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衝句有次數限制
所謂「緩衝句」,是指在婉拒他人時,為了緩和語氣,在正題前鋪陳的詞語。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以下5種:
① 抱歉……。
② 感謝您,不過……。
③ 很可惜,這次我無法參加……。
④ 不好意思,剛好我……。
⑤ 感謝您的邀約,不過……。
實際運用這些緩衝語時,對話可能會變成這樣:
「真的很抱歉,我有點忙不過來,手頭上還有案子明天要交,感謝您邀我參加,但目前應該是沒辦法。」
這種表達方式,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也能傳達出自己目前沒有餘力,不得已才婉拒。除了上述較具代表性的緩衝句之外,還有:
「不好意思,再麻煩你了……。」
「不好意思,麻煩你幫我一下!」
「先打擾一下……。」
「耽誤你時間,真不好意思……。」
「您一定很忙,不過還是要麻煩你跑一趟。」
「如果方便的話……。」
只要記住其中一種,就可以在各式場合中派上用場。
不過,要注意的是,同一段對話中,若過度頻繁使用緩衝語句,可能會讓人覺得冗長、囉唆,因此建議控制在一次到兩次即可。
避免一開口就說「不行」
那麼,實際上,情況會有什麼不同?我們不妨透過幾個例句,來比較看看差異。
▼ 一般的拒絕
主管:「今天可以加班嗎?」
你:「啊,那個……今天有點⋯⋯(支支吾吾)。」
主管:「這樣好了,沒事的話,就幫個忙吧,拜託了。」
──反而造成氣氛尷尬,或是因沒能拒絕成功,最後只好加班。
▼ 好人必學的溫暖婉拒法
主管:「今天可以加班嗎?」
你:「加班嗎?」
① 給予肯定:不要馬上拒絕對方的請求,先暫時表示接受。
你:「我今天和家人有聚餐……。」
② 表達現況、事實:說明自己目前的情況與難處(告知事實)。
你:「我可以先打電話回家嗎?如果不用加班太久,或許可以……。」
③ 做出讓步或替代方案:提出替代方案。
──你接受了一部分的請求,主管會覺得開心。同時,你也能在不影響自己的情況下,提出替代方案。
只要掌握這套原則,大家應該都能感受到,原來溝通可以這麼自然。
在前面提到的拒絕原則中,最能展現好人特質的,就是不要一開口就直接說「不行」或「我辦不到」,而是正面回應對方。
CASE 明明超忙,同事一直找你瞎聊
最近很紅的那部劇,你看了嗎?
1 給予肯定
「啊,嗯。」
2 表達現況、事實
「哦,那個啊,嗯嗯,有啊,有看。」
3.做出讓步或替代方案
「抱歉,我剛剛恍神了,沒聽清楚!」
用道歉結束話題,不失禮、不費力
在上述情境中,階段②的回應其實是在巧妙暗示對方──「現在並不適合說話」。
你可以一邊盯著自己的工作,一邊讓對方感受到你有在聽他說話,給予稍微含糊的回應。
接著,再向對方表達歉意。
人在聽到對方致歉時,往往會下意識的回答沒關係,甚至還會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如此一來,便可以自然的引導對方停止對話。
如果直接說:「我現在正忙,沒空和你說話。」雖然明確,但語氣顯得過於強硬,也會傷害彼此的感情。
當然,上班時間閒聊並不值得鼓勵,但為了和同事能保持愉快的合作關係,仍應維持適度的和諧。
CASE 就是不太想去聚餐
「下次要不要一起出來吃飯?」
1 給予肯定
「這提議不錯欸∼」
2 表達現況、事實
「啊,我最近甜食吃太多,胖了不少,現在正在減肥∼」
「(緩衝語)我超想去的啦……。」
3.做出讓步或替代方案
「等我再瘦個3 公斤就一起去!」
不說「好」,要說:「這個不錯欸。」
「要不要一起吃飯?」
「喔,好啊!」
這樣的對話,原本應該是輕鬆吃飯的開端,但如果你的心中閃過了一絲猶豫,請先別急著答應。
也許,那是你內心深處發出的求救訊號。
說不定你早就察覺,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心中總有些微妙的不舒服。比方說,他可能講話尖酸刻薄,或意見總是不合,甚至經常遲到,讓你等了老半天。
這些你原以為自己不在意的小事,慢慢累積起來,就成了你內心的求救訊號。
你要繼續忽視這個內心的求救訊號嗎?
