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獄之門
在宏都拉斯深處一個名叫蚊子海岸(La Mosquitia)的地區,蘊藏著世上少數幾個尚未開發的地方。蚊子海岸是一片廣袤的法外之地,占地約三萬兩千平方英里,遍布著雨林、沼澤、潟湖、河流和山脈。早年的地圖把這裡標示為「地獄之門」(Portal del Infierno),因其地貌險惡,令人生畏。這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帶之一,數百年來不少人想深入探索這片土地,皆鎩羽而歸。即使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蚊子海岸的雨林仍有成千上百平方英里未經科學探索。 在蚊子海岸的中心地帶,世上最濃密的叢林覆蓋著綿延不盡的山脈,有的山地高達一英里,由陡峭的峽谷切割,瀑布飛流而下,澗水湍激奔流。每年十英尺以上的豐沛雨量,使這裡的地勢常受到洪水和土石流的沖刷。泥流可以把人活埋滅頂,林地裡有許多致命的毒蛇和美洲豹出沒,滿布著帶有勾刺、讓人皮開肉綻的貓爪藤。在蚊子海岸,一群經驗豐富的探險者即使裝備完善,帶著開山刀和鋸子,一天辛苦跋涉十小時,也只能前進兩、三英里。 然而,探索蚊子海岸的危險,遠不只是大自然灑下的天羅地網。宏都拉斯是全球謀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從南美洲運往美國的古柯鹼有八成是經由宏都拉斯運送,其中絕大多數是經由蚊子海岸,毒梟集團掌控著周圍的多數鄉鎮。美國國務院目前以「美國公民深受威脅」為由,禁止美國的政府人員前往蚊子海岸以及周邊的格拉西亞斯─阿迪奧斯省(Gracias a Dios)。 這樣令人望而生畏的隔離環境促成了奇特的結果:數百年來,蚊子海岸潛藏著一個全球流傳最久、最誘人的傳說。據說,在這片荒野的某處,有一座白石砌成的「失落之城」,名為「白城」(Ciudad Blanca),又名「失落的猴神古城」。有人說那個城市是馬雅人打造的,也有人說那是幾千年前某個不為人知而現已滅絕的族群建造的。
二○一五年二月十五日,我在宏都拉斯卡塔卡馬斯市(Catacamas)的帕帕培多旅館(Papa Beto Hotel)裡,跟著大夥兒一起聽取簡報。未來幾天,我們這個團隊預定搭乘直升機,深入蚊子海岸的內地山區,進入暫名為「目標一」(Target One)的未開發山谷。直升機會在一條無名河流的岸邊把我們放下來,讓我們在雨林裡搭造原始營地,做為探索某個未知古城遺跡的研究基地。我們將會是第一批深入蚊子海岸那個區域的研究人員,沒有人知道在那片杳無人跡、叢林密布的原始荒地上會看到什麼。 卡塔卡馬斯市的天色漸暗,探險隊的後勤長站在簡報室前,他是退役軍官,名叫安德魯.伍德(Andrew Wood),人稱伍迪,曾是英國特別空勤團(SAS)的中士及高士廉衛隊(Coldstream Guards)的士兵。他是叢林戰及叢林求生的專家。他一上台簡報,開宗明義就說,他的任務很單純:幫我們保命。他之所以召開這場簡報會,是為了確保我們都知道探索山谷時可能遇到的各種威脅。他希望我們都了解及同意,在我們深入荒野的那幾天,讓他的前SAS團隊主導一切行動,即使是探險隊的名義領袖也必須服從他們的指揮。這個團隊將採用一種半軍事的指揮架構,我們必須完全接受他們的指令,不能反彈。 這次聚會也是這支探險隊第一次全員會合,成員的背景多元,包括科學家、攝影師、製片人、考古學家,還有我這個作家。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不同的荒野求生經驗。 伍迪以簡潔明快的英式風格說明安全守則:尚未進入叢林以前,也必須格外小心,因為卡塔卡馬斯市是個危險的城市,由粗暴的毒梟集團所掌控;任何人想離開旅館,都必須有武裝軍人護衛著;絕對不能對外人透露此次的行動內容;在旅館人員可聽到的範圍內,不能談論這個專案;在旅館房間內,不能隨手擺放任何提及此次行動的文件;不能在公共場合打手機;旅館的儲藏室裡有一個大型保險箱,可以存放文件、金錢、地圖、電腦和護照。 