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需要變成誰,也能擁有自己的影響力“一本道理樸素,但我們常常「知道卻沒做」的待人處事整合書你想不想擁有資源分配,或是參與決策的影響力?你想要,但你覺得太難了。其實影響力的本質不在於「權力認證」,而是合作思維。合作思維把合作當作所有關係的前提, 認為一切互動關係都可以合作,而且只有合作才能達成目標。閱讀本書你將會達成──※不知不覺中,你會在與所有人的互動中,擁有一種讓人樂於改變的能力──這不是靠什麼神奇的說服術,也不是靠你擁有什麼資源而決定!※整合我們都早已知道卻沒有使用的同理心、多傾聽、關懷與無害的探詢、有建設性的批評等人際技巧,了解合作思維如何在其間發揮作用──而這一點也不難!※拆解明確可操作的應對方法,學會如何進行那些敏感尖銳的溝通事項,用一種全新的合作思維處理你原以為必然充滿對立與爭執的談判!影響了百萬女性的成長平臺Momself創始人崔璀提出了「影響力」的底層思維——合作思維。在這本書中她帶來了令人振奮的願景:我們都應該、也能夠擁有一種能力 ── 以別人樂於接受的方式,實現你的目標。這也許和你的想像不同:這種能力不來自於什麼特別的個人優勢(例如權位或資歷),也不純粹可依靠某種「溝通術、說服術」之類的人際工具。★很多人覺得影響力是一種很偉大高級的能力,要達到一定權位、擁有一定資源才需要擁有這種能力。★我們經常不敢和老闆/親密伴侶/重要關係人提出需求、解決我們的困難。你想要,但你覺得太難了──說出來可能也無法影響他們。★因為在你心裡,擁有影響力,意味著要足夠霸氣、有權有錢、口才好、氣勢足?不不,當你這樣想時,你已經落入了「影響力」陷阱。作者崔璀在書中以案例拆解、詳述了明確可操作可驗證的獲得影響力的方法,包括建立在「合作思維」之上的有效傾聽、精准表達、應對批評、向上管理……等等。看完書你會發現,不必依附任何權威,就憑你自己,你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影響力。它就似萬有引力——人人都可以且應該擁有的能力。同時,本書也會通過分析對比,拆解合作思維最核心的9個基礎:傾聽、共情、向上管理、接受批評、說出需求、提出批評、有效溝通、果敢拒絕、應對衝突。並援引了當代深具影響力的許多女性代表人物,通過她們的親身經歷,鮮活地呈現出合作思維的巨大效能。當你經過反復練習,把合作思維成功內化為一種習慣時,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你都能第一時間思考:「我們是合作關係,我要為對方做什麼呢?」當你成為別人最親密無間的伙伴時,你就已經在影響他了,這無關地位、權力;你會發現自己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中,都擁有讓人樂於改變的能力——你將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
每逢經濟大型危機,人們總會想起他, 每當國際間的政府貨幣決策動盪時,各方總會爭論他對世界的構思── 約翰‧梅納德‧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不只是位經濟學家,也是史上最負盛名的明星經濟學家。他在有生之年曾兩度幫助英國度過金融危機,而其過世後三十五年則常被稱為「凱因斯時期」。他的理論主宰了西方國家經濟政策,但這位經濟學家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最真實的「凱因斯」的七幅速寫: 九歲時這位男孩就讀完歐幾里得(Euclid)《幾何原本》第一冊,並正在研讀代數學中的二次方程式論。代數學可是他最擅長的科目。 23歲時,他開始在英國的印度事務部軍事處做事,首次經手的工作是安排船隻將十頭牛運送到孟買。他後來知曉所有細節,包括印度金融和貨幣組織的複雜事務、亞洲大陸的季節性水流量、農作物種類,以及印度與英格蘭之間的商業交易,這些全都在他掌握之中。 到了三十一歲,一九一四年八月三日那一天,他的小舅子騎著三輪摩托車載著他,用極速馳騁在劍橋大學前往倫敦的路上,因為英國財政部為了歐戰將至而出現的危機召見他。 