還是願意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先沉澱一下心情,再做決定?
如果你選擇「先想一下」,不妨試著婉拒一次邀約看看。
首先,可以用「聽起來不錯欸」這類語句表達肯定。不過,這裡要特別注意,不要直接說「好」、「OK」,而是要說:「不錯耶!」
因為「好」的意思是「我會去」,代表你已經接受邀約;但說「不錯耶」,只是表達「提議不錯」,並不代表承諾參加,只是附和意見而已。這樣一來,就算你最後選擇婉拒,對方也比較容易接受,不會感到難堪。
接下來,請簡單說明理由。說什麼都可以,只要聽起來合情合理、不勉強即可。
例如:「最近工作有點忙。」或者,如果你家裡有養貓,也可以說:「我還要照顧貓。」最後,請順著對話的語境,提出體貼的退讓方案。像是:
「等我工作告一段落之後再約。」
「等我家的貓習慣自己在家,我們再約。」
在商務場合中,表達拒絕時,通常會避免加入太多情緒性字眼,但在朋友之間,這是很合適、也很自然的。
所以,為了向對方表達遺憾,建議可以加上一句緩衝語,例如:「我其實超想去……。」
和朋友吃飯,能讓人抒發壓力,但碰到不對盤的人有時也會讓人更加鬱悶。畢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本來就不可能總是順心如意。
別忽視自己的感受,請試著把自己看得和朋友一樣重要,用心照顧自己的情緒。
所謂「緩衝句」,是指在婉拒他人時,為了緩和語氣,在正題前鋪陳的詞語。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以下5種:
① 抱歉……。
② 感謝您,不過……。
③ 很可惜,這次我無法參加……。
④ 不好意思,剛好我……。
⑤ 感謝您的邀約,不過……。
實際運用這些緩衝語時,對話可能會變成這樣:
「真的很抱歉,我有點忙不過來,手頭上還有案子明天要交,感謝您邀我參加,但目前應該是沒辦法。」
這種表達方式,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也能傳達出自己目前沒有餘力,不得已才婉拒。除了上述較具代表性的緩衝句之外,還有:
「不好意思,再麻煩你了……。」
「不好意思,麻煩你幫我一下!」
「先打擾一下……。」
「耽誤你時間,真不好意思……。」
「您一定很忙,不過還是要麻煩你跑一趟。」
「如果方便的話……。」
只要記住其中一種,就可以在各式場合中派上用場。
不過,要注意的是,同一段對話中,若過度頻繁使用緩衝語句,可能會讓人覺得冗長、囉唆,因此建議控制在一次到兩次即可。
避免一開口就說「不行」
那麼,實際上,情況會有什麼不同?我們不妨透過幾個例句,來比較看看差異。
▼ 一般的拒絕
主管:「今天可以加班嗎?」
你:「啊,那個……今天有點⋯⋯(支支吾吾)。」
主管:「這樣好了,沒事的話,就幫個忙吧,拜託了。」
──反而造成氣氛尷尬,或是因沒能拒絕成功,最後只好加班。
▼ 好人必學的溫暖婉拒法
主管:「今天可以加班嗎?」
你:「加班嗎?」
① 給予肯定:不要馬上拒絕對方的請求,先暫時表示接受。
你:「我今天和家人有聚餐……。」
② 表達現況、事實:說明自己目前的情況與難處(告知事實)。
你:「我可以先打電話回家嗎?如果不用加班太久,或許可以……。」
③ 做出讓步或替代方案:提出替代方案。
──你接受了一部分的請求,主管會覺得開心。同時,你也能在不影響自己的情況下,提出替代方案。
只要掌握這套原則,大家應該都能感受到,原來溝通可以這麼自然。
在前面提到的拒絕原則中,最能展現好人特質的,就是不要一開口就直接說「不行」或「我辦不到」,而是正面回應對方。
CASE 明明超忙,同事一直找你瞎聊
最近很紅的那部劇,你看了嗎?