至於叢林裡可能遇到的危險,毒蛇名列危險清單的榜首。他說矛頭蛇在這一帶稱為「黃顎」(barba amarilla)。爬蟲學家認為牠是最可怕的蝮蛇,在美洲大陸造成的死亡人數比其他蛇類還多。牠在夜間出沒,深受人類及活動的吸引,攻擊性強,敏感易怒,行動迅速。據觀察,牠的毒牙噴出的毒液可逾六英尺,連最厚的皮靴也能咬破。有時牠會襲擊,接著追擊,再襲擊。襲擊時,牠通常會往上跳,攻擊膝蓋以上的部位。毒液有致命的效果,即使你沒有因腦出血而暴斃,之後也可能因敗血症而喪生。即使你大難不死,毒素也會使組織壞死,遭到攻擊的肢體通常必須截肢。伍迪說,直升機在夜裡或天候不佳時無法飛入我們前進的地區。萬一被毒蛇咬傷,可能要拖好幾天才能送醫。他叫我們隨時都要穿著克維拉防蛇鞋罩(Kevlar snake gaiters),尤其是夜裡起床小解的時候。他提醒我們,在叢林裡一定要先踩在原木上,然後再下來,絕對不要踩進視線看不見的地方。他的朋友史蒂夫.蘭金(Steve Rankin)就是因為誤踩進看不見的死角而被毒蛇咬傷。蘭金是電視節目《荒野求生祕技》(Man vs. Wild)的製作人,他們去哥斯大黎加為節目偵察拍攝地點時,遇到毒蛇襲擊。蘭金穿了防蛇鞋罩,但躲在原木另一邊的矛頭蛇攻擊了沒有防護的靴子。毒牙咬穿皮革時,就像咬穿奶油一樣容易。「結果變這樣。」伍迪掏出iPhone讓我們傳閱,手機螢幕上是蘭金的腳開刀時的恐怖模樣。即使注射了抗毒血清,那隻腳依然壞死了,死肉必須清創到肌腱和骨頭。蘭金的腳雖然救回來了,但醫生必須從他的大腿移植一塊肉去蓋住那個傷口。伍迪繼續說,山谷是矛頭蛇的理想棲息地。 我偷偷瞄了一下現場的伙伴。當天稍早,整個團隊還在旅館的泳池邊,手拿著啤酒,談天說笑,如今那種歡樂氣氛已蕩然無存。 接下來的簡報是有關我們可能遇到的帶原昆蟲,包括蚊子和白蛉、恙蟎、蜱蟲、親吻蟲(名稱源自於牠們喜歡咬你的臉)、蠍子和子彈蟻(因咬傷的疼痛感有如遭到子彈射傷)。蚊子海岸流行的最可怕疾病,或許是黏膜皮膚型利什曼原蟲症(mucocutaneous leishmaniasis),有時稱為白癩病(white leprosy),是由帶原的白蛉咬傷所致。利什曼原蟲會移到受害者的鼻子和嘴唇的黏膜上寄居,並侵蝕黏膜,最後在臉上侵蝕出一個大瘡。他強調,我們從頭到腳一定要定時噴敵避(DEET),衣服上也要噴,黃昏後更要全身噴灑,徹底防護。 原書註:蚊子海岸的名稱不是源自於蚊子,而是來自附近的沿岸混血祖先。那些祖先是印第安、歐洲、非洲的混血族裔,幾個世紀前,他們取得了滑膛槍(英語是musket,西語是mosquetes),因此有Miskito人、Mosquito人或Musket人的稱號。不過,有些人說,那個名稱是源自於原住民的語言。 晚上我們聽到蠍子和蜘蛛爬進靴子裡。我們把靴子倒掛在鞋架上,每天早上拿起靴子時,還需要搖晃一番才能套上。伍迪也談到林裡有許多凶狠的紅螞蟻兵團,只要稍微碰一下樹枝,牠們可能像雨水般灑落在我們的頭髮和脖子上,瘋狂地鑽咬並釋放毒素,必須立刻排除。他警告我們,以手抓住任何樹枝、莖梗或樹幹以前,都要先看仔細,不要在茂密的植被叢中隨意地推進。除了潛藏的昆蟲和爬樹蛇以外,許多植物也帶有荊棘和刺突,可能讓人皮開肉綻。在叢林裡一定要戴上手套,最好是潛水用的手套,防止刺傷的效果較佳。他也警告,在叢林裡很容易走失,離開團隊十到十五英尺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任何人在叢林中絕對不能擅自離開營地或脫隊,每次離開營地都必須背著裝有應急物資的背包(內有食物、水、衣服、敵避噴劑、手電筒、小刀、火柴、雨具)。那是假設我們每次離開都有可能走失,而被迫躲在某塊滴水的原木下過夜。他也發給我們哨子,要求我們一旦覺得自己迷路了,就馬上停下來,吹遇險訊號,等待救援。 我專心地聆聽,真的很專心。在安全的會議室裡,顯然伍迪只是想嚴詞恐嚇我們乖乖就範,告誡那些野外探險經驗不足的成員。現場只有三人曾經搭機飛過「目標一」─我們即將前往的那個遙遠山谷─我是其一。從空中鳥瞰,那裡宛如陽光燦爛的熱帶天堂,才不是伍迪描述的危險陰濕叢林,充滿了疾病和毒蛇。我們會沒事的。 第二章 我只能告訴你,那在美洲的某處
