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書系 ,共計61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早起的頭髮

向明  著
爾雅  出版
2014/12/20 出版

在詩壇長跑超過一甲子又五年的向明,不僅是詩壇前輩,更是一位前行者,雖已八十有七,平面、紙本、網頁各式媒體皆遊刃有餘。蕭蕭讚向明為「儒家美學的躬行者」,曾進豐謂「『詩儒』之稱恐不足以蓋括,儼然乃『俠者』之流」,李進文評其「詩風於儒雅中潛伏針鞭,文字於簡單處內蘊深意」,鴻鴻也發現「棒棒糖的盡頭,其實是一個顛覆形象的大逆襲」。 向明的生活之詩、現實之作,不僅是個人情志的抒發,更是台灣歷史壯闊波瀾裡的浪花。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出版圈圈夢

隱地  著
爾雅  出版
2014/12/20 出版

進入出版業已近四十年,著作也累積快五十本的隱地,回首來時路,梅遜、蕭孟能、林海音、沈登恩和林秉欽等人的提攜帶領,以及擁有的各種出版夢,他說:「有些夢實現了,有些夢碎了,有時喜、有時憂,在出版的大海上載浮載沉,這本書裡,有我各個時期的出版糾結,也是我出版心路的歷程。」   隱地各種各樣的出版夢,交織出爾雅三十九年來的出版路,雖非坦途,卻是步步踏實。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出版圈圈夢

隱地  著
爾雅  出版
2014/12/20 出版

進入出版業已近四十年,著作也累積快五十本的隱地,回首來時路,梅遜、蕭孟能、林海音、沈登恩和林秉欽等人的提攜帶領,以及擁有的各種出版夢,他說:「有些夢實現了,有些夢碎了,有時喜、有時憂,在出版的大海上載浮載沉,這本書裡,有我各個時期的出版糾結,也是我出版心路的歷程。」   隱地各種各樣的出版夢,交織出爾雅三十九年來的出版路,雖非坦途,卻是步步踏實。

7 特價17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越界後,眾聲喧嘩

姚嘉為  著
爾雅  出版
2014/10/20 出版

回顧寫作之路,始於一己鄉愁,藉散文抒懷,其後延伸為對華人在他鄉安身立命之關懷,曾在北美世界日報開闢「華人安身立命系列」專欄,開始兼及報導文學。 因參加寫作團體,舉辦文學活動,結識不少作家,逐漸聚焦於北美作家與作品的介紹,曾在美南廣播網主持作家訪談節目。更進一步,登門訪問作家,在報章雜誌發表專訪,並結集出書。二一二年創辦和主編北美作家協會網站雙月刊,藉網路傳送北美創作與文壇動態到兩岸三地。一路行來,越陷越深,皆因同在此山中吧! 《越界後,眾聲喧嘩》以越界書寫為主題,藉十四位北美名家的文學身影,越界後的文學想像,生活步履與生命記憶,呈現當代北美華文文學的風貌,期能對以上的問題提供一些思索。 〈前言〉介紹八0年代以降,北美時空環境的變化,華文文壇生態的演變,越界遷移的型態,跨文化語境寫作,提供閱讀本書的背景。兩岸文學名家余光中、王蒙、余秋雨的訪美身影,世界日報副刊前主編田新彬耕耘海外副刊的歷程,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網站的理念與願景諸篇,從不同的面向,增加對當今北美華文文壇的認識。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詩路

