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勇氣
抗議種族歧視的黑人力量
一九六○年二月十三日,由約翰?路易斯(John Lewis)、安琪拉?巴特勒(Angela Butler)與黛安?奈許(Diane Nash)帶頭的一群黑人學生,魚貫走進位於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市區的幾間商店,在只准白人用餐的小餐館裡找位子坐下。這是納許維爾市首次出現反對種族隔離的「靜坐抗議」。
「這群學生穿得就像要上教堂那麼正式。」約翰?路易斯說,如今他是喬治亞州的資深國會議員。在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台探討美國民權運動的紀錄片《放眼成果》(Eyes on the Prize)訪問時,他這麼說道。「因為店家不肯為我們服務,於是我們就坐在餐廳裡念書、寫功課,直到店經理下令關閉餐館,停止營業。」
「這是我們第一次靜坐抗議,場面其實還滿滑稽的,女服務生緊張得不得了,那天店裡摔破的餐具大概值兩千美元。」黛安?奈許說,「那畫面簡直就像卡通一樣……她太緊張了,撿起一個盤子,又不小心摔掉一個,她只好再撿,然後又掉在地上。」
這群學生全都溫和有禮,首場靜坐最終和平落幕。翌週的第二次靜坐也一樣順利結束。但到了二月二十七日第三次行動時,情勢變緊張了。許多年輕白人湧入店內開始起鬨,並且騷擾學生,有幾名靜坐的學生甚至還被人從椅子上拉下來毆打。當警察抵達現場時,他們逮捕了七十七名黑人學生,罪名是「在外遊蕩」和「妨礙治安」,但沒有任何一位白人挑釁者被抓。
這些學生後來被判妨害秩序罪成立。約翰?路易斯和其他幾名學生拒繳五十美元罰鍰,他們寧可坐一個月的牢。
此時,學生們的父母得知子女被關進監獄大為驚駭,便呼籲黑人社群支持一個新行動:抵制市中心實行種族隔離的商店。「我們不該默許這個亟須改變的制度,」學運分子里歐?禮納德說,「我們認為,假如商店全都沒人光顧,老闆會因為收入銳減,然後向市長及納許維爾的政治體制施壓,這樣自然就能改變法規和政策。」
幾週後,四月十九日的清晨,為黑人學生辯護的律師Z?亞歷山大?路比(Z. Alexander Looby)家中被扔進炸彈。這場爆炸威力極大,連位於對街大學宿舍的一百四十七片窗戶都被震碎。但路比和妻子睡在後方的臥室,奇蹟似的毫髮無傷。
這起暗殺行動激怒了黑人社群。幾名黑人領袖號召民眾走上街頭,前往市政廳示威。「聚集的人潮越來越多,我們開始遊行,學生們也從校內餐廳走出來。」C?T?維維安(C. T. Vivian)牧師說道:「我們把傑弗遜大道擠得水洩不通……路上全是中午時分出來休息的白人員工,他們從沒見過這種景象,四千人無聲地走在街上,你聽到的,就只有他們的腳步聲。這群白人員工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只能退到牆邊站著看。他們既恐懼又震驚,不知所措。但他們知道,這股意志是阻擋不了的,也是不能隨便唬弄或輕視的。」
維維安牧師和黛安?奈許站在市政廳的台階上,在越聚越多的群眾面前,當面質問市長班?韋斯特。奈許問道:「韋斯特市長,你覺得只因為一個人的種族或膚色就歧視他,是錯的吧?」韋斯特也認為這樣不對。
奈許接著繼續問:「那麼餐廳是否該取消種族隔離?」
「是的。」韋斯特市長只得鬆口承認。
市長的回應令許多白人大為光火,但三星期後,納許維爾的餐廳紛紛取消種族隔離政策,這是有史以來,黑人和白人首次能一起用餐。用餐空間取消了種族隔離,是早期美國民權運動的重大勝利。
