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主題閱讀法:打造自己專屬的主題知識庫
有些人是隨機閱讀,今天讀這個領域的書,明天又讀另一個領域;看到這個名人推薦的書,趕快下單,看到另一個名人的推薦,再下另一張單。
買了很多書,也讀了很多書,但不成系統,無法總結和歸納、形成知識體系。缺乏結構,一百萬粒沙子,也無法組成金字塔。因此我們要進行主題閱讀,搭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主題閱讀法」指的是在某一段時間,集中大量閱讀某一個領域或主題的書籍,進行深度閱讀和比較閱讀。主題閱讀又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結合某個主題進行閱讀,第二類是專門研究某個作者的書籍。
  舉例來說,可以鎖定閱讀寫作、學習方法、兒童學習力等主題領域,而鎖定作者的話,可以是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寫的管理學方面的書籍,張愛玲的全部小說,或是蔡志忠老師的諸子百家漫畫等。
  主題閱讀是效果最好的閱讀方法,可以把前面講到的快速閱讀、深度閱讀等技能綜合運用。
‧瞄準特定主題,打造完整的知識體系
  主題閱讀結合了快速閱讀、深度閱讀和比較閱讀等技巧,來達成自己的閱讀目標,如果能結合前面提到的費曼學習法,閱讀的效果會更好。
  我們可以一邊進行主題閱讀,一邊以教代學,透過持續閱讀,不斷踐行和分享,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進行主題閱讀的六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主題和閱讀目標
  每一次主題閱讀,都要確定「領域」以及「目標」,這也是費曼學習法的第一步,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要教別人什麼。
  主題閱讀是比較花時間和精力的閱讀方法,一定要提前思考自己要達成的目標。舉例來說,進行寫作類的主題閱讀時,目標可以是「了解不同的寫作文體」,以及「掌握不同的寫作方法」。
第二步:確定主題閱讀的書單
  確定好領域之後,根據主題從多個管道去搜索、尋找並列出書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網路查找,在網路書店或線上平台輸入關鍵字搜索。也可以經由名人推薦,例如看看以閱讀和說書為主題的KOL所推薦的書籍來挑選。
  在篩選書籍時,要先大致瀏覽過書籍的簡介和內容,判斷書籍與主題的關係,選擇跟主題的關聯較強的相關書籍,跟主題無關的書籍,即使內容很好也要捨棄,記住,我們是在進行主題閱讀,一定要選擇跟主題相關的書籍。
  在挑出這次主題閱讀的書籍後,從中選擇五到八本。這些書可以這樣安排:一到兩本入門級書籍,兩到三本中等難度書籍,兩到三本經典書籍。如果是要長期在某個領域深耕,可以增加書籍的數量到二十、甚至五十本都可以,比例可以參考五到八本的書單內容安排。
  主題閱讀的書單選擇,也可以參考《不可能的任務》作者史蒂芬‧ 科特勒提到的方法。科特勒說,每次接觸到一個新課題時,他會挑選五本有關這各主題的書籍,通讀一遍。
  第一本是你能找到關於這個話題(主題)最流行、最暢銷的書,第二本是選擇一本同樣很受歡迎,但更專業、與主題相關性更強的書,第三本是關於這個主題的半技術性讀物,第四本是深入這個主題的專業書,第五本是關於這個主題未來的發展方向。
  通常第四本書是最難讀的,因為是專業和艱澀的內容;第五本書則是最難理解的,因為關乎這個主題的未來,是最新的資訊。當你要進行主題閱讀時,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篩選書籍。
  當讀了某個領域二十到五十本書並且不斷實踐、總結經驗之後,你就可以累積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第三步:用快速閱讀法,通讀書單中的書籍
  在進行深度閱讀之前,可以先用快速閱讀的方式通讀書單裡的書籍,並判斷這本書是否要深度閱讀,同時也能先找出每本書的重點章節,做為之後若要深度閱讀時的參考。
  用快速閱讀的方式,可以初步了解這個主題下的書籍的核心內容,就能有入門等級程度的理解,在這時候,也記得要一邊閱讀一邊提問,梳理該主題的問題清單以及知識框架。
第四步:深度閱讀重點書籍的重點章節
  透過第三步的快速閱讀,我們已經篩選出了要重點閱讀的書籍和章節,接下來就要進行深度閱讀。