我在一九九六年首度聽聞白城傳說,當時《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委派我寫一篇柬埔寨古寺的故事。美國太空總署(NASA)不久前以一架麥道DC—10的飛機,載著先進的雷達系統,飛越世界各地的叢林,以判斷雷達能不能穿透樹葉,揭露潛藏在樹下的一切。加州帕薩迪納市的NASA噴射推進實驗所(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裡,有一群遙測專家負責分析結果(所謂遙測,是指分析從高空或太空拍下的地球圖像)。這個團隊運算了資料後,發現柬埔寨叢林裡隱藏著一座前所未知的十二世紀古寺廢墟。我去拜訪那個團隊的負責人羅恩.布洛姆(Ron Blom)以了解詳情。 布洛姆不是一般刻板印象中的那種科學家,他蓄著大鬍子,剽悍粗獷,精壯結實,戴著飛行員眼鏡和印第安納.瓊斯的帽子。他在阿拉伯沙漠中發現了失落的鄔巴爾古城(Ubar)而享譽國際。我問布洛姆,他目前還參與哪些其他的專案,他飛快地講了一長串,包括畫出橫越阿拉伯沙漠的乳香貿易路線、追蹤古老絲路、畫出維吉尼亞州的內戰地點等等。他解釋,只要結合不同波長的紅外線和雷達的數位圖像,再以電腦運算數據,就可以穿越叢林的遮蔽,看到沙漠地下十五英尺的東西,甚至還可以消除現代軌跡和道路,顯露出古代小徑。 古代小徑很有趣,不過令我特別感興趣的是,這種技術可以用來發現其他像鄔巴爾那樣的失落古城。我追問失落古城這個話題時,布洛姆突然言詞閃爍了起來。「這樣說吧,我只能告訴你,我們也在找其他的古城。」 科學家很不擅長說謊,我聽他這麼一說,就覺得他想掩蓋什麼大事。於是我進一步追問,後來他終於坦承那「可能是很重要的地點,但我不能講,因為我是為某個私人單位效勞,簽了保密協議。那是根據某個失落古城的傳說,我只能告訴你,那在美洲的某處。傳說只提到一片大致的區域,我們正利用衛星數據來定位目標。」 「你找到了嗎?」 「我不能透露更多了。」 「你跟誰一起做呢?」 「我不能透露那個資訊。」 我對那個案子深感興趣。布洛姆答應我,他會向神祕雇主轉達我的興趣,請對方聯繫我。但布洛姆並不保證對方會來找我。 我實在太好奇那個失落古城的可能身分了。於是,我聯絡了幾位認識的中美洲考古學家,他們都提出了臆測。大衛.史圖爾(David Stuart)是其一,當時他在哈佛畢巴底博物館(Peabody Museum)的馬雅象形文字計畫語料庫擔任副主任,專門解密馬雅字形,他告訴我:「那一帶我很熟,有些地區幾乎沒有考古學家探索過。當地人常告訴我,他們去叢林裡探險時,看到充滿雕塑品的大型廢墟。那些故事大多是真的,他們沒有理由說謊。」他又補充說,馬雅文字中也有蛛絲馬跡提到一些大城市和神殿,那些東西和已知的考古遺址都不相關。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就建立的古城中,有少數幾個仍隱藏在那裡,數百年來原封不動,那個古城可能是其一。 如今已逝的哈佛大學馬雅專家戈登.威利(Gordon Willey)一聽完我的詢問,馬上提起白城傳說。「我記得一九七○年我南下宏都拉斯時,他們提到遠離海岸的叢林裡有座白城。那是大家在酒吧裡閒扯時提到的,我心想那可能是石灰岩懸崖。」不過,威利聽了還是很感興趣,想去一探究竟。「但我一直拿不到通行證。」宏都拉斯政府很少發放考古通行證,讓人去探索那片窮鄉僻壤的叢林,因為那裡實在太危險了。 一週後,布洛姆的雇主確實打電話給我了,他名叫史蒂夫.