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拾光之城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精彩試閱一:
開場白
從街角走進心裡 探索桃園的六種路徑
你對桃園的印象,是否經常只來自窗口的一瞥?
清晨,飛機劃過雲層。從高空俯瞰,田野與工業區靜靜排列,城市像一幅尚未清晰顯影的照片;中午,火車駛過市鎮與稻田。窗外掠過鐵皮屋、聲音被擋在車廂之外,只剩景色緩緩流動;夜晚,車燈延展,照亮遠方住宅與山邊廟宇。桃園,就這樣在車窗之外閃現、遠去,是一道熟悉卻難以停留的風景。桃園,是一座你經常經過,卻容易錯過的城市。
飛機在此降落,卻迅速轉往他處;高鐵與國道穿城而過,旅人馬不停蹄。它像是一段被快轉的路程,總在視野中掠過又退場。對多數人而言,桃園是起點或中繼站,卻很少是目的地。但其實,桃園值得你停下腳步。這裡有百年時光留下的痕跡,清代的寺廟靜立街角,日式宿舍隱於巷弄,眷村老屋的一磚一瓦則被保留下來,成為記憶的座標。
在這座城市裡,閩南、客家、原住民與新住民的生活交織並行。每一種語言、每一道風味、每一場節慶,都是桃園的日常,也讓它的面貌不斷變化、重組。只要肯稍作停留,你會發現:這裡不是匆匆一瞥的過渡地,而是一座有故事、有溫度,也有文化底蘊的城市。

「在地人」同行看見真實的桃園
桃園,是一座層疊著時間與族群記憶的城市。從清代寺廟、日治建築,到現代都市風景,處處可見文化的交會與延續。這本書以桃園的多元特質為出發點,設計了六條主題路徑。它不只是導覽地圖,更是一趟趟親身踏查的邀請。
第一條路線:老城時光。從老城展開,在桃園與中壢的舊街區緩緩行走,市場攤販的呼喚、騎樓下的閒談、牆面上的斑駁痕跡,共同拼貼出城市的記憶樣貌。
第二條路線:木藝小鎮。轉往大溪,沿著木藝工坊與歷史老屋漫步前行,觸摸工匠留下的刻痕與溫度,一座百年小鎮的風華,在巷弄間靜靜流轉。
第三條路線:當代桃園。桃園不只有歷史,也有奔騰向前的節奏。前往青埔,高鐵、百貨與設計商圈交織出新興生活的輪廓,一種屬於桃園的當代美學正悄然成形。
第四條路線:眷村鐵三角。帶領讀者回到記憶現場——眷村。桃園的眷村密度是全臺數一數二,而馬祖新村、太武新村與憲光二村構成的「眷村鐵三角」,不僅保留了建築空間,更承載著跨族群的遷徙故事,以及家常菜裡的集體記憶。
第五條路線:文學地景。從桃園文學館出發,再前往鍾肇政文學園區,沿著故事與詩句的足跡,讀懂這片土地如何孕育出豐富的語言風景與動人的人物身影。
第六條路線:常民信仰文化。造訪土地公文化館與八塊厝民俗藝術村,透過香火、儀式與工藝,看見地方信仰如何安頓人心,也體會宗教在日常生活之中,所扮演的連結角色。

腳步帶路,畫出屬於你的桃園地圖
除了六條主題路線,書中另設有「延伸視角」單元,為旅程增添更多層次與可能。
每一條路線都由「在地人」陪伴同行,他們不僅導覽館舍與地景,更分享記憶與日常經驗,帶你看見桃園的真實樣貌。你可以循著這六條主題路線探索桃園,也能依興趣自在搭配館所與地景,畫出屬於自己的城市地圖。
讓我們從這一頁出發,走進令人驚豔的桃園。

精彩試閱二:
大溪大禧

從街頭到線上,從傳統儀式到創新表現,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攜手在地居民、社頭、工藝師與設計師,共同策劃跨界慶典「大溪大禧」。這場融合設計、展覽與表演藝術的盛會,不僅展現大溪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信仰故事,更是大溪人透過自己的聲音,讓世界看見這座小鎮的獨特魅力。

在「大溪大禧」的慶典文化中,蘊含參與、學習、體驗及復振的精神,讓慶典人文、生活與產業再現。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為保存、傳承以及推廣信仰文化,以博物館方法建立節慶品牌定位,以「大溪」及「大禧」兩個諧音詞帶出節慶場所及神明生日,定義一場神與人共榮的沉浸式城市祭典,強調慶典文化在生活中的延續再現,將觀光融入慶典、深化地方交流,以大溪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的百年記憶打造節慶永續品牌。

守護傳統創造連結
六廿四遶境文化新篇章

當天空湛藍透亮,初夏的薰風拂過屋瓦,大溪人便知道,小鎮一年一度的盛典即將登場。
老街盡頭,百年普濟堂靜靜佇立。正殿中央,關聖帝君赤面金袍,雙目炯炯,見證了這座城鎮的興衰更迭。從清代的繁華、日治的變遷到戰後復甦,普濟堂不只是信仰中心,也是大溪歷史的縮影。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關聖帝君聖誕,簡稱「六廿四」。這一天,來自各行業、各個街坊的三十一個社頭齊聚,組成藝陣隊伍遶境,為神明祝壽。為期兩天的慶典,對大溪人來說,像是第二個新年,男女老少總動員,為的就是齊心協力完成這場屬於大溪人的集體儀式。
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八日,「六廿四」前夕,「大溪大禧」熱烈開場,熱鬧自廟埕蔓延至老街,信仰結合設計交織綻放。
普濟堂前人潮聚集,隨著鑼鼓響起,踩街遊行隊伍緩緩出發。神將揹偶、舞旗隊、神龍隊並肩而行,西樂隊、公賞旗隊、女童宮燈隊緊隨其後,復古隊伍與現代創意交錯,勾勒出屬於這座城的記憶。
而最吸睛的瞬間,莫過於搖滾樂團與大溪同義社北管樂團的跨界合作,當傳統鑼鼓遇上搖滾節奏,街頭頓時化身音樂舞台,火花四射。活動更鼓勵民眾換上民國六、七〇年代復古服飾,與老照片裝置藝術互相輝映,讓踩街成為一場時光旅行。
七月十二、十三日晚間,《想阮少年時》在普濟堂廟埕登場,專業劇團與在地居民攜手演出,將跨越三代的大溪人故事搬上舞台。那不僅是戲,更是情感的迴盪。而紀錄片《我的將軍我驕傲》則在銀幕上重現大溪將軍組裝的榮耀瞬間,讓觀眾看見一座城市如何因信仰而凝聚。
七月十七、十八日(農曆六廿三、六廿四),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整座大溪徹夜不眠。煙火、鑼鼓、神將、燈火,交織成一幅壯麗畫面,也為這一年的「大溪大禧」畫上完美句點。
這場六廿四走過去的,不只是神明的腳程,更是大溪人一年一次,回望自身與土地的時刻。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