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故事:發展史及館舍建築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原稱國立中央圖書館,1933年創立於南京迄今,始終以保存文化,弘揚學術,建設現代國家圖書館為職志,不斷奮勵精進。依該館的發展,分為籌備創館、抗戰西遷、勝利還都、遷臺復館、文化建設、網路及自動化應用6個時期。本書首篇為沿革乙章,就各時期重要故事,按時間連貫來記述;次分遷臺與聯管處、遷徙與館舍建築,因事名篇,使本末原委也依時間編寫,構成完整的國家圖書館發展和遷徙史。
	
	本書特色
	
	目前最完善詳盡的臺灣國家圖書館發展歷史全紀錄。掌握該館從中國大陸創建,遷徙到臺灣發展的過程, 以及從傳統圖書館發展到先進圖書館的各面向細節,為臺灣國家圖書館發展史的第一鉅著。
	
	國家圖書館,原稱國立中央圖書館,1933年創立於南京迄今,
	始終以保存文化,弘揚學術,建設現代國家圖書館為職志,
	本書完整呈現了國家圖書館發展和遷徙史。
目錄
	叢書序
	前言
	 
	第一章沿革
	一、籌備創館時期(1933年至1937年)
	二、抗戰西遷及復員時期(1938年至1945年)
	三、勝利還都時期(1946年至1948年)
	四、遷臺復館時期(1954年至1976年)
	五、文化建設時期(1977年至1995年)
	六、網路及自動化應用時期(1996年迄今)
	 
	第二章遷臺與聯管處
	前言
	一、遷運
	二、國立聯管處
	三、浴火鳳凰
	四、百廢待興
	五、圖書館事業重建
	 
	第三章遷徙與館舍建築
	前言
	一、教育部南海學園
	二、南海學園國圖館舍
	三、南京和重慶館舍
	四、臺北中山南路館舍
	五、第二館舍的爭取
	 
	徵引及參考文獻書目
序/導讀
	前言
	
	國家圖書館(「國圖」)前身為國立中央圖書館,1933年籌創於南京。未及5年抗戰軍興,輾轉播遷至重慶,1940年結束籌備正式成立。抗戰勝利復員遷回南京,正待恢弘舊制,1949年渡海遷臺。國家貧弱,典籍顛離。迨政局初告安定,1954年在臺北市南海學園復館。1986年在文化建設政策下,國圖新館遷建工程完工並啓用。1996年改稱現名。國圖歷史悠久,始終以保存文化,弘揚學術,建設現代國家圖書館為職志,奮勵精進。
	
	國家圖書館也是圖書館類型之一。依《圖書館法》規定,「圖書館依設立機關(構)、服務對象及設立宗旨」分為國家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大專校院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及專門圖書館等5大類型。「國家圖書館:指由中央主管機關設立,以政府機關(構)、法人、團體及研究人是為主要服務對象,徵集、整理及典藏全國圖書資訊,保存文化、弘揚學術,研究、推動及輔導全國各類圖書館發展之圖書館。」
	
	業師王振鵠教授曾在圖書館學理上提出國家圖書館的重要(獨特)功能,為1.典藏國家圖書文獻;2.廣徵世界名著;3.提供目錄服務;4.推展國際交換;5.輔導全國圖書館事業;6.研究改善圖書館技術;7.訓練專業人員。他主持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務,將國圖定位為「本身是國家級的領導圖書館,也是一個學術性研究圖書館,同時又是全國圖書館事業的中心圖書館。」
	
	中央圖書館既作為一個國家圖書館,應具備哪些功能?王館長認為應具備1.文化典藏的責任;2.國家書目的編製;3.資訊服務與協助研究;4.出版品國際交換業務;5.圖書館事業的研究與輔導。根據這些功能,王館長於1977年2月定出中央圖書館未來應該做的事,包括1.加強館藏的發展與管理;2.改進國家書目與聯合目錄的編印;3.提升圖書借閱及參考服務的品質;4.注意海外漢學研究資料的蒐集;5.行政支援與配合。中央圖書館的業務,自是確定朝向學術性國家圖書館發展,凝成共識,形成組織文化的一部分。王館長在任內,中央圖書館新館落成啓用,開發中文圖書作業自動化,成立漢學研究中心,推動實施國際標準書號,籌組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館館際合作組織等新猷陸續推出,為我國圖書館事業奠定基礎。逢1996年1月31日總統明令公布《國立中央圖書館組織條例》,修正為《國家圖書館組織條例》;國立中央圖書館改稱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同人也認為中央圖書館原就在履行國家圖書館的職能,更名後更是信心滿滿,全力以赴。
	
	本書第一章「沿革」,依中央圖書館的發展,分為籌備創館、抗戰西遷、勝利還都、遷臺復館、文化建設、網路及自動化應用等6個時期。除簡述國圖籌備經過外,每時期依時間為序,在組織和人員、館舍建築、館藏發展(包括出版品國際交換、國際標準書號中心)、圖書整理(包括中文圖書自動化作業、全國書目中心)、閱覽服務(包括遠距圖書服務、資訊圖書館)、參考服務、全國圖書館業務的推動發展、漢學研究中心、主要出版刊物等面向,分別歸納國圖的重要發展。
	
	第二章「遷臺與聯管處」,主要敘述1948年至1949年,中央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研院史語所、外交部等機關(構)所藏圖書文物分3批自南京遷來臺灣及其在臺灣的發展情形。遷臺之初,先置楊梅通運公司倉庫,以該倉庫不大,除中研院史語所繼續在楊梅外,其餘機關(構)復遷臺中糖廠倉庫。旋外交部將其條約和檔案運往臺北。後為安全計,再遷置臺中霧峯北溝新闢的庫房。1949年教育部呈行政院,為適應戰時環境事,節省人力物力,就運臺文物及人員暫時合併為「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聯管處」)臨時機構,隸屬教育部,依各有業務,分組辦事。每一機構改成一個組,中央圖書館改成中央圖書組。行政院核定《聯管處暫行組織規程》,惟原有各該院館處組織條例或規程仍不廢止,以便於工作人員銓審。聯管處每組人員均係各機關原派押運人員。各機關與聯管處都造冊辦理了移交手續。因囿於聯管處組織規程及經費,中央圖書組祇能典守運臺圖書,不克展開讀者服務,這可以說是國圖聯管處時代,1954年國圖復館,始接收聯管處中央圖書組,恢復工作。
	
	第三章「遷徙與館舍建築」主要敘述國圖籌備創館後,追隨政府抗戰西遷、復員還都、渡海遷臺時期的各個館舍情事。記臺北教育部南海學園的文化暨教育機構館舍建築,及國圖南海學園館舍、南京和重慶館舍、臺北中山南路館舍的建築設施。圖書館構成的5大要素,為組織人員、經費、館藏、館舍建築、服務。建築設備攸關整個圖書館機能的運作與功能的發揮,至為重要。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