林明德  著
爾雅  出版
2014/10/20 出版

為《詩路》說幾句話   我出身南部小漁村,屬於窮鄉僻壤的地帶,世世代代以養麻薩末為業。   吾鄉漁塭阡陌,防風林、沙灘、大海,一望無際;白天有海鳥、白鷺鷥起落,夜晚則濤聲到枕邊,伴人入眠。純樸是斯土斯民的共同印記,而力爭上游則是吾鄉子弟的基因。   林家大多學歷不高,長輩雖鼓勵晚輩讀書上進,卻採取放任適性的態度。在這樣環境裡,我會走上讀書一途,顯然是爹娘鼓勵與自我抉擇雙重因素的影響。   從小對經典就心存一份仰慕,小二聽張老師談《論語》,就主動寫筆記。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的門聯,是我另類的書本,我經常逐戶細讀,默默背記。老師從山東流亡到臺灣,輾轉來永安,他教我們吟唱李白〈靜夜思〉,我印象特別深刻,他雙眼噙著淚水彈風琴教唱,那曲調如泣如訴,牽引出遙遠的鄉愁,也成為我生命中的第一首唐詩。   高中青春浪漫,少年情懷總是詩,國文老師引領我們吟〈春望〉、讀〈琵琶行〉、誦〈長恨歌〉;我曾趁早自習偷偷翻閱幾回《紅樓夢》。一九六○年代,考上大學,隻身北上。那時流行存在主義,張秀亞老師啟迪我們讀詩、寫詩,讓我們在詩歌中尋找一些生命的回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卡之琳(一九一○︱二○○○)〈斷章〉   在池塘裡 青蛙忽然跳進 水濺有聲 —松尾芭蕉(一六四四︱一六九四).俳句   有次上課,老師在黑板以行草寫出這些詩句,全班同學靜默無聲,一時陷入沉思,各自玩味詩心。當下,我若有所得,內心泛起一片愉悅。從此,愛詩、讀詩、解詩、寫詩成為大學生涯的重要課外活動。那時,朱光潛先生幫我打開一扇美學的門扉,王夢鷗老師引導我認識語言的藝術,而艾略特的「歷史的意識」有如暗途一盞燈,從而培養我純正的文學趣味,並且以入門須正、朝夕諷誦作為進入詩世界的竅門。輔園時代,我嚮往先行代詩人,吟哦周夢蝶、羅門、洛夫、鄭愁予、余光中與楊牧……。在古典文學的基礎上,轉益多師,規模大家,並且提筆邁上詩路。後來與好友籌組大地詩社,與羅青推動草原文學,開設新文藝講座,名家連袂到課堂上解讀一首詩的誕生……,這些經驗構築我的詩觀與美學:知感交迸,用心於字句之外。   身處白色恐怖年代,曾多次探測聞一多〈死水〉的深度,在詩史尋找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而美麗島事件宛如一場洗禮,獨立思考判斷忽然覺醒,我在胡適〈威權〉找回那幾乎失蹤的心聲,努力探索〈老鴉〉,嘗試連結范仲淹〈岳陽樓記〉的肌理,重新詮釋文本的深層結構。   一九八○年代,偶然的機緣接觸到民俗藝術,並且跨出學院,走入民間,親自領略另一種學問,斟酌雅俗三十多年,歸納出「民俗是一切藝術的土壤」這個嚴肅的命題,並持續為它尋找答案,提供例證。   一九九六年,揮別輔大,應聘彰師,跡近賴和,聆聽〈覺悟下的牲〉,一句「勇士當為義鬥爭」撞進我的心靈深處,彷彿是無聲的震撼,縈迴久久。   「宛如追逐天地線的雁子,以飛行證明活著。」我在半線積極築夢:為國文系覓尋新路向;以人文投入行政團隊,共同追求大遠景;啟動文化工程,十年經營彰化學;整理王夢鷗老師文集,重現其文化智慧;尋訪民藝耆老,建構常民生命史;投入文化詮釋與批判,為文化政策提供一些觀點。二○一一年,我從四十年的教授生涯退休,卻又揭開人生的新起點。猶不能忘情田野踏查,持續挖掘人文資源,以例證俗之美,並且進行幾項學術工程,在人間世忙碌、奔馳。   五十年來,我以詩記錄生命的軌跡,歷程幾個階段,共得二百一十九首,既展現生命風景,也成為一面鏡子,照見時光隧道中許許多多的自我。我的詩路始終貼緊生命歷程,與時俱變,從抒情敘事,到社會關懷,以至於文化詮釋與批判,風格可謂多樣。形式是分行詩,當中又以自由詩占多數,部分為格律詩與分段詩。詩篇或一行、二行、三行……至於組詩〈自述〉一四四行,相當多樣,任憑詩意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例如:   我是追逐天地線的孤雁。(〈一行詩〉)   平地造林純園訴說土地倫理, 人文傳世書屋牽繫臺灣子民。(〈給詩人吳晟〉)   走進時光隧道 那句昂揚的「還我河山」,彷彿 低緩的回音:山.河.我.還。(〈金門印象十二首之十〉)   等花事都過了 你,孤絕的英姿 千指崢嶸,高舉燦然 盞盞,寂寞的輝煌(〈木棉樹〉)   其他,如〈一九七三〉、〈深入海流捕捉六棘鼻魚〉、〈空位子,等你〉、〈守護臺灣最後的溼地〉、〈臺灣是我們的依靠〉、〈關於飲酒的論述〉等詩,則發揮自由詩體的特色,運筆揮灑,無拘無束,唯一不變的原則是,意象鮮明,語言簡練,以求言近旨遠。   特別要說明的是,附錄五首是二○一一年,我屆齡退休,王灝、林武憲等五人贈送的詩篇,詩短情厚,且留作紀念。   二○一三年,我與隱地聯絡,沒想到促成一段文學因緣。他走踏文壇數十年,集小說、散文與出版於一身,五十五歲(一九九二)開始寫詩,「用十八年的時間縱橫呼嘯過詩海」(白靈語),出版五種詩集。聽說我寫詩五十年,想出詩集,大受感動。「林教授,這是文壇大消息,爾雅樂意為你出版。」他說著又主動邀約,我看得出那是出自以文字譜寫生命樂章的一份同情與尊重。於是,我答應了。   半年前,蕭蕭、白靈兩位老友聽說我要出詩集,異口同聲說道:「寫詩五十年,詩集證明你的堅持,一定為您寫篇序,聊表祝賀之意。」我感動的說聲「多謝」。蕭蕭是我的學弟,大家在詩藝上切磋數十年;白靈為草根詩社同仁,算是知己。但我還是強調,文本的詮釋權屬於評論者,我絕對尊重,而且會虛心接納。名書法家杜忠誥教授特別為詩集題字,體勢流暢,柔中帶勁,平添不少光彩,真是感激不盡。   古人十年磨一劍,我卻五十年完成《詩路》,可見其艱辛。感謝天地、父母、家人與師友,願這本詩集能與您們分享。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小說大夢「年度文選」再會

爾雅  出版
2014/10/20 出版

收在這本書裡,除了十四篇小說,還附了一些評介,大多摘自歷年的「年度小說選」,也有幾篇選自他處,在此一併誌謝,順便也對執筆人略作介紹: 周寧,一九四一年生,江蘇嘉定人,本名周浩正,他是我《書評書目》時代老同事,陸軍官校三十三期畢業,退役後一直從事編輯和出版工作,曾任《幼獅少年》主編、臺灣時報副刊主編、遠流出版社總編輯、實學社發行人等職。著有評論集《橄欖樹》(書評書目出版社),編有人物專訪《飛揚的一代》(九歌),《七十一年短篇小說選》(爾雅)等,曾是臺灣文化出版界的實力派,現已退休。 張素貞,一九四二年生於新竹,臺灣河洛語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研所畢業。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現代小說、新文藝散文、韓非子、古典小說,現已退休。著有《細讀現代小說》、《續讀現代小說》、《現代小說啟事》等,編有《現代小說選讀》(三民)。 覃雲生,一九五三年生,廣西上林人,藝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劇科畢業,曾任「書評書目」編輯,《時報周刊》編輯、企劃主任。酷愛攝影,爾雅中期,將近有一種書,封面均為覃雲生作品,其中詩集《剪成碧玉葉層層》一書封面,曾獲金鼎獎「最佳封面設計獎」。覃雲生現任職飛碟電臺。 馬森,小說家,一九三二年生於山東齊河縣,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研所畢業。先後執教於師範大學、法國巴黎語言研究所、墨西哥學院、美國倫敦大學、香港嶺南學院。返國後任教於成功大學等多所大學,一度擔任《聯合文學》總編輯,現已退休,旅居加拿大,正撰寫大部頭華人文學史,著有《夜遊》等長篇小說、劇作、文化評論等四十餘部。 李喬,小說家,本名李能棋,苗栗大湖人,一九三四年生。自一九六二年起開始寫作,著有「寒夜三部曲」等長短篇小說集超過二十部,曾獲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 此外還要感謝歷屆年度小說編選人,特別是前後編過四年的季季,以及鄭明娳、鄭傑光、李昂、詹宏志、沈萌華、亮軒、丁樹南、陳雨航、愛亞、雷驤、陳義芝、張芬齡、廖咸浩、保真、焦桐和邵。 彭歌的小評侯楨〈清福三年〉,寫於民國六十五年他在《聯合報》的三三草專欄,原文係針對《六十四年短篇小說選》出版後,他的讀後感想,如今將〈清福三年〉收入選集,雖然事隔三十八、九年,仍彌補了當年我們選稿角度的不夠寬廣。 如今回頭看,生命中曾經有一段日子為理想付出,代表年輕時有夢想、有活力,而看小說的日子、編小說的日子,特別是和一大夥朋友合作編「年度短篇小說選」,甚至後來還衍生出「年度詩選」和「年度文學批評選」,那是多麼美好的日子。 再見,為昨日的美好,我要謝謝歲月,也謝謝天和地。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小說大夢─「年度文選」再會

