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定成功的目標建立術
學外語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煩惱。
「如果不想兩天捕魚三天曬網,應該怎麼做呢?」
每當迎接新的一年、新學期,學外語總是會出現在希望清單上,可是想挑戰的人多,卻很少有人能心滿意足地實現。下定決心執行,中途卻意志動搖而放棄的情況,不計其數。
高調的人會跑去報補習班、聽線上課程、把稱作教材的書都買來,把能投注的能量都投入,但越是這種比任何人都還積極投入的人,通常堅持的時間就越短,彷彿熱情被澆了冰水一樣。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們試想一下,只有學外語這樣嗎?運動、減肥或第一次學某樣東西的時候,如果沒有平坦的路線圖和可實現的計畫當作後盾,那麼結果都一樣。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些事絕對不會因為你付出多少努力,而馬上就有顯而易見的成果。
如果不想虎頭蛇尾,就不能忽視設定目標和制定詳細計畫。不,是必須投入讓人覺得誇張的時間和精力。很多人想得很簡單,認為「哪有人會連自己為什麼想學都不知道就開始啊?」,但是如果只是帶著「我想說一口好英文」「我想學個第二外語」這樣籠統的目標,最後很可能會在學外語這場長期戰役中落敗。
大學時,我的綽號是「計畫女孩」,雖然大學已經離我很遠,但是「先計畫再做事」仍然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許是長期以來的習慣,現在只要任何事我不先做全盤的規劃,就會馬上覺得工作效率下降。因此,無論做任何事,我都會寫下目標和詳細計畫,畫下藍圖並訂好時間表。因為我很清楚,即使不一定能遵循所有的計畫,但是先行計畫與否,足以讓工作的長期或短期成果截然不同。這個習慣在我學外語時也幫了我很大的忙。
語言學習就像一條必須帶著堅定的心,長期遠行的路一樣。沒有比速成更危險的想法了。語言學習應該把目標放在遠處,並縝密規劃實際上要履行的計畫,而方法也必須謹慎。因為這並非一件速戰速決的事,所以與其讓自己焦躁,不如花時間冷靜審視自己的內心和意志,以及學習條件等。好,那麼讓我們來了解具體的做法吧。
1. 找到強力的理由
任何目標或計畫如果少了「為什麼」,遲早都會不了了之。相反地,如果動機明確,那麼當失去學習動力時,要重拾動力會更容易。因此,我們應該在內心深處尋找「我究竟為什麼要學?」的答案,應該思考是什麼事讓自己下定決心學這門外語,還有習得新語言後,自己最迫切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學習的原因和動機越明確、越個人,成功的機率就會越高。
我住在法國的時候,曾見過電影導演烏妮.勒孔特(Ounie Lecomte),她為韓裔出身,但剛出生就被領養,奇特的是她到了七歲,才見到領養她的法國養父母。
已經在法國藝術界嶄露頭角的她以自己領養前在育幼院的生活為背景,拍了類自傳電影《等待回家的日子》(Une vie toute neuve / A Brand New Life,二○○九),這部電影上映後,導演也回到韓國,找到自己的生母。雖然她希望能和母親有更多時間相處,但是如果沒有翻譯,她完全無法和母親溝通。
烏妮導演被很好的家庭領養,接受最好的教育,也成為眾所矚目的藝術家,在法國文化界占有一席之地。加上在韓國出生,生活了好幾年,只要她下定決心,學韓語對她來說比其他被領養的孩子或外國人更有利。相反地,烏妮導演的生母則是因為處境困難,逼不得已將女兒送養,加上年代已久,無法確定她的教育程度,現在她也已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
可是之後發生什麼事了呢?一位是法國名校出身,年約四十,身為知識分子的女兒,另一位則是一輩子在貧困中掙扎,為生活打拚,年紀七十上下的平凡韓國母親。站在客觀的角度來看,誰能更快學會對方的語言呢?
