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詩經,魅力無比! 【精美圖示】┿【詩經學堂】┿【文學書房】┿【時事看板】┿【名人小傳】┿【文學舞台劇】┿【穿越千年時空】┿【你一定不知道】 各種別出心裁的單元,引領讀者穿越時空,來一趟很文青、很文趣的《詩經》之旅!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從這些充滿情感的文句中,深情的反映了千年前各階層人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古代的青少年也會因情竇初開而患得患失;中下階層也會因受欺凌而吶喊……這是一本千年來最動人心魄的歌謠,寫出千年前古人的心聲,也為千年後的你傾吐心事……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桓、靈二帝,由於宦官弄權而致亂,到獻帝遂分為三國,董卓亂政、桃園三結義故事,自此開始。
十二年國教,中學生最佳輔助教材.國學系統化史上最精準、化繁為簡、清楚條列的國學常識針對國中大會考、高中升大學,應考前最佳系統化複習,靈活、融會貫通的經、史、子、集四大樹狀圖表,縱橫數千年的中國文學。共96頁(三張全開,共六頁的圖表)
適合十二年國教,國高中生加強經典閱讀、提升國語文應考能力的最佳讀物。一次讀懂古文觀止+國學常識養成(共二冊)◎新古文觀止的故事(古今對照版)【隨書附贈:《新古文觀止文選》閱讀素養100題。】◎國學常識簡表─經、史、子、集四大樹狀圖表網友誠心推薦:我媽問我為什麼跪著看書,因為這套超值澎派組合太狂啦~~兩大特色:1.精選《古文觀止》與歷代筆記小說、傳奇、古典小說中,最經典的50篇古文及撰寫評析,有助於提昇你的文言文閱讀力。2. 國學系統化──史上最精準、化繁為簡、清楚條列的國學常識,以縱向、橫向,融會貫通經、史、子、集四大樹狀圖表,讓你透徹理解、一窺中國文學的堂奧。 單書介紹:◎新古文觀止的故事(古今對照版)【隨書附贈:《新古文觀止文選》閱讀素養100題。】適合國高中及升大學,加強經典閱讀、提升國語文應考能力的最佳讀物。──虎尾科大通識中心王文仁副教授◎經典推薦隨書附贈:《新古文觀止文選》閱讀素養100題。《古文觀止》是進入古典文學和學習文言文的入門及經典教材。本書以新觀點、新角度,重新精選《古文觀止》與歷代好文,輯成「新古文觀止」,並以現代小說筆法,重新將原文以白話巧點成故事及點出背後的寓意及精神,打造古今完整的經典學習模式,絕對讓你由文言進階,豐富閱讀想像及語文學習。------------------------------------------------好聽的故事總是讓人動容。透過經典文章的選取,以現代小說方式進行改寫,讓原本生硬的文言文文章,一一變成好看又有趣的故事。──虎尾科大通識中心王文仁副教授◎經典推薦 《古文觀止》是進入古典文學和學習文言文的入門,其中收錄的篇幅短小、文辭優美的各類文章,一直都是學習文言文的經典教材。從〈燭之武退秦師〉到〈新五代史伶官傳序〉;從〈黔之驢〉到〈湖之魚〉。這些藏在古代經典中的故事,總是精心巧妙又深刻迷人。 《古文觀止》的文章主要出自《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等史書,也有許多文學家所寫的史論。史官記敘史實的筆法,著重呈現歷史的發展而非結論,留下許多讓讀者思索的空間;文學家則往往身兼政治人物,寫作必須有所保留,也留下不少值得玩味之處。