爾雅  出版
2014/10/20 出版

收在這本書裡,除了十四篇小說,還附了一些評介,大多摘自歷年的「年度小說選」,也有幾篇選自他處,在此一併誌謝,順便也對執筆人略作介紹: 周寧,一九四一年生,江蘇嘉定人,本名周浩正,他是我《書評書目》時代老同事,陸軍官校三十三期畢業,退役後一直從事編輯和出版工作,曾任《幼獅少年》主編、臺灣時報副刊主編、遠流出版社總編輯、實學社發行人等職。著有評論集《橄欖樹》(書評書目出版社),編有人物專訪《飛揚的一代》(九歌),《七十一年短篇小說選》(爾雅)等,曾是臺灣文化出版界的實力派,現已退休。 張素貞,一九四二年生於新竹,臺灣河洛語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研所畢業。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現代小說、新文藝散文、韓非子、古典小說,現已退休。著有《細讀現代小說》、《續讀現代小說》、《現代小說啟事》等,編有《現代小說選讀》(三民)。 覃雲生,一九五三年生,廣西上林人,藝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劇科畢業,曾任「書評書目」編輯,《時報周刊》編輯、企劃主任。酷愛攝影,爾雅中期,將近有一種書,封面均為覃雲生作品,其中詩集《剪成碧玉葉層層》一書封面,曾獲金鼎獎「最佳封面設計獎」。覃雲生現任職飛碟電臺。 馬森,小說家,一九三二年生於山東齊河縣,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研所畢業。先後執教於師範大學、法國巴黎語言研究所、墨西哥學院、美國倫敦大學、香港嶺南學院。返國後任教於成功大學等多所大學,一度擔任《聯合文學》總編輯,現已退休,旅居加拿大,正撰寫大部頭華人文學史,著有《夜遊》等長篇小說、劇作、文化評論等四十餘部。 李喬,小說家,本名李能棋,苗栗大湖人,一九三四年生。自一九六二年起開始寫作,著有「寒夜三部曲」等長短篇小說集超過二十部,曾獲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 此外還要感謝歷屆年度小說編選人,特別是前後編過四年的季季,以及鄭明娳、鄭傑光、李昂、詹宏志、沈萌華、亮軒、丁樹南、陳雨航、愛亞、雷驤、陳義芝、張芬齡、廖咸浩、保真、焦桐和邵。 彭歌的小評侯楨〈清福三年〉,寫於民國六十五年他在《聯合報》的三三草專欄,原文係針對《六十四年短篇小說選》出版後,他的讀後感想,如今將〈清福三年〉收入選集,雖然事隔三十八、九年,仍彌補了當年我們選稿角度的不夠寬廣。 如今回頭看,生命中曾經有一段日子為理想付出,代表年輕時有夢想、有活力,而看小說的日子、編小說的日子,特別是和一大夥朋友合作編「年度短篇小說選」,甚至後來還衍生出「年度詩選」和「年度文學批評選」,那是多麼美好的日子。 再見,為昨日的美好,我要謝謝歲月,也謝謝天和地。

7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王鼎鈞書話

隱地  著
爾雅  出版
2014/07/20 出版

王鼎鈞成長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讀過私塾,也接觸新文學作品,如夏丏尊的《文心》,沈從文的自傳,都對他後來的寫作影響甚大,但是在烽火年代,歷經滄桑,二十四歲隨軍隊來到基隆,先後在中廣、中國時報和中視服務,持續創作不輟。早期作品《文路》、《短篇小說透視》、《講理》等展露豐富的涉獵及對舊文學的根底,《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和《我們現代人》,更是「勵志文學」三寶;散文集《碎琉璃》、《山裏山外》和《左心房漩渦》的出版,王鼎鈞蛻變為語言的魔術師;直到用血肉換來的一套書──「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透過老作家的閱讀和書寫,讓我們深刻領會一代文豪的誕生和養成,王鼎鈞是一代文人典範,他的四十四部著作,永遠值得我們誦讀珍藏。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的詩沒有蜂蜜

薛莉  著
爾雅  出版
2014/07/20 出版

距離第一本詩集《詩花盒子》十三年後,薛莉才又推出第二本詩集《我的詩沒有蜂蜜》。 丁威仁說:「薛莉已從十多年前《詩花盒子》裡的主體抒情性,走向《我的詩沒有蜂蜜》裡客體的理知,在理性高於感性的語言風格中,有幽默的嘲弄反諷,也有一針見血的格言型詩句,更多的是透過隱喻提煉出讓人會心的頓悟與哲思,並保有細膩的抒情節奏。」 讀薛莉精煉的文字與精確詩意的表達,絕對會是一種閱讀的享受。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荊棘裡的亮光

封德屏  著
爾雅  出版
2014/07/20 出版

本書收錄作者擔任《文訊》雜誌總編輯所寫的「編輯室報告」,自2003年2月至2014年6月共118篇,或述文壇重要記事,或敘與作家們往來的深厚情誼,或寫主持《文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折衝的心路歷程,或記歷來舉辦的重要活動過程,從中隱約可見十年來文壇的發展,也讓讀者重溫這個時代共同的文學記憶。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滿江紅

