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向心力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作者序

讓團隊拚起來的向心力魔法

相較於我寫的前兩本書,都是跟編輯討論好主題才開始撰寫,但這本書卻是我醞釀了很多年想寫的主題,用現在流行的語言來說,寫這本書真的是帶著強烈的使命感。
    
這些年,我走遍各地授課,從對岸的瀋陽、重慶,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再到台灣的花蓮,累積了近 600 家海內外企業的授課經驗。只要授課對象是主管,我總會在教室裡看到許多疲憊又無助的靈魂。課前問卷上,更寫滿了他們的壓力與無力感。近年來,主管所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多,尤其是部屬橫跨多個世代,溝通與期待大不相同;再加上「人永遠補不齊」所形成的惡性循環,更讓主管承受沉重壓力,時常感到孤單與焦慮。

我在29歲那年,才剛當證券公司營業員六個月,就因為一個機會,意外走上了管理這條路。當時我從沒上過任何領導管理的課程,就這樣一頭栽進主管的角色,一當就是13年。那段心路歷程,我想,身為主管的你,一定懂。
    
有次偶然看到一句話:「當主管最難的,從來不是工作量,而是我也還在學習怎麼當一個好主管,卻沒有人會給我寬容期。」那一刻,我心裡湧上一股被深深理解的感受。即使我已經離開第一線職場快15年了,那份當主管的掙扎與孤獨,仍然記憶猶新。
    
因為不管是我們的主管,還是我們帶領的夥伴,他們都認為當我們當上主管的那一天,我們就知道怎麼當一個好主管,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被教導過,到底該怎麼當一個好主管。
    
當然,任何一本書都不可能包山包海,把當主管所需具備的所有能力一網打盡。因此在一開始,我就決定聚焦來談「向心力」這個主題。雖然這個詞聽起來有些老套,但實際在網路上能找到的資料卻非常有限。有趣的是,我想寫這個主題的起點,其實來自一堂我原本拒絕接下的課程邀約。那堂課的名稱就叫做《向心力》,企業希望我能在課堂上,對員工呼籲「要對公司有向心力」。這樣的命題,正是我想深談這個主題的原因。
    
當時,我還不瞭解向心力的相關內容,但我很確定員工的向心力是由內而外的展現,絕對不是靠外部講師台上振臂疾呼,所以拒絕了個人認為違背常理的課程邀約,但也勾起了之後持續關心與探討「向心力」這個主題。
    
於是接下來,我一邊深入研究這個主題,一邊將研究成果應用在授課中,觀察現場主管們的反應。同時,也透過課堂上的互動與討論,蒐集了許多來自第一線管理者的真實回饋,成為這本書中許多案例的素材來源。就這樣,一邊上課、一邊蒐集素材、一邊持續研究,原本抽象模糊的「向心力」概念,逐漸被我整理出一套較為完整且實用的架構。

那麼,這本書對你會有什麼幫助呢?我想從我第一份工作時,遇到的一位「魔法主管」說起。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房屋仲介擔任經紀人。當時我任職的分店,前半年業績表現總是名列區域倒數前兩名,每次開業績檢討會議,我們店都得上台喊口號,場面尷尬又無奈。沒想到短短半年後,分店的業績達成率竟奇蹟般躍升,成為全公司一百多家分店中的第三名。從此擺脫了那段被點名「上台喊口號」的日子。

這幾年我常常在回想,當年那位店長究竟施了什麼魔法,竟然能讓一家業績長期墊底的分店逆勢翻轉、脫胎換骨?

仔細回想,那半年內,分店的經紀人流動率是零,大家穩定留下來,再加上持續不間斷的訓練與實戰經驗,讓每位經紀人的專業能力迅速成長。當時,我和另外五位最要好的同事感情深厚,儘管事隔32年,我們至今仍固定相約聚餐,這樣的情誼讓許多人感到既羨慕又難以置信。

這段經驗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團隊向心力的建立,第一步就是提升人員穩定度;接著,讓夥伴願意接受挑戰、全力以赴。當這樣的良性循環啟動後,不必特別安排所謂的「當責」課程,大家自然會展現出強烈的責任感。

這就是這本書可以帶給你的好處,讓主管可以越做越輕鬆,不論是行政職的主管,還是業務單位的主管,書中都有許多具體可以操作的技巧運用,也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無數辛苦主管們。

最後要感謝這本書的編輯林開富先生,他非常包容我在寫這本書時各種任性的想法,也提供了我許多思考的方向,跟他合作很愉快。
    
期待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在領導管理的路上,找到自己最棒的領導管理魔法。

林家泰Alex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