  在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根據文本細讀的五個步驟,認真閱讀重點書籍和章節;可以一本書一本書地閱讀,也可以幾本書一起比較閱讀,找出不同書籍裡相同與相異的觀點。每本書讀完後可以繪製心智圖,概括書籍的核心學習重點。
第五步:建立知識體系,輸出讀書報告或主題文章
  完成深度閱讀後,我們就要進行輸出了。透過輸出反推輸入,檢視自己對閱讀內容的掌握程度。
  先從重點書籍以及章節中列出一系列關鍵字,建立該主題的核心框架和知識體系;也可以用列出問題清單的方式,從書中找到答案或解決方案,然後梳理和總結,寫一份讀書報告。
  我們也可以輸出一系列的主題文章,每本書都寫一篇書評,然後再寫幾篇主題性的文章,把這次的主題閱讀透過寫作的方式進行輸出。
第六步:踐行和主題分享,教給別人
  以主題閱讀的方式讀書,不只是提升在這個領域裡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結合學到的方法,列出行動清單、實戰並執行。
  此外,也可以進行一次主題分享,或者以直播說書的形式做主題彙報;也可以結合主題閱讀,設計一個課程或者一節課,把總結出來的方法分享給更多人,同時也可以帶著更多人共同實際運用。
  主題閱讀的這六個步驟,是必須不斷刻意練習、長期堅持,內化為固定流程。融會貫通後,可以結合自己的閱讀目的,進行改編和完善。
  在一個領域裡深耕,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需要多年的累積,所以這六個步驟要不斷地循環,讓自己在專業領域裡深深紮根,不斷做出成績,孕育影響力。

◎素人如何從零開始經營影音頻道
‧順勢而為,抓住短影音和直播的紅利期
短影音和直播是重要的時代趨勢,把握這兩大類影音的紅利,成為一位說書型主播,是一般人彎道超車的機會,同時也是讀書變現的方式之一。
5G時代,使用者已經習慣看短影音和直播,用戶的注意力在哪裡,我們就要去哪個平台創作使用者喜歡的作品。短影音成為人們記錄日常生活的工具,涵蓋生活、美食、影視娛樂、育兒等各方面。
成為全方位的內容創作人,可以實現複利式創作,一舉數得。同一個主題的內容,可以寫成文章、做成圖文、剪輯成短片,還可以做一場直播分享。多種創作方式,多次觸及不同的使用者,把內容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創作優質內容的原則是相通的,而在各種領域永遠都缺乏優質的內容,你我皆有機會。
◎吸引觀眾看完並轉發的兩分鐘說書短影音
‧說書影片的腳本文案基本架構
跟讀書相關的短影音選題是非常豐富的:可以是好書分享或推薦,也可以講解書籍的核心重點,還可以分享主題書單等。
讀完一本書,既可以寫書評、拆解稿和聽書稿的文章,還可以拍短影片及直播說書,用多種形式解讀書籍的核心內容,或把自己寫過的文章進行提煉和改編,拍成多支短片。
我製作了一份短影音創作的流程表,可以運用這個表單,來構思腳本文案的內容。接下來就分別說明表單的項目內容,以及如何設定選題。
1.確定影片主題:暢銷、熱門書籍優先
「選題」是創作影片的關鍵,選題對了,影片就成功了一半。題材有一定的程度上會決定影片的播放量,熱門的選題,播放量就會比較高。
在選題上,我們可以優先選擇目前當紅的書籍,或者跟最近的議題相關的書。選擇那些能解決用戶問題和痛點的內容,或是從你自己特別喜歡、能為你帶來巨大改變的書籍中尋找。
2.撰寫開頭:善用有吸引力的開頭方法
確定好選題後,就可以開始撰寫腳本文案。短影音的文案字數,通常在兩百五十到四百字之間,影片時間則介於一分鐘到一分半鐘。在寫文案時,一定要簡短精練,不要太囉唆。
影片開頭的第一秒非常重要,這被稱為「黃金一秒」;開頭的第一句話一定要非常吸引人,立刻抓住用戶的注意力。
開頭可以用「戳中痛點法」,描述一個場景或者用戶的痛點,引起共鳴;或是用「提問法」,開頭就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和好奇心;也可以用「故事帶入法」,講述故事吸引讀者;還可以透過當時的熱議話題,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
3.撰寫核心內容:簡短清楚的重點
這是短影音文稿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講兩到三個核心重點,為用戶帶來新的認知,或者是提供高價值,讓用戶有獲得感。
短片的字數雖然比較短,但結構也要非常清晰;常見的結構有總分總結構、並列式結構、漸進式結構、黃金圈3W法則(Why/What /How)結構等。確定好結構,在寫核心內容時,每個重點一、兩句話,每句話都要簡單清楚並且精練。
