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為中華民族自由而戰的英雄們!為什麼今天這個夜晚不同以往呢?因為它是我們這個民族歷史上最重要的時刻,生如螻蟻當立鴻鵠之志,命如薄紙應有不屈之心。──里昂.尤里斯(Leon Uris)《出埃及記》我長期從事民運工作,是一個在中國民主運動中奮鬥了幾十年的戰士,屬於不折不扣的行動派。當我進入花甲之年,在異國他鄉回顧自己的一生時,我發現應該將我的人生經歷記錄下來,除了為自己,也為不了解中國民運史的海內外讀者。這本書,寫的並不只是我個人的經歷,而是以我為圓心,以不同階段的民運活動為半徑,畫一些圓。不同的階段,進入這個圓的朋友是不同的。相同的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奮鬥和共同的犧牲。六四、組黨、工潮、入獄、出獄後的抗爭等,這些圓串起來,就構成了東北民運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
「雖然我深知,相較於滾滾歷史巨流,我所發出的聲音微不足道,甚至整個知識界的喧嘩爭鳴也可能被後人視為杯水風波;然而,我想強調,每個個人的努力與經歷,都能反映並折射出時代的進退脈動。」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敘述和反思自上世紀 80 年代後期至新世紀初期中國大陸思想文化空間中的種種學說、活動,以及產生這些學說、活動的社會原因和心理動機。 中國大陸的民間社會在此期間開始萌芽發展,思想文化上的種種言說與活動反映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來的生機與陣痛。 作者以親身經歷,敘述意外入獄與和獄中員警鬥志博弈的全過程。近年中國經常發生的抓捕和監禁,表明了中國社會生活特徵和趨勢;這個特徵和趨勢是──中國日益法西斯化,中國正在變成一個員警國家。 作者不斷發出中國正在變成員警國家的警告。這話並不是空泛的譴責,而是對中國社會生活中一個顯著特徵的概括:員警無處不在,遇到問題都靠員警抓人解決。 這是一個關於個體經歷的故事,透過深刻觀察中國社會特徵和趨勢,呼應著民主自由的未知,以及沉重的無奈。 本書特色 1.作者徐友漁因六四紀念研討會意外被捕,突如其來的入獄影響了他的研究與治學方向,揭示了中國社會日益法西斯化的特徵和趨勢,審訊員警之間的博弈展現了在當今中國法治原則受到挑戰時的踐踏和捍衛。 2.本書不僅呈現了「議題犯」獄中生活的困難,以及回歸自由後面臨的限制,更希望透過這本書提醒讀者關注中國的法治、人權和自由現狀,反思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共產主義黨國再也沒有繼續存在的正當理由」──馮崇義 由馮崇義、吳祚來、周曉、何清漣四位學者連袂完成的世界左傾思潮禍華百年研究報告。研究內容包括:由馮崇義教授主筆的〈反思共產主義禍華之源〉,回溯中國左毒禍華之源。敘述了基於古典自由主義的現代價值體系與制度安排,並剖析馬克思主義的內在缺陷和內在毒性;接著論述布爾什維克暴力政變、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極權專制政權建立、創立了區別於君主專制的黨國專制制度,並迅速將禍水南引、加害中國;最後回顧現代中國「以俄為師」向左轉的那段慘痛歷史,也藉此澄清現代中國的專制主義,乃是從域外走私入境、強行移植的結果,而根本不是源於「中國文化」。 吳祚來教授所著的〈服務於中共的洋喇叭〉與〈美國如何失去中國〉,藉由三位美國左翼記者的個案,揭示西方左翼媒體人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如何與俄國共產黨及共產國際合作,帶著明確的政治任務來華;又如何與中共密切配合以嚴密篩選的「所見所聞」片面地美化中共的所作所為、妖魔化國民政府及其軍隊。並延伸論述被左翼媒體人誤導的美國政府官員和軍方將領如何誤判現實並做出影響整個中國時局的錯誤決策。 周曉教授〈美國對中國極權統治的錯誤認知〉論述20世紀50年代以降的中國,在共產主義極權黨國統治下的慘禍烈象以及美國各界對中國極權道路的諸多錯誤認知。 以及何清漣教授以〈從丟失的中國到丟失的美國〉為題,聚焦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美國對華政策及其慘痛教訓。該分報告重點論述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等三任美國總統執政期間,犯下的一系列戰略錯誤和戰術失誤。
