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製作以中研院院士曾永義教授創作之詩詞曲作品為主軸,挑選其對於人文、臺灣風光之經典詩詞曲,邀請當代作曲家進行譜曲,邀請聲樂家、戲曲名角進行演唱,並結合絲竹樂伴奏;透由優美流暢的音樂旋律,體現詩詞曲文學深遠之內涵與意境,以傳統歌樂曲調為本,融入當代劇場設施,以及音樂、文學、書法與多媒體的多種結合,展現詩詞歌樂之美音樂會。係屬極為難得、極具推廣及保存意義之音樂會精選影音。
本團112年樂譜出版案,收錄作曲家王辰威為2023年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委託創作之指定曲 二胡協奏曲《臺北風華》樂團總譜、鋼琴伴奏譜及二胡獨奏譜。作品以三個樂章佐以「大稻埕」、「孔廟」、「臺北101」三個地標,呈現臺北的人文與風光。為配合政府推動無紙化政策,以電子儲存碟(USB)型式出版。
1979年盧亮輝任職香港中樂團樂師期間,接受指揮吳大江委託創作,寫成《春》,其後分別於1980年寫出《夏》,1982年創作《秋》,直到1984年發表《冬》,五年間寫成四首樂曲,以「四季」為主題的套曲終於完成。《春》抒寫青春的回憶 ; 接受西方古典音樂衝擊後,打破傳統中樂曲式束縛,寫出《夏》的熾熱與燦爛 ;《秋》用了慢板和小調表達中年時看待人生境遇的思索和惆悵 ; 以小奏鳴曲式寫成的《冬》融入爵士樂的律動靈感,呈現冬的凜冽壯麗,以及對冬盡春來的期盼。盧亮輝的《春》、《夏》、《秋》、《冬》完成後,以其完整的結構及抒情悅耳的旋律成為國樂交響化的重要作品,不但各樂團競相演出,也是音樂比賽頻繁登場的指定曲及自選曲,四十年來,已成經典。臺北市立國樂團以專輯《四季風景.盧亮輝》致敬作曲家盧亮輝的創作生涯 ; 盧亮輝也從創作者角度校正及確認樂譜,排練、錄音時在現場提供給予指導,全程參與專輯製作。《四季風景.盧亮輝》以全新詮釋折射此時此地的音樂美學觀點,邀您感受經典的蘊藉魅力與熠熠光輝。
本年度以嗩吶、管等樂器鋼琴伴奏型式及獨奏譜為出版方向,羅列臺灣22位作、編曲家,共計23首創作或改編作品。一方面讓更多國樂學子,從中獲得更廣的學習資源,同時也讓臺灣本土作曲家,有更專業的發聲平台,達到推廣民族音樂之目的。本出版樂譜格式為電子版(pdf檔),並置入於USB儲存碟(32G容量),歡迎愛樂者踴躍洽購。
近年來樂譜出版皆以經典樂曲總分譜為主,少有器樂獨奏之作品出版。由於機關肩負教育推廣、培育國樂人才之義務,今年度將以琵琶、阮咸二項樂器獨奏譜為出版方向,並羅列臺灣作曲家創作或改編之作品為主。
本團110年樂譜出版案,擬延續近年以器樂獨奏譜(含鋼琴伴奏)為出版方向,收錄臺灣作曲家創作或改編之作品為主。本年度擬出版「笙」作品獨奏譜計30首,並為配合政府推動無紙化政策,以電子儲存碟(USB)型式出版。
臺北市立國樂團推廣樂教多年,成立六個附設國樂團,集結近年優秀演出實況內容為DVD精選專輯,展現演練成果,同時向市民大眾推廣國樂,讓國樂的學習更佳貼近常民生活。
近年來樂團樂譜出版皆以經典樂曲總、分譜為主,少有器樂獨奏之作品。考量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個人組指定曲、自選曲使用量頗大,又機關肩負教育推廣、培育國樂人才之義務,因此今年度將以拉弦(胡琴)、吹管(笛、簫)等兩大項器樂獨奏譜(含鋼琴伴奏)為出版方向,並羅列臺灣作曲家創作或改編之作品為主。本年度以胡琴樂器_鋼琴伴奏型式及獨奏譜為出版方向,羅列臺灣19位作、編曲家,共計25首創作或改編作品。一方面讓更多國樂學子,從中獲得更廣的學習資源,同時也讓臺灣本土作曲家,有更專業的發聲平台,達到推廣民族音樂之目的。本出版樂譜格式為電子版(pdf檔),並置入於USB儲存碟(16G容量)
近年來樂團樂譜出版皆以經典樂曲總、分譜為主,少有器樂獨奏之作品。考量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個人組指定曲、自選曲使用量頗大,又機關肩負教育推廣、培育國樂人才之義務,因此今年度將以拉弦(胡琴)、吹管(笛、簫)等兩大項器樂獨奏譜(含鋼琴伴奏)為出版方向,並羅列臺灣作曲家創作或改編之作品為主。本年度以笛、簫二項樂器獨奏譜及鋼琴伴奏型式為出版方向,羅列臺灣19位作、編曲家,共計有笛21首、簫7首等創作或改編作品。一方面讓更多國樂學子,從中獲得更廣的學習資源,同時也讓臺灣本土作曲家,有更專業的發聲平台,達到推廣民族音樂之目的。本出版樂譜格式為電子版(pdf檔),並置入於USB儲存碟(16G容量)
