去深究貧窮。關注反向的事物,只會導致你無法實現目標。
研究和思考疾病,無法為你帶來健康;
研究和思考罪惡,無法幫你發揚正義;
沒有人是因為研究和思考貧窮而致富;
隨著疾病的科學研究進展,疾病反而有增無減;
研究人類罪惡的宗教,反讓罪惡猖獗橫行;
研究貧窮的經濟學,卻讓全世界充滿悲苦與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