艾金斯(Steve Elkins),他自稱是「攝影師、好奇者、探險家」,他想知道為什麼我要逼問布洛姆。 我說,我想為《紐約客》撰寫一篇短文,描述他搜尋那個傳奇失落古城的始末。他勉強同意接受我的訪談,但條件是我不能透露地點或是哪個國家。所以,他私底下對我坦言,他們確實是在尋找白城,又名失落的猴神古城。但他在實地確認那個地方真的存在以前,不希望我在《紐約客》的報導中透露任何相關的訊息。「你只要說那是中美洲的某個失落古城就好了,別提到它在宏都拉斯,不然我們就毀了。」 艾金斯曾聽原住民及歐洲人提過白城傳奇,據傳白城是個先進富裕的城市,有廣泛的貿易網絡,位於蚊子海岸難以抵達的深山中,數百年來毫無人跡。當年廢城以來,就此原封不動,留存至今。如今若是重見天日,那會是考古上的重大發現。艾金斯解釋,「我們覺得,運用空拍圖可以定位目標區域,並找出可能的地點,」以便日後的實地探索。布洛姆和他的團隊已經鎖定一個約一平方英里的地區,他們把那裡標示為「目標一」(Target One),簡稱T1。從空拍圖看來,那裡似乎是一個大型的人造建築,但艾金斯不願再進一步說明。 「我不能再告訴你更多了,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買到那些空拍資料,任何人都可以做我們現在努力投入的事情,而把功勞完全搶走。萬一消息走漏,那裡也可能遭到掠奪。我們現在就差實地走訪現場而已,我們打算今年春天出發,到時候……」他說,「我希望我們可以向世界發布消息。」 第三章 惡魔因他斗膽尋找這個禁地而殺了他
國王陛下鈞鑑:……微臣獲得可靠信報,得知此地有沃野千里,由強人統御……離楚希酉城約八或十日的腳程,約莫五、六十里格(league)。據報,此地富饒美好,即使未經誇飾,亦比墨西哥富庶。其城鎮之廣博,人口之稠密,居民之慧黠,皆與墨西哥媲美。 一五二六年,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登上停靠在宏都拉斯外海楚希酉灣(Trujillo Bay)的船隻時,寫下這封著名的「第五封信」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這封信是科爾特斯征服墨西哥六年後所寫的,史學家和人類學家認為這封信種下了白城神話的種子。由於「墨西哥」(亦即阿茲特克帝國)財富驚人,是人口至少三十萬的大城,科爾特斯聲稱新的土地更加龐大富饒,著實引人注目。他寫道,印第安人稱之為「紅土古地」(Old Land of Red Earth),他僅模糊描述那個地方位於蚊子海岸的山區某處。 不過,當時科爾特斯捲入下屬叛變的風波,必須設法平息叛亂,所以他沒有真的展開紅土古地的探尋之旅。從海灣可以清楚看見那片嶙峋崎嶇的山地,也許那地勢令他望而生畏,因此未能成行。不過,他的故事廣傳至今,黃金國(El Dorado)的故事在南美洲盛傳了數百年。科爾特斯寄出第五封信二十年後,傳教士克里斯托巴.德.佩德拉薩(Christóbal de Pedraza,宏都拉斯的第一任主教)宣稱他在某次艱辛的傳教旅程中,深入蚊子海岸的叢林,看見驚人的景象:他從懸崖的高處,眺望到一個在河谷間綿延開來的繁華大城。印第安導遊告訴他,那塊土地上的貴族平時是使用黃金杯盤進食。不過,佩德拉薩對黃金不感興趣,他繼續上路傳教,從未進入山谷。但他後來向查理五世提出的報告,也為白城傳說再添一筆。 接下來的三百年間,不時有地理學者和旅人提起中美洲的古城廢墟。一八三○年代,紐約人約翰.洛依德.史蒂芬斯(John Lloyd Stephens)對於深入中美洲雨林,尋找那些不知是否真的存在的古城深為痴迷。當時有個短命的中美洲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Central America),他設法弄了一個派駐當地的外交大使身分。一八三九年,他抵達宏都拉斯,正逢該國陷入暴力紛擾與內戰。在混亂中,他覺得那是他自己去尋找那些神祕廢墟的大好機會(雖然很危險)。