結果,這個名叫凱因斯的年輕劍橋大學經濟學家,以局外人的姿態單槍匹馬說服當時的財政大臣勞合•喬治(Lloyd George)與財政部高官們,著手採取一個非採取不可的措施:暫時擱置《銀行特許法》。到了開戰後的第一週,這個關鍵性建議阻止了貨幣恐慌現象的發生,讓英國財政不至於垮台。 四十幾歲時,凱因斯也是個藝術收藏家、藏書家、雜誌社老闆、芭蕾舞迷,他老婆是俄羅斯舞團的女舞者;而當英國遭遇經濟不景氣問題,美國「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來襲時,他舉辦了一個長達數天的非正式研討會,並提出的許多深刻洞見(例如強調投資與儲蓄間的差異)和極端提議(主張政府應該透過公共建設的經費支出來避免投資過少的惡性循環等),這讓許多銀行家、製造商、官員、工會成員感到如癡如醉。那場委員會的主席用敬佩的語氣對他說:「你簡直像是個神奇的編劇。」 到了五十幾歲,他知道不死守原則才能展現創意,因此他認為所謂一成不變的人就是那種「無論是否下雨都會高舉雨傘的人」,隨後他於一九三六年出版了《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事實證明,它跟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一樣,都開啟了一個新的經濟年代。 一個常常與他唱反調的劍橋大學資深經濟學家庇古曾說:「我們都太沉悶,也許有一點過於自滿。《一般理論》粉碎了那種以武斷理論為尊的沉睡局面。世界上出現了各種討論與爭論的聲音,有人同意也有人不同意他。經濟學與經濟學家都活了起來。平靜的時代結束了……。」 到了六十幾歲,他在面對美國人要求償還戰爭借款時,力圖避免戰後窮困凋敝的英國走向破產;他也知道自己正在犧牲自己,照亮英國。 上述的每一段人生速寫都呈現出同一個人的類似姿態,他就像是個訓練有素的邏輯學家,熱愛生命,同時也擅於說服與誘惑他人,顛覆老舊觀念,讓新觀念深植人心;他的輝煌光芒並未讓身邊的人感到暈眩,而是得以看清自己與強化的觀點。他就是約翰‧梅納德‧凱因斯(1883~1946年)。 曾有評論說:後來所謂的「凱因斯學派」和凱因斯本人的理論其實是兩回事。(比如政府舉債、擴張財政一事──他並不是全然無條件支持)。這本書就將從凱因斯由出生至晚年的故事,讓我們真正了解這位明星經濟學家的真實人生背景及他的思考與性格。 凱因斯曾是深深影響二十世紀英國公共事務的重要知識分子。他是英國學者扮演實踐家角色的典範。許多經濟理論都是他在孤獨的書房中,還有在與人激烈討論的過程中構思出來的。然後,他傾盡全力說服歐美兩地的政治人物和金融家實踐他的理論。 在這本傳記中,英倫知名歷史傳記作家戴文波特─海恩斯藉由對凱因斯一生不同時期的描述,抽絲剝繭,為讀者還原凱因斯的真面目。他透過七個精彩章節角色──利他主義者、天才神童、政府官員、公眾人物、情人情事、藝術鑑賞家、使節代表──將凱因斯塑造成一位理論與實務並行的傑出學者榜樣。 我們發現正是凱因斯的那股熱忱,讓他能夠自在又自信地穿梭於英國與美國政府之間,遊走在「針線街」(Threadneedle Street)的各個銀行家之中,並任職於劍橋大學,還能與充滿文藝氣息的布魯姆斯伯瑞派(Bloomsbury Group)的其他天才成員進行交流。 本書以兩次世界大戰及兩次戰爭之間的動盪年代作為背景,針對二十世紀一位偉大的知識分子進行詳盡且令人信服的描繪,這位大人物留下的影響深遠至今,而他充滿起伏與激情的一生,這本爬梳嚴謹史料交織而成的著作,足堪為一本為大師註腳的最細緻傳記。 【世紀經濟學家「最不經濟」的一生翔實特寫/媒體書評推崇】 《華爾街日報》 簡潔、易讀,在一連串普通的敘事順序裡卻製造出很多驚奇樂趣,這本書是週末休閒或短期度假的理想伴侶。當然,這也是一本對非經濟學家最好的凱因斯傳記。 《經濟學人》 一本談論約翰‧梅納德‧凱因斯的『不經濟』傳記可能看起來就像《哈姆雷特》這部戲少了王子的角色。但達文波特─海因斯卻由此開始寫了這樣一本書,成果也非常豐盛……他挑選出鮮為人知的故事,充滿感情地呈現許多精彩細節和讓人好奇之處……完成了這部傳記。 英國《每日郵報》 從來沒有一個經濟學家的傳記是如此扣人心弦,那麼機智,或者更確切地說,這樣充滿活力……。 《獨立報》(英國) 誰說經濟學家沉悶?對於今日修習經濟學的人來說……讀這本書會是一種享受……我們無休止地閱讀「經濟學家凱因斯」,但他的人生遠甚於此,這本讓人讀了就放不下來的書,探索了凱因斯這個人不亞於經濟學家凱因斯。
