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看經濟的44堂公開課:用地圖讀懂44個觀點,破譯經濟新聞背後的真相
內容簡介
唯有學習地理,你才能看清楚這個世界!
日本升東大連鎖補習班最具實力的地理名師,最受歡迎的原創地理講座課程精華!
超過50幅地圖及圖表生動解說 ╳ 世界經濟重要統計數據
長踞 Amazon Japan 地理類圖書 TOP 10!
●從地利就可以解讀一個國家的經濟戰略!
●從資源就可以看出哪些國家講話很大聲!
●從地理看清貿易在世界賴以運作的策略!
●人口是預測世界未來的最關鍵因素!
●人類的生活基本條件充滿了地區特性!
所謂的地理,就是「地球上的道理」。
學會地理,才能從人類相互爭奪「土地」與「資源」的行動中,
做出更深層的解釋,正確解讀世界的「現在」,還能神準預知「未來」!
地理不光只是學習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的學問。從農業、工業、貿易、交通、人口、宗教、語言,一直到村落、都市,只要是在現代世界所看到的「各種領域」都是學習的範圍。本書從「區位」、「資源」、「貿易」、「人口」、「文化」等五個角度切入,提供讀者掌握現在,以及未來的視角。
在本書中,作者替讀者破譯經濟與地理之間的密切關係,並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例如「為什麼美國總統川普要退出TPP?」、「美國到底是一個買木材還是賣木材的國家?」、「英國料理會被說成『難吃』的真正原因?」、「瑞典如何靠移民政策不斷培育出高素質人才?」、「人口大國都有哪五種共同農作物?」……之後再以地理觀點提出犀利深刻的解答。
你一定不知道,這些經濟問題的因果關係,就藏在「地理」之中:
●俄羅斯的最大貿易出口國,竟然不是美國、英國或德國,而是荷蘭!
●為什麼西班牙、印度、泰國跟墨西哥,它們會成為汽車生產大國?
●中國為什麼要在二〇一五年放棄一胎化政策?
●印度得以大力發展電腦軟體及IT產業,原來是佔了地理的優勢?
目錄
序章 掌握經濟的「地理性視角」
01 自然:地球賦予「人類」的基礎為何?
02 範圍:看起來很大? 看起來很小?
03 資源:為何會引起相互爭奪?
04 距離:經濟是由「四種距離」驅動的
第一章 區位:從地利解讀經濟戰略
05 日本的經濟戰略可以從「資源進口國」的角度「預測」
06 運用地利優勢的「印度矽谷」
07 用一張地圖解讀俄羅斯與歐洲的經濟聯繫
08 英國加入歐盟對於亞太的「影響」是什麼?
09 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低薪!? 先進國家西班牙的「地利」
10 印度、泰國、墨西哥。探查最強的汽車生產體制
11 經濟大國的關鍵字「第一是機械類、第二是汽車」
12 北半球的重要據點,安克拉治機場擁有的地理優勢
13 裏海原油相關管線鋪設的「折衷案」
第二章 資源:資源大國發言有份量
14 以「可直接飲用自來水的國家」成為資源大國的日本
15 資源戰爭!中國vs 澳洲、巴西
16 因產量稀少的資源「稀有金屬」造成的悲劇指的是什麼?
17 了解鋁的話,就能了解資源大國
18 讓大國俄羅斯煩惱的車臣共和國的「聲音」
19 資源大國巴西眼中的「穩定」資源是什麼?
20 未加入歐盟的實力國──挪威的真面目
21 鑽石國家波札那的「三項地理上的惡劣條件」是什麼?
第三章 貿易:為什麼世界上運作的「經濟策略」與地理有何相關?
22 美國總統川普為什麼要退出TPP?
23 從日本簽署EPA學到的「真正的雙贏」是指什麼?
24 澳洲的獲利之道──富饒的資源不是用來自給自足
25 物理距離四千公里!美國是買木材還是賣木材呢?
26 連結巴西與歐洲關係的意外產業是什麼?
27 支撐中國十四億人口的糧食來源與危機
28 中國迫切投資的坦尚尼亞擁有哪些潛力
29 明明是貿易盈餘,卻不發展經濟的體系
第四章 人口:預測未來的最強因素
30 既沒有土地,也沒有自然資源的日本,如何能成為經濟大國?
31 要增加人口,不可或缺的兩項因素是什麼?
32 人口大國的共通點在於「五大農作物」
33 比較人口、GDP、貿易額!最強的國家聯盟是?
34 為何日本人口集中在東京?
35 為什麼日本的日立市人口減少,但豐田市卻人口增加?
36 即使少子高齡化,營業額仍不斷成長,這令人意外的產業是什麼?
37 廢除一胎化政策──直擊中國經濟的好與壞
38 不斷培育出「高水準人才」的瑞典移民政策
第五章 文化:食衣住生活基本條件為什麼會有地區特性?
39 新加坡強盛的祕訣在於「大家感情好」
40 香腸、馬鈴薯、啤酒是上天對德國的恩賜
41 英國料理被認為「難吃」的真正理由
42 獨佔世界鰲頭的紐西蘭酪農業
43 美味的葡萄酒是由「氣候」釀造而成的
44 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支撐印度的「牛」力
結語 地理這個科目,究竟是在學習什麼內容呢?
特別附錄 【了解背景的話,統計是很有趣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