姚白芳  著
爾雅  出版
2014/07/20 出版

以一卷明朝大書法家文徵明《滿江紅》的法帖,綰合了一段五十三年未能謀一面的愛情故事;也讓一對失散六十年的兄弟,終於在泰北見面──本書以《滿江紅》法帖始,亦以《滿江紅》法帖終。 一對經歷臺灣五○年代貧困的母女,如何迎擊命運的磨難?大步向前行去,勇敢擺脫造化的作弄……姚白芳繼《千年畫緣》之後,又一溫馨長篇小說,穿越時空,讓我們回憶從前,也迎接新的時代。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老子這樣說:從《道德經》看「為我思想」

梅遜  著
爾雅  出版
2014/04/05 出版

繼《新為我主義》和《孔子這樣說》之後,《老子這樣說》是梅遜「新為我主義」系列的第三本著作。 只有五千餘言的《道德經》,涵括了既廣且深的宇宙、人生經驗及其至道真理,梅遜從這寶庫中,看到了「老子的『為我』思想」,以淺白的文字,從每個人切身的品格、才性以及日常生活的情境出發,讓我們了解「為我」的真正意義,確立「為我」的人生理想,策勵奮勉,力行實踐,人人都可以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9 特價20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散文隱地:隱地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

林雪香  著
爾雅  出版
2014/04/05 出版

散文隱地,曄曄青華,修柯迎雲,自成一方風景;披枝散葉,郁郁菁菁,灑下一大片清蔭,與人親近分享。隱地,大隱市朝,小隱山林,茂盛的樹根,深植於這塊土地,無視「生命是一場驟雨,青春像一張落葉」(《法式裸睡》、「政治像閃電,一陣風,一陣雨」) (《一棟獨立的台灣房屋及其他》),每片葉子都是眼睛,沾著陽光,看盡五十年來的臺北,半世紀的臺灣;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榮,與書為友,以文學為心,自成根深實遂的綠樹,遂成「春天窗前的七十歲少年」 (隱地書名),盎然新綠,曖曖含光,奕奕揚輝,成為文化人的鮮明標幟。 常青的生命之姿 隱地常青的生命之姿,來自於對自己、對人、對人生、對人性的真誠凝視,以生活為柴薪,以文學為火種,化軟性為感性,化硬性為知性,化主觀為客觀,化客觀為達觀,展現從容的優雅。反身自視,他指出: 回想自己的生命史,經常扮演的是閃躲的角色,隱藏的角色,甚至不敢在人多的地方站出來。害羞的個性,是我們那個時代成長的孩子共有的特性,而自己從小家境清寒,不知不覺中更養成退縮的人生觀,幸虧,我後來找到一座文學的宗教,在文學園圃裡找回自信。(《我的宗教我的廟.享受風為我們帶來的一朵雲》) 呈現「成長」「成熟」「成就」上的進境。由辛苦成長中,學會照顧自己;在逐漸成熟中,學會照顧別人,最後在豐盈的成就中,照顧文學園圃裡的多數人,開出下學上達的格局。在對人的領悟上,他別有新解: 人,真是一個絕妙之字,一邊向左,一邊向右,一副分道揚鑣的樣子,偏又相連著,各說各話,各走各路,卻又息息相關,人,這麼一個簡單的字,竟包含如此豐富的寓意,把人的榮耀、清明、至善……和猜疑、狠毒、奸詐……(《人生十感.人》) 隱地不管許慎《說文解字》的原義,藉由一撇一捺的筆畫,藉由字的意象,指出「人」的複雜性;在「二元對立」的矛盾衝突中,揭示「人」的荒謬性與「相反相成」的創造性,形塑隱地獨有的清明關照。至於在人生上,儘管隱地深覺逝者如斯,念念千流,往往事與願違,理想褪色,但他氣定神閒道: 是的,即使面臨垂危,人猶有一絲希望,也唯有希望,才是我們活下去的源頭。只是,如果希望無法實現,你可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失望才是人生,而希望,是人生道上引領我們前進的燈和光,沒有光,我們一樣還是要活下去。(《愛喝咖啡的人.飄來飄去》) 人生本是一場反諷,何足大呼小叫?對一件事失望,不要對人生絕望;對一個人失望,也不必對人性絕望。要化危機為生機,化任性為韌性,才能長揭希望的光,湧現人生的亮度與高度。 其次,就意象觀之,樹無疑是隱地身影的最佳寫照。尚青的綠樹,向上向光,進而成為隱地心靈的象徵。隱地謂: 幸虧窗外有樹,一棵樹,一排樹,只要你看他們,他們永遠安靜的挺立著,往上長,繼續努力的往上長,微笑面對天空,和陽光打著招呼,風來雨來,他們也不怕,雨過天青,樹仍然安靜的站著,絲毫不抱怨。(《隱地二百擊.樹》) 樹的本質是安靜,樹的境界是安定,沒有聒噪的情緒,只有知足的情感,向上向善的情操。難怪隱地一再推崇。 人最好的狀態是保持像樹葉一樣的綠,陽光下,樹葉綠著,暴雨襲擊下,它仍然亮光光的綠著,冬雪來了,就算綠葉轉黃,甚至離枝而去,等春天來臨,綠芽兒又冒出來了,油亮亮的綠葉,又在微風中舞蹈。(《/隱地.日記是開啟記憶的鑰匙》) 生生不息的盎然綠意,綠給自己看,綠給會看的眼睛欣賞,舞給會聽的耳朵聆聽,自歌自舞自開懷,即是自足幸福的滋味。即使面對愛情,隱地也是樹的信徒: 愛情是一棵樹。 在枯葉沒有掉落之前, 不適合增添新綠。(《人啊人.愛情》) 不求愛情是玫瑰,而是一棵慢慢成長樹,單純專注,由內而外,清明相知,綠蔭相守,守住一個家的蓬勃生機,即其愛的真諦。而樹與樹間的距離,葉與樹的低語,則是隱地在《漲潮日.孤雲與孤影》、《我的眼睛.樹的朋友》的延展發揮。 至於老生常談的「陽光」意象,在隱地腕底則能層樓更上,言人之所少言,更顯他精神的豁達。今比較以下三種立意。 把臉迎向陽光,你便看不到陰影。(海倫.