結果讓所有人跌破眼鏡。雖然烏妮導演學了一點韓語,但是中途便放棄了,年紀邁入七十,初學字母的母親卻達到能和送養的女兒以法語對話的水平。
這驚人的故事背後所隱藏的祕訣只有一個,就是無與倫比的母愛!雖然女兒見到生母,當然會覺得感激、幸福,但是卻比不上母親將自己年幼的孩子送到國外讓人領養的那份心中的痛。對母親來說,她強烈的動機就是「無論如何都想和自己的女兒溝通」,沒有任何事能阻撓她。
或許嘴上說著沒有才能、年紀太大、記憶力衰退的藉口,換個角度看就是「沒有急迫的目標」。相反地,當自己的目標急迫,人就能發揮出突破極限的力量。即使不到導演母親一樣,迫切地為了想和被領養的女兒說話,在學習外語前,大家都必須深思自己非得學這個語言的理由是什麼,而非僅只是想學而已這麼籠統的想法。
2.建立「反饋系統」
自學外語真的很了不起,比起念書本身困難,現在我學到什麼程度如果都沒有人幫忙確認,就彷彿橫貫沙漠一樣,有種茫然的感覺。
所以在設立目標時,有件事很重要,就是想出自己開始學習的動機,同時思考自我檢測學習狀況的方法。要謹記在心的是,檢測並非想到了才執行,而是制定好時間,週期性地測驗。而這份檢測不是單純看自己是否有達成目標,而是必須測驗自己,學習目標下的細項目標是否有被好好執行和往前。
這也會因終極目標為何而異,例如目標是「英語新聞聽力」,那麼定好「兩週一次或一個月一次」這樣的週期進行英語新聞聽寫,找新聞腳本或下載字幕來測驗都很有幫助。也可以寫字彙測驗,檢測之前已經背好的單字中,正確理解的單字有多少,此外,寫關於時事的知識測驗也可以。
而找模擬試題等來寫,重點則在於將測驗環境營造得跟實際考試的情況類似,而且要記得把測驗結果記錄下來,以便於和下次測驗時比較。無論選擇哪一種方法,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尺標。
如果念得很認真,可是卻不知道實力是否有進步,我想沒有比這件事更讓人無力。如果是學生,學校會定期考試,自然能夠確認學習成果的優劣,如果是自學,那麼答案就是為自己設計一套檢測系統。在學習過程中,若少了自我檢測系統,就很難消除在迷宮中徘徊而不知所措的感覺。
該用什麼方式測驗沒有定則,可以按照自己的狀況和目標,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盡情發揮創意,把這件事當作另一個有趣的過程去享受吧!這種自我診斷裝置有助於幫自己掌握和補強還不夠好的地方,也可以幫助自己免於明明目標就在不遠處,卻總覺得還很遠,最後選擇放棄的不幸結局。因此,建立專屬於自己的反饋系統,是幫助自己成功達標的最好的指南針。
3.決定優先順序
三分鐘熱度的人有個共通點,就是沒有一套屬於自己且明確的優先順序基準。如果人生泰半的模式和態度缺乏優先順序,那麼需要規律的時間,和持續不斷的長時間投資的外語學習將會變得困難。
舉例來說,如果下定決心一週至少念十小時英語,那麼無論有任何誘惑或邀約,無論懶惰蟲多麼蠢蠢欲動,都不該打破這項原則,可是優先順序不確實的人就會意志動搖。如果不想因此失敗,那麼重要的就是自己必須認知到英語學習的優先順序在其他事之前。
我從很久以前就會定期深思和記錄我人生中重要的事是什麼,一天二十四小時或一個月的時間中,我想花百分之幾的時間在什麼事情上。我所應用的方法是在紀錄片中看到白手起家的日本事業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制定計畫、分配時間而打造出成功的事業,而我從中得到了提示。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小時候每到放假就會畫一張圓形的生活計畫表呢?請試著回想看看,在大張的紙上畫一個圓,接著決定好主題後,在圓上占比分配。這個方法很簡單,但是效果滿分。
例如畫畫看「金錢、名譽、權力、知名度、宗教使命⋯⋯」中,哪一項是你在進行社會活動時想著重的部分;接著在另外一個圓畫下「家人、戀人、朋友、同事、鄰居⋯⋯」中,你想和誰花多少時間相處;還有畫下關於自我提升,你想優先執行哪個部分,並投入多少時間等,整理腦中的想法。這樣一來,當出現意外的行程或邀約時,這些就是幫助你做出無悔選擇的基準點,非常有用。
如此計畫的訣竅在於將自己人生的時間,從大的單位到小的單位(往後十年、五年、一年、一個月⋯⋯)來計畫,計畫「自己想花多少時間在什麼事情上,或想和誰一起使用這段時間」。只要嘗試過一次,你就會明白之前自己浪費多少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也能減少學外語時,心思被其他不重要的事情占據的機率。
從今天起,我們就以上述提到的標準和技巧,按部就班地制定計畫。事前準備做得越好,執行起來就會越順利,也能越節省時間和精力。因此,訂定目標和計畫的過程很重要,必須下功夫。
我再次強調,外語學習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達成的事,所以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希望大家都能記住,在語言學習這場賽跑中,烏龜比兔子還更有利。
用全身來記憶的五感記憶法
到了100天計畫中的第2階段,讓我們正式啟動吧。最先要做的事就是累積字彙。我們的目標是有效率地將日常生活常用的單字背起來,記得要背的不是高難度的單字,字彙量豐富雖好,但是那些單字之後想背多少再花時間背就好。
真正能言善道的人意外地不會使用艱難晦澀且掉書袋的用字,反而會使用比較簡單且好理解的單字,將單字適當組織後,再簡單明瞭地傳達自己的意思。這點無論說母語還是說外語都一樣。
因此在學外語初期,比起貪心地使用很多單字,應該先挑選必備的單字,也就是和自己想說的話題或有興趣的領域相關的,以及日常生活會話所需的單字,然後了解它們、背熟它們才是一個好策略。
「我所需要的單字」因人而異,所以必須先了解自己對什麼有興趣,只要主題確定,就可以利用Google 搜尋。
例如,對時尚有興趣,便搜尋「fashion vocabulary」;喜歡體育,便搜尋「sports vocabulary」。日常生活會話所需的單字也一樣在Google 搜尋「5oo most common English words」,這樣就能下載基礎英語會話必備也最常使用到的單字清單。
這種方式不只能用在英語,也可以應用在學習其他語言的時候。這是自學新語言時,相當有用的方法,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背單字的具體方法吧!