地獄之門
在宏都拉斯深處一個名叫蚊子海岸(La Mosquitia)的地區,蘊藏著世上少數幾個尚未開發的地方。蚊子海岸是一片廣袤的法外之地,占地約三萬兩千平方英里,遍布著雨林、沼澤、潟湖、河流和山脈。早年的地圖把這裡標示為「地獄之門」(Portal del Infierno),因其地貌險惡,令人生畏。這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帶之一,數百年來不少人想深入探索這片土地,皆鎩羽而歸。即使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蚊子海岸的雨林仍有成千上百平方英里未經科學探索。 在蚊子海岸的中心地帶,世上最濃密的叢林覆蓋著綿延不盡的山脈,有的山地高達一英里,由陡峭的峽谷切割,瀑布飛流而下,澗水湍激奔流。每年十英尺以上的豐沛雨量,使這裡的地勢常受到洪水和土石流的沖刷。泥流可以把人活埋滅頂,林地裡有許多致命的毒蛇和美洲豹出沒,滿布著帶有勾刺、讓人皮開肉綻的貓爪藤。在蚊子海岸,一群經驗豐富的探險者即使裝備完善,帶著開山刀和鋸子,一天辛苦跋涉十小時,也只能前進兩、三英里。 然而,探索蚊子海岸的危險,遠不只是大自然灑下的天羅地網。宏都拉斯是全球謀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從南美洲運往美國的古柯鹼有八成是經由宏都拉斯運送,其中絕大多數是經由蚊子海岸,毒梟集團掌控著周圍的多數鄉鎮。美國國務院目前以「美國公民深受威脅」為由,禁止美國的政府人員前往蚊子海岸以及周邊的格拉西亞斯─阿迪奧斯省(Gracias a Dios)。 這樣令人望而生畏的隔離環境促成了奇特的結果:數百年來,蚊子海岸潛藏著一個全球流傳最久、最誘人的傳說。據說,在這片荒野的某處,有一座白石砌成的「失落之城」,名為「白城」(Ciudad Blanca),又名「失落的猴神古城」。有人說那個城市是馬雅人打造的,也有人說那是幾千年前某個不為人知而現已滅絕的族群建造的。
二○一五年二月十五日,我在宏都拉斯卡塔卡馬斯市(Catacamas)的帕帕培多旅館(Papa Beto Hotel)裡,跟著大夥兒一起聽取簡報。未來幾天,我們這個團隊預定搭乘直升機,深入蚊子海岸的內地山區,進入暫名為「目標一」(Target One)的未開發山谷。直升機會在一條無名河流的岸邊把我們放下來,讓我們在雨林裡搭造原始營地,做為探索某個未知古城遺跡的研究基地。我們將會是第一批深入蚊子海岸那個區域的研究人員,沒有人知道在那片杳無人跡、叢林密布的原始荒地上會看到什麼。 卡塔卡馬斯市的天色漸暗,探險隊的後勤長站在簡報室前,他是退役軍官,名叫安德魯.伍德(Andrew Wood),人稱伍迪,曾是英國特別空勤團(SAS)的中士及高士廉衛隊(Coldstream Guards)的士兵。他是叢林戰及叢林求生的專家。他一上台簡報,開宗明義就說,他的任務很單純:幫我們保命。他之所以召開這場簡報會,是為了確保我們都知道探索山谷時可能遇到的各種威脅。他希望我們都了解及同意,在我們深入荒野的那幾天,讓他的前SAS團隊主導一切行動,即使是探險隊的名義領袖也必須服從他們的指揮。這個團隊將採用一種半軍事的指揮架構,我們必須完全接受他們的指令,不能反彈。 這次聚會也是這支探險隊第一次全員會合,成員的背景多元,包括科學家、攝影師、製片人、考古學家,還有我這個作家。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不同的荒野求生經驗。 伍迪以簡潔明快的英式風格說明安全守則:尚未進入叢林以前,也必須格外小心,因為卡塔卡馬斯市是個危險的城市,由粗暴的毒梟集團所掌控;任何人想離開旅館,都必須有武裝軍人護衛著;絕對不能對外人透露此次的行動內容;在旅館人員可聽到的範圍內,不能談論這個專案;在旅館房間內,不能隨手擺放任何提及此次行動的文件;不能在公共場合打手機;旅館的儲藏室裡有一個大型保險箱,可以存放文件、金錢、地圖、電腦和護照。 