「必須有一部分中國人選擇不搭便車,冒著政治風險先自由起來。這裡是我的祖國,這裡就應當自由起來。」 「權力趨於任性,絕對權力絕對任性,用人權原則為一切權力設定禁飛區。」 要活得像一個人,就是要持守以權利和良知為本的做人底線。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有了做人的基本尊嚴和起碼的自由度,就能活得像一個人。逐步抬升對自己的底線要求,就能一步步活得更像一個人。 活得不像一個人,人的尊嚴從何談起?人生幸福從何而來?又能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知足常樂? 活得像一個人,一切別的人生追求就有了基石、平台和主心骨。 活得更像一個人,才能活得更健康、更明白、更開心、更優雅和更精彩。 本書特色 1. 知名中國評論家、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員江棋生首本在臺灣出版的著作,將多年刊載於報章雜誌的專文集結成冊,延續先前出版的《一生說真話》與《點燃良知的燭光》,《活得更像一個人》就像注入作者精魂,為他秉持的理念劃下最佳註解。 2. 作者於本著作首次提出:「權力趨於任性,絕對權力絕對任性,用人權原則為一切權力設定禁飛區。」想瞭解中國的人權狀況與公民非暴力抗爭現象不可不讀的精采之作! 3. 特別收錄章虹〈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封信〉與梅玫〈應鳴而尊,迫默則辱〉。
長時間來,坊間充斥了共產主義在中國打天下坐天下的擴張史,充斥了近代各派政治思潮與力量在中國消長起伏的春秋演義,卻唯獨沒有一本著作從頭至尾系統性地展現中國自由主義的發展歷程及其代表人物的思路風貌。事實上,中國自由主義並非如人們長期的偏見和印象那樣羸弱、乏力,精神蒼白,無關痛癢。它源遠流長,歷經磨難曲折,數次浴火重生,成就了自由主義在一個偉大文明中繁衍生長的故事,成就了一個當代自由民主的典範國家——台灣中華民國。 《自由中國譜系》所意圖展現的,是自由主義在近代中國的一條活生生的內在傳承脈絡:它的人物,它的光榮,它的夢想。 揆諸歷史,自五四新文化運動起,一條清晰的脈絡已經呈現在中國近代史中,其價值指向昭昭在目,同氣相求。把這一條綿延貫通的精神脈絡命名爲「自由中國譜系」,是有其實實在在的歷史依據的。 《自由中國譜系》,是要重新點燃七十多年前在中國大陸被窒息的自由之薪火,並把它傳遞到更爲深邃廣袤的時空中去,以完成其未竟之志業,發煌其自由的道統。這一近代中國的自由脈絡,從王韜、嚴復、康有爲、梁啓超以降,至蔡元培、胡適、陳寅恪、儲安平、周樹人、梁漱溟、熊十力、錢穆、張君勱、徐復觀、張東遜、史量才、邵飄萍、張季鸾、羅隆基、馬寅初、傅雷、殷海光、雷震、林昭、顧准、遇羅克、李慎之、楊小凱、王小波、陳子明、劉曉波等;從五四的突破,到西南聯大的集結、《申報》、《大公報》與《觀察》的慘淡經營,直至1957年春季、1976年「四五」、1979年西單牆、1980年代、1989年民主運動、2008年《零八憲章》運動等各次民間力量的湧動…… 這一歷史脈搏,時斷時續,時隱時現,時強時弱,雖屢經橫逆,仍不絕於縷。本書勉力追溯和探究的,就是上面所說的那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自由香火。 本書特色 1.首本系統性展現中國自由主義發展歷程及其代表人物思路風貌的代表著作! 2.如實評述中國自由主義人物,想瞭解近代中國自由脈絡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3.對話中國智庫學術委員會召集人胡平、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雪梨科技大學中國研究副教授馮崇義專文推薦。
