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apter 10 你沒看到我正在忙嗎? 文|柯秋桂

適合年段:大班

教學目標:
● 引導幼兒觀察對方的表情、肢體動作,覺察對方可能的心情
● 培養幼兒知覺對方的心情,學習適切回應的能力
● 協助幼兒學習運用策略、方法,讓自己更能等待、自控

SEL主題:
● 情緒:生氣
● 人際:察言觀色、同理關懷
● 韌性:延宕滿足、自我激勵

學習指標:
● 運用自創圖像符號標示空間、物件或記錄行動(語-大- 2-5-2 )
● 從事件脈絡中辨識他人或擬人化物件的情緒(情-大- 1-2-1 )
● 理解常接觸的人或擬人化物件情緒產生的原因(情-大- 3-2-1 )
● 運用等待或改變想法的策略調節自己的情緒(情-大- 4-1-1)

SEL指標雷達圖:

☆重點心法☆
❶ 引導孩子慢下來,觀察並覺察對方的情緒與所處狀態,適時調整行動。
❷ 找到「分散注意力」、「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學習「自我控制」。

午餐時間,卉卉、蓉蓉老師正忙著為孩子們備餐。孩子們排隊盛飯夾菜。大夥兒安靜地享受午餐,老師才覺得教室一片祥和,就聽到「匡噹」一聲,祐祐端湯回座位時,不小心打翻了碗,湯湯水水灑得滿地⋯⋯

卉卉老師: 「打翻了沒關係,祐祐,趕快去拿抹布把地上擦乾淨。」
祐祐:「 可是是睿睿推到我的,他要跟我說對不起。」
睿睿:「對不起啦!」
祐祐:「是你推到我,地板你要擦。」
睿睿:「為什麼!我都已經跟你說對不起了!」

兩個孩子說著說著就爭執起來,老師正觀察兩位孩子怎麼解決時,又聽到阿庭大叫:「老師,琪琪吐了!」廁所門口,琪琪正彎著腰把食物吐得滿地,身上也沾到了嘔吐物。看到一地的嘔吐物,卉卉老師迅速地進行清理,這時蓉蓉老師也快步走過來,協助琪琪去清洗。

卉卉老師邊清理地板,邊提醒孩子不要靠近,以免碰到嘔吐物。這時晨晨大叫:「老師,我要盛湯!」說著,就走到老師前面。老師對著晨晨說:「晨晨,請離開這裡,這裡有嘔吐物,容易感染病菌,我正在清理地板,你可以回座位等一下嗎?」晨晨才走回去座位,小哲又走到備餐區大喊:「老師,我要盛湯!」

卉卉老師:「⋯⋯小哲,你看到我正在做甚麼?」
小哲:「你在擦地。」
卉卉老師:「你看我的表情,你覺得我現在的心情是什麼?」

小哲這才注意到老師的表情。

小哲:你現在很忙,有些緊張。
老師: 對,我現在很忙,又很擔心你們會碰到嘔吐物,所以我有些緊張、也有些累,心情不太好!看到有人心情不太好或生氣了,你們可以怎麼做?
小哲:要幫忙。
老師: 謝謝你想幫忙,但老師擔心你們會被感染,所以現在你先離開回座位等,老師做完事,你們再來找老師盛湯。

隨後,卉卉老師安靜地清理地板,心情也就慢慢地調適過來。此時,蓉蓉老師也正好幫琪琪清洗好,走到備餐桌開始幫孩子們盛湯。


培養孩子等待的能力與解決策略

學齡前幼兒普偏較難以「等待」,也較難要求他們將想要的需求「延宕」,這可能與孩子們天生個性較急有關,也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延後享樂」或「延宕滿足」的自制力尚未發展成熟的緣故。然而當孩子逐漸長大到四到五歲時,他們開始能感受並發現,如果能耐心等待或願意持續把事情做好,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或完成讓自己很得意的作品。這個「得意」的開心與滿足感,不僅會讓孩子感受到「我能」、「我會」的自信,也會促使他們更願意拿出耐心與付出努力。
但是,要求孩子們學會「等待」和「延宕滿足」,絕不是單純要求「忍耐」就好,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習「解決問題」,或「分散當下注意力」的策略與方法。例如,當老師很忙,自己又不會時,可以找會的朋友幫忙,或先做其他的事,這都是很好的方法。
同時,老師也可以針對孩子可能需練習「等待」、「較棘手的問題」等幾個情境,與孩子們一起腦力激盪,列出可能的應對策略,例如:唱歌、去玩喜歡的玩具、去做喜歡做的事情、找其他朋友協助等。引導孩子學習依據不同情境,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邊解決問題或邊等待。

☆老師有辦法☆
讓孩子練習「看見」別人的需要

在幼兒園一天的生活裡,某些時段是老師固定非常忙碌的時間,常需同時處理很多事情。如果此時老師又需照顧某些孩子的個別需求,例如:先吃藥再吃飯、有人吐了、幫孩子擦屁股等,或孩子間臨時又起了衝突,當下,若有孩子無法察覺老師的忙碌,又無法等待,甚至哭鬧地要老師立刻幫忙,就可能讓老師理智線斷掉。
類似的狀況相信也常發生在家裡孩子與父母的互動中。因此,如何引導孩子能敏覺當下的情境,注意到互動對象的肢體表情和心情,進而知道如何「趨吉避凶」,是孩子到了中、大班需要開始多加練習的部分。為了讓孩子們能更深入地覺察到大人在忙碌時的情緒,老師們決定安排一個時段,讓孩子們觀察並記錄老師的工作狀況、肢體表情與可能的心情變化,進而引導孩子學習當成人在忙碌時,如何適切地回應。