至於叢林裡可能遇到的危險,毒蛇名列危險清單的榜首。他說矛頭蛇在這一帶稱為「黃顎」(barba amarilla)。爬蟲學家認為牠是最可怕的蝮蛇,在美洲大陸造成的死亡人數比其他蛇類還多。牠在夜間出沒,深受人類及活動的吸引,攻擊性強,敏感易怒,行動迅速。據觀察,牠的毒牙噴出的毒液可逾六英尺,連最厚的皮靴也能咬破。有時牠會襲擊,接著追擊,再襲擊。襲擊時,牠通常會往上跳,攻擊膝蓋以上的部位。毒液有致命的效果,即使你沒有因腦出血而暴斃,之後也可能因敗血症而喪生。即使你大難不死,毒素也會使組織壞死,遭到攻擊的肢體通常必須截肢。伍迪說,直升機在夜裡或天候不佳時無法飛入我們前進的地區。萬一被毒蛇咬傷,可能要拖好幾天才能送醫。他叫我們隨時都要穿著克維拉防蛇鞋罩(Kevlar snake gaiters),尤其是夜裡起床小解的時候。他提醒我們,在叢林裡一定要先踩在原木上,然後再下來,絕對不要踩進視線看不見的地方。他的朋友史蒂夫.蘭金(Steve Rankin)就是因為誤踩進看不見的死角而被毒蛇咬傷。蘭金是電視節目《荒野求生祕技》(Man vs. Wild)的製作人,他們去哥斯大黎加為節目偵察拍攝地點時,遇到毒蛇襲擊。蘭金穿了防蛇鞋罩,但躲在原木另一邊的矛頭蛇攻擊了沒有防護的靴子。毒牙咬穿皮革時,就像咬穿奶油一樣容易。「結果變這樣。」伍迪掏出iPhone讓我們傳閱,手機螢幕上是蘭金的腳開刀時的恐怖模樣。即使注射了抗毒血清,那隻腳依然壞死了,死肉必須清創到肌腱和骨頭。蘭金的腳雖然救回來了,但醫生必須從他的大腿移植一塊肉去蓋住那個傷口。伍迪繼續說,山谷是矛頭蛇的理想棲息地。 我偷偷瞄了一下現場的伙伴。當天稍早,整個團隊還在旅館的泳池邊,手拿著啤酒,談天說笑,如今那種歡樂氣氛已蕩然無存。 接下來的簡報是有關我們可能遇到的帶原昆蟲,包括蚊子和白蛉、恙蟎、蜱蟲、親吻蟲(名稱源自於牠們喜歡咬你的臉)、蠍子和子彈蟻(因咬傷的疼痛感有如遭到子彈射傷)。蚊子海岸流行的最可怕疾病,或許是黏膜皮膚型利什曼原蟲症(mucocutaneous leishmaniasis),有時稱為白癩病(white leprosy),是由帶原的白蛉咬傷所致。利什曼原蟲會移到受害者的鼻子和嘴唇的黏膜上寄居,並侵蝕黏膜,最後在臉上侵蝕出一個大瘡。他強調,我們從頭到腳一定要定時噴敵避(DEET),衣服上也要噴,黃昏後更要全身噴灑,徹底防護。 原書註:蚊子海岸的名稱不是源自於蚊子,而是來自附近的沿岸混血祖先。那些祖先是印第安、歐洲、非洲的混血族裔,幾個世紀前,他們取得了滑膛槍(英語是musket,西語是mosquetes),因此有Miskito人、Mosquito人或Musket人的稱號。不過,有些人說,那個名稱是源自於原住民的語言。 晚上我們聽到蠍子和蜘蛛爬進靴子裡。我們把靴子倒掛在鞋架上,每天早上拿起靴子時,還需要搖晃一番才能套上。伍迪也談到林裡有許多凶狠的紅螞蟻兵團,只要稍微碰一下樹枝,牠們可能像雨水般灑落在我們的頭髮和脖子上,瘋狂地鑽咬並釋放毒素,必須立刻排除。他警告我們,以手抓住任何樹枝、莖梗或樹幹以前,都要先看仔細,不要在茂密的植被叢中隨意地推進。除了潛藏的昆蟲和爬樹蛇以外,許多植物也帶有荊棘和刺突,可能讓人皮開肉綻。在叢林裡一定要戴上手套,最好是潛水用的手套,防止刺傷的效果較佳。他也警告,在叢林裡很容易走失,離開團隊十到十五英尺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任何人在叢林中絕對不能擅自離開營地或脫隊,每次離開營地都必須背著裝有應急物資的背包(內有食物、水、衣服、敵避噴劑、手電筒、小刀、火柴、雨具)。那是假設我們每次離開都有可能走失,而被迫躲在某塊滴水的原木下過夜。他也發給我們哨子,要求我們一旦覺得自己迷路了,就馬上停下來,吹遇險訊號,等待救援。 我專心地聆聽,真的很專心。在安全的會議室裡,顯然伍迪只是想嚴詞恐嚇我們乖乖就範,告誡那些野外探險經驗不足的成員。現場只有三人曾經搭機飛過「目標一」─我們即將前往的那個遙遠山谷─我是其一。從空中鳥瞰,那裡宛如陽光燦爛的熱帶天堂,才不是伍迪描述的危險陰濕叢林,充滿了疾病和毒蛇。我們會沒事的。 第二章 我只能告訴你,那在美洲的某處
