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你有圓禿的風險嗎?
圓禿(Alopecia Areata, AA)是一種自體免疫性落髮,與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有關。許多人不知道,圓禿與遺傳基因有關,但不同於雄性禿,它並非由單一基因決定,而是涉及多個免疫調控相關基因,影響免疫系統是否容易攻擊毛囊。然而,基因只決定風險,環境因素才是誘發關鍵。
一、遺傳基因與圓禿的關聯
1. 家族病史:若家族中有人罹患圓禿,你的風險會較一般人高。
2. 免疫基因變異:與HLA-DQ、CTLA4、IL2RA等基因有關,這些基因影響免疫系統的辨識能力,使某些人更容易產生免疫攻擊。
3. 過敏體質:患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濕疹)、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疾病的人,較容易合併圓禿,可能因免疫系統較敏感,容易產生過度反應。
★ 小提醒
如果對於自身是否有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傾向,可以考慮進行免疫基因檢測。這類檢測可分析與免疫調控相關的基因變異,例如HLA、CTLA4、IL2RA,幫助評估你是否有較高的免疫敏感性或自體免疫疾病風險。透過檢測結果,可以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免疫系統傾向,並據此調整生活習慣,避免不必要的免疫過度激活,降低潛在發病風險。
‧‧‧ ‧‧‧ ‧‧‧
二、後天環境因素:影響發病的關鍵
即使有遺傳傾向,發病仍受到環境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可能誘發或加重圓禿。
1. 免疫系統異常與發炎反應
(1)感染與流感影響
• 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流感、COVID-19、腸胃炎)可能促使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導致圓禿發生。
• 有些人感染後,免疫系統在恢復過程中失衡,錯誤攻擊毛囊,導致感染後圓禿。
• 疫苗接種可能短暫刺激免疫系統,部分人可能在免疫反應活躍期間出現落髮,但這種情況通常是暫時性的。
(2)過敏反應
• 過敏性疾病與圓禿有關,可能因免疫系統過度活躍,使身體更容易攻擊自身組織。
• 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通常較敏感,對外界刺激反應較強。
(3)腸道健康與免疫調控
• 腸道菌相失衡(腸漏症)可能導致慢性發炎,使免疫系統更容易錯誤攻擊毛囊。
• 食物過敏或不耐受(如乳製品或麩質敏感)可能引發慢性發炎,影響免疫調節。
2. 內分泌變化
(1)甲狀腺功能異常(如橋本氏甲狀腺炎)影響免疫調節,增加圓禿風險。
(2)懷孕或產後荷爾蒙變化,可能影響免疫平衡,使易感基因個體更容易發病。
3. 化學物質暴露與毒性影響
(1)染髮、燙髮藥劑:長期接觸染燙化學物質,可能影響毛囊微環境,使免疫系統更容易發生異常。
(2)藥物影響:部分抗憂鬱藥、免疫調節藥物、類固醇、化療藥物,可能改變免疫平衡,增加發病風險。
(3)毒品與重金屬暴露:如鉛、汞、鎘等等可能導致慢性發炎,使免疫功能受損,間接影響毛髮生長。
4. 生活型態與壓力影響
(1)習慣性長期熬夜:睡眠剝奪影響自律神經與免疫功能,可能導致免疫系統過度活躍。
(2)睡眠品質低落:即使睡眠時間足夠,若深層睡眠不足,仍可能影響細胞修復與免疫調節,增加發炎風險。
(3)長期壓力與焦慮:慢性壓力增加皮質醇分泌,影響免疫系統與毛囊健康。
(4)憂鬱、情緒低落:憂鬱狀態可能改變神經免疫調節,影響發炎與免疫反應,成為潛在誘發因素。
5. 疲勞與疼痛影響
(1)長期疲勞,影響粒線體功能,使免疫系統更容易受到影響。
(2)慢性疼痛(如肌筋膜疼痛、偏頭痛)可能與發炎狀態相關,影響整體免疫調控。
(3)專注力下降,可能是長期壓力、睡眠不足或神經發炎的徵兆,這些狀況也與免疫系統的失衡有關。
6. 季節變化與免疫調整
(1)天氣轉變:影響免疫節律,部分人可能在季節交替時更容易出現圓禿復發。
(2)日照減少(如秋冬季):影響維生素D生成,而維生素D對免疫調節至關重要,缺乏時可能增加自體免疫風險。
‧‧‧ ‧‧‧ ‧‧‧
三、圓禿風險的核心概念
1. 遺傳基因決定風險,環境因素決定是否發病。
2. 免疫系統異常的觸發點,可能來自壓力、感染(如流感)、內分泌變化、營養缺乏、腸道健康問題或化學物質暴露。
3. 即使有遺傳傾向,後天環境管理仍然可以影響發病機率。
以上內容節錄自《圓禿不只是掉髮 更是免疫失衡的警訊》陳郁喬◎著.白象文化出版
