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作者對「我國有關營業秘密立法之評析」、「資訊時代中營業秘密保障之探討」、「揮灑更多創意共享的空間-論網路使用法律態樣的多面觀」、「動態商標之演進與探討」、「負面資訊與離職後競業禁止形成不公平競爭之探討」、「競業禁止條款的法律適用之探討」、「我國競業禁止條款相關案例及經濟分析」,從不同面相發掘簽訂競業禁止條款其真正目的,使勞資雙方達成共識並確保雙方權利及利益,藉由我國法制及相關案例探討於法律或經濟層面,權衡比較成本及整體利益是否合理。全書引據國際規範暨英美法立論基礎,特別感謝嶺東科技大學提供作者應邀至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法學院擔任訪問學者及博士後研究員的機會。
現代刑事司法程序大抵分為偵查、審判及執行三階段,唯有檢察官全程參與。檢察官實施偵查、提起公訴,是開啟法院審判的鑰匙。 如僅以審判為中心,忽視偵查、公訴與執行,無法建構完整刑事司法體制。依法院組織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各級法院或分院,均相對配置有檢察署,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所行使的職權即為檢察權,檢察官則為行使檢察權的主體。 目前國內對檢察實務運作之經驗中,主要關注在檢察人事制度及討論檢察一體、討論檢察官之司法官屬性,但檢察官的問題不只是地位保障的問題而已,而是檢察官的功能是否能真正發揮,才應該是思考的問題。 本書係作者於擔任檢察官期間,於實務上行使檢察官實施偵查,提起公訴、實行公訴、指揮刑事裁判執行為出發,以現行法制結合理論下闡述檢察官檢察權的性質,行使原則、效力等理論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了檢察權,闡述了各項檢察權的內涵和本質要求,又分析了其在實務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本書收錄作者近六年來與智慧財產權法研究之心得,以專利法的均等論探討為始,次為研發成果的保障,營業秘密權益歸屬、美國法有關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商標法修正註冊要件、商標損害賠償、消費者問卷調查與混淆誤認,最終以加拿大商標法實務一文為結。全書立論分明,除觀察我國現況暨實務,作者並參考美國經驗及應邀至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研究期間,加拿大法規與國際社會之最新動態。
自從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朝向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修正後,我國的刑事證據法也相對應地出現了某種程度的改良。其中最重要地,應該是採行了英美式的傳聞法則與證據排除法則。為能正確理解傳聞法則與證據排除法則之意義與功能,本書除探討其在英美法域的沿革歷程外,更進一步自比較法的觀點分析探討傳聞法則與證據排除法則在我國法制中應有的意義。此外,由於刑事訴訟程序乃實現國家刑罰權的過程,關於刑罰權規定本身如何影響刑事訴訟程序的進行,也就是程序法與實體法如何交錯的領域,亦為刑事訴訟程序在調整變動時,首先應探究的議題。鑑於改良式的當事人進行主義有賴律師協助被告始得順利推動,且法庭活動之記錄為被告資訊取得權之重要基礎,當被告未指定辯護人時,法院究應如何履行其照護義務,法院應如何製作法庭記錄,亦與改良式的當事人進行主義成效之良窳,有著密切的關連。本書除探討源自證據法則如何取捨證據之議題外,針對與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相關的刑事訴訟制度,亦將一併予以探討。
近年來,隨著社會之日益多元化及教育之普及,女性漸漸於職場上嶄露頭角,卻同時遭受許多挫折,且往往不知如何或無法獲得救濟。因此作者嘗試彙集歸納實務上所產生之諸多實例,由家務勞動之價值為出發,進而探討女性工作之價值,並期藉由學理上之探討,解決工作職場上所發生之性別歧視諸多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