本書特色:本書精心挑選《古文觀止》與歷代的筆記小說、傳奇、古典小說中,精選出最經典的古文、最重要的50篇並撰寫評析。每篇單元設計如下:【經典原文】從《古文觀止》與歷代的筆記小說、傳奇、古典小說中,精選出最經典的古文,配合作者介紹、題解與詳細的注釋。選文時兼顧故事性與趣味性,有助於提昇文言文閱讀能力。【評析】詳細解讀原文故事的歷史背景與意義,深入評析原文的寫作技巧,可從閱讀經典學習寫作,加強思考力。【經典故事】以小說筆法將古文改寫成故事,力求貼近現代人的閱讀需求,將深奧的文章內涵和寓意,深入淺出地融入故事,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與記憶。【《新古文觀止文選》閱讀素養100題】本書50篇經典文章搭配100題閱讀測驗,以期透徹理解文章內容與題旨,有效地增強理解力。單書介紹:◎國學常識簡表─經、史、子、集四大樹狀圖表十二年國教,中學生最佳輔助教材.國學系統化史上最精準、化繁為簡、清楚條列的國學常識針對國中大會考、高中升大學,應考前最佳系統化複習,靈活、融會貫通的經、史、子、集四大樹狀圖表,縱橫數千年的中國文學。共96頁(三張全開,共六頁的圖表)
千古大文豪蘇東坡本是人生勝利組,卻大半生在流放的路上,宋代不殺文官,貶謫嶺南已是重罰,如灰燼沒了希望。然而東坡在生命的低潮裡,卻依然活出了精彩與歡樂,為百代萬世留下曠世奇作。 東坡在嶺南時期的創作,不同於早年奇麗脫俗的作品,生活的困頓提煉了他堅毅與質樸的一面。作品更人間,有些地方還帶有泥土的味道,還帶有返樸歸真的芬芳與甘甜。他讓世人看見,即使在生命的低谷,也能活出精彩,在物質以外,也有許多寶藏,諸如閒情、友情、學識、創作發想……只要不被苦難打倒,苦難便可以滋養得人生更臻圓滿。 看懂蘇東坡嶺南詩文【上】~無論想躺平,或是想奮起,都能來讀蘇東坡。一紙詔書貶嶺南,他坦然接受說:「累歲寵榮,固已太過。此時竄責,誠所宜然。瘴癘炎陬,去若清涼之地。」再火熱的地獄,也能當淨土來過。蘇東坡是以胸襟撐起他的傲骨,就算跌倒,也要在路上種起花草。使江山不只是江山,而成綿延千古的錦繡。
千古大文豪蘇東坡本是人生勝利組,卻大半生在流放的路上,宋代不殺文官,貶謫嶺南已是重罰,如灰燼沒了希望。然而東坡在生命的低潮裡,卻依然活出了精彩與歡樂,為百代萬世留下曠世奇作。 東坡在嶺南時期的創作,不同於早年奇麗脫俗的作品,生活的困頓提煉了他堅毅與質樸的一面。作品更人間,有些地方還帶有泥土的味道,還帶有返樸歸真的芬芳與甘甜。他讓世人看見,即使在生命的低谷,也能活出精彩,在物質以外,也有許多寶藏,諸如閒情、友情、學識、創作發想……只要不被苦難打倒,苦難便可以滋養得人生更臻圓滿。 看懂蘇東坡嶺南詩文【下】~如何能悲喜都精彩,風雨都明媚?就是要讀蘇東坡。「一片丹心天日下,能洗冤忠死亦甘。」最後,直到他回來了,才讓人看見他的在乎。「浮雲時事改,孤月此心明。」每個人都有不被理解的時候,唯讀蘇東坡,卻使你理解自己,見字如晤。
臺灣第一次出現火輪車怪獸……十九世紀末,蒸汽火車剛傳入臺灣,興建鐵道帶來的不僅僅是交通往來的便利,當時候的西川滿、吳濁流、陳千武等文人仕紳初遇鐵道興建,過程中有「破壞風水」的迷信及未曾見過之巨大黝黑的「火輪車」的訝異抗拒,到後來往來便利等等的不同見識,一 一透過詩、散文、小說紀錄鐵道上的所見所聞,或者悠然、或者批判……。當時的畫面及車站多已不再,如今可以跟隨筆者的腳步,一窺清末、日治時期及民國的仕紳筆下的鐵道文學風景。附錄兩首鐵道臺語歌QR-Code。翻開書,來一趟隨興卻不隨便的火車旅行吧!
