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換框思維力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前言/什麼是換框思維力

同樣的一句話「你怎麼還沒完成?」,若你的框架是「老闆在關心我」,你會覺得他在提醒你,或者詢問你是否需要協助。若你的框架是「老闆不信任我」,你會覺得他在質疑你,而這可能會啟動你的防禦機制。

框架就像是一副無形的眼鏡,決定你看見的東西與詮釋的角度,並以你幾乎感覺不到的速度與威力,影響著你大大小小的反應與決策。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週末開車出門時,最痛苦的莫過於找停車位。試想當你好不容易在繞了三圈後看到空位,正準備倒車停入的時候,一輛車突然從側邊切入、停妥停穩,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X,趕著去投胎嗎?」

我來拆解一下這種直覺冒出來的咒念背後隱含的底層框架:

o你的行為:咒罵、朝他按兩聲喇叭(必須讓他知道你的不高興)。
o你的感受:憤怒、焦躁、煩悶。
o你的觀點:先來後到是公平的,先看到等於先擁有權利;所有人都應該遵守規矩。
o你的需求:被尊重。

在你心中,這個世界的運作就應該是如此,這不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嗎?你是那麼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樣的期待值沒有什麼可挑剔的。

現在,變因來了,若對方急急忙忙地小跑步到你的車窗前說:「不好意思,我的老婆快要生了,我得衝去找她!」我相信很多人會瞬間消氣……幾秒鐘之前,這個插隊停車的傢伙還是個沒家教、沒禮貌的爛人,現在突然變成一個被愛心泡泡所包圍、開心或擔心到不知所措的新手父親。

你底層框架可能出現的變化是:

o你的需求:被告知。
o你的觀點:車位誠可貴,生命價更高!有些事情比公平更重要,需求是有等級差別的。
o你的感受:同理、釋懷(原來他不是衝著你來的)。
o你的行為:馬上說「沒關係,你快去」,甚至加上一句:「恭喜你啊!」然後不帶任何負面情緒地繼續找下一個車位。

這就是底層框架能夠影響我們的程度。壞消息是,框架能夠迅雷不及掩耳地影響我們;好消息是,我們也能迅雷不及掩耳地轉換框架。

火星爺爺是一位演講家,致力於創新思維與說故事的培訓,他八個月大的時候得了小兒麻痺,七歲前不會走路。我看完他的TED演講「別只看『沒有』,向你的困境借東西」之後感動到不行,他真是個貨真價實的換框實踐者。

他說:「我雖然沒有你方便,可是你的天使沒有我這麼多。」他的行李總是有人幫他拿,下雨總是有人幫他撐傘,甚至有一次他要搭小飛機,他看著那幾階台階,心想他完全上不去,然後,突然間有一個大哥在他面前蹲下來說:「趴上來,我揹你!」他說他的天使多到我們難以想像!

他說,他雖然沒有我們方便,但他橫渡日月潭兩次,經常出國自助旅行,拍過微電影,還演過周華健的〈有故事的人〉的MV,你去KTV點這首歌,會看見他出現十五秒!

他說,想跟別人不一樣,要懂得跟「沒有」借東西。「沒有」不是限制,「沒有」是一份禮物。他說:「我沒有你方便的這件事情,完全阻止不了我豐盛。」

他也說:「如果你繼承了一個果園,恭喜你,你馬上有現成的水果可以吃。但如果你繼承的是個荒地,我也要恭喜你,因為你可能會擁有讓荒地長出果實的能力。」

他除了坦然面對自己的小兒麻痺,還很有幽默感,而且他懂得以自己的不一樣,為自己創造不一樣的際遇,我真心欽佩他的人生態度與智慧。

我整個人生都被變動與挑戰所圍繞,以前曾以為是偶然,但後來覺得是我的「不怕麻煩性格」所造成的必然,因為我對於解鎖一件又一件沒做過的事情和難關上癮,好勝心與好奇心促使我一直東撞撞西碰碰,試圖在有限資源之中變出把戲來,而「轉念」就是我屢試不爽的那一個把戲。現在回想起來,已經難以追溯「轉念」之於我的人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存在,但我扎扎實實地依賴著這項能力,創造出我的過去與現在,而我相信隨著轉念功力的提升,也會持續正面影響我的未來。

我在很多場合分享過轉念的神奇之處,但許多人還是難以掌握,所以我想在此詳細說明我對轉念的理解與體會。我認為換框是一項實務工具,有助我們轉念。我的定義是:「換框力是能夠基於目的與情境,更有意識地選擇較有效的想法與做法的思考彈性與靈活度,是一項動態調整過程,而非一次性的解方。」用更直白的一句話來解釋:「換框就是擁有將糟糕事情變得沒那麼糟糕的魔法。」

換框,是基於目的與情境,有意識地改變我們對一個事件、情境或行為的詮釋框架,進而改變我們的感受與行為反應,使我們的認知系統有機會儲存不同的經驗值。首先說明所謂的「目的」,事實上,如果你沒有一定要創造或完成什麼,你的確可以不用改變。你會為了一個路人甲改變想法或做法嗎?不可能。你會糾結,通常是因為你必須或想要跟某個人或某群人共同做到一些事。讓目的成為你的導航指標,有時錯過了該轉彎的路口也沒關係,導航系統仍會依據你要前往的地方,再找出另一條路。當目的足夠清晰,辦法總比困難多。

再來說明所謂的「情境」,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對於自己能夠理智地「對事不對人」感到自豪。將事實、數字、手上的資源攤出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內心的小劇場就留給自己夜深人靜的時刻。我這樣要求自己,當然也會這樣期待別人,所以我對於總是將情緒放進對話中的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不耐煩。但是,人不可能沒有感受,當我開始當教練後,看到那些身經百戰的人像我過去一樣驕傲地說:「我不是不跟你分享,但我真的沒感覺。」或是疑惑地問:「不帶情緒不是一種專業的展現嗎?我這樣想是錯的嗎?」我就會感到一絲絲難過,過去我或我們也許因為做了這樣的選擇而得到很多,但其實也錯過很多。漠視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將不再敏感,也很有可能因此不夠在乎他人的感受,進而拉開與他人之間的距離。所以,要有意識地看著你眼前這個人:他或她此時的狀態如何?你是否真正清楚對方要表達什麼?

我認為,比起沉浸於深度思考與剖析,動態實踐更為重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行動來理解與調整,逐步發現轉念原來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就會更願意相信改變是有可能的。人生的黑白與彩色,其實就是一念之間的選擇。


想要學會換框,以下是關鍵的五個步驟:

一、承認框架存在。
二、看懂框架。
三、願意重新詮釋。
四、做出選擇。
五、做出行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