這份勝利是建立在勇氣之上--是一群願意面對羞辱、暴力與入獄的學生鼓起勇氣抗爭,拒絕這種不道德的對待。對這些學生來說,坐在餐廳裡是人生的關鍵時刻;而他們的努力結成了果實,也成為國家歷史上的關鍵時刻。
儘管這個故事耳熟能詳,但還有段鮮為人知的背景:這群示威學生展現的不只是勇氣,他們在上陣前還先排練過。說到此處,就得介紹另一位民權運動的重要人物:詹姆斯?勞森(James Lawson)。
勞森是衛理公會的牧師,曾遠赴印度向甘地的門徒學習非暴力抗爭的技巧。他搬到納許維爾後,便開始培訓人才,其中有不少人日後成為美國民權運動的領袖,包括路易斯和黛安?奈許等人。
勞森堅信抗爭需要做足準備,他曾說:「當你帶領二十五人上街示威時,總不能讓大家各做各的。他們得遵守相同的紀律。對我來說,這就是關鍵所在。非暴力抗爭之所以常常失敗,就是因為人們忽略了嚴格紀律和訓練的必要。」
勞森開設工作坊,為抗議者提供訓練。歷史學者泰勒?布蘭奇(Taylor Branch)寫道:「他告訴群眾,遇到突發狀況時該如何因應;該怎麼避免觸犯『遊蕩罪』;如何有秩序地分批走進/走出餐廳;如何在友人離開座位上廁所時快速補位;甚至還教大家穿著打扮:女生穿絲襪和高跟鞋,男生要穿西裝外套與打領帶。」
但勞森不光是提供建議,他還堅持學生要進行角色扮演練習。他仿照餐館搭建了模擬場景,請學生坐在椅子上。然後派幾位白人「臨演」走近這群學生,先盯著他們瞧,後來越靠越近,對他們大聲謾罵,把菸灰彈在學生的頭髮上,把學生推倒在地,甚至拉扯他們的衣服。
這些模擬攻擊雖然粗暴,卻非常重要。勞森想先幫學生在內心打預防針,讓他們訓練出一種反射動作,能壓抑本能中的戰(反擊)或逃的衝動。所以當約翰?路易斯和同伴真正坐在餐廳時,大家都準備好了,他們守紀律、有禮貌、沉著鎮定。他們當然還是會害怕,但他們已經學會克制恐懼。誠如馬克?吐溫所言:「勇氣並非無懼,而是能對抗恐懼,戰勝恐懼。」
抗議種族歧視的黑人力量
一九六○年二月十三日,由約翰?路易斯(John Lewis)、安琪拉?巴特勒(Angela Butler)與黛安?奈許(Diane Nash)帶頭的一群黑人學生,魚貫走進位於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市區的幾間商店,在只准白人用餐的小餐館裡找位子坐下。這是納許維爾市首次出現反對種族隔離的「靜坐抗議」。
「這群學生穿得就像要上教堂那麼正式。」約翰?路易斯說,如今他是喬治亞州的資深國會議員。在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台探討美國民權運動的紀錄片《放眼成果》(Eyes on the Prize)訪問時,他這麼說道。「因為店家不肯為我們服務,於是我們就坐在餐廳裡念書、寫功課,直到店經理下令關閉餐館,停止營業。」
「這是我們第一次靜坐抗議,場面其實還滿滑稽的,女服務生緊張得不得了,那天店裡摔破的餐具大概值兩千美元。」黛安?奈許說,「那畫面簡直就像卡通一樣……她太緊張了,撿起一個盤子,又不小心摔掉一個,她只好再撿,然後又掉在地上。」
這群學生全都溫和有禮,首場靜坐最終和平落幕。翌週的第二次靜坐也一樣順利結束。但到了二月二十七日第三次行動時,情勢變緊張了。許多年輕白人湧入店內開始起鬨,並且騷擾學生,有幾名靜坐的學生甚至還被人從椅子上拉下來毆打。當警察抵達現場時,他們逮捕了七十七名黑人學生,罪名是「在外遊蕩」和「妨礙治安」,但沒有任何一位白人挑釁者被抓。
這些學生後來被判妨害秩序罪成立。約翰?路易斯和其他幾名學生拒繳五十美元罰鍰,他們寧可坐一個月的牢。
