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 06. 我不知明日將如何
I Know Who Holds Tomorrow

頌讚詩選367
詞曲作者:Ira F. Stanphill, 1914~1993

1. 我不知明日將如何,每時刻安然度過;
我不求明天的陽光,因明天或轉陰暗。
我不為將來而憂慮,因我知主所應許;
今天我必與主同行,祂深知前途光景。
2. 我不知明日將如何,或遭遇貧苦饑餓;
那看顧麻雀的恩主,必隨我時刻看顧。
我前程雖經歷水火,或快樂或有災禍;
但我主引導我路途,祂寶血將我塗抹。
3. 每一步越走越光明,像攀登黃金階梯;
每重擔越挑越輕省,每朵雲披上銀衣。
在那裡陽光常普照,在那裡沒有眼淚;
在美麗彩虹的盡頭,眾山嶺與天相連。
【副歌】
許多事明天將臨到,許多事難以明瞭;
但我知主掌握明天,祂必要領我向前。


我猜一般基督徒會將這首詩歌列為古典詩歌,但我們一般說的古典詩歌多半寫於18、19世紀,這首詩歌卻是寫於20世紀中葉!
這首詩歌的作者Ira F. Stanphill ,22歲開始講道,25歲被神召會按立為傳道人,27歲時加入雷蒙.李奇(Raymond T. Richey)的團隊(雷蒙的故事可參閱錫安堂出版的《從錫安直到地極》一書),Ira常跟妻子一起應邀在美國各地,以及四十個國家的教會或營會,有講道與音樂的事奉。42歲之後,先後在佛州、賓州牧會,後來在德州Fort Worth牧會13年。約60歲時,開始有電視節目,更晚年時還出現在當代著名音樂家Bill Gaither的音樂節目中。
這首詩歌的中文版,通常用歌詞首句作詩題〈我不知明日將如何〉,而原來的英文版則以副歌末句為詩題〈I Know Who Holds Tomorrow〉;這兩句話合起來就成為這首詩歌的主旨信息了:我不知明日將如何,但我知道誰掌管明天,誰握著我的手來同走天路。
使徒行傳一開頭說五旬節到了,其實主並沒有告訴他們,聖靈將在五旬節降臨,主只是要他們等候在耶路撒冷;主也沒有告訴他們要等候多久,誰知道要等多久呢?主有時候要人等40天,像摩西在山上,有時候甚至更長的日子。舊約時代快結束時,神讓人等了400年,基督才來到。
當我們期待一件事時,或是我們禱告而等著神作工時,神常沒有讓我們知道要等多久,可能有一個原因,神希望我們的眼目不要一直定注在我們所期待的事上,而是定注在主身上。無論是在家庭、職場、學校裡,在我們生活每一個角落、每一個部分、任一個時期,主總是一直想把我們的眼目轉到祂身上。就像有人說的,約伯遇到那些苦難,是要他注意到神,而不是只注意自己過一個聖潔正直的生活。
我想這首詩歌也是在表達這件事。第一節說「我不知明日將如何」,我們的安全感並不來自知道明日將如何,我們在等候、期待的事尚未來到時,就可以知道主掌管明天也握著我的手,我會與祂相偕、一起進入明天。所以詩歌提醒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不要擔心未來,只要留心今天要與主同行;將望著明天的眼目,轉移到此刻神的同在上。
第二節仍然說「我不知明日將如何」,明日可能帶來貧困缺乏,可能要經歷水火的危險,但餵養麻雀的主,將陪伴在我身旁;祂的寶血塗抹、遮護著我,祂的同在將行在我前面,我的眼目該望向的是祂。
我個人特別喜歡第三節,覺得作者說得真好。因為與神同行,有主同在,在世上所走每一步都越走越明亮,像在天堂攀登黃金階梯,生活或服事的擔子也越挑越輕省。
接著作者寫的是:每朵雲(可能是烏雲)都鑲上銀邊,讓我們雖然尚未得見,卻知道烏雲背後陽光普照。在應許之虹的盡頭,那些障礙險阻的山嶺,正與天相接連。也就是那些不理想的環境,那些困難艱險,都成為與天接連的彩虹橋,引我們到不再有眼淚使視線模糊的喜樂之境。
所以我們雖然不知道明天的事,也不知要等多久才會雨過天晴,但我知道誰掌管明天與未來,也知道誰握著我的手!