1.名詞直接看著事物來背
這個方法和一直以來坐在書桌前,把書本打開來學習的方法完全不同,所以需要一點想像力。只要是隨身物品、家具、食材、眼前所見的一切都是背誦對象,因此這是一個去看、去摸、去聞、去使用,利用五感儲存記憶的背誦法。
認真學過外語的人應該至少都有如下一兩次的經驗。也就是看書背單字的時候,那個單字怎麼樣都記不起來,可是卻在和朋友玩的時候聽過一次便印象深刻的神奇經驗,因為那和使用該單字時的環境有關。例如吃東西時,嚐起來的滋味和聞到的味道,以及那一刻朋友們的表情、聲音和對話等會一起輸入腦中,成為更強烈的記憶裝置。換句話說那並非只用一個釘子就將瞬間記憶牢牢固定在腦海裡,而是利用各種固定工具才能產生如此效果。
因此平常背單字時,刻意使用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如果想背「sofa」(沙發),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邊用手摸摸看,直接坐在上面將這個字背起來。或是刷牙或洗澡時,背下浴室裡的物品名稱,做菜或吃飯時,將廚房用品名稱背起來。雖然剛開始即使只是自己一個人也會有些尷尬和害羞,但是很快就能適應了。重要的是看到什麼、碰到什麼就直接拿起來開始記憶。
2. 動詞就直接動起來背
這個方法同利用五感背名詞一樣,以親自行動來背動詞。例如丟球時記「throw」、喝水時記「drink」、跳舞時記「dance」。
背動詞時,可以把主詞帶入人稱代名詞一起背,這樣對學文法也很有幫助。舉例來說,「丟」是「throw」,在背這個動詞時,自己丟東西就可以喊「I throw」,如果是要讓眼前的人丟,就可以喊「You throw」,如此應用。當沒有一起練習的對象,就自己用手做出丟的動作,然後在腦海裡邊想像另一個人做出動作的場景邊背。當獨自一人時,如果要背「He eats」,也就是「他吃」這個說法,那麼即使吃的人是自己,也可以在腦海中具體刻劃出旁邊有某個人在吃飯的樣子。
大家可能會想:「這樣真的有效嗎?」我可以自信地請大家期待,這種背法和在紙上邊寫邊背,效果可是有天壤之別。
當然,每次在背一個單字時,必須重複做好幾次相同的動作,以及開口「發出聲音」唸越多次越好。以語言學習來說,累積字彙量,尤其背單字時,不只要讓大腦記憶,還要以3D的方式將單字烙印在全身的細胞,我想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法了。簡單來說,如果想學語言,全身總動員是最棒的方法!
3. 背同一類的家族單字
例如邊從冰箱拿出蘋果邊背「apple」,然後再馬上打開冰箱背其他水果的名字。又或者從衣櫃拿褲子出來穿,背完「pants」之後,再一起背下同樣掛在衣櫃裡的西裝外套「blazer」或紳士帽「fedora」等其他服飾的名稱。當然,這時候也要把單字唸出聲來。最近也有很多字典可以聽音檔,因此隨時找單字邊確認發音邊跟著唸,一點也不難。
不過前面列舉的方法,可能有不好實踐的時候。當處在無法用全身來背單字的情況,或坐在書桌前念書,發現新單字想馬上背下來時,有個替代方案,活用手、眼睛、耳朵的方法。
首先背單字不要只用眼睛看,而是拿起筆寫在紙上,不要用鍵盤打字,因為完全幫不上忙。學外語還是用老派的方法,才能真的將其變成自己的知識。此時如果能唸出聲,聽到單字會更有效,不過如果在圖書館,無法發出聲音,那至少也要做出嘴型模仿。別忘記越是以3D的方式將單字輸入腦中,就越能長存於記憶中,因此我推薦在可能的範圍內,盡量運用五感和全身來背單字。
4. 背下照片或圖片內有的單字
如果照片和圖片只能擇一,我會選擇照片。其中如果是有回憶價值的照片,或親自拍攝的熟悉街景等照片,會比與自己無關,別人拍攝的作品更好。因為和自己的私人記憶或日常行程有關的圖片,會比站在觀察者的立場所拍攝的照片,更能刺激我們的感情線。
大家還記得前面我在說明小孩和成人的學習速度為什麼有差的同時,還提到如果腦中控制情感的部位如果一起移動,就可以更快吸收陌生的單字和語言系統嗎?