1 給予肯定
「啊,嗯。」
2 表達現況、事實
「哦,那個啊,嗯嗯,有啊,有看。」
3.做出讓步或替代方案
「抱歉,我剛剛恍神了,沒聽清楚!」
用道歉結束話題,不失禮、不費力
在上述情境中,階段②的回應其實是在巧妙暗示對方──「現在並不適合說話」。
你可以一邊盯著自己的工作,一邊讓對方感受到你有在聽他說話,給予稍微含糊的回應。
接著,再向對方表達歉意。
人在聽到對方致歉時,往往會下意識的回答沒關係,甚至還會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如此一來,便可以自然的引導對方停止對話。
如果直接說:「我現在正忙,沒空和你說話。」雖然明確,但語氣顯得過於強硬,也會傷害彼此的感情。
當然,上班時間閒聊並不值得鼓勵,但為了和同事能保持愉快的合作關係,仍應維持適度的和諧。
CASE 就是不太想去聚餐
「下次要不要一起出來吃飯?」
1 給予肯定
「這提議不錯欸∼」
2 表達現況、事實
「啊,我最近甜食吃太多,胖了不少,現在正在減肥∼」
「(緩衝語)我超想去的啦……。」
3.做出讓步或替代方案
「等我再瘦個3 公斤就一起去!」
不說「好」,要說:「這個不錯欸。」
「要不要一起吃飯?」
「喔,好啊!」
這樣的對話,原本應該是輕鬆吃飯的開端,但如果你的心中閃過了一絲猶豫,請先別急著答應。
也許,那是你內心深處發出的求救訊號。
說不定你早就察覺,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心中總有些微妙的不舒服。比方說,他可能講話尖酸刻薄,或意見總是不合,甚至經常遲到,讓你等了老半天。
這些你原以為自己不在意的小事,慢慢累積起來,就成了你內心的求救訊號。
你要繼續忽視這個內心的求救訊號嗎?
還是願意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先沉澱一下心情,再做決定?
如果你選擇「先想一下」,不妨試著婉拒一次邀約看看。
首先,可以用「聽起來不錯欸」這類語句表達肯定。不過,這裡要特別注意,不要直接說「好」、「OK」,而是要說:「不錯耶!」
因為「好」的意思是「我會去」,代表你已經接受邀約;但說「不錯耶」,只是表達「提議不錯」,並不代表承諾參加,只是附和意見而已。這樣一來,就算你最後選擇婉拒,對方也比較容易接受,不會感到難堪。
接下來,請簡單說明理由。說什麼都可以,只要聽起來合情合理、不勉強即可。
例如:「最近工作有點忙。」或者,如果你家裡有養貓,也可以說:「我還要照顧貓。」最後,請順著對話的語境,提出體貼的退讓方案。像是:
「等我工作告一段落之後再約。」
「等我家的貓習慣自己在家,我們再約。」
在商務場合中,表達拒絕時,通常會避免加入太多情緒性字眼,但在朋友之間,這是很合適、也很自然的。
所以,為了向對方表達遺憾,建議可以加上一句緩衝語,例如:「我其實超想去……。」
和朋友吃飯,能讓人抒發壓力,但碰到不對盤的人有時也會讓人更加鬱悶。畢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本來就不可能總是順心如意。
別忽視自己的感受,請試著把自己看得和朋友一樣重要,用心照顧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