凱勒) 你背向太陽的時候,你只看到自己的陰影。(紀伯倫) 陽光和四十多年前一樣燦爛,你擔心什麼?沒有陽光,你就把自己變成陽光,做一個讓別人安心的人。(隱地《隱地二百擊.陽光大道》) 第一例,海倫.凱勒強調正向能量,積極向上,人生充滿希望。第二例紀伯倫指出徒具負面心態,將導致自己被陰影吞噬。反觀隱地第三例,則進一步向上提升,展現承擔的身影,當陽光缺席時,讓自己變成陽光;完全揮別「一步一步走入沒有光的所在」的封閉,翻轉成「化身為徹內徹外的小太陽」的開創,一躍而為熱力四射的發光體,光照四周的人。 自然的語言之姿 隱地散文充滿人間性格,顯豁無隱,常字見巧。其行文特色有二:第一、明白如話,話中有味;第二、語調自然,清新悅耳;與炫技逞能的艱深書寫,大相逕庭。 隱地散文,歷來我寫我口寫我心,娓娓道來,舉重若輕;讓人在不設訪的閱讀中體會他的見識。以〈一幢獨立的台灣房屋—評《台灣新文學史》〉為例: 如果將陳芳明的《台灣新文學史》譬喻成一幢獨立的房屋,一九四六年光復以前,儘管它在日本人統治之下,但房屋是完整的,所謂臺灣光復,對住在房子裡的人來說,只是從「殖民」變成「再殖民」,而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大批外省人因戰亂遷移來臺,不太講理的反而把這幢房屋佔領了好幾個房間,說得客氣點,算是搬進來了一群房客,從此失去了獨立家屋的寧靜。(《一棟獨立的臺灣房屋及其他》) 藉由「房屋」「房間」「房客」的對照辨析,點出彼此相互隸屬,大同小異,並非敵我對立。而是相濡以沫的命運共同體,可說鞭辟入裡,道出斯土斯民的癥結。又如〈一日神〉,明明寫「破壞神」、「創造神」、「保護神」,卻是傳統「境由心造」的新穎寫法,亦是《菜根譚》中「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的創造性書寫;在傳統的原野,放現代的風箏,吐故納新,堪稱「舊題材,新思維」的力作。 事實上,隱地行文隨機點染,明白如話,暢所欲言之際,往往語淺意真,靈光乍顯,妙語入味。如: 但「意外」不認人,不管你富,不管你窮,也不管你老,不管你少。(《風中陀螺》) 微笑就是陽光。別人愁眉苦臉遭遇困境,此時你的微笑就是陽光。(《隱地二百擊.陽光》) 財富從前門進來,友情從後門溜走。(《心的掙扎.端倪》) 第一例寫出「意外之前,人人平等」,沒有意外不成人生;第二例可以與法國雨果名句:「笑容是陽光,可驅散面容之冬寒」相互輝映;第三例自西方諺語:「當貧窮從正面進來,愛情從窗口離開」變化而出,十足「一貧一富,交情乃見」的現代寫照。 其次,隱地文如其人,語調自然流轉,每每藉由字的統一,形成貫串衍生;藉由詞的差異,建立意義的層次開拓。如〈享受生命中的過程之美〉: 人活著,得自行打點。在未死之前,更應自求多福。不要把自己活成一個問題,活成一個燙山芋,活成別人的一個累贅。(《盪著鞦韆喝咖啡》) 以「活」貫串衍生,指出「人要活得像人」、「人要活得有格調」、「活得有品」,排比鋪陳讀來鏗鏘有力。又如〈日記開啟記憶的鑰匙〉: 相信朋友,你就有朋友。相信家人,你就是個有家的人。人間一切有沒有,全在你自己的想法。(《/隱地》) 以「相信」貫串,揭示「相信之必要」,朋友和家人都是建立在互信的情感上,猶如「相信機會,就有機會;相信奇蹟,就有奇蹟」、「相信就是看見」;這樣的句子,讀來琅琅上口,親切醒心。 至於在藉由差異,建立意義上,則為隱地的當行本色,看似不經意的敘述中,湧現「分析比較、演繹歸納」照見事理的幽微變化。如: 走在別人前面的時候,要往後看; 走在別人後面的時候,要往前看。 知道自己和別人之間的距離,就是一種智慧。(《人啊人.極短篇》) 少年的時候想逃家 青年的時候想成家 中年的時候想離家 老年的時候想回家(《心的掙扎.延伸》) 把愛情投資在一個人身上,冒險; 把愛情投資在許多人身上,危險!(《眾生.獨孤之旅》) 第一例,藉由「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對比,揭示「智慧就是人與自己的洞悉」,可說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清晰體現。同樣第二例,宏觀人生四階段與「家」的關係,原本「逃家」、「離家」最終是為了要「回家」,回到「生命的起點」,落葉歸根;回到「故鄉是祖先流浪後的最後一站」(王鼎鈞《左心房漩渦.水心》),落地生根。反觀第三例,自「投資」角度看愛情,確實是冒險之旅,也是危險之旅;但自「信託」角度觀之,「愛我少一點,但愛我久一點」,則是理智的熱情,才能遠離「冒險」與「危險」的感情風暴。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哭廟

楊鍵  著
爾雅  出版
2014/04/05 出版

《哭廟》是一本書,也是一首詩。這首詩,長達十餘萬字。詩中所寫,是海峽對岸中國人在近代的苦難,也是百年來中國文明的崩解。換言之,這是首史詩,也是詩史。作者楊鍵,花了十二年時間寫成了這首詩。 大陸詩人于堅說,「我們時代的大多數寫作輕飄飄的,插科打諢,避重就輕。楊鍵直面歷史,司馬遷般地秉筆直書,他是一位誠實的詩人。」正因這樣的誠實, 即使這本書早已備受矚目(二 一三年九月十八日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就召開過二十幾位學者與詩人參與的《哭廟》研討會),一時之間,在大陸卻仍無法出版。而 今,臺灣率先印行了正體版,這本里程碑般的著作也終於面世。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千年畫緣