如果看著充滿回憶的照片,一個個背下裡面登場的單字,就能重現當初儲存在某處的情感。而且想到「那時去旅行真的好幸福」「生日派對的食物超美味」的記憶,也會成為背單字時強烈的引爆劑。而熟悉的鄰里風景照,因為也有很多和自己的日常和習慣等生活相關的回憶,對提高背單字的成效也有幫助。
用照片背單字,這個過程會反覆好幾次,每次都可以增加一點難度。例如第一次先背照片裡登場的事物名稱,也就是以名詞為重點,第二次加上形容詞,第三次則思考可以用在當下的動詞一起背。最後乾脆看圖說故事更好,但是如果還達不到這種程度,即使只加上可以一起連用的形容詞和動詞原形來背,也能大幅擴增字彙量。
例如想像有一張經常去散步的公園照,看著照片先將「長椅、路燈、樹、人、小狗、洗手間」這些單字邊唸出聲邊背,接著用形容詞和名詞組成「綠色」長椅、「高的」路燈、「美麗的」樹、「慢跑的」人、「可愛的」小狗、「公共」洗手間這些單字來背,然後再連接到動詞,將「學生走路」「年輕小姐在跑步」「小狗在玩」「兔子睡午覺」等詞組背起來。最後階段就是造句來看,例如「人們走過綠色的長椅前」「可愛的小狗在高高的路燈下睡午覺」等句子。實際上一張照片能做的事有無限多,只要大家展開想像的翅膀就能實踐。
即使住家附近找不到具有有趣單字的風景,或沒有能喚起愉快回憶的旅行照也不用擔心。雖然自己的照片更好,但不是也沒關係。只要照片裡有豐富的單字和故事,那麼在書店買的攝影集也好,有很多圖片的童話故事書也好,任一種都可以作為學習的資料。
這個方法不只我一個人使用,也是許多多語高手「增加字彙量的祕訣」中共同提到的方法。賦予平面照片或圖片中的單字生命,這個過程與單純羅列單字有著天壤之別。尤其,運用照片或圖片的方法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只要把照片、圖片存在手機裡,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輕易嘗試。
5. 背前幾個字母的結構類似的單字
也就是視覺記憶的方式,以構成單字的字母編排來背單字。將前幾個字母編排類似,意思卻完全不同的單字綁在一起背。
例如在背蘋果這個水果的英語單字「apple」時,就可以一起背拼寫為「app」開頭的單字。可以上wordreference.com輸入「app」,網頁便會列出「approach、appeal、apply、appear、appointment、appreciate、appearance、application」等單字。點擊每個單字都有詳細的資料,可以聽發音,看解釋、用法,以及各種例句,是背單字最好的資料。
神奇的是,這些單字的意思天差地遠,以這種方法記憶卻還是記得很牢。雖然我不知道確切的原因為何,但是把字首相同的單字一起背,就會發生連鎖效應,就像從綁在一起的黃花魚群中只抓一隻起來,其他魚也會一起被帶上來的感覺。
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背下意思截然不同的單字,可以輕易地拓展不同領域的字彙,此外還可以確實區別意思相近的單字,而且只要知道一個名詞,就能一次背完由該名詞派生而來的形容詞、動詞等單字。
6. 背單字時利用同義詞和相反詞增加字彙量
例如「similar」有「alike、indistinguishable、close、neear、homogeneous、interchangeable、kindred、akin、related」等,要找出這些同義詞很簡單,連上Google搜尋「similar synonym」,就可以一眼看到這些單字,而且點擊每個單字,就能知道它們正確的意思和發音。
即使正在學其他語言,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因為沒有Google找不到的資料。如果學的是英語,而且想再更深入地學習同義詞,那麼可以上thesaurus.com。這是歷史悠久的《同義詞典》(Thesaurus)網頁版,可以找到比Google搜尋結果多三至四倍的同義詞,而且還會根據意思相似的程度,以不同的顏色區分,相當好辨識。
而反義詞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例如要找「薄的、細的」的英語單字「thin」的相反詞,可以在Google搜尋「thin antonym」。這樣馬上就會搜出「thick、broad、fat、plump、overweight」等單字。同樣地,點每個單字,就可以查看發音、意思、例句,甚至同義詞等資料。
如果想獲得比在Google搜尋更豐富的資料,可以前往前面介紹的thesaurus.com。搜尋好奇的單字就會跑出「同義詞」列表,接著用滑鼠把畫面往下滑,就可以看到「相反詞」列表。
用這種方式背同義詞、相反詞,可以有效豐富字彙量,對於熟悉該語言的語感也很有幫助。
目前大家已經學到各種打下字彙基礎的訣竅,現在只差選擇適合自己的喜好和學習狀況的方式實踐。為了學好外語,可以嘗試的方式不勝枚舉。
