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只是日本的事,關於央行,你不能不知道的祕密……
08/04 日本,大概是台灣人最喜歡去旅遊的國家。因此,日圓是升值,還是貶值,是台灣人相當敏感的事。而台灣人對於日本經濟的變化,也相對於其他國家更為熟悉,昭和晚期的泡沫經濟、接著是平成的失落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這些詞彙及其反映的經濟局勢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我們對於這段歷史背後的真相,或說塑造這段歷史的幕後力量,了解多少呢? 2001年,一本討論日本央行在背後操控日幣的書橫空出世,在日本大大暢銷,甚至六週領先當時全球熱銷的《哈利波特》,這本書就是《日圓王子:從日本失落到國際金融危機,你不知道的真相》(日文版書名為《円の支配者──誰が日本経済を崩壊させたのか》)。這本書提出一個大膽又令人震驚的論點:日本的「失落十年」並非單純的經濟必然,而是日本央行刻意操縱的結果。書中揭示日本銀行如何透過調整貨幣供給、信用收縮與擴張,塑造了從高度成長到泡沫破裂,再到長期衰退的劇本。 而這一切則是由一代接一代日本銀行純血的總裁們聯手策畫。日本央行總裁五年一任,通常是一任為純血的日銀出身的人擔任,一任可能是大藏省的官員調任,而這些日銀純血人士會早早培養接班人(這些接班人被同儕稱為王子),在他們擔任總裁時透過窗口指導的方式,掌控國內的貨幣流動;而在大藏省官員任央行總裁期間,由日銀出身的副總裁掌局、架空總裁,從戰後至今數十年,這群日銀菁英控制了國家的貨幣政策。而其背後動機可能與國內權力結構的再平衡,以及對經濟制度改革的需求有關。 本書作者理察・韋納是德國出生的經濟學家,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曾陸續在多所大學任教。1990 年代曾赴日擔任經濟記者與研究員,近距離觀察日本金融與政策核心的運作。他曾以研究日本中央銀行的政策聞名,並被視為第一個提出「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概念的人。作者透過經濟學的實證、嚴謹數據及親身訪談多位在日本銀行的工作人員及一般銀行的日銀擔當等資料,探究出日本央行背後不易察覺的脈絡,而撰寫此書。 這本書在日文版上市時,除了熱銷之外,還受到日本及歐美經濟學界的高度重視,卻也挑動了歐美央行圈的敏感神經,或許是有了這樣的忌憚,使這本書的英文版上市困難重重。原本積極表達高度意願的歐美大出版社突然紛紛表示無法合作,直到2003年,作者刪除了書中談及當時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的相關內容後,才得以在一家小型學術出版社出版。然而這本書的洞見卻成為解釋日本戰後數十年經濟發展及各國央行政策的重要作品,而在2003年的英文版中,他也精準預言了之後歐元區的大規模金融危機。 而這次出版的中文版除了收錄了在2003版被刪除的章節之外,還特別邀請作者書寫一篇後記,來分析他出書以來對於各國央行局勢的最新觀察,也有特別給台灣讀者的台灣版序。對台灣讀者而言,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瞭解日本的經濟史,更提供了另一種看待中央銀行與政府經濟政策的視角。台灣社會也曾多次經歷房地產泡沫、股市大起大落與貨幣政策爭議,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金融體系的震盪往往波及每個人的生活。閱讀《日圓王子》,或許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思考:一國的經濟政策背後,到底是什麼力量在運作?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政府與央行在經濟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