此時,學生們的父母得知子女被關進監獄大為驚駭,便呼籲黑人社群支持一個新行動:抵制市中心實行種族隔離的商店。「我們不該默許這個亟須改變的制度,」學運分子里歐?禮納德說,「我們認為,假如商店全都沒人光顧,老闆會因為收入銳減,然後向市長及納許維爾的政治體制施壓,這樣自然就能改變法規和政策。」
幾週後,四月十九日的清晨,為黑人學生辯護的律師Z?亞歷山大?路比(Z. Alexander Looby)家中被扔進炸彈。這場爆炸威力極大,連位於對街大學宿舍的一百四十七片窗戶都被震碎。但路比和妻子睡在後方的臥室,奇蹟似的毫髮無傷。
這起暗殺行動激怒了黑人社群。幾名黑人領袖號召民眾走上街頭,前往市政廳示威。「聚集的人潮越來越多,我們開始遊行,學生們也從校內餐廳走出來。」C?T?維維安(C. T. Vivian)牧師說道:「我們把傑弗遜大道擠得水洩不通……路上全是中午時分出來休息的白人員工,他們從沒見過這種景象,四千人無聲地走在街上,你聽到的,就只有他們的腳步聲。這群白人員工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只能退到牆邊站著看。他們既恐懼又震驚,不知所措。但他們知道,這股意志是阻擋不了的,也是不能隨便唬弄或輕視的。」
維維安牧師和黛安?奈許站在市政廳的台階上,在越聚越多的群眾面前,當面質問市長班?韋斯特。奈許問道:「韋斯特市長,你覺得只因為一個人的種族或膚色就歧視他,是錯的吧?」韋斯特也認為這樣不對。
奈許接著繼續問:「那麼餐廳是否該取消種族隔離?」
「是的。」韋斯特市長只得鬆口承認。
市長的回應令許多白人大為光火,但三星期後,納許維爾的餐廳紛紛取消種族隔離政策,這是有史以來,黑人和白人首次能一起用餐。用餐空間取消了種族隔離,是早期美國民權運動的重大勝利。
這份勝利是建立在勇氣之上--是一群願意面對羞辱、暴力與入獄的學生鼓起勇氣抗爭,拒絕這種不道德的對待。對這些學生來說,坐在餐廳裡是人生的關鍵時刻;而他們的努力結成了果實,也成為國家歷史上的關鍵時刻。
儘管這個故事耳熟能詳,但還有段鮮為人知的背景:這群示威學生展現的不只是勇氣,他們在上陣前還先排練過。說到此處,就得介紹另一位民權運動的重要人物:詹姆斯?勞森(James Lawson)。
勞森是衛理公會的牧師,曾遠赴印度向甘地的門徒學習非暴力抗爭的技巧。他搬到納許維爾後,便開始培訓人才,其中有不少人日後成為美國民權運動的領袖,包括路易斯和黛安?奈許等人。
勞森堅信抗爭需要做足準備,他曾說:「當你帶領二十五人上街示威時,總不能讓大家各做各的。他們得遵守相同的紀律。對我來說,這就是關鍵所在。非暴力抗爭之所以常常失敗,就是因為人們忽略了嚴格紀律和訓練的必要。」
勞森開設工作坊,為抗議者提供訓練。歷史學者泰勒?布蘭奇(Taylor Branch)寫道:「他告訴群眾,遇到突發狀況時該如何因應;該怎麼避免觸犯『遊蕩罪』;如何有秩序地分批走進/走出餐廳;如何在友人離開座位上廁所時快速補位;甚至還教大家穿著打扮:女生穿絲襪和高跟鞋,男生要穿西裝外套與打領帶。」
但勞森不光是提供建議,他還堅持學生要進行角色扮演練習。他仿照餐館搭建了模擬場景,請學生坐在椅子上。然後派幾位白人「臨演」走近這群學生,先盯著他們瞧,後來越靠越近,對他們大聲謾罵,把菸灰彈在學生的頭髮上,把學生推倒在地,甚至拉扯他們的衣服。
這些模擬攻擊雖然粗暴,卻非常重要。勞森想先幫學生在內心打預防針,讓他們訓練出一種反射動作,能壓抑本能中的戰(反擊)或逃的衝動。所以當約翰?路易斯和同伴真正坐在餐廳時,大家都準備好了,他們守紀律、有禮貌、沉著鎮定。他們當然還是會害怕,但他們已經學會克制恐懼。誠如馬克?吐溫所言:「勇氣並非無懼,而是能對抗恐懼,戰勝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