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本「佛教《易經》」,也是第一本《周易禪解》譯註本。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古德詩 在《周易禪解》自序中,蕅益說他寫此書不過是「以禪入儒,誘儒知禪」,要人勇敢面對生命,自尊自重。 他以《易經》為誘餌,以佛經為釣竿,弘揚儒佛思想,達到「救人濟世」、「得魚忘筌」的化境。儒者對他傾心側目,佛徒讚嘆他功德無量,一般讀者也從這裡體驗到《易經》另一類的訊息,在超然而微妙的啟示中,發現自己內在精神的力量。 佛教要求智慧的超越和身心的解脫,它的外觀雖有形而上的包裝,內部卻是一個嚴謹的經驗論和實踐論。每當人向釋迦牟尼問起抽象的哲理問題時,他總是閉口不言,保持「高貴的緘默」,他的用意,不難想見。 蕅益是一位學富五車的學者,也是一位樸實無華而充滿詩趣的高僧。他想從知識中發現智慧,從本性中找回生命,歸還給人們應有的本來面目。所以在「慈航普渡」的佛經和「雲行雨施」的《易經》相互對照下,蕅益大師給了我們一部和傳統截然不同的《易經》,充滿生活、修行的趣味,和自度度人的妙方,堪稱人間佛教最好的教科書。 本書除了收錄《周易禪解》十卷全文外,每卷都包括 1.《易經》原文 2.蕅益大師禪解原文 3.蕅益大師原文的翻譯和詮釋 期使更淺白文字的譯註,能使這部自明代流傳至今的傳世寶典,發揮更深層的影響力。 當佛經遇上《易經》,蕅益大師替入世的《易經》增添了宗教的光芒,替出世的佛教增添了人世間的意義。從宗教的立場說,這是儒學的進步,佛學的讓步;但從歷史的角度看,則是一件不可避免、皆大歡喜的儒佛交融的文化現象。
《莊子》一書是人類文化極其難得的寶藏,其書雖生於一時一地,而其化身則漫遊萬時萬地,到處發生。莊生就是這樣活著的吧?--------任博克(Brook Ziporyn) 莊周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最深刻的漫遊者之一。他能同時與天地、萬物相遊,又能穿遊在人間世的各個角落,為現代忙碌的你我,提供一個「逍遙」的「遊」的示範作用。 莊周的遊,並非簡單的純粹無礙,那畢竟是漫畫版的遊。真正美學而成熟版的逍遙之遊,必然會在「道,行之而成」的曲曲折折,來回往覆,出出入入,若即若離——我將它稱為「走在弔詭道路上」——而呈現「礙而無礙,無礙而礙」的豐富旅程。用個譬喻,它不是二點中間的直線之遊,而是彷彿在迷宮中抑揚頓挫的曲線之遊。 本書以莊子的「遊」之心眼,漫遊在「旅行、思想、文學、藝術」之間,讓豐富的旅行,觀照的思想,觸情的文學,視覺的藝術,四重交織成莊子的漫遊世界。包括芝加哥巿人文風情的深度遊觀;莊子核心文獻的白話譯解、思想解讀;26張藝術家傳神寫意的視覺映照插畫。帶著莊周式的眼與心,慢慢品遊生活、細細沉思,變化為莊子心眼與生意盎然的莊言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