重要的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而比這件事更重要的是,該怎麼學,才能學得更快樂。因為背東西時營造讓大腦能夠彈性轉動的環境,然後以3D的方式儲存單字很重要,所以感覺「有趣」,學習效果就會加倍。
世界上沒有人能一次就把新單字全都記住,這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因為我們的腦容量無法擴增到無上限,所以只會從輸入的資訊中挑選必要的記憶,剩下的則是不斷重複被拋棄。因此,大腦必須重複好幾次這個過程,才會接收到「原來這不是暫存數據,必須一直儲存起來」的命令,將資訊移到長期記憶區,而這就是背東西的最基本原理。希望大家能時時記住這一點,帶著從容的腳步不要急,並且給自己獎勵、稱讚自己,享受自己的字彙逐一增加的過程。
										學外語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煩惱。
「如果不想兩天捕魚三天曬網,應該怎麼做呢?」
每當迎接新的一年、新學期,學外語總是會出現在希望清單上,可是想挑戰的人多,卻很少有人能心滿意足地實現。下定決心執行,中途卻意志動搖而放棄的情況,不計其數。
高調的人會跑去報補習班、聽線上課程、把稱作教材的書都買來,把能投注的能量都投入,但越是這種比任何人都還積極投入的人,通常堅持的時間就越短,彷彿熱情被澆了冰水一樣。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們試想一下,只有學外語這樣嗎?運動、減肥或第一次學某樣東西的時候,如果沒有平坦的路線圖和可實現的計畫當作後盾,那麼結果都一樣。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些事絕對不會因為你付出多少努力,而馬上就有顯而易見的成果。
如果不想虎頭蛇尾,就不能忽視設定目標和制定詳細計畫。不,是必須投入讓人覺得誇張的時間和精力。很多人想得很簡單,認為「哪有人會連自己為什麼想學都不知道就開始啊?」,但是如果只是帶著「我想說一口好英文」「我想學個第二外語」這樣籠統的目標,最後很可能會在學外語這場長期戰役中落敗。
大學時,我的綽號是「計畫女孩」,雖然大學已經離我很遠,但是「先計畫再做事」仍然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許是長期以來的習慣,現在只要任何事我不先做全盤的規劃,就會馬上覺得工作效率下降。因此,無論做任何事,我都會寫下目標和詳細計畫,畫下藍圖並訂好時間表。因為我很清楚,即使不一定能遵循所有的計畫,但是先行計畫與否,足以讓工作的長期或短期成果截然不同。這個習慣在我學外語時也幫了我很大的忙。
語言學習就像一條必須帶著堅定的心,長期遠行的路一樣。沒有比速成更危險的想法了。語言學習應該把目標放在遠處,並縝密規劃實際上要履行的計畫,而方法也必須謹慎。因為這並非一件速戰速決的事,所以與其讓自己焦躁,不如花時間冷靜審視自己的內心和意志,以及學習條件等。好,那麼讓我們來了解具體的做法吧。
1. 找到強力的理由
任何目標或計畫如果少了「為什麼」,遲早都會不了了之。相反地,如果動機明確,那麼當失去學習動力時,要重拾動力會更容易。因此,我們應該在內心深處尋找「我究竟為什麼要學?」的答案,應該思考是什麼事讓自己下定決心學這門外語,還有習得新語言後,自己最迫切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學習的原因和動機越明確、越個人,成功的機率就會越高。
我住在法國的時候,曾見過電影導演烏妮.勒孔特(Ounie Lecomte),她為韓裔出身,但剛出生就被領養,奇特的是她到了七歲,才見到領養她的法國養父母。
已經在法國藝術界嶄露頭角的她以自己領養前在育幼院的生活為背景,拍了類自傳電影《等待回家的日子》(Une vie toute neuve / A Brand New Life,二○○九),這部電影上映後,導演也回到韓國,找到自己的生母。雖然她希望能和母親有更多時間相處,但是如果沒有翻譯,她完全無法和母親溝通。
烏妮導演被很好的家庭領養,接受最好的教育,也成為眾所矚目的藝術家,在法國文化界占有一席之地。加上在韓國出生,生活了好幾年,只要她下定決心,學韓語對她來說比其他被領養的孩子或外國人更有利。相反地,烏妮導演的生母則是因為處境困難,逼不得已將女兒送養,加上年代已久,無法確定她的教育程度,現在她也已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
可是之後發生什麼事了呢?一位是法國名校出身,年約四十,身為知識分子的女兒,另一位則是一輩子在貧困中掙扎,為生活打拚,年紀七十上下的平凡韓國母親。站在客觀的角度來看,誰能更快學會對方的語言呢?