圓禿(Alopecia Areata, AA)是一種自體免疫性落髮,與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有關。許多人不知道,圓禿與遺傳基因有關,但不同於雄性禿,它並非由單一基因決定,而是涉及多個免疫調控相關基因,影響免疫系統是否容易攻擊毛囊。然而,基因只決定風險,環境因素才是誘發關鍵。
一、遺傳基因與圓禿的關聯
1. 家族病史:若家族中有人罹患圓禿,你的風險會較一般人高。
2. 免疫基因變異:與HLA-DQ、CTLA4、IL2RA等基因有關,這些基因影響免疫系統的辨識能力,使某些人更容易產生免疫攻擊。
3. 過敏體質:患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濕疹)、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疾病的人,較容易合併圓禿,可能因免疫系統較敏感,容易產生過度反應。
★ 小提醒
如果對於自身是否有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傾向,可以考慮進行免疫基因檢測。這類檢測可分析與免疫調控相關的基因變異,例如HLA、CTLA4、IL2RA,幫助評估你是否有較高的免疫敏感性或自體免疫疾病風險。透過檢測結果,可以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免疫系統傾向,並據此調整生活習慣,避免不必要的免疫過度激活,降低潛在發病風險。
‧‧‧ ‧‧‧ ‧‧‧
二、後天環境因素:影響發病的關鍵
即使有遺傳傾向,發病仍受到環境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可能誘發或加重圓禿。
1. 免疫系統異常與發炎反應
(1)感染與流感影響
• 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流感、COVID-19、腸胃炎)可能促使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導致圓禿發生。
• 有些人感染後,免疫系統在恢復過程中失衡,錯誤攻擊毛囊,導致感染後圓禿。
• 疫苗接種可能短暫刺激免疫系統,部分人可能在免疫反應活躍期間出現落髮,但這種情況通常是暫時性的。
(2)過敏反應
• 過敏性疾病與圓禿有關,可能因免疫系統過度活躍,使身體更容易攻擊自身組織。
• 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通常較敏感,對外界刺激反應較強。
(3)腸道健康與免疫調控
• 腸道菌相失衡(腸漏症)可能導致慢性發炎,使免疫系統更容易錯誤攻擊毛囊。
• 食物過敏或不耐受(如乳製品或麩質敏感)可能引發慢性發炎,影響免疫調節。
2. 內分泌變化
(1)甲狀腺功能異常(如橋本氏甲狀腺炎)影響免疫調節,增加圓禿風險。
(2)懷孕或產後荷爾蒙變化,可能影響免疫平衡,使易感基因個體更容易發病。
3. 化學物質暴露與毒性影響
(1)染髮、燙髮藥劑:長期接觸染燙化學物質,可能影響毛囊微環境,使免疫系統更容易發生異常。
(2)藥物影響:部分抗憂鬱藥、免疫調節藥物、類固醇、化療藥物,可能改變免疫平衡,增加發病風險。
(3)毒品與重金屬暴露:如鉛、汞、鎘等等可能導致慢性發炎,使免疫功能受損,間接影響毛髮生長。
4. 生活型態與壓力影響
(1)習慣性長期熬夜:睡眠剝奪影響自律神經與免疫功能,可能導致免疫系統過度活躍。
(2)睡眠品質低落:即使睡眠時間足夠,若深層睡眠不足,仍可能影響細胞修復與免疫調節,增加發炎風險。
(3)長期壓力與焦慮:慢性壓力增加皮質醇分泌,影響免疫系統與毛囊健康。
(4)憂鬱、情緒低落:憂鬱狀態可能改變神經免疫調節,影響發炎與免疫反應,成為潛在誘發因素。
5. 疲勞與疼痛影響
(1)長期疲勞,影響粒線體功能,使免疫系統更容易受到影響。
(2)慢性疼痛(如肌筋膜疼痛、偏頭痛)可能與發炎狀態相關,影響整體免疫調控。
(3)專注力下降,可能是長期壓力、睡眠不足或神經發炎的徵兆,這些狀況也與免疫系統的失衡有關。
6. 季節變化與免疫調整
(1)天氣轉變:影響免疫節律,部分人可能在季節交替時更容易出現圓禿復發。
(2)日照減少(如秋冬季):影響維生素D生成,而維生素D對免疫調節至關重要,缺乏時可能增加自體免疫風險。
‧‧‧ ‧‧‧ ‧‧‧
三、圓禿風險的核心概念
1. 遺傳基因決定風險,環境因素決定是否發病。
2. 免疫系統異常的觸發點,可能來自壓力、感染(如流感)、內分泌變化、營養缺乏、腸道健康問題或化學物質暴露。
3. 即使有遺傳傾向,後天環境管理仍然可以影響發病機率。
以上內容節錄自《圓禿不只是掉髮 更是免疫失衡的警訊》陳郁喬◎著.白象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