繼《毛澤東勾結日軍的真相:來自日諜的回憶與檔案》與《卡子:沒有出口的大地》,作者遠藤譽竭盡全力徹底挖掘歷史的真相,使中國共產黨的真實面貌完整地浮出檯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第三部鉅作《習近平對鄧小平的復仇:陷害其父習仲勳的罪魁禍首正是鄧小平》正式問世! 透過遠藤教授的舉證與分析,令人驚愕地發現,原來貌似純粹的領導人接班與政治生涯發展,背後竟然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家族恩仇。 習近平之父習仲勳在逝世前一直關心少數民族。1990年他在面對鄧小平的打擊下,即使將從政治舞台消失的前一天,仍在會議上推動立法,提出應「保護不同意見」的論點。 習近平在向鄧小平復仇時,曾多次面對「到底是優先選擇為父親報仇,還是選擇維持一黨專政獨裁體制」的這個難題。然而,習近平在進行了重中之重的反覆考慮後,最終還是選擇了「維持一黨專制」的獨裁體制。 這正是習近平政權的軟肋。如果想推翻或動搖他堅持的一黨專政獨裁體制,這裡應該就是個破口…… 由此可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血淋淋、被野心仇恨驅動的歷史;要正視這一點,就必須推翻「鄧小平神話」,並用智慧來追蹤洞察歷史的真相。 本書特色 1.日本中國問題全球研究所(日語:中国問題グローバル研究所)所長、筑波大學名譽教授於中文世界出的又一本著作,認識中國領導階層與文化的全新觀點。 2.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血淋淋、被野心仇恨驅動的歷史;如何推翻「鄧小平神話」,並用智慧來追蹤洞察歷史的真相,讓熟悉並研讀中國歷史的遠藤譽教授深入剖析、揭露中國政黨隱藏的事實。 3.揭開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周年秘史第三部,完整爬梳習近平政權中的許多不可思議之處,追溯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往事,從原生家庭與生長環境的歷史脈絡中,剖析習近平政權與鄧小平的家族恩怨!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國存在著嚴重的民族問題。 老話說:「要得公道,打個顛倒。」我們漢人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從而達到對民族問題的正確理解,並在此基礎上找到正確處理民族問題的路徑與方向。 在中國,所謂「民族區域自治」本來就只是徒有其名。近年來,中共當局更在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指導下,以推進中華民族一體化和國家認同的名義,採取了一系列殘暴野蠻的手段,強行去除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與民族認同,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也激起了少數民族的頑強反抗乃至追求獨立的強烈願望。 但是,面對中共專治高壓,藏獨和疆獨又絕無實現的可能。因此,統獨之爭這道難題,到頭來很可能是出給未來的民主政府的。恰恰是在中國結束一黨專制、開始民主轉型之後,獨立問題即分離問題,才更可能面臨現實而嚴峻的探討。 現在我們就必須認真考慮,在中國開始民主轉型後,包括藏獨、疆獨等分離主義運動將會如何發展?它們和民主轉型之間會形成怎樣的互動關係?