結果讓所有人跌破眼鏡。雖然烏妮導演學了一點韓語,但是中途便放棄了,年紀邁入七十,初學字母的母親卻達到能和送養的女兒以法語對話的水平。
這驚人的故事背後所隱藏的祕訣只有一個,就是無與倫比的母愛!雖然女兒見到生母,當然會覺得感激、幸福,但是卻比不上母親將自己年幼的孩子送到國外讓人領養的那份心中的痛。對母親來說,她強烈的動機就是「無論如何都想和自己的女兒溝通」,沒有任何事能阻撓她。
或許嘴上說著沒有才能、年紀太大、記憶力衰退的藉口,換個角度看就是「沒有急迫的目標」。相反地,當自己的目標急迫,人就能發揮出突破極限的力量。即使不到導演母親一樣,迫切地為了想和被領養的女兒說話,在學習外語前,大家都必須深思自己非得學這個語言的理由是什麼,而非僅只是想學而已這麼籠統的想法。
2.建立「反饋系統」
自學外語真的很了不起,比起念書本身困難,現在我學到什麼程度如果都沒有人幫忙確認,就彷彿橫貫沙漠一樣,有種茫然的感覺。
所以在設立目標時,有件事很重要,就是想出自己開始學習的動機,同時思考自我檢測學習狀況的方法。要謹記在心的是,檢測並非想到了才執行,而是制定好時間,週期性地測驗。而這份檢測不是單純看自己是否有達成目標,而是必須測驗自己,學習目標下的細項目標是否有被好好執行和往前。
這也會因終極目標為何而異,例如目標是「英語新聞聽力」,那麼定好「兩週一次或一個月一次」這樣的週期進行英語新聞聽寫,找新聞腳本或下載字幕來測驗都很有幫助。也可以寫字彙測驗,檢測之前已經背好的單字中,正確理解的單字有多少,此外,寫關於時事的知識測驗也可以。
而找模擬試題等來寫,重點則在於將測驗環境營造得跟實際考試的情況類似,而且要記得把測驗結果記錄下來,以便於和下次測驗時比較。無論選擇哪一種方法,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尺標。
如果念得很認真,可是卻不知道實力是否有進步,我想沒有比這件事更讓人無力。如果是學生,學校會定期考試,自然能夠確認學習成果的優劣,如果是自學,那麼答案就是為自己設計一套檢測系統。在學習過程中,若少了自我檢測系統,就很難消除在迷宮中徘徊而不知所措的感覺。
該用什麼方式測驗沒有定則,可以按照自己的狀況和目標,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盡情發揮創意,把這件事當作另一個有趣的過程去享受吧!這種自我診斷裝置有助於幫自己掌握和補強還不夠好的地方,也可以幫助自己免於明明目標就在不遠處,卻總覺得還很遠,最後選擇放棄的不幸結局。因此,建立專屬於自己的反饋系統,是幫助自己成功達標的最好的指南針。
3.決定優先順序
三分鐘熱度的人有個共通點,就是沒有一套屬於自己且明確的優先順序基準。如果人生泰半的模式和態度缺乏優先順序,那麼需要規律的時間,和持續不斷的長時間投資的外語學習將會變得困難。
舉例來說,如果下定決心一週至少念十小時英語,那麼無論有任何誘惑或邀約,無論懶惰蟲多麼蠢蠢欲動,都不該打破這項原則,可是優先順序不確實的人就會意志動搖。如果不想因此失敗,那麼重要的就是自己必須認知到英語學習的優先順序在其他事之前。
我從很久以前就會定期深思和記錄我人生中重要的事是什麼,一天二十四小時或一個月的時間中,我想花百分之幾的時間在什麼事情上。我所應用的方法是在紀錄片中看到白手起家的日本事業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制定計畫、分配時間而打造出成功的事業,而我從中得到了提示。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小時候每到放假就會畫一張圓形的生活計畫表呢?請試著回想看看,在大張的紙上畫一個圓,接著決定好主題後,在圓上占比分配。這個方法很簡單,但是效果滿分。
例如畫畫看「金錢、名譽、權力、知名度、宗教使命⋯⋯」中,哪一項是你在進行社會活動時想著重的部分;接著在另外一個圓畫下「家人、戀人、朋友、同事、鄰居⋯⋯」中,你想和誰花多少時間相處;還有畫下關於自我提升,你想優先執行哪個部分,並投入多少時間等,整理腦中的想法。這樣一來,當出現意外的行程或邀約時,這些就是幫助你做出無悔選擇的基準點,非常有用。
如此計畫的訣竅在於將自己人生的時間,從大的單位到小的單位(往後十年、五年、一年、一個月⋯⋯)來計畫,計畫「自己想花多少時間在什麼事情上,或想和誰一起使用這段時間」。只要嘗試過一次,你就會明白之前自己浪費多少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也能減少學外語時,心思被其他不重要的事情占據的機率。
從今天起,我們就以上述提到的標準和技巧,按部就班地制定計畫。事前準備做得越好,執行起來就會越順利,也能越節省時間和精力。因此,訂定目標和計畫的過程很重要,必須下功夫。
我再次強調,外語學習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達成的事,所以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希望大家都能記住,在語言學習這場賽跑中,烏龜比兔子還更有利。
用全身來記憶的五感記憶法
到了100天計畫中的第2階段,讓我們正式啟動吧。最先要做的事就是累積字彙。我們的目標是有效率地將日常生活常用的單字背起來,記得要背的不是高難度的單字,字彙量豐富雖好,但是那些單字之後想背多少再花時間背就好。
真正能言善道的人意外地不會使用艱難晦澀且掉書袋的用字,反而會使用比較簡單且好理解的單字,將單字適當組織後,再簡單明瞭地傳達自己的意思。這點無論說母語還是說外語都一樣。
因此在學外語初期,比起貪心地使用很多單字,應該先挑選必備的單字,也就是和自己想說的話題或有興趣的領域相關的,以及日常生活會話所需的單字,然後了解它們、背熟它們才是一個好策略。
「我所需要的單字」因人而異,所以必須先了解自己對什麼有興趣,只要主題確定,就可以利用Google 搜尋。
例如,對時尚有興趣,便搜尋「fashion vocabulary」;喜歡體育,便搜尋「sports vocabulary」。日常生活會話所需的單字也一樣在Google 搜尋「5oo most common English words」,這樣就能下載基礎英語會話必備也最常使用到的單字清單。
這種方式不只能用在英語,也可以應用在學習其他語言的時候。這是自學新語言時,相當有用的方法,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背單字的具體方法吧!