觀察任務:記錄老師的忙碌與情緒變化

一早運動結束,孩子坐定後,蓉蓉老師與孩子們討論今天的任務:

老師:「今天,我想請小朋友們幫忙畫下卉卉老師在『美勞區』或吃飯時間時,做了些什麼。等一下我會把小朋友分成兩組,各自選一段時間(學習區或吃飯),觀察卉卉老師。你們在觀察時,『眼睛』要注意看:她在做什麼、表情有沒有不同,『耳朵』也要仔細聽,聽聽卉卉的聲音。如果表情與聲音變得不一樣,請你們幫忙畫下老師的表情、動作。另外,也要記得請老師幫你寫下發生的事,與老師可能的心情。明天,我們再請你們分享。」

分享與討論:孩子們的細微觀察

隔天早上,蓉蓉老師邀請孩子們分享看到的內容和卉卉老師的心情變化:

宸宸:「卉卉老師教小朋友怎麼洗筆(水彩筆),教小朋友拉毛線,用手指編水壺袋,還跟安安討論要做的事。」
可可:「樂樂要畫水彩,卉卉老師拿花給他畫,又陪竹竹縫東西。」
咪咪:「收拾時放音樂、搬桌子,幫小朋友的作品寫名字、拍照,提醒小朋友洗水彩⋯⋯」
蓉蓉老師: 「吃飯時間,卉卉老師又在做什麼?」
小哲:「吃飯時,卉卉老師幫桌子噴酒精消毒、幫孩子裝飯、舀湯。」
晨晨:「 巧巧最後吃不下,卉卉老師要去他旁邊陪他吃飯。」
呈呈:「 檢查小朋友桌子、地板有沒有擦乾淨。刷牙後,要檢查牙齒、看棉被有沒有鋪好,還要餵藥⋯⋯」
蓉蓉老師:「卉卉老師的表情、聲音有沒有不一樣?什麼時候,卉卉老師的心情變不好呢?」
宸宸:「我看到小朋友一直叫卉卉、卉卉,要卉卉幫忙⋯⋯卉卉老師就變得快生氣了!」
蓉蓉老師:「你有看到卉卉老師這個時候的表情嗎?」
宸宸:「有啊!我看到卉卉老師就不說話了,我覺得卉卉老師可能有點生氣,因為太多人一直叫他,幹嘛一直叫一直叫,很吵耶!」
小呈:「我覺得卉卉老師的表情有點『煩』,最後就生氣了,我的阿公就是這樣!」
璇璇:「還有巧巧哭的時候,卉卉老師好像有點緊張,她的聲音不一樣。」
蓉蓉老師:「緊張的表情是什麼樣子?聲音有什麼不一樣?」
宸宸:「他的嘴巴閉起來,不說話⋯⋯」
蓉蓉老師:「小朋友觀察地很仔細,也有試著想卉卉老師心情不好的原因,我們現在就去訪問卉卉老師,聽聽她的心情、想法。」

訪問當事人:理解忙碌中的情緒與期望

孩子們既然已經觀察到卉卉老師忙碌時的肢體動作表情,也似乎覺察到老師的心情變化。老師決定藉由詢問當事者的心情,讓他們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帶給對方的感受與影響,並「聽到」對方的期望,讓彼此相處更舒服。

卉卉老師:「昨天,我看到你們在旁邊觀察我做事,你們有什麼要問我的嗎?」
宸宸:「你在美勞區陪小朋友做事情,小朋友一直叫你,你就不說話了,是不是生氣了?」
卉卉老師:「嗯,我不喜歡別人一直叫我。一直叫,一直叫,我會頭痛,頭痛就會不舒服,心情也就會不好呢!」
璇璇:「我還有看到你走到巧巧旁邊,好像很緊張!」
卉卉老師:「因為巧巧的手被針刺到了,如果有小孩哭了,我就會有點緊張,也會有些擔心。」
小呈:「老師,我覺得你有一點煩,對不對?小朋友一直叫你!」
卉卉老師:「我不喜歡對孩子兇,可是如果我正在幫助其他小朋友、又在忙很多事的時候,小朋友又一直叫我,一定要我馬上幫他,我就會頭痛不舒服,有時會生氣,會覺得有點煩。這個時候,我就會不說話,因為我怕我一說話,就會對小朋友太兇!」
蓉蓉老師:「你很忙或不舒服時,你會希望小朋友幫忙做什麼呢?」
卉卉老師:「我希望能像前天一樣,中午吃飯時,因為有小孩吐了,很多小朋友看到我正在忙,就先停下來,等待蓉蓉老師忙完再幫你們盛湯。讓我可以安靜地清理地板,趕快把事情做完,我的心情就慢慢地變好了。」
蓉蓉老師:「對啊,如果我很忙時,也會希望小朋友先『忍耐』、『等待』一下,又或者自己先試著解決問題。我想請大家想一想,在學習區時間,如果老師很忙,你們又碰到問題不會做時,可以怎麼辦?」
小呈:「可以找會的朋友幫忙,如果你們不會打結,可以找我,我很會打結。」
宸宸:「也可以找其他老師幫忙。」
璇璇:「可以自己再想一下啊!」
咪咪:「可以先做別的啊!」
蓉蓉老師:「這些都是很棒的方法,碰到問題時,小朋友都可以試試看!」

透過這次寶貴的觀察與對話,孩子們不僅更深入地理解了老師在忙碌時的情緒與需求,也學會了如何在適當時機表達關懷與提供幫助。這一步步的引導,正是為孩子們未來面對更複雜的人際互動,奠定穩固的同理心與應變能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