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been making frequent move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Not only is there internal political instability, but these actions are also affecting political, economic, and even the delicate dynamic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global stage.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essential. In this book, the author will unveil the lesser-known aspects of China for you! 近年來,中國在國內和國際上動作頻頻。這些行為不僅存在內部政治不穩定,也影響政治、經濟,甚至全球舞台上中美之間的微妙動態。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深刻理解至關重要。在本書中,作者將為您揭開中國鮮為人知的一面!
「雖然我深知,相較於滾滾歷史巨流,我所發出的聲音微不足道,甚至整個知識界的喧嘩爭鳴也可能被後人視為杯水風波;然而,我想強調,每個個人的努力與經歷,都能反映並折射出時代的進退脈動。」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敘述和反思自上世紀 80 年代後期至新世紀初期中國大陸思想文化空間中的種種學說、活動,以及產生這些學說、活動的社會原因和心理動機。 中國大陸的民間社會在此期間開始萌芽發展,思想文化上的種種言說與活動反映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來的生機與陣痛。 作者以親身經歷,敘述意外入獄與和獄中員警鬥志博弈的全過程。近年中國經常發生的抓捕和監禁,表明了中國社會生活特徵和趨勢;這個特徵和趨勢是──中國日益法西斯化,中國正在變成一個員警國家。 作者不斷發出中國正在變成員警國家的警告。這話並不是空泛的譴責,而是對中國社會生活中一個顯著特徵的概括:員警無處不在,遇到問題都靠員警抓人解決。 這是一個關於個體經歷的故事,透過深刻觀察中國社會特徵和趨勢,呼應著民主自由的未知,以及沉重的無奈。 本書特色 1.作者徐友漁因六四紀念研討會意外被捕,突如其來的入獄影響了他的研究與治學方向,揭示了中國社會日益法西斯化的特徵和趨勢,審訊員警之間的博弈展現了在當今中國法治原則受到挑戰時的踐踏和捍衛。 2.本書不僅呈現了「議題犯」獄中生活的困難,以及回歸自由後面臨的限制,更希望透過這本書提醒讀者關注中國的法治、人權和自由現狀,反思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共產主義黨國再也沒有繼續存在的正當理由」──馮崇義 由馮崇義、吳祚來、周曉、何清漣四位學者連袂完成的世界左傾思潮禍華百年研究報告。研究內容包括:由馮崇義教授主筆的〈反思共產主義禍華之源〉,回溯中國左毒禍華之源。敘述了基於古典自由主義的現代價值體系與制度安排,並剖析馬克思主義的內在缺陷和內在毒性;接著論述布爾什維克暴力政變、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極權專制政權建立、創立了區別於君主專制的黨國專制制度,並迅速將禍水南引、加害中國;最後回顧現代中國「以俄為師」向左轉的那段慘痛歷史,也藉此澄清現代中國的專制主義,乃是從域外走私入境、強行移植的結果,而根本不是源於「中國文化」。 吳祚來教授所著的〈服務於中共的洋喇叭〉與〈美國如何失去中國〉,藉由三位美國左翼記者的個案,揭示西方左翼媒體人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如何與俄國共產黨及共產國際合作,帶著明確的政治任務來華;又如何與中共密切配合以嚴密篩選的「所見所聞」片面地美化中共的所作所為、妖魔化國民政府及其軍隊。並延伸論述被左翼媒體人誤導的美國政府官員和軍方將領如何誤判現實並做出影響整個中國時局的錯誤決策。 周曉教授〈美國對中國極權統治的錯誤認知〉論述20世紀50年代以降的中國,在共產主義極權黨國統治下的慘禍烈象以及美國各界對中國極權道路的諸多錯誤認知。 以及何清漣教授以〈從丟失的中國到丟失的美國〉為題,聚焦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美國對華政策及其慘痛教訓。該分報告重點論述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等三任美國總統執政期間,犯下的一系列戰略錯誤和戰術失誤。