《神鵰俠侶交響樂》是阿鏜(黃輔棠)費時38年完成,共8個樂章的大型交響樂作品。 《神鵰俠侶交響樂》國樂版的誕生,歸功於香港邱少彬先生,他是把《神鵰俠侶交響樂》管弦樂版改為國樂版 (其中4個樂章) 並指揮演出的第一人。後來,作曲家本人把8個樂章全部配器為國樂版,由胡炳旭先生指揮廣東民族樂團於2010年1月在廣州首演。這次錄製的版本,由吳瑞呈先生重新配器,鄭立彬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
王正平是演奏琵琶現代音樂的先驅,亦為兩岸第一位以琵琶演奏十二音列作品的演奏家。他出 色的演奏技巧,加上勇於嘗試及探索琵琶的無限可能,創作編整近20 首琵琶樂曲,自成一格, 締造出臺灣琵琶發展重要的里程碑。
臺北市立國樂團肩負發展國樂、培育國樂人才及關懷社會責任,此樂譜以教育推廣的方向思考,羅列國際各樂團合奏曲目,擷取具提升演奏技術之片段,以培養專業科系學子未來參與職業樂團之職涯專業能力,進而展望臺灣學子遍足國際各樂團。
為了以推廣國樂為目的,同時保存經典國樂作品,臺北市立國樂團特別將鮑元愷先生作品「臺灣音畫」套譜,其中包含《玉山日出》等八個樂章的總分譜,並附贈其中兩個樂章的試聽音樂檔。冀望以接續前人的努力與成果,傳承及推廣經典作品,為臺灣的音樂文化教育盡一點心力。
臺北,一個謎樣多元的城市,你真的瞭解它嗎?即使生活在這個繁忙豐富的都會中,你都看清楚它的面貌了嗎? 臺北市立國樂團邀請了12 位作曲家和12 位導演以「臺北地圖」的構想概念,運用音樂創作+微電影將臺北市12 行政區塊的文化特色、人文氣息及市民生活做了一個完整呈現。 臺北市立國樂團精彩詮釋12位作曲家+12位導演的異想世界Taipei is a vibrant metropolis. Who can claim to truly know her? Even those who have lived here all their lives can make new and exciting discoveries every day. TCO has commissioned twelve composers and twelve directors, for their unique take on the culture, creativity, spirit and humanity that make up the twelve districts of Taipei City – an artistic “Taipei Map” We invite you to come along on this journey.
每年農曆三月是媽祖生日,全臺迎媽祖,瘋遶境,已是國際三大宗教文化盛事。音樂會搭配「遶境」主題,音樂會特別選了作曲家朱雲嵩的《遶境隨想》,描寫了遶境時的意象:薰香、官將首、神轎、回鑾。作曲家顧冠仁的《媽祖香讚》,是四部混聲合唱團與國樂團的清唱劇,以音樂詮釋媽祖的生平事蹟及其慈悲為懷、聞聲救苦的願力。同時還邀請青年作曲家王乙聿,為這場音樂會創作交響曲《演化》這首作品。 為了保存難得且深具意義的節目內容,將收錄音樂會影音實況。This concert vividly depicts the holy pilgrimage,a tradition of Taiwanese folk religion. The Idle Thoughts of Pilgrimage by Zhu Yun-Song presents the images during holy pilgrimage, including incense smoke, march of divine guards, divine palanquin, and the tour back. The Mazu incense praise by Gu Guanren is a cantata for a four sections choir and a Chinese orchestra, to portray the life stories of Matsu and her compassion. TCO also commissioned Wang I-Yu to compose the new work Symphony Evolution particularly for this concert.
本套譜主要係以推廣國樂為目的,同時保存經典國樂作品,將出版名作曲家盧亮輝的作品「四季」,其中包含《春》、《夏》、《秋》、《冬》等4首國樂作品。LO Leung-Fai:SPRING,SUMMER,AUTUMN,W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