1.名詞直接看著事物來背
這個方法和一直以來坐在書桌前,把書本打開來學習的方法完全不同,所以需要一點想像力。只要是隨身物品、家具、食材、眼前所見的一切都是背誦對象,因此這是一個去看、去摸、去聞、去使用,利用五感儲存記憶的背誦法。
認真學過外語的人應該至少都有如下一兩次的經驗。也就是看書背單字的時候,那個單字怎麼樣都記不起來,可是卻在和朋友玩的時候聽過一次便印象深刻的神奇經驗,因為那和使用該單字時的環境有關。例如吃東西時,嚐起來的滋味和聞到的味道,以及那一刻朋友們的表情、聲音和對話等會一起輸入腦中,成為更強烈的記憶裝置。換句話說那並非只用一個釘子就將瞬間記憶牢牢固定在腦海裡,而是利用各種固定工具才能產生如此效果。
因此平常背單字時,刻意使用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如果想背「sofa」(沙發),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邊用手摸摸看,直接坐在上面將這個字背起來。或是刷牙或洗澡時,背下浴室裡的物品名稱,做菜或吃飯時,將廚房用品名稱背起來。雖然剛開始即使只是自己一個人也會有些尷尬和害羞,但是很快就能適應了。重要的是看到什麼、碰到什麼就直接拿起來開始記憶。
2. 動詞就直接動起來背
這個方法同利用五感背名詞一樣,以親自行動來背動詞。例如丟球時記「throw」、喝水時記「drink」、跳舞時記「dance」。
背動詞時,可以把主詞帶入人稱代名詞一起背,這樣對學文法也很有幫助。舉例來說,「丟」是「throw」,在背這個動詞時,自己丟東西就可以喊「I throw」,如果是要讓眼前的人丟,就可以喊「You throw」,如此應用。當沒有一起練習的對象,就自己用手做出丟的動作,然後在腦海裡邊想像另一個人做出動作的場景邊背。當獨自一人時,如果要背「He eats」,也就是「他吃」這個說法,那麼即使吃的人是自己,也可以在腦海中具體刻劃出旁邊有某個人在吃飯的樣子。
大家可能會想:「這樣真的有效嗎?」我可以自信地請大家期待,這種背法和在紙上邊寫邊背,效果可是有天壤之別。
當然,每次在背一個單字時,必須重複做好幾次相同的動作,以及開口「發出聲音」唸越多次越好。以語言學習來說,累積字彙量,尤其背單字時,不只要讓大腦記憶,還要以3D的方式將單字烙印在全身的細胞,我想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法了。簡單來說,如果想學語言,全身總動員是最棒的方法!
3. 背同一類的家族單字
例如邊從冰箱拿出蘋果邊背「apple」,然後再馬上打開冰箱背其他水果的名字。又或者從衣櫃拿褲子出來穿,背完「pants」之後,再一起背下同樣掛在衣櫃裡的西裝外套「blazer」或紳士帽「fedora」等其他服飾的名稱。當然,這時候也要把單字唸出聲來。最近也有很多字典可以聽音檔,因此隨時找單字邊確認發音邊跟著唸,一點也不難。
不過前面列舉的方法,可能有不好實踐的時候。當處在無法用全身來背單字的情況,或坐在書桌前念書,發現新單字想馬上背下來時,有個替代方案,活用手、眼睛、耳朵的方法。
首先背單字不要只用眼睛看,而是拿起筆寫在紙上,不要用鍵盤打字,因為完全幫不上忙。學外語還是用老派的方法,才能真的將其變成自己的知識。此時如果能唸出聲,聽到單字會更有效,不過如果在圖書館,無法發出聲音,那至少也要做出嘴型模仿。別忘記越是以3D的方式將單字輸入腦中,就越能長存於記憶中,因此我推薦在可能的範圍內,盡量運用五感和全身來背單字。
4. 背下照片或圖片內有的單字
如果照片和圖片只能擇一,我會選擇照片。其中如果是有回憶價值的照片,或親自拍攝的熟悉街景等照片,會比與自己無關,別人拍攝的作品更好。因為和自己的私人記憶或日常行程有關的圖片,會比站在觀察者的立場所拍攝的照片,更能刺激我們的感情線。
大家還記得前面我在說明小孩和成人的學習速度為什麼有差的同時,還提到如果腦中控制情感的部位如果一起移動,就可以更快吸收陌生的單字和語言系統嗎?
