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轉身,十年,起承轉合
十多年前,我在身心障礙機構工作時出版了一本《能不能,轉身就遠行?》,寫的是關於單身女子從二十九歲跨越到三十歲之際,在迷惘中選擇轉身遠行的心路歷程。當時社會有一股強大的氛圍推著眾多女孩在畢業工作後走向結婚生子這條路,多數人習慣用過來人的口吻建議你:「找個好老公,比你做著階級不上不下的工作強多了……」
在成長過程中經歷聯考、高中大學,畢業後出社會碰各種軟釘子,好不容易在工作上有一點小成就,卻總感覺生活特別窩囊,人生彷彿住在五坪大的城堡中,擁有了及格線的職場安穩,就少了白馬王子的單膝跪地求婚。二十多歲的我用最好的青春年華落子在一個人身上,左顧右盼等著對方給出永恆的承諾。就在準備跨到三十歲那年,分分合合大吵一架後,總算認清眼前王子並非良人,於是提出分手,他也轉身離開,多年期待落空的空虛,讓剛滿三十的我著實跌落至萬丈深淵。
曾經我好害怕跌倒,擔心跌落谷底後就爬不起來,變成眾所周知的笑柄。這個世界,大家不懂你,你也不懂自己。「我的人生就要這樣下去嗎?」夜深人靜時我會這樣問自己,把枕頭疊高,把啤酒放在左右隨侍,眼觀窗外景色十年如一,難道一生就僅限制在五坪大的城堡裡,鎖住自己?
這個世界最可怕的不是跌落谷底,而是過著自己不想要的生活方式,三十而立的我不顧眾人反對寫了離職信,鬧了一場家庭風波,獨自帶著三十公斤的行李遠走他鄉,發現路上每一個失戀、失意、失去自己的旅人,都有屬於各自獨一無二的故事歷程。
我在遠行的途中,跌落人生的谷底遇見了另外一個自己,他告訴我:「最慘就是這樣,不會有比現在更慘的生活。」我想做的事情不再只是逃避,而是活回更真實的自己。失戀失業,沒想像中可憐,我,也能有更多的夢想,人活著總是會有幾段失敗的戀情,失敗的工作,活下去才能看見不一樣的風景,我也在陌生旅人的眼裡重新看見自己,定義自己,準備改變自己。
歸來後再也回不去小小的城堡,我努力當一個不再追隨別人旅途的門徒,不在意別人眼光的流浪者,跟隨自由的靈魂繼續找尋屬於自己幸福的路,在經歷職場部門同事自殺後,又再度寫了離職信「世界這麼大,我還想再看她一眼」,給自己五年的光陰去放飛自我希望透過不斷出走、不斷跌倒,從未知又陌生恐懼的世界中,開出屬於自己美麗的花朵。
一眨眼,五年後,我用背包跟為數不多的盤纏走遍了世界七大洲,從一個逃離職場的素人成了一個教人怎麼自助旅行的旅遊作家,從擔心下一頓吃啥,明天要住哪的窮困背包客,變成各國觀光局跟各家廠商熱情邀請出席或代言的旅遊網紅。面對身分上軌道轉變,與網絡社群上讚美跟謾罵的各種聲音,我也困擾了好幾年,成名的背後是一串道不盡、說不完的血淚辛酸史。而我總相信,人會越來越順遂的,只要眼睛往前看,思想往上走,大步的邁開步伐,困難是成長路上的禮物,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又眨眼,另外一個五年,歷經兩年新冠肺炎疫情無法遠行,我的旅途跟作家生涯掉入另外一個谷底,蟄伏期時出版社編輯潔欣遞出了邀約橄欖枝,我將這幾年離群的心路歷程寫成《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離家是為人,歸途也是為人,人來人往中坦然接受成長過程中所有煩惱都來自人,與其在乎愛不愛,恨不恨,風光不風光,不如孤獨為人,瀟灑為人,轉身是一個人,回來也是一個人。
走過三十歲迷茫青春,經歷了四十歲旅程淬鍊,原本陷在泥濘哪裡都去不了的我,在一次又一次轉身出走中,成功掙脫了眾人的眼光與現實的枷鎖。曾經糾結的都已煙消雲散,曾經那些質疑聲音也消失無影無蹤,曾經的執著的已學會放手,到如今儼然海闊天空。
十年後《能不能,轉身就遠行?》改版,我仍在這條路上繼續旅行,現在三百六十五天有一半的時間都不在家,不是準備出門,就是已經在前往機場的路上,偶爾獨行,也會陪家人旅行,不時與一群人同行,跨越大山大海,穿越人山人海,時間會證明所有選擇都是對的,終把泥濘路走成一條人生花路。
十年前,這本書帶給了許多迷惘中的青年出走遠方的膽量,
十年後,也期待這本書帶給更多讀者堅持追夢築夢的勇氣。
只要走出去,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的,只要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