4.撰寫結尾:引導觀眾和影片互動
影片「結尾」的重點,是要給用戶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願意轉發和評論。結尾可以用總結點題的方式,概括總結影片的核心思想、呼應標題;或者是用金句結尾法,來強調核心觀點,吸引用戶轉發評論;還可以用引導行動結尾法,呼籲用戶行動和轉發。
寫好腳本文案後,一定要多讀幾遍,一邊讀出聲一邊修改,注意要用口語化的方式來講述,避免較為拗口的書面文字。先寫好腳本文案、再拍攝影片就容易很多,效率也更好。
5.發布影片後,統計資料和覆盤
影片拍攝、剪輯、發布後,要自己主動擴散影片,轉發到朋友圈、粉絲群等,提高觀看量和按讚數。同時,也要統計影音發布後的資料,包含觀看量、按讚數、轉發數、評論數等,透過分析資料來改善影片的選題、內容和拍攝。
‧精進自我、增加粉絲的直播說書
「直播說書」不僅是為了有助於打造個人品牌或達到直播變現,為了準備每一次直播,都要認真讀書,也是在刻意鍛煉演講表達能力。光是從這兩個精進自我能力的層面出發,建議大家要常常進行直播說書。
直播說書有兩種形式,第一種類似聽書稿,一次直播把一本書的核心內容解讀給大家聽。我做的大部分直播都是類似這樣的形式,一次兩個小時左右,介紹一本書,解讀書中的核心內容。
第二種形式類似拆解稿,把一本書分成多次直播來講解,每次直播解讀其中一個章節的內容。我的團隊成員琪琪就是用這種方式,把一本書拆解成多次直播,她的影音帳號「琪琪弘丹寫作營」已經進行過一百多場的直播說書。
直播說書比寫拆解稿和聽書稿容易,因為只需要準備大綱、核心內容和典型案例就可以,不需要寫逐字稿,相對的,是在考驗個人的表達力。要進行一場高分享、高互動的說書直播,可以按照下面四個步驟來準備。
第一步:深度閱讀書籍
提前一到兩週確定要講的書籍,花時間深度閱讀這本書,至少閱讀兩遍:第一遍用快速閱讀法,篩選書籍的核心內容;第二遍則用深度閱讀法,讀透這本書,標記重點章節和重點。
第二步:製作直播說書的文宣,提前預告並宣傳
如果希望有更多人來聽我們的直播,就一定要提前宣傳和預告。做好直播文宣、提早宣傳,讓更多人事前按下直播提醒並來參與。
第三步:撰寫大綱
我的方式是結合聽書稿的大綱來準備直播說書的大綱,在解析書籍的三個核心重點時,每段內容都會總結具體的方法及案例,在直播的時候便能詳細加以講解。
第四步:正式直播講書
直播前再看一遍書,把說書的大綱、重點和案例複習一遍,讓正式說書的時候可以做到融會貫通。
直播時,不僅是分享書的內容,跟聽眾的互動也非常重要。直播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案例,多講一些自己的故事,以及自己讀完書後的收穫,更能引起聽眾的共鳴。
透過多多和觀眾互動,讓他們停留在直播更長的時間,通常我會採取以下三種方法:
1.每次直播,安排抽獎
只要有開直播,我都會挑選一些精美的禮物送給線上的觀眾。像是我的簽名書、特別訂制的四季手帳本、覆面隨機書籍等。比較重要的直播,更可以稍微提高禮物的單價,增加參與直播的誘因。
2.將精彩的留言單獨擷取出來,增加觀眾留言的積極性
在直播過程中,可以讓用戶多轉發、多留言、多互動。有些直播的輔助軟體,能讓主播將精彩的留言單獨擷取出來、放在影像上,不僅讓觀眾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主播也能透過擷取留言,引導其他觀眾回答問題,互動提問的方式,可以增加使用者的專注力,在直播間停留更長的時間。
3.引導用戶在留言區發金句
書裡一些比較容易引起共鳴的金句,可以引導觀眾用戶們發在留言區。一方面加深大家對這些金句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互動性和參與評論的人數。而在直播過程中,可以預告下一次直播的時間,順便再次引導觀眾們追蹤按讚帳號,才會即時收到預告、提醒大家參加。
‧和粉絲線上互動,建立信任和黏著度
直播也是跟使用者建立信任的方式,用戶可以直接看到我們的真人狀態,更容易產生信任感,這是產生付費關係的前提條件之一。直播也可以打造個人品牌,透過多次直播,讓用戶更了解你,提升個人影響力。而透過直播展示自己、展現產品,更能帶來新的商務合作機會。
除了帶來商業價值,直播也可以提升個人能力。透過一次次的線上直播,能鍛煉表達能力、鏡頭感和與他人的互動能力等。我們可以運用直播的方式,跟使用者建立信任和深度連接,用直播陪伴粉絲成長並解答疑問。
直播是當前非常重要的趨勢,一定要把握紅利期,以穩定的頻率多開。目標是每一次直播,都可以增加粉絲、引流、導購,進而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