姚白芳  著
爾雅  出版
2014/04/05 出版

幾生幾世輪迴,仍無法和你相遇。 修了幾世又幾劫,今生終於與你相逢。 才相聚,卻又散了。 太匆匆,太匆匆。 柳花啊!浮萍啊!你是帶了什麼冤和孽?各自漂流不重逢。 落入水中,還是飄不到一起。 想再聚首,除非化成泥。 化成了泥才聚首,化成了泥才聚首…… 啊!那時才不離,到那時才不離! 透過范寬舉世聞名的「谿山行旅圖」,道出背後隱藏著的一段愛情傳奇,經歷一千年間幾生幾世的輪迴,發展成另一段令人蕩氣迴腸的故事;除了千年時空,地理位置也橫跨華山、上海、紐約、香港、台北等地──一部名震古今的《周易》和一幅范寬的千年名畫「谿山行旅圖」貫穿全書,將古代和現代的愛情故事融合,說來,真是一部古今奇書。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散文隱地:隱地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

林雪香  著
爾雅  出版
2014/04/05 出版

散文隱地,曄曄青華,修柯迎雲,自成一方風景;披枝散葉,郁郁菁菁,灑下一大片清蔭,與人親近分享。隱地,大隱市朝,小隱山林,茂盛的樹根,深植於這塊土地,無視「生命是一場驟雨,青春像一張落葉」(《法式裸睡》、「政治像閃電,一陣風,一陣雨」) (《一棟獨立的台灣房屋及其他》),每片葉子都是眼睛,沾著陽光,看盡五十年來的臺北,半世紀的臺灣;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榮,與書為友,以文學為心,自成根深實遂的綠樹,遂成「春天窗前的七十歲少年」 (隱地書名),盎然新綠,曖曖含光,奕奕揚輝,成為文化人的鮮明標幟。 常青的生命之姿 隱地常青的生命之姿,來自於對自己、對人、對人生、對人性的真誠凝視,以生活為柴薪,以文學為火種,化軟性為感性,化硬性為知性,化主觀為客觀,化客觀為達觀,展現從容的優雅。反身自視,他指出: 回想自己的生命史,經常扮演的是閃躲的角色,隱藏的角色,甚至不敢在人多的地方站出來。害羞的個性,是我們那個時代成長的孩子共有的特性,而自己從小家境清寒,不知不覺中更養成退縮的人生觀,幸虧,我後來找到一座文學的宗教,在文學園圃裡找回自信。(《我的宗教我的廟.享受風為我們帶來的一朵雲》) 呈現「成長」「成熟」「成就」上的進境。由辛苦成長中,學會照顧自己;在逐漸成熟中,學會照顧別人,最後在豐盈的成就中,照顧文學園圃裡的多數人,開出下學上達的格局。在對人的領悟上,他別有新解: 人,真是一個絕妙之字,一邊向左,一邊向右,一副分道揚鑣的樣子,偏又相連著,各說各話,各走各路,卻又息息相關,人,這麼一個簡單的字,竟包含如此豐富的寓意,把人的榮耀、清明、至善……和猜疑、狠毒、奸詐……(《人生十感.人》) 隱地不管許慎《說文解字》的原義,藉由一撇一捺的筆畫,藉由字的意象,指出「人」的複雜性;在「二元對立」的矛盾衝突中,揭示「人」的荒謬性與「相反相成」的創造性,形塑隱地獨有的清明關照。至於在人生上,儘管隱地深覺逝者如斯,念念千流,往往事與願違,理想褪色,但他氣定神閒道: 是的,即使面臨垂危,人猶有一絲希望,也唯有希望,才是我們活下去的源頭。只是,如果希望無法實現,你可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失望才是人生,而希望,是人生道上引領我們前進的燈和光,沒有光,我們一樣還是要活下去。(《愛喝咖啡的人.飄來飄去》) 人生本是一場反諷,何足大呼小叫?對一件事失望,不要對人生絕望;對一個人失望,也不必對人性絕望。要化危機為生機,化任性為韌性,才能長揭希望的光,湧現人生的亮度與高度。 其次,就意象觀之,樹無疑是隱地身影的最佳寫照。尚青的綠樹,向上向光,進而成為隱地心靈的象徵。隱地謂: 幸虧窗外有樹,一棵樹,一排樹,只要你看他們,他們永遠安靜的挺立著,往上長,繼續努力的往上長,微笑面對天空,和陽光打著招呼,風來雨來,他們也不怕,雨過天青,樹仍然安靜的站著,絲毫不抱怨。(《隱地二百擊.樹》) 樹的本質是安靜,樹的境界是安定,沒有聒噪的情緒,只有知足的情感,向上向善的情操。難怪隱地一再推崇。 人最好的狀態是保持像樹葉一樣的綠,陽光下,樹葉綠著,暴雨襲擊下,它仍然亮光光的綠著,冬雪來了,就算綠葉轉黃,甚至離枝而去,等春天來臨,綠芽兒又冒出來了,油亮亮的綠葉,又在微風中舞蹈。(《/隱地.日記是開啟記憶的鑰匙》) 生生不息的盎然綠意,綠給自己看,綠給會看的眼睛欣賞,舞給會聽的耳朵聆聽,自歌自舞自開懷,即是自足幸福的滋味。即使面對愛情,隱地也是樹的信徒: 愛情是一棵樹。 在枯葉沒有掉落之前, 不適合增添新綠。(《人啊人.愛情》) 不求愛情是玫瑰,而是一棵慢慢成長樹,單純專注,由內而外,清明相知,綠蔭相守,守住一個家的蓬勃生機,即其愛的真諦。而樹與樹間的距離,葉與樹的低語,則是隱地在《漲潮日.