※ 蟬聯亞馬遜網路書店該類別暢銷200週以上※ 榮獲美國提升身心靈具貢獻的「諾提勒斯書獎」金牌獎(Nautilus Book Awards)解救數千人的痛苦從運動員、瑜伽老師、生物學教授、梅約醫學博士到神經外科醫生備受各界專業人士推崇連Google高階副總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都大力推薦的「自然姿態調整法」校準骨骼、斷離爛姿勢讓你重返人體原始設計,回歸輕鬆、優雅、無痛的自然體態人類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是向周遭學習如何使用身體。然而現今的社會,並沒有真正教會我們如何正確善待身體,因此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搞懂如何「正確使用和認識身體」,請想一想:背痛、腰痛、膝蓋痛、肩頸痛、坐骨神經痛、無法久站、躺下就痛、椎間盤突出、拇趾外翻、手腳冰冷、呼吸不順暢等,引發原因為何?是否自己亂亂猜錯怪了病因?還是在搞不清楚的狀況下,疼痛就莫名找上門了?為何非洲部落那些長時間在田裡彎腰工作、長久坐著編織的人們,完全沒有背痛或腰痛的問題?仔細想想,你有沒有爛姿勢?!倚賴醫生前,更重要的人生課題是:做好自身保健,開始善待、相信並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身體。也許現在沒有病痛,但你可能正在培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錯誤姿態,當它們累積成大問題時,平順無痛的日子將離你遠去:「久坐」不是問題,「坐錯了」才是關鍵大問題。當父母的常常叫孩子要「坐直」,不知道如何坐比較好的孩子們,通常就是僵直地坐挺,此時只是施加過多壓力在腰部,很快就會感到疲累,沒多久孩子們就又會恢復癱軟的坐姿。為解決椅子和背部的不舒服,大多數人習慣使用腰枕,但其實許多腰枕只是更強化了你的不良坐姿!許多人喜歡側睡,或因為某些原因必須側睡。人類學研究指出,歷史上有許多側睡的記載,側睡能讓家族成員得以靠近彼此取暖,還有安全以及節省地面空間等好處;然而很多人的側睡姿勢是錯誤的,像是捲成C型睡姿,日復一日後,將會引起椎間盤磨損退化。你是否也有久站不適的問題?還是你的工作必須整天站著?你也許有一堆護腿小祕方、還有幾雙好鞋,但可曾想好好觀察自己的「站姿」呢? 彎腰不到5分鐘就腰痛背痛?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觀念:彎腰時,為了保護腰背部,應該要蹲下而不要彎下身;但這樣的動作雖然保護了背部,卻讓你的膝蓋承受不必要的壓力。多數人走路時只用到腿部肌肉,這絕非理想的姿態,一旦走路姿勢不當,每走一步就是一次對骨骼的攻擊。本書特色◎從生活中取景,正確姿勢vs.錯誤姿勢一目了然你的周遭到處充斥著活生生的教材,本書將為你檢視平日的健康習慣及爛姿勢成癮度:公共場所的椅子、各種姿勢、抱小孩的方法、開車或騎機車的坐姿、提重物、歷史雕像姿態、甚至是交通號誌的小綠人等,有趣又實用,藉由照片讓人更容易記住好姿勢。◎回歸原始──身體的原始設計是讓人可以輕鬆優雅的行動為何傳統社會中的人們從小到老,一輩子都不會有腰背痛的問題?本書將揭示人體肌骼和骨骼的「原始設計」,教導如何順應人類最自然的體態,還原骨骼最初的正確使用法。◎革命性的技巧──姿勢對了,疼痛就遠離自然、簡單、無年齡限制、24小時想練就能練。8堂簡單的脊椎校準課,作者親自一步步帶你練習,其中穿插許多古老智慧與日常生活分析,結合傳統與現代科學,既實用又知性,讓自然正確的體態內化在日常坐、站、走、躺等姿勢,當它成為習慣後,一舉一動都能減輕對骨骼肌肉的不當壓迫、改善循環,讓自己越活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