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意義上,宗族的發展,其實就是中國社會的發展。它不僅是一種經濟發展,而且也是一種文化的發展。本書擬以宗族勢力極為強盛的閩南地區為對象,利用族譜、地方誌、文集、碑刻、政書典籍等資料,來討論當敬宗無法達到收族的效果時,宗族的因應和取捨,以及明清時期在國家政策和宗族發展的關係上,宗族發展反而左右了國家政策的觀點。
本書對以北方中原歷史為主線索的中國古代史敘述進行了質疑,然後對有關南方地區中古歷史文獻記載進行了初步梳理與辨析。作者首先剖析了南方居民(或人口)的來源、族群分劃及其本質,對古代制度的南方類型與制度演變的南方道路方向,從研究鄉里制度、南方的城市以及城市內外的制度、關於南方地區行政區域的設立與劃分、關於役法的實施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思考與研究。對於南方地區的民間信仰與儀式及南方地區民眾生計的多樣性與經濟形態的多元化,也進行了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