近年來流行一個詞彙叫「不自殺聲明」,表面意思是自己決不會自殺,其實就是說如果自己死了,一定是「被自殺」,也就是「被殺害」的意思。 「被精神病」表示自己沒有精神病,是被人強迫變成精神病患。 當整個中國社會因經濟發展而產生各種不公時,司法既不能獨立審判就不可能發揮「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功能,結果人民只能選擇上訪,而不斷上訪又會造成各級政府不得不加大維穩的力道,「被精神病」現象,就自然不斷惡化。 追根究底,要徹底消滅「被精神病」的亂象,應該要有民主的政府,保障人民有上訪(請願)不受打壓的權利,司法更應獨立以發揮「審查行政是否違法」的功能,但是在目前的中國並不存在這樣的條件。 然而,時代會往前走,藉由國際的關注,中國「被精神病」案例開始下降了。畢竟中國政府如果要面對全世界,就應該要嚴肅的面對「被精神病」的問題,期待本書能拋磚引玉,讓全世界一起來關注中國「被精神病」的狀況。
「必須有一部分中國人選擇不搭便車,冒著政治風險先自由起來。這裡是我的祖國,這裡就應當自由起來。」 「權力趨於任性,絕對權力絕對任性,用人權原則為一切權力設定禁飛區。」 要活得像一個人,就是要持守以權利和良知為本的做人底線。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有了做人的基本尊嚴和起碼的自由度,就能活得像一個人。逐步抬升對自己的底線要求,就能一步步活得更像一個人。 活得不像一個人,人的尊嚴從何談起?人生幸福從何而來?又能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知足常樂? 活得像一個人,一切別的人生追求就有了基石、平台和主心骨。 活得更像一個人,才能活得更健康、更明白、更開心、更優雅和更精彩。 本書特色 1. 知名中國評論家、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員江棋生首本在臺灣出版的著作,將多年刊載於報章雜誌的專文集結成冊,延續先前出版的《一生說真話》與《點燃良知的燭光》,《活得更像一個人》就像注入作者精魂,為他秉持的理念劃下最佳註解。 2. 作者於本著作首次提出:「權力趨於任性,絕對權力絕對任性,用人權原則為一切權力設定禁飛區。」想瞭解中國的人權狀況與公民非暴力抗爭現象不可不讀的精采之作! 3. 特別收錄章虹〈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封信〉與梅玫〈應鳴而尊,迫默則辱〉。
繼《毛澤東勾結日軍的真相:來自日諜的回憶與檔案》與《卡子:沒有出口的大地》,作者遠藤譽竭盡全力徹底挖掘歷史的真相,使中國共產黨的真實面貌完整地浮出檯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第三部鉅作《習近平對鄧小平的復仇:陷害其父習仲勳的罪魁禍首正是鄧小平》正式問世! 透過遠藤教授的舉證與分析,令人驚愕地發現,原來貌似純粹的領導人接班與政治生涯發展,背後竟然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家族恩仇。 習近平之父習仲勳在逝世前一直關心少數民族。1990年他在面對鄧小平的打擊下,即使將從政治舞台消失的前一天,仍在會議上推動立法,提出應「保護不同意見」的論點。 習近平在向鄧小平復仇時,曾多次面對「到底是優先選擇為父親報仇,還是選擇維持一黨專政獨裁體制」的這個難題。然而,習近平在進行了重中之重的反覆考慮後,最終還是選擇了「維持一黨專制」的獨裁體制。 這正是習近平政權的軟肋。如果想推翻或動搖他堅持的一黨專政獨裁體制,這裡應該就是個破口…… 由此可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血淋淋、被野心仇恨驅動的歷史;要正視這一點,就必須推翻「鄧小平神話」,並用智慧來追蹤洞察歷史的真相。 