韋勒克和華倫試圖以最簡括的筆法,將文學理論與價值批判融合於文學史與文學作品的研究中,該書被視為美國文學批評經典之作,先後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在各國出版,是一本關於文學本質、功能、形式和內容的理論書籍,被譽為「打開經典的經典」。本書內容分為四大編:第一編「定義與區別」,除界定文學與文學研究的含意之外,並從文學的本質、功用、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史,以及一般文學、比較文學、國別文學,各方面區劃文學研究的範圍。第二編「預備作業」,是準備進行文學研究所須考慮的種種問題的檢討。第三編「文學研究的外在方法」,是就文學與傳記、心理、社會、哲學、其他藝術的關係,而討論採用那種種方法的妥當性。第四編「文學的本質之研究」,是針對文學本身所作的考察,依序討論文學作品的聲律、體裁、比興、描述和作品的形式、評價。
文學至二十一世紀已不再僅是案頭文學,在新科技、新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文學的內容搭配上劇場展演、電影、串流媒體Netflix影視作品……等的跨域多媒體的傳播、吸引觀眾追劇、討論,也算是文化創業產業的另類多元成功。 全書共三篇、九章,包括劇場與電影、電影預示COVID-19與新媒體、新科技、元宇宙與後人類三大篇,主旨在於闡述戲劇、電影、Netflix等串流媒體中影音視讀的意義。開篇從客家劇場向外延伸至國際電影作品,梳理影視產業的發展脈絡。再以實例說明看似大預言家的編劇,能在CODVID-19前創造出相關題材,其背後原因為——藝術創作本就源於生活,進而帶出當今熱度最高的AI、新科技,是如何影響影視作品的表演藝術再現。 全書引用多部炙手可熱的影視作品為例,如《奇異博士2》、《末世男女》、《一級玩家》……等,帶領讀者了解文化創意產業,如何以一種休閒的方式,帶給人們知識、教育、娛樂、反思與啟發。 作者以學術手法分析、評論近幾年受歡迎的戲劇、電影與Netflix影集,期望能與讀者分享文學影視解讀的學術樂趣,豐富人生。
「文學是苦悶的象徵」這句話可說總結了所有文學產生的原因。廚川白村從文學的創作、鑒賞、文藝的根本問題考察、起源層層評析,闡述文學乃是生命受了壓抑驅使作家創造出文藝作品。但這些作品是作家在何種心境下創造出來的呢?作品底下的角色是否多少投射了作家當時的心境?廚川白村曾經提出一個問題:作家之所描寫,必得是自己經驗過的嗎?他自答道,不必,因為他能夠體察。本書是魯迅在北大、北師大、女師大授課的講義,1925年出版後一版再版,是文藝青年的入門讀物。在當時正是「五四」之後,文字表現即是民初的白話文。有一說:《苦悶的象徵》譯文所表現的熱情即魯迅在傳播自己的美學思想,也因此這本譯作被視為魯迅美學思想變化的重要線索。
研究古代文字可推知戰國時文體、語體已不一致了。因為語文分歧,所謂中國文學史,只讓「文」的文學獨占兩千多年;「語」的文學簡直無人齒及,所以有特編《國語文學史》之必要,所以始於語文初分歧的戰國秦漢間,而語文未分歧以前和合了以後就不劃入範圍。古文是何時死的?古文未死,便是國語;古文已死而祕不發喪,叫國語退匿民間,不得承襲「文統」,乃特編《國語文學史》,以發潛德之幽光,並且這是「文學革命」之歷史根據,或者也含有一點「托古改制」的意味。——胡適本書是從漢魏六朝到南宋為止,沒有頭尾,只是中國文學史的中段,分為三大篇,共十五章,即第一篇 漢魏六朝的平民文學:分別論述漢朝與魏晉南北朝的平民文學。第二篇 唐代文學的白話化:包括盛、中、晚唐的白話詩、白話散文第三篇 兩宋的白話文學:包括兩宋的詩、白話詩與詞,最後以南宋以後的國語文學概論作收尾,詳盡論述國語文學之發展歷程,脈絡清晰。胡適為提倡白話之大家,對國語文學研究深遠且有獨到見解,若想了解國語文學一定不能錯過本書。
