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契機一直都在,只是等待我們發現
07/31 當我們看到創新的物品或點子時,常常忍不住感嘆:創作者怎麼可以這麼「腦洞大開」!甚至覺得,他們一定是不眠不休、費盡心思專研,才能端出這麼有創意的傑作;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 不能說沒有絞盡腦汁的時刻,但更多時候是,在一個偶然的瞬間,瞥見了原本就存在,但一直沒被人看到的地方,腦袋裡突然「叮咚」了一下,就這樣順勢做出了好東西。這就是《發掘洞見》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跳脫思維框架,才能看到別人錯失的好東西(機會)。 前言提到的故事就很吸引人。大家一定都看過跳高比賽吧,回想一下,記憶中的選手,是否都是以背部跨越欄杆的方式進行呢?其實這種「背越式跳躍」,一直到1968年的奧運才出現,在這之前,選手都是以「剪刀式」的方式進行,也就是一腳先跨過,另一腳再跟上。 掀起這個創新潮流的年輕人叫做福斯貝里,和其他老將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但他觀察到比賽所使用的海綿著地墊,為選手提供了安全的著地機會,於是大膽做出背越的舉動,不僅成功奪得金牌,更改寫了未來。 難道只有他一人看到海綿著地墊嗎?當然不是,而是太多事物太醒目了,就讓人忽略了乍見之下不重要的小細節。本書提出的SIFT方法,就是幫助我們看到更多不顯目的細節之處,解鎖更多可能。 所謂的SIFT方法就是: S(Space):察覺身邊的小事,為新點子創造空間。 I(Insight):磨練眼勢,看見全局,而非執著於自己的答案。 F(Focus):避開選擇癱瘓,聚焦於你點子中的核心要點。 T(Twist):觸類旁通,將深思熟慮的點子帶往出乎意料的方向。 書中提出的建議方法都不難,只是乍看有些出乎意料;但多想一下,就會猶如醍醐灌頂。例如:為自己設限。你沒看錯,大部分的書籍或學者,都鼓勵我們open mind、不設限;但作者卻告訴我們,從坐在沙發上挑選要看哪個節目,到上超市發現幾十種義大利麵的醬料,生活中充斥著太多選擇,反而讓我們陷入選擇癱瘓,最後只好閉上眼隨便挑一個。 這麼做成了一種反射行為,絕對不會出錯,但也不可能變出新花樣。然而,當你限縮了選項,事情就不一樣了,你會強迫自己集中精神,做出最好的結果。想想史上最厲害的電玩遊戲原聲帶—《超級瑪利歐》,你心裡是否也出現了那五個音符重複出現、卻讓人不由自主跟著哼的調子呢?這就是最好的設限例子。 當然,書中還有許多令人眼界大開、有趣的方法和故事,等待我們發掘。套用暢銷書《追求卓越》的作者湯姆畢德士的推薦詞:「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拿起來玩個一百遍再放下吧,多嘗試新鮮事。棒透了!」期待大家都能在書中玩得開心,獲得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