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在論述變革前的法制發展,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法制史研究的風氣更加蓬勃。 戰國秦漢以來到隋唐的法制發展,總的說來,對內實施律令法,對外實施「天下法」;律令法是用來約束每一個人的行為,天下法則是用來約束域外君長,但兩者終極目標均在德化百姓。兩者在漢以後逐漸建立以「禮」作為立法基礎,到隋唐而完備,可說是先秦以來儒教初次在禮律方面最具體的實踐。 這樣的歷史意義,在於以禮、律(法)作為建立秩序的兩大要素,而律(法)是禮的外在表現。「天下法」最能具體落實的地區,是歷史上所謂的「東亞世界」;其法制上的共通特質,或稱「中華法系」,或稱「東亞法文化圈」。 安史之亂是政治法制化成敗的分水嶺,令典重要性逐漸後退,律與令二大法制的運作系統成為形式化,宋以後政治逐漸獨裁化。律典雖至明清猶見遵行,令典至明初則罷廢。宋以後千年間的歷史發展,的確與唐以前的中古時期大不同了。 高明士 學歷 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現職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經歷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任 著作 《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2003)、《東亞傳統教育與法文化》(2007)、《天下秩序與文化圈的探索》(2008)等書及論文多篇。 主編 《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1999)、《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2003)、《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全二冊(2005)、《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研究》全二冊(2005)、《中國法制史叢書》全十冊(2005-2012)等。 序 自 序 導論──中古律令制度發展的特質及其歷史意義 前 言 第一節 法典體系的完成 一、國內法:律令格式 二、國外法(天下法) 三、中華法系(東亞「法文化圈」)的形成 四、立法原理:禮主刑輔、失禮入刑 第二節 律令制度發展的特質 一、律令法典的儒教化 二、政治運作的法制化 三、「令」成為制度法典 第三節 法制發展的歷史意義:聖君政治凌駕律令政治 一、以格破律 二、上請決斷 結 語 第一章 隋代的律令制度 前 言 第一節 律令格式的編纂 一、開皇律令格式 二、大業律令格式 第二節 律令格式的卷數、篇數 第三節 律令格式的篇名 一、律 二、令 第四節 隋代的律令政治 一、文帝時期的律令政治 二、煬帝時期的律令政治 結 語 第二章 唐代武德到貞觀律令的制度 前 言 第一節 武德律令格式的編纂 第二節 貞觀律令格式的編纂 結 語 第三章 從永徽到開元律令的制定 前 言 第一節 永徽律令格式 第二節 開元七年律令格式 第三節 開元二十五年律令格式 一、條數問題 二、奏上與頒行 三、修撰人員 四、編撰成果:律、令、格、式及律疏、格式律令事類 結 語 第四章 唐律中的「理」──斷罪的第三法源 前 言 第一節 唐律「理」字解析 一、唐律中常見的「理」 二、唐律特定意義的「理」 三、附述:唐令中的「理」 第二節 唐判依理據律 一、唐代的判集 二、判集依理據律舉隅 第三節 禮、理與情理法 結 語 第五章 唐代的律令政治 第一節 律令制度與立國政策的奠立 第二節 法案實例的再檢討──試評君臣守法與不守法 一、貞觀元年(627)長孫無忌不解佩刀案 二、垂拱三年(687)劉禕之被賜死案 三、開元、大曆年間竊盜、強盜案 第三節 律令政治的困境──隋唐繼承北朝法制系統的內在包袱 結 語 第六章 唐宋令與「唐宋變革」的下限──天聖令的發現及其歷史意義 前 言 第一節 《天聖令》殘卷的價值及其課題 一、關於「服紀」(服制)規定 二、關於「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規定 三、關於宋「諸度地,五尺為步,三百六十步為里。」 第二節 《天聖令》在令典發展法史上的意義 一、政治的法制化 二、王化.教化的意義 三、「唐宋變革」說的下限 結 語──「天聖令學」的提出 第七章 天下秩序與「天下法」 ──以隋唐的東北亞關係為例── 前 言 第一節 導論:關於天下、天命、天下秩序、天下法 第二節 天下秩序三圈結構論 一、先秦天下秩序三圈結構論:從《禹貢》五服到《周禮》九服 二、秦漢隋唐天下秩序的三圈結構 第三節 天下法 一、漢唐天下法運作的基本要素及其運作原理 二、從隋唐史書〈東夷傳〉實例說明天下法 三、「天下法」的主要內容 結 語 第八章 中華法系 前 言 第一節 中華法系基本立法原理試析 一、禮之三義 二、成文法典與禮──中華法系的共相 三、中華法系共相舉隅──試釋律文「不應得為」條所謂「理」 第二節 中華法系的特質 一、晉唐律為藍本的成文法典 二、則天應時立法設刑 三、倫理化的法典 四、民族和諧的法理化 結 語 結 論 附錄一 《律令法與天下法》原刊論文目錄 附錄二 唐律研讀會 跋