大師最精彩的國學必修課本書為章太炎先生民國十一年四~六月間在上海市講授國學的集結,全書將國學有系統的分成經學、哲學、文學三種派別論述,深入淺出、條理清晰,可作為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簡史,是中文系學子和喜好中國經典學術者不可或缺的書籍。書末另附有〈白話與文言之關係〉、〈論經史實錄不應無故懷疑〉、〈論讀經有利而無弊〉、〈再釋讀經之異議〉四篇講稿,可供讀者參照。
從吳念真到蔡明亮,本書擺脫無聊的修辭與公式,徹底鍛造你的寫作鍊金術! 專業推薦—《明道文藝》創社社長 陳憲仁吳三連文學獎散文獎得主 林文義政大廣告系兼X實驗學院籌備處教授 陳文玲師範大學臺文系副教授、國際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 莊佳穎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時間你慢慢的走》作者 蕭義玲寫作有方法嗎?故事為什麼重要? 本書並非傳統的作文書,既沒有目光如豆的修辭,也沒有食古不化的公式,而是透過貼近創作名人的生命史、成長史,將書寫、閱讀以及個人經驗作一參照,透過二十位老中青三代的知名創作者,闡述創作的核心命題、自我鍛造與困境。引領讀者從中獲知寫作的想法、做法乃至心法,對於提升中學生乃至大學生的寫作力深具助益。全書共分四輯,輯一「父親,最最遙遠的距離」、輯二「翻滾吧!夢想」、輯三「越健康越空虛」,共訪談吳念真、詹宏志、蔡明亮等不同世代的創作者,由其現身說法,如何面對創作的甘苦談。輯四「故事創意與方法」,則由本書作者加以歸納,說明「何謂故事」、「如何講故事」、「該講什麼故事」,引領讀者實踐故事、實踐創意,並且面向自我。寫起來吧,故事力!
本書是繼《國語文學史》之後,胡適又一文學史的力作。白話文學史是中國文學史的中心,若去掉白話文學史,就只是「古文傳統史」罷了。「古文傳統史」是模仿的、死的文學史;「白話文學史」是創造的、活的文學史。因此,這一千多年中國文學史是古文文學的末路史、是白話文學的發達史。白話文學不是近幾年幾個人憑空捏造出來,而是經過一千幾百年歷史進化的產兒,否則絕不可能在短短時間內變成一種全國的白話文運動(即新文學運動),引起那麼多人的響應與共鳴。因為1800年前,就有人用白話寫書了;1000年前,就有許多詩人用白話寫詩詞了;7、800年前,就有人用白話寫小說了;600年前,就有白話的戲曲了……本書特色:1.本書雖名為《白話文學史》,實是中國文學史,且是中國文學史最中心的部分。除此之外,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熱鬧、最富創造性、最代表時代的文學史。2.「白話文學」包括舊文學中那些明白清楚、近於說話的作品。「白話」有三個意思:一是戲臺上說說得出、聽得懂的話;二是清白的「白」,就是不加粉飾的話;三是明白的「白」,就是明白曉暢的話。3.書中每討論一人或一派的文學,一定舉出相對應的作品為例。所以本書不僅是文學史,還是中國文學名著選本。
◎紅豆生南國,春心花爭發,日日相思盡成灰,我所思念的人啊!如今你在何方?所有美好的詩歌,青春的吶喊!都在這裡發生了。本書為讀者精選出五十餘位唐朝有故事的詩人,藉由他們綺麗的人生,精彩曲折的愛情、親情、友情等生活亮點,折射出詩歌情境中豐美浪漫和過度思念的沉醉美學。讓我們一起投身於文字的蜜糖罐裡,參加一場又一場唐詩嘉年華,跟著初唐四傑、飲中八仙、大曆十才子,以及詩佛、詩仙、詩聖、詩鬼……,到處遊玩,忽而黃山巔,忽而東海陬,乃至上窮碧落下黃泉,吟風詠月、品花戀愛。我們將會發現,悲愴者如陳子昂,憂懷者如杜子美,居然也有幽默風趣的一面;還有女詩人關盼盼氣性大,狠狠地修理了白居易;歌唱家劉采春被元稹拋棄,最後投水自盡;徐蘭英的詩歌幾乎不存,可是她卻是《唐詩三百首》最重要的編輯者之一。讓這些說不盡的好題材充盈我們的生活,同時也在心裡始終記得一首好詩。