孤雲與孤影》、《我的眼睛.樹的朋友》的延展發揮。 至於老生常談的「陽光」意象,在隱地腕底則能層樓更上,言人之所少言,更顯他精神的豁達。今比較以下三種立意。 把臉迎向陽光,你便看不到陰影。(海倫.凱勒) 你背向太陽的時候,你只看到自己的陰影。(紀伯倫) 陽光和四十多年前一樣燦爛,你擔心什麼?沒有陽光,你就把自己變成陽光,做一個讓別人安心的人。(隱地《隱地二百擊.陽光大道》) 第一例,海倫.凱勒強調正向能量,積極向上,人生充滿希望。第二例紀伯倫指出徒具負面心態,將導致自己被陰影吞噬。反觀隱地第三例,則進一步向上提升,展現承擔的身影,當陽光缺席時,讓自己變成陽光;完全揮別「一步一步走入沒有光的所在」的封閉,翻轉成「化身為徹內徹外的小太陽」的開創,一躍而為熱力四射的發光體,光照四周的人。 自然的語言之姿 隱地散文充滿人間性格,顯豁無隱,常字見巧。其行文特色有二:第一、明白如話,話中有味;第二、語調自然,清新悅耳;與炫技逞能的艱深書寫,大相逕庭。 隱地散文,歷來我寫我口寫我心,娓娓道來,舉重若輕;讓人在不設訪的閱讀中體會他的見識。以〈一幢獨立的台灣房屋—評《台灣新文學史》〉為例: 如果將陳芳明的《台灣新文學史》譬喻成一幢獨立的房屋,一九四六年光復以前,儘管它在日本人統治之下,但房屋是完整的,所謂臺灣光復,對住在房子裡的人來說,只是從「殖民」變成「再殖民」,而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大批外省人因戰亂遷移來臺,不太講理的反而把這幢房屋佔領了好幾個房間,說得客氣點,算是搬進來了一群房客,從此失去了獨立家屋的寧靜。(《一棟獨立的臺灣房屋及其他》) 藉由「房屋」「房間」「房客」的對照辨析,點出彼此相互隸屬,大同小異,並非敵我對立。而是相濡以沫的命運共同體,可說鞭辟入裡,道出斯土斯民的癥結。又如〈一日神〉,明明寫「破壞神」、「創造神」、「保護神」,卻是傳統「境由心造」的新穎寫法,亦是《菜根譚》中「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的創造性書寫;在傳統的原野,放現代的風箏,吐故納新,堪稱「舊題材,新思維」的力作。 事實上,隱地行文隨機點染,明白如話,暢所欲言之際,往往語淺意真,靈光乍顯,妙語入味。如: 但「意外」不認人,不管你富,不管你窮,也不管你老,不管你少。(《風中陀螺》) 微笑就是陽光。別人愁眉苦臉遭遇困境,此時你的微笑就是陽光。(《隱地二百擊.陽光》) 財富從前門進來,友情從後門溜走。(《心的掙扎.端倪》) 第一例寫出「意外之前,人人平等」,沒有意外不成人生;第二例可以與法國雨果名句:「笑容是陽光,可驅散面容之冬寒」相互輝映;第三例自西方諺語:「當貧窮從正面進來,愛情從窗口離開」變化而出,十足「一貧一富,交情乃見」的現代寫照。 其次,隱地文如其人,語調自然流轉,每每藉由字的統一,形成貫串衍生;藉由詞的差異,建立意義的層次開拓。如〈享受生命中的過程之美〉: 人活著,得自行打點。在未死之前,更應自求多福。不要把自己活成一個問題,活成一個燙山芋,活成別人的一個累贅。(《盪著鞦韆喝咖啡》) 以「活」貫串衍生,指出「人要活得像人」、「人要活得有格調」、「活得有品」,排比鋪陳讀來鏗鏘有力。又如〈日記開啟記憶的鑰匙〉: 相信朋友,你就有朋友。相信家人,你就是個有家的人。人間一切有沒有,全在你自己的想法。(《/隱地》) 以「相信」貫串,揭示「相信之必要」,朋友和家人都是建立在互信的情感上,猶如「相信機會,就有機會;相信奇蹟,就有奇蹟」、「相信就是看見」;這樣的句子,讀來琅琅上口,親切醒心。 至於在藉由差異,建立意義上,則為隱地的當行本色,看似不經意的敘述中,湧現「分析比較、演繹歸納」照見事理的幽微變化。如: 走在別人前面的時候,要往後看; 走在別人後面的時候,要往前看。 知道自己和別人之間的距離,就是一種智慧。(《人啊人.極短篇》) 少年的時候想逃家 青年的時候想成家 中年的時候想離家 老年的時候想回家(《心的掙扎.延伸》) 把愛情投資在一個人身上,冒險; 把愛情投資在許多人身上,危險!(《眾生.獨孤之旅》) 第一例,藉由「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對比,揭示「智慧就是人與自己的洞悉」,可說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清晰體現。同樣第二例,宏觀人生四階段與「家」的關係,原本「逃家」、「離家」最終是為了要「回家」,回到「生命的起點」,落葉歸根;回到「故鄉是祖先流浪後的最後一站」(王鼎鈞《左心房漩渦.水心》),落地生根。反觀第三例,自「投資」角度看愛情,確實是冒險之旅,也是危險之旅;但自「信託」角度觀之,「愛我少一點,但愛我久一點」,則是理智的熱情,才能遠離「冒險」與「危險」的感情風暴。