本書特色 1.日本中國問題全球研究所(日語:中国問題グローバル研究所)所長、筑波大學名譽教授於中文世界出的又一本著作,認識中國領導階層與文化的全新觀點。 2.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血淋淋、被野心仇恨驅動的歷史;如何推翻「鄧小平神話」,並用智慧來追蹤洞察歷史的真相,讓熟悉並研讀中國歷史的遠藤譽教授深入剖析、揭露中國政黨隱藏的事實。 3.揭開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周年秘史第三部,完整爬梳習近平政權中的許多不可思議之處,追溯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往事,從原生家庭與生長環境的歷史脈絡中,剖析習近平政權與鄧小平的家族恩怨!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國存在著嚴重的民族問題。 老話說:「要得公道,打個顛倒。」我們漢人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從而達到對民族問題的正確理解,並在此基礎上找到正確處理民族問題的路徑與方向。 在中國,所謂「民族區域自治」本來就只是徒有其名。近年來,中共當局更在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指導下,以推進中華民族一體化和國家認同的名義,採取了一系列殘暴野蠻的手段,強行去除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與民族認同,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也激起了少數民族的頑強反抗乃至追求獨立的強烈願望。 但是,面對中共專治高壓,藏獨和疆獨又絕無實現的可能。因此,統獨之爭這道難題,到頭來很可能是出給未來的民主政府的。恰恰是在中國結束一黨專制、開始民主轉型之後,獨立問題即分離問題,才更可能面臨現實而嚴峻的探討。 現在我們就必須認真考慮,在中國開始民主轉型後,包括藏獨、疆獨等分離主義運動將會如何發展?它們和民主轉型之間會形成怎樣的互動關係?唯有現在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尋找現實可能性的雙贏方案,才能確保實現和平的民主轉型。 本書特色 1.中共當局在西藏、新疆和內蒙古等地區採用十分野蠻的手段,面對民主轉型與國際情勢,中國該如何找出深具現實可能性的雙贏方案? 2.面對最棘手的民族問題與民主轉型,讓作者胡平告訴你最犀利的見解! 3.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暨金蝶獎得主蘇曉康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黎安友連袂強力推薦,面對政治問題,一起「要得公道,打個顛倒!」
中國近年針對內部與國際動作頻頻,不僅影響動漫、娛樂、影視等產業,國際間更牽動政治、經濟甚至是中美拉鋸的敏感神經!讓「兩岸文化轉譯溝通的第一把交椅」、真正參與兩岸歷史的王丹來告訴你中國不為人知的一面! 透過問答方式,新版增加近年國際情勢、香港問題與王丹對中國議題的思考歷程,將部分學者對於中國解讀的「誤區」而有新的理解與剖析;針對中國中共政權的粗暴手段與爭議,揭開「假面」面紗,讓真相藉由本書浮出檯面! 本書特色 1.透過跨歷史、近代、社會與人文,以及台灣現況和國際情勢發展的提問,毫不保留的呈現出「大中國」不為人知的一面! 2.原作《關於中國的70個問題》最新趨勢升級版!更深入、更精準,更犀利的讓「兩岸文化轉譯溝通的第一把交椅」――王丹,透過一百個問題,帶你徹底「讀懂中國」! 3.中國已經不演了!直接用粗暴手段來集中財富,壓縮人民的自由與人權,以達到專制統治的目的。面對這樣的「強國」,害怕它,不如了解它! 名人推薦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鄭麗君 清大社會所 姚人多 強力推薦