才調出騷壇的曹雪芹當初原發願要創作一部傳奇,而非小說《紅樓夢》。究竟戲曲為何較小說難寫?《紅樓夢》中耀人心目的戲曲書寫,遠勝於《金瓶梅》、《儒林外史》「一自紅樓傳艷曲,不教四夢擅臨川」,紅樓戲的重構有何難度?本書以文學與戲曲搬演視角,帶您尋繹箇中奧窔。《紅樓夢》為小說第一異書,曹雪芹當初「立意作傳奇」,只因家族戲曲素養淵厚,其後雖夙志未酬,然作者蓄藏豐贍之戲曲底蘊仍不時體現於《紅樓夢》中。本書探究曹氏烜赫家世如何藉戲曲襯顯豪門風尚與藝術品味,由《紅樓夢》中的演劇文化,一窺明清傳奇搬演之程序與格範,如點戲的作用與特殊禁忌;梨香院的「十二官」,是明清家樂戲班的如實體現;脂硯齋的批語,亦可發現《紅樓夢》中蘊含楔子、副末開場、腳色出場、科諢等諸多「戲場章法」。一部經典小說,衍成數百部《紅樓》戲曲。紅樓戲的改編蠭出,說明《紅樓夢》至今二百餘載熱潮未減,透顯出從小說到戲曲重構之難度頗高,如從敘事體轉成代言體,韻協、宮調曲牌格律與排場調度皆須講究,「腳色制」更是歷來《紅樓》改編時公認的難題。至於襲人、尤三姐形象為何產生爭議?本書均就曹雪芹原著多方探討,再就清代紅樓戲之鋪排與侷限、近現代劇中人物形象之遷變,考辨其脈絡源委,可為日後紅樓戲之編創與研究提供借鑒。* * * * * * * * * * *~專家推薦~北京著名學者周育德教授:「蔡孟珍先生是有著“升氍毹”的舞臺表演經驗的藝術家,諳熟戲場三昧,研究《紅樓夢》有其獨特的發現與發明。」她對徐扶明先生《紅樓夢與戲曲比較研究》一書商榷有25處之多,「可惜徐先生已仙逝多年,否則必定會和蔡先生把盞品茗於滬上。條分縷析,娓娓商談,那將是多麼動人的學人論道求是的場景!」「《紅樓夢》之學問大矣哉!它是一座文化的高山,吸引著無數的人探險和遊賞。《紅樓夢與戲曲》是蔡孟珍先生攀登和觀賞過程中記錄下的寶貴心得。讀讀此書,治“紅學”者可以別開一種思路,寫紅樓劇者也可獲得有益的借鑒。」
讀文學,必讀唐宋八家──韓愈、柳宗元、 歐陽修、三蘇 、曾鞏、王安石。 唐宋八家詩文是與人生際遇交融、鑄就的文章。本書精選《歷代名篇鑑賞集成》的唐宋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名篇作品,結合如:周嘯天、朱自清 葉聖陶等當代名家寫大家之作,各作者將詩文與人生世象映照,細說深入且細緻;袁行霈先生說:「文學鑑賞和人生實際交融在一起。詩的生活化與生活的詩化,造就了一種境界,這才是鑑賞的即致。」《歷代名篇鑑賞集成‧序》
讀文學,必讀唐宋八家──韓愈、柳宗元、 歐陽修、三蘇 、曾鞏、王安石。 唐宋八家詩文是與人生際遇交融、鑄就的文章。本書精選《歷代名篇鑑賞集成》的唐宋三蘇、曾鞏、王安石名篇作品,結合如:夏承燾、袁行霈等當代名家寫大家之作,各作者將詩文與人生世象映照,細說深入且細緻;袁行霈先生說:「文學鑑賞和人生實際交融在一起。詩的生活化與生活的詩化,造就了一種境界,這才是鑑賞的即致。」《歷代名篇鑑賞集成‧序》
朱光潛說: 學文學第一件事是要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練習寫作,如此才能親自嚐出其中甘苦,逐漸養成一種純正的文學趣味,學得一副文學家體驗人情物態的眼光和同情。到了這一步,文學的修養就大體算成功了。如果不在這上面下功夫,即使讀完任何討論文學的書籍也無濟於事。 這本書說淺一點不能算是文學入門,說深一點不能算是文學理論。主要是我學習文學的甘苦談。 文學是我的第一個嗜好,這二十多年以來很少有日子我不看到它、想到它。這些短文就是隨時看和隨時想所得到的一點收穫。 在寫它們的時候,我一不敢憑空亂講,二不敢道聽途說,我想努力做到「切實」二字。在這一點上,我希望這本書和坊間一般文學入門之類的書有所不同。我願與肯用心的、愛好文學的讀者們彼此印證經驗。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周玲惠博士花了六年時間,收集200多篇古今中外的狗故事。全書分成三個單元,也就是(1)狗的習性與智慧、(2)狗與人類的互動,以及(3)狗的神話和現代生活,共12章229篇。以白話文和詩詞闡述其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叩人心弦。本書老少咸宜,可以增廣見聞,也可以讓喜愛詩詞的人士吟詩作樂。