◆ 07. 主自己
Himself

宣道詩26
詞作者_Albert B. Simpson, 1843~1919

1.前要的是福祉,今要的是主;前要的是感覺,今要主言語;
前要的是恩賜,今要賜恩主;前我尋求醫治,今要主自己。
2.前用己力苦試,今惟主是靠;前要一半救恩,今完全拯救;
前用手堅持主,今主牽我手;前常漂流無定,今錨已拋妥。
3.前忙碌於打算,今專心祈求;前懸切的掛慮,今有主看顧;
前我隨己所欲,今聽主言語;前不住的求討,今常讚美主。
4.前隨己意作工,今作工是主;前我欲利用主,今則主用我;
前我尋求能力,今要全能主;前為自己勞碌,今為主而活。
5.前只盼望屬主,今知主屬我;前我燈將熄滅,今照耀光輝;
前所等的是死,今望主再臨;我心一切盼望,安妥在幔內。
【副歌】
永遠舉起耶穌,讚美主不息,
一切在耶穌裡,主是我的一切。


這是宣道會創始人宣信弟兄的另一首「招牌詩歌」。宣信在他自己經歷未靠醫藥,直接從主得著醫治之後,寫了一篇有名的信息,就叫作〈Himself〉(祂自己);我們想得醫治時,不是只追求得著醫治,而是追求得著耶穌,因為主自己就是醫治。而且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都在祂裡面,只要我們追求耶穌,其他就都有了。
宣信也將這篇信息寫成這首詩歌,歌詞表達了:以前關注的是祝福,今關注的是主;以前追求恩賜,今追求賜恩主;前所追求是得著醫治,今則只求得著祂自己。所以過去得著的是一半的救恩,如今則是得著全備、最極致的救恩。
然後宣信提到,這樣的神學觀,如何影響他生活與生命中許多事:以前是一直要抓住主,現今則是主緊握著我;之前經常在世上浮沉,今則將錨拋牢於永恆的主;從前思慮煩擾,今則知祂思念著我;過去總是祈求著,現今則不住地讚美;過去是我利用主,今則被祂來使用;過去追求能力,今則持定這位大能者;過去等著的是死,今則盼望祂的再臨。我生命的錨,已拋牢於幔內(參希伯來書6:19)。
副歌原文的意思是:祂永遠是一切的一切,我所頌讚惟獨是耶穌;一切都在基督裡,基督也是一切。
這樣將基督所成全、現在仍在做的事,與祂自己區分開來,讓我們常面對的是有位格的主,而不只是祂的救恩、祂的賜福;這是我年輕時從宣信弟兄的書與詩歌,所得著最寶貴的塑造。我不是只從他一人得著這樣的真理教導、神學觀,但他是在這方面影響我最多的人之一。
後來我認識了榮教士,發現她所傳、所活出的也包含有這樣的信息,並知道她跟宣道會的淵源。她的家族有幾位長輩都是宣道會差派的宣教士,她自己原來也想加入宣道會,成為到中國來的宣教士,卻因一些環境因素,才改加入內地會。
後來我更進一步知道,榮教士領受聖靈充滿,並得著她後半生持守不渝,專注於寶貴主同在、住在基督裡的生活與服事方式的教會──紐約布魯克林區立巨屋五旬節教會(Ridgewood Pentecost Church),也與宣信弟兄有深厚的淵源!
其實這是保羅的信息,也可以說是他所領受的偉大異象。他說,我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神,神又使祂自己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參哥林多前書1:30)。保羅在講論基督的救贖真理時,總是引向耶穌自己,說祂就是神的挽回祭(參羅馬書3:25)。
使徒約翰也常高舉基督自己,在其福音書裡總是強調「基督是什麼」而非「基督做什麼」:祂是道路、真理、生命,祂是神的羔羊、雅各的天梯、摩西在曠野所舉的銅蛇、生命的糧;祂對馬大說:我就是復活,我就是生命(約翰福音11:25直譯)。約翰甚至記述彼拉多對百姓說:「你們看這個人!」(約翰福音19:5)
當你渴望得幫助、拯救、醫治、賜福時,建議你先來望向耶穌,尋求祂自己,尋求祂的同在。神的同在不是只用祂垂聽禱告,顯出恩典,行出神蹟,或看見異象來定義的;主的同在是可以直接意識到的,聖靈在我們裡面將耶穌顯現給我們。
讓你的眼目、思想、感情,常專注在主自己身上吧!祂是一切,又在一切之內(歌羅西書3:11末句直譯)。