●前所未見的「墨子」思維分析,從嶄新的立場去理解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業。 ●本書帶給你的不僅是全新史學的觀點,更是從歷史對照人生的「義」之哲思。 唯義,乃天下萬民共有之人類至寶。 墨子學說的「兼愛」當中所包含的「義」之思想脈絡,與之後孫中山的「博愛主義」有所連結,進而推進了辛亥革命。 墨子時常向世人闡述「貴義思想(義重於所有事物)」,說的是就算只有一個人,也不能捨棄義的價值。而這樣的「義理」精神,在現代社會也以「俠氣(日語是任俠)」精神傳承。 不顧及自身性命、利益或名聲,如同呼吸般不須思考,自然而然幫助社會上的弱者,打倒欺凌弱者的人,這樣的行動就是「義」。也就是說,開創出天下萬民皆平等,和平且彼此互助的人類社會,這樣的思想就是「義的思想」。 墨子向「天下萬民」發揚「義」的思想而奔走,孫中山將其思想具體掌握為亞洲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昇華為革命的推進力。 因此,本書作者從墨子到孫中山,帶我們認識這些走過歷史洪流的「義」與「不義」間的種種事件與真理,不僅造就了當代人文哲學重要的觀察論述,也對我們立足社會、倫理教育帶來莫大的啟發。 本書特色 1. 前所未見的「墨子」思維分析,從嶄新的立場去理解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業。 2. 全新史學觀點,從歷史對照人生的現象觀察,開啟全新視野。 3. 作者常年於媒體發表文化觀察隨筆,終身致力於墨子文化與孫中山精神、以及台灣與中國等歷史文化研究,為現代重要的歷史文化評論家之一。
★一個受共黨教育洗腦的狂熱信仰者,為何變成反抗中共政權40多年的民運人士? ★1976年,17歲第一次因四五運動,遭關押7個多月,思想獨立,不再相信中共當局! ★1989年,31歲時任《經濟學周報》副主編,為六四天安門事件遭重判13年。 ★1994年保外就醫前往美國,一生從此在海外為中國的民主奔走。 ★為何從保守的改革建設反對派轉向高調的職業革命家? ★漢源事件是現代中國天下大亂的徵兆? ★獨家觀點分享,以博弈視角來理解中國未來的政治轉型! 王軍濤一生懷抱對自由中國的理想情操,推動改造中國進步之路;深信憲政民主是中國的唯一解方。從堅持民間專業活動推動中國政治改革的討論,善盡建設性反對派的社會影響力,到六四入獄流亡海外後,重新定位轉向為職業革命家,以組黨持續為引領中國的民主轉型做準備。 他預言,極權中國的政情變化隨時可能發生,對於中國的民主變革,他樂觀看待! 本書特色 本書是流亡海外民運人士──王軍濤的中國民主化的思考筆記。 帶領你透視中國政治大未來,是認識中國的必讀筆記。 未來民主轉型的策略與困境一一揭露。
天安門學運領袖、中國民運人士王丹,以個人定居台灣生活任教八年的社會觀察,在離台返美之際,衷心提出肺腑之言──給台灣的八個建議,作為對台灣小小的回報。這麼做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台灣更好。 ★中共≠中國,深度剖析台灣該如何認識中國。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中國六四與台灣二二八 ★太陽花世代的多元正義新思潮 ★台灣進步=壯大公民社會──從教育、平等、公共討論談起 本書特色 ◆台灣身為華人世界的自由之地,如何在民主發展下面對嚴峻考驗,持續進步,全世界都在看。看作者以自身經驗剖析應如何認識中國,並面對重重考驗持續尋求民主自由,台灣人都該一讀。
「小鷹」是我的兒子「淮恩」,「淮」是水鳥之意,淮河上空的水鳥,鷹也會飛在水上,我們全家在福岡的古河道上,看到一些美麗的鷹,有老鷹,也有小鷹,我們一直以為淮恩是公公來投胎,他行坐住臥,都有公公生前的習慣。 公公生前負責空軍一號的安全,我兒子和我,負責全家三代的安全,他還小,我要加油,不僅給全家安全,自己要先安定安心,實踐幸福對話。
柯文哲,跟你想的不一樣! 拒絕盲從「捧柯」或「黑柯」的鬧劇, 從最真實的市政隨行採訪記錄, 呈現最前所未見、不為人知的柯P!
讓一個真正參與兩岸歷史的人,來談談那些攸關史地格局的事。 王丹睽違一年最新代表作,以親身體驗為時代問答,留下嶄新註腳。 在讀過本書之前,別說你懂中國、關心台灣! 本書特色 ◆社運名人王丹,從獨特的出身背景與專業研究立場,大膽深談到關於「中國」的全面向 ◆透過70個橫跨歷史、近代、社會與人文,以及台灣現況和國際情勢發展的提問,精準而犀利的呈現出「大中國」所不為人知的一面。 ◆「微調課綱」的爭議喚醒民眾「多元認識歷史」的企圖心,在本書中,你將透過王丹的親身歷程,真實看見你前所未見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