我在一九九六年首度聽聞白城傳說,當時《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委派我寫一篇柬埔寨古寺的故事。美國太空總署(NASA)不久前以一架麥道DC—10的飛機,載著先進的雷達系統,飛越世界各地的叢林,以判斷雷達能不能穿透樹葉,揭露潛藏在樹下的一切。加州帕薩迪納市的NASA噴射推進實驗所(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裡,有一群遙測專家負責分析結果(所謂遙測,是指分析從高空或太空拍下的地球圖像)。這個團隊運算了資料後,發現柬埔寨叢林裡隱藏著一座前所未知的十二世紀古寺廢墟。我去拜訪那個團隊的負責人羅恩.布洛姆(Ron Blom)以了解詳情。 布洛姆不是一般刻板印象中的那種科學家,他蓄著大鬍子,剽悍粗獷,精壯結實,戴著飛行員眼鏡和印第安納.瓊斯的帽子。他在阿拉伯沙漠中發現了失落的鄔巴爾古城(Ubar)而享譽國際。我問布洛姆,他目前還參與哪些其他的專案,他飛快地講了一長串,包括畫出橫越阿拉伯沙漠的乳香貿易路線、追蹤古老絲路、畫出維吉尼亞州的內戰地點等等。他解釋,只要結合不同波長的紅外線和雷達的數位圖像,再以電腦運算數據,就可以穿越叢林的遮蔽,看到沙漠地下十五英尺的東西,甚至還可以消除現代軌跡和道路,顯露出古代小徑。 古代小徑很有趣,不過令我特別感興趣的是,這種技術可以用來發現其他像鄔巴爾那樣的失落古城。我追問失落古城這個話題時,布洛姆突然言詞閃爍了起來。「這樣說吧,我只能告訴你,我們也在找其他的古城。」 科學家很不擅長說謊,我聽他這麼一說,就覺得他想掩蓋什麼大事。於是我進一步追問,後來他終於坦承那「可能是很重要的地點,但我不能講,因為我是為某個私人單位效勞,簽了保密協議。那是根據某個失落古城的傳說,我只能告訴你,那在美洲的某處。傳說只提到一片大致的區域,我們正利用衛星數據來定位目標。」 「你找到了嗎?」 「我不能透露更多了。」 「你跟誰一起做呢?」 「我不能透露那個資訊。」 我對那個案子深感興趣。布洛姆答應我,他會向神祕雇主轉達我的興趣,請對方聯繫我。但布洛姆並不保證對方會來找我。 我實在太好奇那個失落古城的可能身分了。於是,我聯絡了幾位認識的中美洲考古學家,他們都提出了臆測。大衛.史圖爾(David Stuart)是其一,當時他在哈佛畢巴底博物館(Peabody Museum)的馬雅象形文字計畫語料庫擔任副主任,專門解密馬雅字形,他告訴我:「那一帶我很熟,有些地區幾乎沒有考古學家探索過。當地人常告訴我,他們去叢林裡探險時,看到充滿雕塑品的大型廢墟。那些故事大多是真的,他們沒有理由說謊。」他又補充說,馬雅文字中也有蛛絲馬跡提到一些大城市和神殿,那些東西和已知的考古遺址都不相關。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就建立的古城中,有少數幾個仍隱藏在那裡,數百年來原封不動,那個古城可能是其一。 如今已逝的哈佛大學馬雅專家戈登.威利(Gordon Willey)一聽完我的詢問,馬上提起白城傳說。「我記得一九七○年我南下宏都拉斯時,他們提到遠離海岸的叢林裡有座白城。那是大家在酒吧裡閒扯時提到的,我心想那可能是石灰岩懸崖。」不過,威利聽了還是很感興趣,想去一探究竟。「但我一直拿不到通行證。」宏都拉斯政府很少發放考古通行證,讓人去探索那片窮鄉僻壤的叢林,因為那裡實在太危險了。 一週後,布洛姆的雇主確實打電話給我了,他名叫史蒂夫.艾金斯(Steve Elkins),他自稱是「攝影師、好奇者、探險家」,他想知道為什麼我要逼問布洛姆。 我說,我想為《紐約客》撰寫一篇短文,描述他搜尋那個傳奇失落古城的始末。