如果看著充滿回憶的照片,一個個背下裡面登場的單字,就能重現當初儲存在某處的情感。而且想到「那時去旅行真的好幸福」「生日派對的食物超美味」的記憶,也會成為背單字時強烈的引爆劑。而熟悉的鄰里風景照,因為也有很多和自己的日常和習慣等生活相關的回憶,對提高背單字的成效也有幫助。
用照片背單字,這個過程會反覆好幾次,每次都可以增加一點難度。例如第一次先背照片裡登場的事物名稱,也就是以名詞為重點,第二次加上形容詞,第三次則思考可以用在當下的動詞一起背。最後乾脆看圖說故事更好,但是如果還達不到這種程度,即使只加上可以一起連用的形容詞和動詞原形來背,也能大幅擴增字彙量。
例如想像有一張經常去散步的公園照,看著照片先將「長椅、路燈、樹、人、小狗、洗手間」這些單字邊唸出聲邊背,接著用形容詞和名詞組成「綠色」長椅、「高的」路燈、「美麗的」樹、「慢跑的」人、「可愛的」小狗、「公共」洗手間這些單字來背,然後再連接到動詞,將「學生走路」「年輕小姐在跑步」「小狗在玩」「兔子睡午覺」等詞組背起來。最後階段就是造句來看,例如「人們走過綠色的長椅前」「可愛的小狗在高高的路燈下睡午覺」等句子。實際上一張照片能做的事有無限多,只要大家展開想像的翅膀就能實踐。
即使住家附近找不到具有有趣單字的風景,或沒有能喚起愉快回憶的旅行照也不用擔心。雖然自己的照片更好,但不是也沒關係。只要照片裡有豐富的單字和故事,那麼在書店買的攝影集也好,有很多圖片的童話故事書也好,任一種都可以作為學習的資料。
這個方法不只我一個人使用,也是許多多語高手「增加字彙量的祕訣」中共同提到的方法。賦予平面照片或圖片中的單字生命,這個過程與單純羅列單字有著天壤之別。尤其,運用照片或圖片的方法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只要把照片、圖片存在手機裡,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輕易嘗試。
5. 背前幾個字母的結構類似的單字
也就是視覺記憶的方式,以構成單字的字母編排來背單字。將前幾個字母編排類似,意思卻完全不同的單字綁在一起背。
例如在背蘋果這個水果的英語單字「apple」時,就可以一起背拼寫為「app」開頭的單字。可以上wordreference.com輸入「app」,網頁便會列出「approach、appeal、apply、appear、appointment、appreciate、appearance、application」等單字。點擊每個單字都有詳細的資料,可以聽發音,看解釋、用法,以及各種例句,是背單字最好的資料。
神奇的是,這些單字的意思天差地遠,以這種方法記憶卻還是記得很牢。雖然我不知道確切的原因為何,但是把字首相同的單字一起背,就會發生連鎖效應,就像從綁在一起的黃花魚群中只抓一隻起來,其他魚也會一起被帶上來的感覺。
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背下意思截然不同的單字,可以輕易地拓展不同領域的字彙,此外還可以確實區別意思相近的單字,而且只要知道一個名詞,就能一次背完由該名詞派生而來的形容詞、動詞等單字。
6. 背單字時利用同義詞和相反詞增加字彙量
例如「similar」有「alike、indistinguishable、close、neear、homogeneous、interchangeable、kindred、akin、related」等,要找出這些同義詞很簡單,連上Google搜尋「similar synonym」,就可以一眼看到這些單字,而且點擊每個單字,就能知道它們正確的意思和發音。
即使正在學其他語言,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因為沒有Google找不到的資料。如果學的是英語,而且想再更深入地學習同義詞,那麼可以上thesaurus.com。這是歷史悠久的《同義詞典》(Thesaurus)網頁版,可以找到比Google搜尋結果多三至四倍的同義詞,而且還會根據意思相似的程度,以不同的顏色區分,相當好辨識。
而反義詞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例如要找「薄的、細的」的英語單字「thin」的相反詞,可以在Google搜尋「thin antonym」。這樣馬上就會搜出「thick、broad、fat、plump、overweight」等單字。同樣地,點每個單字,就可以查看發音、意思、例句,甚至同義詞等資料。
如果想獲得比在Google搜尋更豐富的資料,可以前往前面介紹的thesaurus.com。搜尋好奇的單字就會跑出「同義詞」列表,接著用滑鼠把畫面往下滑,就可以看到「相反詞」列表。
用這種方式背同義詞、相反詞,可以有效豐富字彙量,對於熟悉該語言的語感也很有幫助。
目前大家已經學到各種打下字彙基礎的訣竅,現在只差選擇適合自己的喜好和學習狀況的方式實踐。為了學好外語,可以嘗試的方式不勝枚舉。
重要的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而比這件事更重要的是,該怎麼學,才能學得更快樂。因為背東西時營造讓大腦能夠彈性轉動的環境,然後以3D的方式儲存單字很重要,所以感覺「有趣」,學習效果就會加倍。
世界上沒有人能一次就把新單字全都記住,這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因為我們的腦容量無法擴增到無上限,所以只會從輸入的資訊中挑選必要的記憶,剩下的則是不斷重複被拋棄。因此,大腦必須重複好幾次這個過程,才會接收到「原來這不是暫存數據,必須一直儲存起來」的命令,將資訊移到長期記憶區,而這就是背東西的最基本原理。希望大家能時時記住這一點,帶著從容的腳步不要急,並且給自己獎勵、稱讚自己,享受自己的字彙逐一增加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