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理想時尚聖經

特價3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引言
你知道穿上一身超棒的衣裝,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嗎?它不一定非得是新衣服,也不需要多華麗,但就是一套非常適合自己的裝束。是否發現穿上它以後,你更加抬頭挺胸地走路了呢?開始會多瞧幾眼鏡子中的你?與他人互動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了?

這是因為—當我們擁有理想的外型,自我觀感也會變得美好。而當我們感覺美好時,自信便會隨之而生,一整天的狀態會越漸入佳境,越發輕鬆順利。從容自在帶來的幸福感,還會隨著這些好日子慢慢積累,進而感染身邊的人。我熱愛藉由從頭到腳的悉心穿搭,來放大這種正面效應!

我在紐約當了十三年的時尚造型師,但直到二〇二〇年新冠疫情爆發及隨後的封城時期,我才真正體會到服裝對於個人幸福的深遠影響。那段時間,我透過FaceTime 為超過一千名、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客戶提供造型指導:他們的尺寸、體型、種族、職業和經濟背景皆不相同。有兩年來都不曾為自己採買的新手媽媽們,也有許多努力適應全新居家辦公模式的上班族們(我們稍後會深入探討這些主題);有些人正經歷分手的傷痛,也有些人只是希望透過衣櫃建立自我認知—他們知道自己擁有不少漂亮的衣服,卻總覺得自己的打扮無法充分展現個人風格(在本書中,我將使用化名來分享這些精采的個案故事)。與此同時,我教導客戶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尤其是我的「三詞法則」,突然在網路間獲得了意料之外的熱烈迴響,且迅速在TikTok 上爆紅起來,還受到《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 )、《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 )和茱兒.芭莉摩(Drew Barrymore)等媒體與明星的關注。那些我在《Vogue 青年版》(Teen Vogue )當實習生時便很仰慕的時尚圈名人,像是蘿倫.聖多明哥(Lauren Santo Domingo)和陳怡樺(Eva Chen)等,也在她們的社群上分享了她們的「關鍵三詞」。而更重要的是,許多曾經對自我風格缺乏信心的人,也開始逐漸了解個人的喜惡和渴望,並領悟到一旦釐清自己的感受,就能更進一步發展並探索屬於自我的風格。在這個過程中,我於是有機會見證數百人在自我發現中成長。與這些素昧平生的人們透過FaceTime 建立起親密的合作關係,也帶給我難以言喻的成就感。我也因此意識到,我們對於「好好照顧自己」這件事的理解,實在過於狹隘。

而這本書將改變這一切。

接下來,我會教你如何將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困惑的衣櫃,轉變成帶來喜悅與平靜的空間。我們將共同精心策劃你的衣櫃,讓你不管是外形還是內在感受都能意氣風發。大家都知道服裝會對情緒帶來不同的影響:如一條舒適的連身褲能夠讓你飄飄然地享受整個週六;俐落的扣領襯衫和西裝褲則會幫助你迅速轉換為工作模式。然而,只有在我們了解自己的喜好,與內心深處保持連結,並將這份自我覺察融入選擇中,並搭配出可契合或甚至是提升心情的服裝時,才能真正展現時尚的魔法之力。而一旦掌握了這股力量,你就能完全煥發充沛的活力。

最重要的是,我將教會你如何享受—而非畏懼—每天早上穿衣打扮的過程。

我幾乎可以聽到有懷疑論者暗想:「好吧⋯⋯但妳還未見過我的衣櫃⋯⋯。」事實上,我見過形形色色的衣櫃;長達十多年的造型師工作,讓我接觸到所有你想像得到的各式光景:從塞滿名牌卻被客戶暗自討厭的衣櫃,到一整櫃小了兩碼的衣服;甚至還有衣櫃無比混亂,主人竟然不知道裡面有兩件一模一樣的毛衣—因為她忘記的那件早已被埋在衣櫃深處,於是又買了相同的款式。

歸根究柢,每個衣櫃其實都面臨相同的問題:我們往往沒有將衣櫃視為充滿創意與自我表達的空間,但它們理應如此。相反地,衣櫃經常籠罩著羞愧和焦慮的陰霾,淪為一個讓我們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的地方。解決之道在於:我們必須學會與衣櫃培養友誼,才能擁有一個帶來喜悅的衣櫃。精心穿搭、展現自我的藝術,也由此開始。

我很幸運,從小就學會將我的衣櫃視為一個讓人興奮甚至是刺激的地方。我對服裝充滿熱情,也有一位開明的母親,給我無限的空間和自由,可盡情試驗各種穿搭方式。我的衣服經常來自祖母的行李箱,裡面裝滿了她的舊毛皮大衣,被我拿來搭配褶邊公主裙和派對涼鞋。

結果,我的穿搭有時非常瘋狂:我是那種會在暴風雪天撐著蕾絲陽傘的小孩,也會用毛根將頭髮纏成兩根水平的辮子,就像長襪皮皮(Pippi Longstocking)一樣(可不是為了萬聖節的裝扮喔,只是普通的上學日)。我不在乎看起來有多荒唐—我只知道自己當下的感受:我感到非常美好,那些妝扮讓我神采飛揚。