7 特價18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一整座海洋的靜寂

羅任玲  著
爾雅  出版
2012/09/26 出版

本詩集以「風之片斷」和「玩具墳場」分上下輯,前者舒放悠然,是與大自然對話的吉光片羽;後者森冷荒謬,飽含對文明社會的批判。隨著羅任玲乾淨又意味深長的詩句遊走,時間,貫穿了整本詩集,正是不同的她在其中思索探問的總合,再配上她所拍攝的質感照片,全彩呈現。《一整座海洋的靜寂》到底是豐饒的寂靜還是寂靜中的美好,正待你來探尋!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世紀吹鼓吹

爾雅  出版
2012/09/20 出版

蘇紹連說:「他們的創作風氣主要來自於網路詩友們的砥礪及自我警惕後的塑造,反而吸收平媒詩集和詩刊雜誌的養分比較少,甚至很難找出他們的詩創作血源與台灣前輩詩人有何明顯的關係,這群網路地下城的詩人們是集體以自力更生的方式發展著個人的詩作形貌。」因此,這本海內外第一本網路世代詩人選《世紀吹鼓吹》的出現,特別值得愛詩讀者的期待。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阿鏜閒話

黃輔棠  著
爾雅  出版
2012/09/20 出版

音樂與文學,現實與夢想,教學與寫作,阿鏜左擁右抱,六者兼顧。雖然已出過許多書與CD,但這樣一本結合音樂、文學、中醫與家庭教育大熔爐的書,卻是絕無僅有。對阿鏜來說,是終於實現的夢想;對讀者來說,可以更加親近音樂人阿鏜並且一睹他的多樣面貌與才華。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茜的百年驛站:他們的漂泊與沉默,是我一整年的回憶

陳文茜  著
爾雅  出版
2012/05/04 出版

此書為我早逝的外婆而寫。《文茜的百年驛站》讓你認識陳文茜的人生歷程。原來陳文茜所以成為今日的她,來自一個特殊的成長背景。此書敘述她與她的家庭,大時代中歷經的一切悲劇。於是在一切的成見世界中,陳文茜比凡人更早理解人如何脫困;在一個充滿仇恨的時代裡,一位小女孩也比別人更早跨越台灣社會至今跨越不了的族群、政黨、悲情……。愈經歷磨難人生,她愈成長,終而放下一切。全書是她的人生回憶,不只散發智慧的光芒,更讓我們動容。而她對不同族群老兵的關懷,以及對民國革命女子秋瑾的敘寫,更是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文字能量。閱讀她一流的散文文筆,至此,她已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陳文茜」,而是文壇的「陳文茜」。

9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悅讀王鼎鈞‧通澈文心

爾雅  出版
2012/04/13 出版

自《悅讀隱地.創造自己》爾雅作文書系列第一冊推出之後,獲得許多中學國文老師的肯定。緊接著,第二冊便選擇對台灣文壇最具影響力的散文大家──王鼎鈞。他的創作類型多樣,有勵志小品、抒情散文、人生隨筆、書評、新詩、作文書以及回憶錄等等,讓學習面向更加開闊,視野也更加不受侷限。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棟獨立的台灣房屋及其他

隱地  著
爾雅  出版
2012/04/13 出版

終身在文學園地裡耕耘的隱地,繼去年《一日神》之後,集結了包含書評、生活小品、憶往散文、日記,以及詩等等合集為《一棟獨立的台灣房屋及其他》。其中,最熱呼呼的莫過於民國101年元月的日記,如果你看過《2002/隱地》,一定不想錯過這篇日記,未曾看過的讀者也可藉此一窺隱地馭文學於尋常生活的樣貌。

9 特價17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文(圖文版新文化苦旅6)

余秋雨  著
爾雅  出版
2012/04/13 出版

「圖文版新文化苦旅」第六冊《人文》裡,充滿著地方與各代人物互相輝映的事跡,例如:青雲譜與八大山人、黃州與蘇東坡、承德避暑山莊與康熙、嶽麓書院與朱熹等等,他們在這些地方所擦出的火花,一代代傳承下來,形成一種人文,薰陶著中華民族,形構成偉大的中華文化。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歌聲越過山丘

陳義芝  著
爾雅  出版
2012/04/13 出版

「從古以來書上的傳說,從小到大母親懷裡的故事,還有黑暗中搭起的氣息的橋樑,偶然邂逅或是許多年後回眸不滅的眼神,一似薔薇的火焰、銀河的星芒、隱隱不斷歇的歌聲……」用這樣如詩的散文筆法,記下讓陳義芝低徊縈心的人事光影以及當下的聲音、顏色和姿態。詩人陳義芝,寫起散文來依然顯得才華洋溢,這已是他的第三本散文集。

9 特價20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一棟獨立的台灣房屋及其他

隱地  著
爾雅  出版
2012/04/13 出版

終身在文學園地裡耕耘的隱地,繼去年《一日神》之後,集結了包含書評、生活小品、憶往散文、日記,以及詩等等合集為《一棟獨立的台灣房屋及其他》。其中,最熱呼呼的莫過於民國101年元月的日記,如果你看過《2002/隱地》,一定不想錯過這篇日記,未曾看過的讀者也可藉此一窺隱地馭文學於尋常生活的樣貌。

7 特價13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後現代新詩美學

蕭蕭  著
爾雅  出版
2012/02/10 出版

二十世紀八○年代以後,台灣詩壇呈現「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交相疊映,並維持美好的互動關係,臺灣新詩人努力於完成未完成的現代主義,或戮力於完成真正數位時代的後現代美學。尤其詩人羅青有計畫的推演,讓台灣後現代詩的發展更加清晰而完整。本書是蕭蕭繼《台灣新詩美學》和《現代新詩美學》之後的新詩美學第三部曲完結篇,三書前後歷經八年始完成,是想要了解臺灣新詩美學和歷史不可或缺的一套書。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孩子的小口袋

汪榭  著
爾雅  出版
2012/02/10 出版

「幫助每一個孩子去充實他們生命的小口袋,不就是成人們最甜蜜的責任負擔嗎?」汪榭由此信念,而寫下的許多小文章,便成了這本《孩子的小口袋》。本書背景是民國四十六年的台北,無論物價或著生活環境皆與現代差異頗大,但她親切淺顯的文字,打破世代隔閡,給人無限溫暖,無論你是當年的小朋友還是現在的兒童,都值得拿起來翻讀,讓人彷彿回到1957年的台灣風土,充滿樸拙趣味。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悅讀隱地‧創造自己

爾雅  出版
2011/10/10 出版

透過對隱地新詩、散文與小說的精讀,展開全方位的思考與設計,這樣經由閱讀、體會、沉思所組構成的作文教案,結合了閱讀經歷與學術涵養,既有理論鋪展,又有實務操作,是有心寫作的朋友們思考與創造力、最具體可行的作文入門途徑與參考書。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個人‧九十九座山

章武  著
爾雅  出版
2011/10/10 出版

章武說:「每座山都是一部百科全書,我滿懷敬畏之情親近它,閱讀它,與它進行心靈對話。」四十多年,爬了中外130餘座山,紀錄下超過百篇的爬山文字,有景有情,更有歷史鋪陳,這樣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集中於全書與你分享。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下事,猶未晚

薛仁明  著
爾雅  出版
2011/10/10 出版

唐君毅是百年大儒,胡蘭成則為當世志士。兩位高人結識後近三十年情誼,皆呈現於「胡蘭成致唐君毅書八十七封」之中。不管是歡喜,亦或是悽涼,胡蘭成這一封封信函,大抵似帕米爾高原,峰峰相連,隨處皆高。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3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