他勉強同意接受我的訪談,但條件是我不能透露地點或是哪個國家。所以,他私底下對我坦言,他們確實是在尋找白城,又名失落的猴神古城。但他在實地確認那個地方真的存在以前,不希望我在《紐約客》的報導中透露任何相關的訊息。「你只要說那是中美洲的某個失落古城就好了,別提到它在宏都拉斯,不然我們就毀了。」 艾金斯曾聽原住民及歐洲人提過白城傳奇,據傳白城是個先進富裕的城市,有廣泛的貿易網絡,位於蚊子海岸難以抵達的深山中,數百年來毫無人跡。當年廢城以來,就此原封不動,留存至今。如今若是重見天日,那會是考古上的重大發現。艾金斯解釋,「我們覺得,運用空拍圖可以定位目標區域,並找出可能的地點,」以便日後的實地探索。布洛姆和他的團隊已經鎖定一個約一平方英里的地區,他們把那裡標示為「目標一」(Target One),簡稱T1。從空拍圖看來,那裡似乎是一個大型的人造建築,但艾金斯不願再進一步說明。 「我不能再告訴你更多了,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買到那些空拍資料,任何人都可以做我們現在努力投入的事情,而把功勞完全搶走。萬一消息走漏,那裡也可能遭到掠奪。我們現在就差實地走訪現場而已,我們打算今年春天出發,到時候……」他說,「我希望我們可以向世界發布消息。」 第三章 惡魔因他斗膽尋找這個禁地而殺了他
國王陛下鈞鑑:……微臣獲得可靠信報,得知此地有沃野千里,由強人統御……離楚希酉城約八或十日的腳程,約莫五、六十里格(league)。據報,此地富饒美好,即使未經誇飾,亦比墨西哥富庶。其城鎮之廣博,人口之稠密,居民之慧黠,皆與墨西哥媲美。 一五二六年,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登上停靠在宏都拉斯外海楚希酉灣(Trujillo Bay)的船隻時,寫下這封著名的「第五封信」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這封信是科爾特斯征服墨西哥六年後所寫的,史學家和人類學家認為這封信種下了白城神話的種子。由於「墨西哥」(亦即阿茲特克帝國)財富驚人,是人口至少三十萬的大城,科爾特斯聲稱新的土地更加龐大富饒,著實引人注目。他寫道,印第安人稱之為「紅土古地」(Old Land of Red Earth),他僅模糊描述那個地方位於蚊子海岸的山區某處。 不過,當時科爾特斯捲入下屬叛變的風波,必須設法平息叛亂,所以他沒有真的展開紅土古地的探尋之旅。從海灣可以清楚看見那片嶙峋崎嶇的山地,也許那地勢令他望而生畏,因此未能成行。不過,他的故事廣傳至今,黃金國(El Dorado)的故事在南美洲盛傳了數百年。科爾特斯寄出第五封信二十年後,傳教士克里斯托巴.德.佩德拉薩(Christóbal de Pedraza,宏都拉斯的第一任主教)宣稱他在某次艱辛的傳教旅程中,深入蚊子海岸的叢林,看見驚人的景象:他從懸崖的高處,眺望到一個在河谷間綿延開來的繁華大城。印第安導遊告訴他,那塊土地上的貴族平時是使用黃金杯盤進食。不過,佩德拉薩對黃金不感興趣,他繼續上路傳教,從未進入山谷。但他後來向查理五世提出的報告,也為白城傳說再添一筆。 接下來的三百年間,不時有地理學者和旅人提起中美洲的古城廢墟。一八三○年代,紐約人約翰.洛依德.史蒂芬斯(John Lloyd Stephens)對於深入中美洲雨林,尋找那些不知是否真的存在的古城深為痴迷。當時有個短命的中美洲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Central America),他設法弄了一個派駐當地的外交大使身分。一八三九年,他抵達宏都拉斯,正逢該國陷入暴力紛擾與內戰。在混亂中,他覺得那是他自己去尋找那些神祕廢墟的大好機會(雖然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