★ 貓眼娜娜/匠心文創創辦人、作家──專文推薦 ★ 從各類型小說特點、小說和課本的關係、寫作靈感發想到創作技巧,無所不教! 本書推薦給: ◆ 愛看故事想要從小說中挖掘樂趣的人──從小說家的視角閱讀,探索小說在教育、文化、感情等多重層面。 ◆ 熱好閱讀的青少年──看小說學會如何運用構思情節的技巧,增進寫作自信。 ◆ 面對大考的學子──學會寫小說的布局力,增加寫作亮點,讓學測國文寫作得高分。 如果小說是課本就好了…… 用故事來上課的話,會不會比較輕鬆點? 小說除了故事,還可以透過裡頭的人物、內容,去認識世界上種種的一切。故事的內容可能是虛構的,可能是真實的,不只大道理,還教了我們許多奇奇怪怪,甚至不一定用到的小知識……小說以故事的形式,讓人們更加容易親近閱讀與文字,進入寫作的世界。 那些豐富而熱鬧的精彩劇情,小說裡的角色以及他們各式各樣的人生,可以學習、可以嫌棄;可以喜好、可以厭惡,最重要的是,小說是練習思辨能力的最簡單方式。透過了解小說,學習「內容理解、邏輯策畫、文辭運用、情緒渲染、情節鋪陳、情境營造」,學會講故事寫作文的布局力。
作者朱自清透過他的眼對倫敦進行細膩觀察,以精鍊的文字,寫出他所感受到的倫敦古老又神祕的風情。這本遊記不僅有倫敦人事物的記載,更體現出英國人生活方式與態度。 寫這些篇雜記時,我還是抱著寫《歐遊雜記》的態度,就是避免「我」的出現。「身邊瑣事」還是沒有,浪漫的異域感也還是沒有。並不一定討厭這些。只因新到異國還摸不著頭腦,又不曾交往異國的朋友,身邊一些瑣事差不多都是國內帶去的,寫出來無非老調兒。異域感也不是沒有,只因已入中年,不夠浪漫的。為此只能老老實實寫出所見所聞,像新聞的報導一般;可是寫得太認真,又不能像新聞報導那麼輕快,真是無可如何的。 朱自清在本書記錄了自己在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在英國七個月的生活,是他繼《歐遊雜記》後第二本出版的遊記。全書從對博物館、海德公園的觀察,和房東太太的相處,記述了在倫敦遇見的「人」、「情」、「味」。
詩是精粹的語言,,暗示是它的生命。 因為是「粹的」,便比散文需要更多的思索,更多的吟味;許多人覺得詩難懂,便是為此。 全書只選了《古詩十九首》有兩個緣由: 1.十九首是最古老的五言古典詩,在三百篇之外,這十九首是最重要的代表。直到六朝,五言詩及詩論都以這類古詩為標準、為正宗。十九首影響之大,由此可知。 2.十九首既是詩的古典,注解的人很多,其中以李善注最謹慎、最切合原詩的詩意剖析。古詩原本不少,梁昭明太子蕭統主編的《文選》卻只選了十九首,讓這十九首成了古典;十九首以外的古詩,流傳到後世的就有限了。 本書為朱自清就《古詩十九首》做的選讀與分析,包括〈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釆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等詩。 這十九首古詩沒有作者,但並不是民間作品,而是文人仿樂府作的,題材包括民間生活百態,如人生無常、及時行樂、離別、相思、客愁等。十九首詩中常用典故,正是文人的色彩與自然的民間味,值得你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