二十一世紀,TFT LCD液晶顯示器在平板顯示器中脫穎而出,從小尺寸的手機、攝影機、數位相機,中尺寸的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大尺寸的家用電視到大型投影設備,應用 TFT LCD的產品在顯示器市場上獨佔鰲頭。 目前以TFT 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迅速,預估今後幾年內其全球總產值將超過積體電路產業,面對機遇和挑戰,發展TFT LCD產業更是刻不容緩。 TFT LCD是多元知識和技能的總匯,涉及包括液晶物理和化學、光學、材料科學、彩色化技術、驅動電路、製程技術等多學科的原理和技術。 本系列共分十二章,第1 章介紹液晶顯示的歷史和現狀,第2章作為液晶材料和液晶顯示入門,以漫畫的形式直觀地說明;第3、4、5、6章為TFT LCD液晶顯示器的基礎,分別是液晶化學與物理簡論、液晶顯示器及顯示特性、無源驅動及有源驅動、TFT LCD的工作模式及顯示螢幕構成;第7、8、9章分別討論TFT LCD製作技術、液晶顯示器的主要元件及材料、TFT LCD的改進及性能提高;第10章討論液晶顯示器的產業化。由於TFT LCD對於其他類形平板顯示器可謂異曲同工,熟悉了前者可以觸類旁通;因此第11章介紹各類平板顯示器的最新進展;第12章討論平板顯示器產業現狀及發展 預測。 本書除了兼顧原理、技術、理論,產業化、發展前景,更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及圖解加深讀者的理解。對於新入門者易於著手,專家學者更顯新意。 本書適合作為大學或研究所各相關專業的教科書,適合產業界專業人士及有興趣自修的社會大眾讀者閱讀。
近年來我國積極拓展與歐洲各國的經貿關係,對歐洲各國經濟活動亦趨頻繁;且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提高以及中國市場傾斜依賴度之壓力與日俱增,歐洲實為我國分散市場,引進科技與投資合作之理想目標。 因此對於1992年歐洲單一市場完成前後之歐洲公司企業法,如關於公司設立與無效,公司之資本、分公司、母子公司、一人公司、公司之合併與分割,企業集中管制,跨國併購,財務報表,經濟利益集團和歐洲公司、合作社規則與其員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等規定,有詳加研究之必要,俾便我國業界開設或營運歐洲企業,提供學界相關比較法學視野,裨益政府擬定對歐經貿政策與輔導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甚至於作為國內相關立法或修法之參考。 本書以經濟部商業司委託進行的「歐洲公司法之研究」為基礎,針對該法中各項相關條約、規則、指令與草案深入研究與探討,並比較我國法之相關規定,內容詳實,講解清晰,為研究相關領域學者必讀之參考書。
物權法乃規範財貨歸屬秩序之法律,具有定分止爭與提供生產誘因之功能,誠為經濟基本法。物權法之定義,可分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物權法,係指以物權關係為 其規範對象之法律,故凡屬規定物權之法律,不問是否為一般物權或特別物權,均屬實質物權法之範圍。至於狹義物權法,係專指民法物權編,就其他規範物權關係 之法律而言,為普通與形式意義之物權法,其他規範物權關係之法律則屬特別物權法。 作者從事民事審判多年,本於教學及實務之經驗,本諸國內、外學說、實務見解及審判經驗,並依據2007年3月5日、2009年1月與2010 年2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民法物權編之修正條文,依序介紹物權法總則、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及占有,為總括及系統化之解說,並以例題之方式,說明及分析 法律之原則,使實務與理論相互印證,將物權法理論轉化成實用之學。 本書計有案例六十二則,茲於介紹各章節理論之前,先提出案例,使讀者產生問題意識,繼而 說明及分析其原理,以解析案例之方式,俾於有志研習者,除能全面瞭解物權法之原理原則外,亦可應用於實際之具體個案,期能增進學習效果及實務運作。最後於 本節項後之末,以習題之模式,研習者得自行檢視學習之成效,其有溫故知新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