◆ 13. 復活的生命
Buried with Christ (Resurrection Life)

頌讚詩選296
詞作者_Thomas Ryder, 1840~1875

1. 與主同埋,也與祂復活,我毋須再靠己力行;
停止一切掙扎與爭競,唯在新生樣式中行走。
2. 與主復活,我榮耀元首,聖潔之路我正行走;
美麗思想時浮現心頭,已死之人從罪得自由。
3. 與主活著,將不再見死,跟隨基督往前而行;
我從捆綁完全得釋放,當看自己確實已死亡。
4. 為主而活,獻上我肢體,永遠受印作神僕役;
不是律法乃在恩典下,罪惡盡除讓耶穌作王。
【副歌】
行走,在新生樣式中行走,從掙扎爭競中得著自由;
信靠並安息因祂已成全,安息,我安息,爭戰已得勝。


作者Thomas Ryder是浸信會傳道人,我們對他認識很少,很難找到有關他更詳細的資料。這首〈復活的生命〉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好幾種不同版本的歌詞,我們無從確認何者為作者原來所寫的;但頌讚詩選296首選用的,倒是很不錯的歌詞。
《頌讚詩選》用的曲調是有名的傳道人Paul Rader譜曲的,他曾經擔任芝加哥慕迪紀念教會的牧師,也曾接續宣信弟兄擔任宣道會第二任會長,又是一位傑出的佈道家。羅炳森師母的傳記《榮耀的光輝》裡,曾提到他,說他是那個時代最被神重用的人之一。他寫過一些詩歌的歌詞與樂譜。
這首詩歌的歌詞,大致上出自羅馬書6~8章。我們若知道基督十字架的救贖,其核心價值之一是我們得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同埋葬,也一同復活,並得以活在新生命的樣式、靈的新樣中,這會讓我們從生命聖靈的律得著釋放與真實的自由。
我講羅馬書的時候,曾從羅馬書第六章提到,我們成聖的四部曲是:
1) 知道,知道我們的舊人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同死也同埋、同復活);
2) 用信心接受這件事,而受洗是表達接受的動作之一;
3) 持續地接受,常「算」自己向罪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穌裡是活的;
4) 整個生命、我們的肢體,都是作義的器具獻上給神的。
這首詩歌就是在講這四個方面,而其中最關鍵、最根基、最核心的就是「死」!這是福音最核心的內容。藉著基督的死,我們被稱為義,罪得著赦免;但基督的福音並不停在這裡,關於基督的死還有一個至少同樣重要的意義,就是主讓我們與祂同死。
保羅在歌羅西書三章3節講了一句很爽快的話:「你們已經死了!」你若這樣跟人說,大概會被批為說不吉利的話,其實對我們認識基督救恩的人來說,是偉大的「福音」,是大吉大利的話呢!
第四節提到這偉大救恩進一步的「大吉大利」,當我們將肢體向神降服,蓋上神奴僕的印記,罪就被革除王位,基督坐在我們生命的寶座上。歌詞原文如下:
Living for Christ, my members I yield,
Servants to God, for evermore sealed,
Not under law, I’m now under grace,
Sin is dethroned, and Christ takes its place.
主在十字架上所成全的,比「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諺語,更加豐富、充滿能力,而且存到永遠。保羅說,我們不但與基督同死,而且「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以弗所書2:6);與基督同坐寶座,我們就進入真實的自由裡。
這就是這首詩歌的用意,讓我們帶著信心、接受、認同來唱它,也帶著感恩、驚喜來頌讚祂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