唯有現在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尋找現實可能性的雙贏方案,才能確保實現和平的民主轉型。 本書特色 1.中共當局在西藏、新疆和內蒙古等地區採用十分野蠻的手段,面對民主轉型與國際情勢,中國該如何找出深具現實可能性的雙贏方案? 2.面對最棘手的民族問題與民主轉型,讓作者胡平告訴你最犀利的見解! 3.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暨金蝶獎得主蘇曉康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黎安友連袂強力推薦,面對政治問題,一起「要得公道,打個顛倒!」
一個人權捍衛者的真實經歷,從中國的人權活動參與到被欺壓,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驚險討離中國,卻又在泰國被捕,一連串離奇的故事,面對生死關頭的抉擇,一段又一段外界難以想像的經歷都收錄在本書之中。 本書特色 本書以向莉從一個藝術策展人成長為一個人權捍衛者的經歷為主線,貫穿她經歷和關注過的重大維權事件和人權案件,展現中國轟轟烈烈的維權運動和公民運動。 她從人權捍衛者的視角,給讀者講述一個真實的中國。
★一個受共黨教育洗腦的狂熱信仰者,為何變成反抗中共政權40多年的民運人士? ★1976年,17歲第一次因四五運動,遭關押7個多月,思想獨立,不再相信中共當局! ★1989年,31歲時任《經濟學周報》副主編,為六四天安門事件遭重判13年。 ★1994年保外就醫前往美國,一生從此在海外為中國的民主奔走。 ★為何從保守的改革建設反對派轉向高調的職業革命家? ★漢源事件是現代中國天下大亂的徵兆? ★獨家觀點分享,以博弈視角來理解中國未來的政治轉型! 王軍濤一生懷抱對自由中國的理想情操,推動改造中國進步之路;深信憲政民主是中國的唯一解方。從堅持民間專業活動推動中國政治改革的討論,善盡建設性反對派的社會影響力,到六四入獄流亡海外後,重新定位轉向為職業革命家,以組黨持續為引領中國的民主轉型做準備。 他預言,極權中國的政情變化隨時可能發生,對於中國的民主變革,他樂觀看待! 本書特色 本書是流亡海外民運人士──王軍濤的中國民主化的思考筆記。 帶領你透視中國政治大未來,是認識中國的必讀筆記。 未來民主轉型的策略與困境一一揭露。
這是一本文集,收錄了筆者1990 年逃亡抵達美國後,歷年為紀念六四所寫的文章。筆者認為,中國當代政治,建基於六四屠城;中國民主自由的未來,有賴於重振1989 年天安門抗爭的精神。這也是本書編輯的基本思路。 多年來,學者、當事人、支持者積極從事於收集八九六四相關史料,筆者持續努力著重於分析比對,更準確地瞭解當時多頭並進互相糾纏的繁雜線索和極為繁富的細節背後,更加深層的關聯和邏輯。 這是一本關於六四的書,是一本奉獻給天安門抗爭的書,也是一本獻給六四受難者及其家屬的書。筆者用這裡的文字,祭奠三十年前為那共同分享的高昂自由精神而獻身的亡靈們。 本書特色 從歷史中學習──在六四天安門事件滿三十周年的前夕,我們從筆者終其一生致力蒐集整理完整的史料、耙梳分析思路邏輯中,本書讓您逐一瞭解當時多頭並進互相糾纏的繁雜線索和極為繁富的細節背後,更加深層的關聯和邏輯。 這是一本關於六四的書,是獻給天安門抗爭的書,筆者用文字,祭奠三十年前為那共同分享的高昂自由精神而獻身的亡靈們。 再沒有誰像筆者這般,集三十年思考,是少數能夠把個人經歷和情感,從理論分析中抽離出來的研究者,這使得她的分析具有高度的客觀性和專業性。 好評推薦 王丹(智庫“對話中國”創辦人兼所長): 「我們不缺乏當事人對於八九六四的回憶與反思,超華是我見過的少數能夠把個人經歷和情感,從理論分析中抽離出來的研究者,這使得她的分析具有高度的客觀性和專業性。」 「當年的六四學運組織者,是否在30 年後的今天,對於當年的那場運動,有深刻的回顧與反思?當然有。本書就是回答,也是對很多希望理解這場運動的關心者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