後來,在紐約時尚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FIT)求學時,我跨入了另一個世界,與酷愛時尚的天才們一起學習。他們著迷於利用服裝來「操縱現實」,出門在外總是獨領風騷。我被他們的勇敢啟發,也開啟各種試驗。那幾年,我毫無保留地揮灑著創造力。雖然我無力負擔夢想的穿著,但仍設法在有限的學生預算下—以平價的Payless 鞋子、Zara 的牛仔褲和救世軍(Salvation Army)慈善二手店的夾克—穿出名模凱特.摩絲(Kate Moss)的風格。這些摸索讓我收穫了堪比課堂的知識,包括材質、比例,以及自我表達的藝術。

即便如此,我仍記得有一次在拍攝現場被趕回家換衣服的經歷。當時我剛踏入職場,身為自由接案的造型助理,我盡可能地累積經驗、向眾多前輩們學習。即使我只是個「助理的助理的助理」,能夠參與其中還是讓我興奮無比,熱情畢露—於是我穿上緊身的Trash and Vaudeville 牌仿皮褲和毛茸茸的布偶風外套,踩著沉重的厚度涼鞋。當我抵達工作地點,首席造型師只掃了我一眼便說:「回家換衣服。」她的語氣並不友善,然而言之有理,牛仔褲和T 恤,其實才更適合一整天要上上下下搬運服裝袋的工作。但我很幸運,因為自由奔放的時尚成長背景,讓我擁有恢復自信的韌性,可繼續在未來的歲月中展現自我。這一切本可能粉碎我的信心,而我也曾聽過無數人因為類似的批評而深受打擊。

但我們會帶你終結這種情況。

在本書中,你將學會清除那些社會文化從小植入我們心中的負面情緒和批評。我們總是被告知不夠瘦、不夠酷、不夠年輕,因此沒有資格穿自己想穿的衣服。我們被灌輸「顯瘦」的衣服才是最好看的選擇;甚至還有許多過時的規則,比如不能在勞動節(Labor Day)後穿白色服裝。我想提供你重新審視這些觀念的訣竅,並請你根據最真實的自我表達需求,決定是否繼續遵守或打破它們。你將學會重新想像你的衣櫃—它應是一個僅屬於你的主權空間,讓你感到強大而美麗,且能夠自由地玩樂、夢想和創造。

花時間去傾聽、回應那些讓你對衣著失去熱情的內在聲音—以全新的視野審視它們,並有意識地下定決心驅逐那些批判性的老聲音—你的精神狀態將耳目一新,開啟改頭換面的可能性。這同時也是「為自己而穿」的開始。

接下來,我們會採取一些策略。我會教導你自創的「AB 衣櫃精選系統」和「三詞法則」。這幾年,我為了幫助客戶確切理解他們的衣櫃,開發了這兩個方法,帶領他們辨識、表達並發展出個人風格。我們很少把穿在身上的服裝視為一個整體,因此我設計了這些方法,目的是協助你整合風格,創造出讓你感到愉快的衣櫃系統,並孕育出你期望向外界展現的形象,既能取悅心靈,又能反映最真實的自我。

每當我看到客戶學會它且在生活中陶冶出這樣的熱情並進而發生可觀的轉變時,都深感驚喜。我們將探討合身的穿搭與比例、學會如何自行掌握基本款,以及如何運用新的時尚意識再次購物。你將觸發自己的直覺,並懂得如何將之具現化。

時尚經常被認為是淺薄或無關緊要的,但我要向你展示如何運用時尚作為探索真實自我與自我照顧的工具—一種幫助你更了解自己、找到所愛並享受它的生活實踐方式。這些工具不僅會改造你的衣櫃,甚至能逐步改變你的人生。

我有幸見證了無數個客戶歷經這樣的蛻變。有些客戶在討論初期,曾表示他們憎恨衣櫃裡的一切,甚至想付之一炬;但在諮詢過程中,不僅重新發現裡面有一些很棒的衣服,還意識到自己獨特的風格,簡直不可思議。我也總會不時想起那位養育著三個孫輩的奶奶,雖然一整天忙於照顧孩子,卻還是希望自己能夠看起來亮麗得體。後來我們找到一條能舒適地坐下、彎腰的好看褲子,並以樂福鞋代替運動鞋以提升造型感。這不僅改變了她對衣櫃的感覺,也讓她對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有時,衣櫃的全面改造甚至能開啟職業生涯的新篇章。

當你愛上自己的穿著和它們帶來的感受時,你會變得更加自信。一旦言行舉止中流露滿滿的信心,你眼中的世界也會更加友善,同時也正因如此,許多機會將為你敞開。而每次看到這一切發生,我都驚嘆不已。請讓穿著打扮不再只是每天的例行公事,而是成為我們能夠雀躍享受、樂於投入的愉悅時光。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